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树瀛主编;山东省汶上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34814707
- 页数:646 页
凡例 1
概述 1
目录 1
序 1
大事记 8
第一章 建置隶属 47
第一编 建置 47
第一节 境域 49
第二章 境域 区划 49
第二节 行政区划 50
附 1931~1937年汶上县政区图 54
第一节 县城 55
第三章 县城 乡镇 55
第二节 乡镇 56
附 地名普查调整 60
第二节 山丘 61
第一节 地貌类型 61
第二编 自然环境 61
第一章 地貌 61
第三节 河流 62
第四节 湖泉 64
附 汶上县地表水系图 66
第一节 地层 67
第二章 地质 67
第二节 构造 68
附 汶上县地质略图 69
第一节 气候 70
第三章 气候 物候 70
第三节 水文地质 70
第二节 物候 74
第一节 类型 分布 75
第四章 土壤 75
第二节 土壤性能 76
第三节 水土流失与植被 77
第二节 水 78
第一节 土地 78
第五章 自然资源 78
第三节 动植物 79
第五节 矿产 80
第四节 药材 80
第六章 自然灾害 81
第一节 人口数量 86
第一章 人口规模 86
第三编 人口 86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87
第一节 自然变动 88
第二章 人口变动 88
第二节 机械变动 90
第一节 民族 性别 年龄 91
第三章 人口构成 91
第二节 职业 文化 婚姻 92
第一节 宣传 政策 93
第四章 人口控制 93
第二节 节育措施 94
附 先进典型 95
第三节 节育成果 95
第一节 农民生活 96
第五章 居民生活 96
第二节 职工生活 98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 99
第一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99
第四编 党派群团 99
第一章 中共地方组织发展活动简史 99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01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 101
第五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02
第六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103
第七节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期 104
第一节 工委 县委 106
第二章 中共汶上县各级组织及党员 106
第三节 党员 109
第二节 基层组织 109
第三章 中共汶上县历次代表大会 112
第一节 工人组织 114
第四章 群众团体 114
第二节 农民组织 116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117
第四节 妇女组织 120
第五章 其他党派团体 122
第五节 其他组织 122
附 伪新民会 123
第一节 人民代表选举 124
第一章 权力机关 124
第五编 政权 政协 124
第二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25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127
第四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131
第一节 县衙 133
第二章 行政机构 133
第五节 基层人民代表大会 133
第二节 县公署(县政府) 135
第三节 县民主政府 136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县人民委员会) 137
第五节 县革命委员会 140
附 日伪县政权 142
第六节 基层行政机构 142
第二节 政治协商会议 143
第一节 议事会 参议会 143
第三章 参政机构 143
第二节 地方法院 146
第一节 警政机构 146
第六编 司法 146
第一章 民国司法机构 146
第一节 镇反 肃反 147
第二章 人民公安 147
附 日伪县警察局 147
第三节 刑事侦察 148
附 一贯道 148
第二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148
第四节 监狱看守 管制改造 149
第五节 治安管理 150
第三章 人民检察 151
第六节 消防 151
第一节 刑事检察 152
第三节 经济检察 153
第二节 法纪检察 153
第六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54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154
第四节 监所检察 154
第一节 刑事审判 155
第四章 审判 155
第二节 民事审判 经济审判 156
第一节 法制宣传 157
第五章 司法行政 157
第三节 人民陪审 157
第二节 民事调解 158
第三节 法律服务 159
第二节 县民主政府、县人民政府军事机构 161
第一节 晚清民国县级军事机构 161
第七编 军事 161
第一章 机构 161
第一节 明清民国县政府武装 164
第二章 地方武装 164
附一 地主、土匪武装 165
附二 日伪武装 168
第二节 人民武装 169
第二节 民国驻军 171
第一节 明清驻军 171
第三章 驻军 171
附二 日军罪行录 172
附一 日伪入侵军 172
附三 国民党武装罪行录 173
第一节 旧政府的兵役制 174
第四章 兵役 174
第三节 人民军队驻军 174
第二节 民主政府、人民政府的兵役制 175
第一节 组织 176
第五章 民兵 176
第三节 训练 178
第二节 装备 178
第四节 作用 179
附 冀鲁豫第七分区司令部、武装部通令表扬 181
第三节 人防工程 182
第二节 国防公路 军用电话线 182
第六章 军事设施 182
第一节 城池 182
桃乡之战 183
第七章 重大战事 183
第四节 民兵军事设施 183
红枪会暴动 184
大古墩之战 184
永安寺起义 188
蒋军围城一百天 188
八十一师夜袭汶上城 190
梁山歼灭战 191
草桥“阅兵” 191
汶南之战 192
曹湖突围 194
胡楼战斗 195
反抢粮战斗 195
朱庄大捷 195
刘许铺截汽车 196
拔除伪据点 196
十九团南旺剿匪 197
王口阻击战 197
华野十纵佯攻汶上城 197
摧毁运河防线 198
第一节 清代官吏 199
第一章 人事 199
第八编 人事 劳动 199
第二节 民国公职人员 200
第三节 人民干部 202
附 伪职人员 202
第一节 劳动就业 209
第二章 劳动 209
第二节 劳动保护与保险 211
附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211
第三节 劳动工资 212
第四节 职工福利 213
第一节 救济 214
第一章 救济 福利 214
第九编 民政 214
第二节 社会福利 217
第一节 支援前线 218
第二章 拥军优属 218
第三节 优待 抚恤 219
第二节 节日拥军 219
第五节 烈士安葬 222
第四节 军人安置 222
第一节 婚姻管理 223
第三章 婚丧移民管理 223
第二节 丧葬管理 224
第三节 移民安置 225
第一节 发展史略 226
第一章 述要 226
第十编 农牧业 226
第二节 管理机构 227
第一节 封建农业体制 228
第二章 体制 228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农业体制 22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农业体制 230
第一节 分布 结构 233
第三章 作物 233
第二节 产量 234
第一节 耕地 236
第四章 生产力 236
第三节 农机具 237
第二节 劳力 237
第一节 耕作制度 238
第五章 农技 农艺 238
第二节 品种更新 240
第三节 施肥 241
第四节 作物保护 242
第五节 粮菜栽培 244
第一节 改良土壤 246
第六章 农田建设 246
第三节 治理旱涝 247
第二节 平整土地 247
第一节 家畜 248
第七章 畜牧 248
第三节 疫病防治 250
第二节 家禽 250
第五节 服务机构 251
第四节 饲料生产 251
第一节 畜禽 252
第八章 土特名产 252
第六节 医疗设备 科技成果 252
第二节 瓜果菜蔬 254
第一节 发展简史 255
第一章 述要 255
第十一编 棉花 255
第二节 经济地位 257
第一节 更新换代 258
第二章 品种 258
第二节 良种繁育 259
第二节 播种 260
第一节 整地改土 260
第三章 种植 260
第三节 育苗 261
第四节 间作套种 262
第二节 灌水 施肥 263
第一节 保苗 松土 263
第四章 管理 263
第三节 整枝 抑狂 264
第四节 病虫防治 265
第二节 林业规模 26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66
第十二编 林业 266
第一章 述要 266
第二节 稀有古树 267
第一节 主要树种分布 267
第二章 种类分布 267
第一节 采种育苗 268
第三章 植树造林 268
第三节 造林类型 269
第二节 造林方式 269
附 建国后历年植树表 271
第二节 蚕桑 272
第一节 果树 272
第四章 果树 蚕桑 272
第二节 林场 273
第一节 苗圃 273
第五章 苗圃 林场 273
第一节 病虫防治 275
第六章 林木管护 275
第二节 林木保护 276
第一节 形成与完善 277
第一章 京杭运河南旺枢纽工程 277
第十三编 水利 277
第二节 作用与管理 279
第三节 泥沙处理 280
附二 关于在汶上县南旺镇建立古运河博物馆的建议 281
附一 南旺分水记载的几个问题 281
附三 南旺枢纽工程平面示意图 283
附四 南旺分水口古建筑群平面示意图 284
附七 大运河纵剖面图(民国初年) 285
附六 戴村坝今照 285
附五 南旺分水口旧照(民国初年) 285
第一节 河道治理 286
第二章 河渠湖库治理 286
第二节 湖泊治理 290
第三节 池塘工程 松山水库 291
第一节 水土保持 涝洼治理 292
第三章 农田水利建设 292
第四节 引汶灌渠 292
第二节 井站建设 294
第一节 抗旱 298
第四章 抗旱 防汛 298
附 1957、1964年抗洪救灾记略 299
第二节 防汛 299
第一章 述要 301
第十四编 工业 301
附 工业发展情况表 304
第一节 所有制 305
第二章 体制 305
第二节 管理体制 306
第一节 轧花业 308
第三章 纺织缝纫工业 308
第二节 纺织业 309
第三节 服装鞋帽制作业 311
第二节 榨油业 312
第一节 磨粉业 312
第四章 食品工业 312
第一节 饮料业 313
第五章 饮料饲料工业 313
第三节 副食品加工业 313
第一节 家具业 314
第六章 家具机械工业 314
第二节 饲料业 314
第二节 机械业 315
第二节 印刷业 317
第一节 造纸业 317
第七章 造纸印刷工业 317
第二节 化工业 318
第一节 电子业 318
第八章 电子化学工业 318
第二节 水泥制造预制业 319
第一节 砖瓦石灰业 319
第九章 建材工业 319
第十章 电力工业 320
第三节 沙石玻璃制品业 320
第一节 发电 321
第二节 供电 322
第十一章 名牌产品 32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27
第一章 机构 327
第十五编 商业 327
第二节 经营机构 328
第二章 流通体制 329
第一节 私营商业及其社会主义改造 330
第二节 国营商业 331
第三节 集体商业 332
第四节 个体联营商业 333
附 日伪合作社商业简况 333
第五节 集会贸易 334
第二节 煤炭 石油 337
第一节 木材 建材 337
第三章 生产资料供应 337
第三节 机电 化轻 338
第五节 牲畜 农具 339
第四节 化肥 农药 339
第一节 征购 议购 340
第四章 粮油供应 340
第二节 销售供应 341
第三节 调拨 储存 343
第一节 棉麻 345
第五章 土特产收购供应 345
第二节 编织品 346
第四节 废品 药材 347
第三节 毛皮 347
第一节 畜禽产品 348
第六章 副食品收购供应 348
第二节 蔬菜 水果 水产 349
附 主要副食品销量表 350
第三节 其他 350
第一节 批发机构 351
第七章 日用工业品采购供应 351
第二节 零售网点 352
第三节 采购形式 供应方法 353
附 主要日用工业品销量表 354
第一节 出口 355
第八章 对外贸易 355
第九章 饮食服务 357
第二节 进口 357
第一节 饮食 旅店 358
附 名吃佳肴 359
第二节 理发 照相 浴池 360
第三节 家用器具维修 36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62
第一章 管理机构 建筑单位 362
第十六编 城乡建设 362
第二节 建筑单位 363
第一节 街道 桥涵 路灯 365
第二章 县城建设 365
第二节 供电 供水 排水 366
第三节 县城绿化 367
第四节 重要建筑物 368
第二节 村庄建设 370
第一节 乡镇驻地建设 370
第三章 乡镇村建设 370
附 村庄建设典型 371
第二节 污染防治 372
第一节 环境污染 372
第四章 环境保护 372
第一节 交通机构 374
第一章 机构 374
第十七编 交通 邮电 374
第二节 邮电机构 375
第一节 要道 376
第二章 交通 376
第二节 桥涵 378
第三节 管理 379
第四节 运输 380
第一节 邮政 383
第三章 邮电 383
第二节 电信 384
第二节 基层财税设置 387
第一节 县财税机构 387
第十八编 财税 387
第一章 机构 387
第二节 管理 388
第一节 体制 388
第二章 财政 388
第三节 收入 389
第四节 支出 392
第三章 税种 税制 395
附 日伪县财政 395
第一节 农税 396
第二节 工商税 契税 397
第二节 银行 信用合作社 保险公司 399
附 典当业 399
第十九编 金融 399
第一章 机构 399
第一节 票号 钱庄 399
第一节 旧币 401
第二章 流通货币 401
第二节 单位和农村集体存款 402
第一节 储蓄存款 402
第二节 人民币 402
第三章 存款 侨汇 402
第三节 侨汇 403
第二节 工商信贷 404
第一节 高利贷 404
第四章 信贷 404
第三节 农业信贷 405
附 农业贷款豁免 406
第五节 基本建设投资 407
第四节 乡镇村(社队)企业信贷 407
第三节 国库券 408
第二节 期票 408
第五章 债券 期票 408
第一节 公债 408
第二节 保额 保费 409
第一节 保险种类 409
第六章 保险 409
第三节 理赔 410
第一章 管理机构 411
第二十编 经济综合管理 411
第一节 计划制订 412
第二章 计划管理 412
第二节 物资管理 经济技术协作管理 413
第一节 统计调查 414
第三章 统计管理 414
第一节 土地管理 415
第四章 土地区划管理 415
第二节 统计服务 415
第三节 统计监督 执法检查 415
第二节 农业区划管理 416
第二节 商标管理 市场管理 417
第一节 登记管理 合同管理 417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417
第三节 工商监督 418
第一节 物价调整 419
第六章 物价管理 419
第二节 物价改革与监督 421
第二节 审计管理 422
第一节 计量管理 422
第七章 计量管理 审计管理 42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24
第一章 教育行政 424
第二十一编 教育 424
第二节 管理体制 425
第三节 教育经费 427
第四节 学校设备 429
第一节 县学 431
第二章 旧时学校教育 431
第三节 私塾 432
第二节 书院 432
第一节 设置 433
第三章 学前教育 433
附二 私立新生幼儿园 434
附一 县直机关幼儿园 434
第二节 教师与教学 434
第一节 发展概述 435
第四章 小学教育 435
第三节 课程 437
第二节 学制 437
第四节 教学 438
附 实验小学 439
第一节 发展 布局 440
第五章 中学教育 440
第三节 教学 442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442
附 汶上县第一中学 443
第一节 师范教育 444
第六章 专业教育 444
第二节 职业教育 445
附 次邱农业中学 446
第一节 农民教育 447
第七章 成人教育 447
第二节 职工教育 448
第一节 来源与发展 449
第八章 教师队伍 449
第二节 培训与提高 450
第三节 生活待遇 451
第四节 政治地位 452
第一节 县科技单位 454
第一章 科技组织 454
第二十二编 科技 454
第三节 其他科技组织 455
第二节 农工科技网 455
第一节 科技队伍 456
第二章 队伍与经费 456
第二节 科研经费 457
第一节 科普宣传 458
第三章 科技普及 458
第四章 科技成果 459
第三节 技术培训 459
第二节 科技咨询服务 459
第一节 获奖项目 460
第二节 成果选介 462
第三节 应用与推广 464
第二节 地震测报 465
第一节 气象测报 465
第五章 测报 465
第二节 档案局 馆室 467
第一节 文化局 广播电视局 县志办公室 467
第二十三编 文化 467
第一章 机构 467
第三节 书店 图书馆(室) 468
第四节 文化馆 站 所 俱乐部及电影单位 469
第五节 剧团 杂技团 曲艺队 470
第一节 文学创作 472
第二章 文学 472
第六节 影剧场院 472
附 民歌民谣与民间传闻选录 474
第二节 民间文学 474
第一节 戏曲 479
第三章 艺术 479
第三节 杂技 481
第二节 电影 481
第四节 音乐 舞蹈 482
第五节 书法 美术 摄影 484
附 书法、美术作品选 485
第六节 民间工艺 487
第一节 宋至民国著述 488
第四章 重要著述目录 488
第二节 建国后著述 490
第二节 通讯报导 492
第一节 报刊 492
第五章 报刊 通讯 方志 492
第一节 广播 493
第六章 广播 电视 493
第三节 方志 493
第二节 电视 494
第一节 古遗址 495
第七章 文物胜迹 495
附 北辛文化墓葬群在鲁发掘(梁吉昌) 497
第二节 古墓葬 498
附一 阚城·鲁九公墓考介(何树瀛) 499
附二 阚城·鲁九公墓访察纪要(何树瀛王东风) 500
附三 阚城诸公茔墓之图 501
第三节 古建筑 503
第四节 石刻 504
第六节 馆藏文物 507
第五节 胜迹 507
第七节 文物保护 509
第一节 行政机构专业机构 510
第一章 机构 510
第二十四编 卫生 510
第二节 医疗机构 511
第二章 医疗 512
第一节 医疗队伍 512
第二节 设备与经费 513
第三节 医疗技术 513
附 县医院抢救病例 516
第四节 医疗制度 516
第三章 防疫 517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517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518
第三节 计划免疫 519
第四节 妇幼保健 521
第五节 爱国卫生 521
第六节 卫生保健 522
第四章 医药 523
第一节 中药 523
第二节 西药 524
第三节 药政 524
第一节 机构 526
第一章 机构 设施 526
第二节 设施 526
第二十五编 体育 526
第二章 学校体育 527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 527
第二节 体育教师 528
第三章 民间传统体育 529
第四章 职工体育 529
第五章 重要竞赛 530
第一节 竞赛活动 530
第二节 竞赛成绩 531
附 汶上籍运动员参加全国及国际比赛简况 533
第一章 风俗 534
第一节 生活习俗 534
第二十六编 风俗 方言 宗教 534
第二节 家庭习俗 540
第三节 历史陋习 541
第四节 美好风尚 543
第二章 方言 545
第一节 语音 545
第二节 词汇 549
第三节 俗语 550
第四节 谚语 551
第五节 歇后语 552
第一节 佛教 道教 553
第二节 天主教 基督教 553
第三章 宗教 553
第二十七编 人物 555
第一章 名人传记 555
附 反革命罪人 584
第二章 著名革命烈士简志 587
第三章 获重大成果的当代人物志略 589
第四章 获省部军以上奖励人物名录 592
第五章 地专厅师级以上干部简表 596
为周济被难同胞募捐启(汶东办事处) 597
一、重要地方文献选录 597
汶上抗日县政府关于年关募捐劳军工作的指示 597
附录 597
冀鲁豫区党委杨海鹏等关于解放汶上的指示 598
汶上县实行土地改革的工作意见(摘要) 599
关于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搞好农村改革的意见(汶发[83]第37号文件摘要) 601
二、关于孔子宰中都等诗文、资料选辑 603
孔子化行中都图(采自清代《圣迹图》) 603
汶上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个文件的通知 603
孔子宰中都考评(何树瀛) 604
冉伯牛继宰中都资料点评(周洪才) 618
古籍记载孔子宰中都的部分资料(李顺林) 619
孔子宰中都颂诗选(7首) 620
孔子宰中都2493年祭文(乐山) 621
李白汶上诗作考(何树瀛) 621
汶上刘氏家藏定武兰亭真榻记(马焕奎) 629
1.散文 629
万里同志在高庄(次邱乡志办) 629
三、诗文选录 629
“大主编”和他的编委们(何敬伦) 630
2.诗歌 631
李白游汶上题诗三首 631
文天祥过汶上赋诗四首 632
清乾隆皇帝于南旺分水龙王庙题诗六首 632
高适游汶上赋诗二首 632
其他名人题诗(吴国伦等) 633
四、旧志序跋选辑 635
汶上县志序(檀芳邃) 635
汶上革命志士诗抄(隋长文等) 635
重刻汶上县旧志跋(闻元炅) 636
续修汶上县志序(金一凤) 636
再续汶上县志序(马焕奎) 637
五、重要石刻碑文选 638
汉卫尉衡方墓碑(朱登) 638
附 汉碑考误(马焕奎) 639
衡方墓碑解说(李新明等) 639
水牛山摩崖石刻(北齐) 640
夫子庙堂记碑(唐·程浩) 640
文殊般若经碑(北魏·羊氏书) 640
重修思圣堂记碑(明·项城) 641
邑侯张惟诚爱养坊记略碑(明·郭朝宾) 642
讲堂钓鱼台留地保护记碑(民国·马焕奎) 642
拜谒大成殿赞碑(今人·孔德懋) 643
杨清钦先生捐资碑(今人·李继平) 643
编后记 645
- 《雷山县志 1988-2015 上》雷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7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 供护理、助产、临床医学专业用 生物化学 本科》张又良,郭桂平主编 2016
- 《雷山县志 1988-2015 下》雷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7
- 《民国 思南县志稿》马震昆 2019
- 《汇兑统制 国联经济财政委员会报告》朱通九译 1939
- 《兴安县志》张永年主编;兴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2
- 《江口县志 1986-2005》《江口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2014
- 《无锡文库 第1辑 (康熙)江阴县志 (乾隆)江阴县志 1》(清)龚之怡修;(清)沈清世续修;(清)陈芝英纂;(清)朱廷鋐续纂 2011
- 《中国地方志集成 贵州府县志辑 44 道光安平县志 光绪镇宁州志 民国镇宁县志》黄家服主编;《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编委会编 2016
- 《凤冈县志 1978-2007》罗胜明主编 2011
-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 第1辑 《食疗本草》辑校》(唐)孟诜撰;(唐)张鼎增补;尚志钧辑校 2019
- 《考古郑州》任伟,刘彦锋著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中国兰花古籍注译丛书 兰言述略》莫磊,王忠 2019
-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 第1辑 《吴氏本草经》》(魏)吴普著;尚志钧辑校;尚志钧辑注;尚元胜,尚云飞,尚元藕整理 2019
-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云化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熊华平 2019
- 《新闻出版博物馆 总第33期》新闻出版博物馆 2018
-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 第1辑 《新修本草》辑复 下》(唐)苏敬撰;尚志钧辑复;尚志钧辑注;尚元胜,尚云飞,尚元藕整理 2019
-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 第1辑 《本草经集注》辑校》(梁)陶弘景编;尚志钧,尚元胜辑校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