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气藏地质
气藏地质

气藏地质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允诚,孔金祥,李海平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2144137
  • 页数:4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天然气储集层的地质特征和储集性,描述了基础理论和最新技术进展。
《气藏地质》目录
标签:编著 地质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气藏地质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1

目 录 1

第二节气藏地质研究方法及应用技术 2

第三节我国气藏地质研究的发展过程 5

第二章气藏类型 8

第一节按气藏构造—地层特征分类 8

一、构造型背斜气藏 8

二、断层型气藏 8

三、地层型气藏 8

第二节按气藏储集层形态分类 9

一、层状气藏 9

二、块状气藏 9

一、孔隙型气藏 10

二、裂缝型气藏 10

三、透镜体状气藏 10

第三节按气藏储集类型分类 10

三、双重介质和多重介质气藏 11

四、高、中、低渗透率气藏 12

第四节按气藏烃类相态分类 13

一、气藏……………………………………………………………………………………………(13 )二、凝析气藏 13

三、带油环的气藏 13

四、根据井口天然气中C5或C3以上液态烃含量的分类 14

第五节与气田开发有关的分类 14

一、按地层压力分类 14

二、按气水关系分类 15

三、按气藏驱动类型分类 15

四、按非烃气体含量分类 16

第六节气藏分类的命名 17

一、命名原则 17

二、综合分类及命名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三章天然气储集层 19

第一节天然气储集层的概述 19

第二节天然气储集层的空隙类型 19

一、空隙的概念 19

二、空隙的类型 20

第三节空隙储渗性能的量度 28

一、概述 28

二、空隙度的定义及测试 28

四、洞隙度的定义及测试 30

三、缝隙度的定义及测试 30

五、孔隙度及其测试 31

六、渗透率及其测试 35

七、流体饱和度 44

八、喉道形态及毛细管压力公式的选择 56

第四节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物性的测试 57

一、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物性测试技术概论 57

二、高温高压下岩石物性测试的方法及应用 58

第五节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岩心分析 70

一、核磁共振岩心分析原理 71

二、核磁共振岩心分析基础 73

三、核磁共振技术在气田中的运用 83

第六节空隙结构控制孔渗关系及储集层下限的确定 83

一、空隙结构控制孔渗关系 83

二、储集层下限的确定 89

第七节天然气的储集岩分级 94

一、渝东石炭系碳酸盐岩储集岩分级实例 94

二、渤海湾及四川砂岩储集岩分级实例 95

三、各地各层应独立进行储集岩分级 96

第八节碳酸盐岩储集层 96

一、中国碳酸盐岩天然气储集层的特征 96

二、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成因类型 97

三、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类型 102

四、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构架 103

五、碳酸盐岩储集层形成的控制因素 103

第九节碎屑岩储集层 107

一、碎屑岩储集层特征 107

二、碎屑岩储集层的沉积成因类型与识别 108

三、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类型 117

四、碎屑岩储集层形成的制约因素 118

五、碎屑岩储集层的损害与改造 121

第十节特殊岩类储集层 122

一、火山岩储集层 122

二、变质岩储集层 122

三、泥质岩储集层 124

四、近地表疏松沉积物储集层 125

参考文献 126

第四章气藏描述 128

第一节概论 128

一、气藏描述的基本内容 128

二、气藏描述的技术方法 131

一、构造图的编制方法 132

第二节气藏构造描述 132

二、地震层位标定及断层解释 134

三、用三维地震资料水平切片作构造解释 138

第三节气藏储层沉积相描述 148

一、沉积相的分析方法 148

二、利用岩心资料研究沉积微相 149

三、利用测井资料研究沉积微相 156

四、沉积相模式及其平面展布 169

五、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沉积相描述中的作用 169

第四节气藏储层成岩作用及物性描述 180

一、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181

二、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188

三、储层物性参数及孔隙结构 199

四、气藏储层的非均质性 220

一、天然气藏的流体、压力和温度 226

第五节气层识别方法和气水关系 226

二、应用测井资料划分油气水层的方法 227

三、应用生产测井识别气层 236

四、利用测井及地质资料识别和预测产层 239

五、气水边界的确定 244

第六节气藏地质模型的建立 251

一、气藏地质模型的类别 251

二、储层建模的基本方法 252

三、储层地质模型实例 258

第七节天然气储量计算 264

一、天然气储量分类标准 264

二、各类地质储量和原始可采储量计算与评估 266

三、储量计算参数确定方法 268

一、五百梯构造精细描述 277

第八节渝东五百梯构造石炭系气藏描述 277

二、地层与沉积相描述 280

三、成岩作用和储集物性描述 283

四、流体性质和气水分布 285

五、储量估算 286

第九节川西坳陷洛带气田精细描述 288

一、气藏构造特征 288

二、洛带气田的沉积特征 289

三、储层参数空间分布描述 295

四、成岩作用及其与孔隙的关系 299

五、储量参数确定 302

参考文献 303

一、开发地震的概念 305

第一节开发地震概述 305

第五章气藏储层地震预测方法 305

二、开发地震的阶段划分 306

第二节用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法进行储层横向预测 307

一、Geoquest公司推出的宽带约束反演法 307

二、Strata波阻抗反演法 314

三、用于砂体预测的Jason反演技术 318

第三节多波地震——烃类检测的新技术 326

一、多波地震技术简介 326

二、多波多分量地震烃类检测技术 327

参考文献 330

第六章典型气藏实例分析 331

三、晚石炭世的沉积模式及沉积相 332

二、地层、岩性 332

第一节 四川盆地明月峡构造带石炭系气田 332

一、概况 332

四、石炭系的成岩模式及成岩相 334

五、储集层特征 336

六、圈闭类型及特征 339

七、气藏类型及其特征 340

八、高产、稳产气井的控制因素 341

第二节四川盆地威远震旦系气藏 341

一、概况 341

二、地层 342

三、灯影组的沉积模式及沉积相 342

四、成岩模式 343

五、储层特征 344

七、气藏类型及其特征 348

六、圈闭类型及特征 348

八、高产、稳产气井的控制因素 350

第三节鄂尔多斯盆地长庆靖边气田奥陶系马五1气藏 350

一、概况及勘探程度 350

二、地层与岩性 352

三、马五1储层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352

四、马五1储层的成岩作用与孔隙 353

五、储层特征 354

六、圈闭类型和特征 359

七、气藏类型及其特征 360

八、高产、稳产井的控制因素 361

第四节四川盆地平落坝须二段气藏 362

一、概况 362

二、平落坝地区地层与岩性特征 362

三、须二段储层沉积体系及沉积相 363

四、须二段砂岩的成岩作用与成岩模式 364

五、须二段裂缝发育特征 365

六、须二段砂岩储层特征 366

七、须二段气藏类型及特征 368

八、高产、稳产井的控制因素 369

第五节四川盆地孝泉构造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次生气藏 369

一、概况 369

二、储层沉积微相 370

三、储层的成岩作用 371

四、储层特征 373

五、圈闭类型及特征 375

六、气藏类型及其特征 375

七、高产、稳产井的控制因素 375

一、概况 376

第六节琼东南盆地崖城13-1气田下第三系陵水组气藏 376

二、地层、岩性 377

三、储气层的沉积模式及沉积相 377

四、储气层的成岩模式及成岩相 379

五、储层特征 381

六、圈闭类型及特征 383

七、气藏形成机制 383

八、气藏类型及其特征 384

九、高产、稳产井的控制因素 385

第七节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 385

一、概况 385

二、地层、岩性 387

三、储气层的沉积模式及沉积相 387

四、储气层的成岩模式及成岩相 388

五、储层特征 390

六、圈闭类型及特征 393

七、气藏类型及其特征 394

八、高产、稳产气井的控制因素 394

第八节塔里木盆地牙哈2-3凝析气藏 395

一、概况 395

二、地层、岩性 395

三、储气层的沉积模式及沉积相 396

四、储气层的成岩作用 397

五、储层特征 398

六、圈闭类型及特征 400

七、气藏类型及其特征 400

一、概况 403

第九节青海柴达木盆地台南—涩北第四系疏松储层气田 403

八、高产、稳产气井的控制因素 403

二、构造 405

三、储层岩性 405

四、储集空间、孔隙结构 406

五、储层特征 406

六、气藏形成综合分析 406

七、流体分布及其性质 407

八、压力和温度 407

九、原始驱动能量和驱动类型 407

十、气田开发方案设计原则 407

十一、气藏工程研究设计 408

十二、试气、试采生产主要成果 408

参考文献 41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