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中国写作学理论研究与发展
中国写作学理论研究与发展

中国写作学理论研究与发展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杜福磊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2110300
  • 页数:39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研究阐发中国写作学发展史论、原理。
《中国写作学理论研究与发展》目录

目录 1

序言 容本镇 1

第一辑写作学研究发展历程篇 2

引言——中国四千多年写作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 2

古代写作理论文化遗产的形成与发展 4

一、古代写作理论文化遗产的形成与积淀 4

二、古代写作理论基本范畴体系的构成 19

三、古代写作理论发展演进的基本特征 26

一、传统写作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28

传统写作学的形成与发展及现代写作学的孕育 28

二、现代写作学的孕育 44

三、传统写作学发展变革的基本特征 45

现代写作学的创立与蓬勃发展 47

一、现代写作学的创立 47

二、现代写作学创立形成时期的主要理论成果 50

三、现代写作学全面发展时期的主要理论成果 54

四、六次学术大讨论(或大争鸣)推动了学科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 60

五、现代写作学蓬勃发展的历程及发展变革的基本特征 72

新时期现代写作学研究的发展变化与存在的问题 76

一、理论研究发生了八个方面的变化 76

二、形成了有代表性的学术流派 81

三、学科理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83

新世纪现代写作学研究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发展 85

一、新世纪现代写作学研究面临的新挑战 85

二、新世纪现代写作学研究的新发展 88

三、新世纪要塑造社会公认的学科形象 96

第二辑写作学理论建设研究篇 100

引言——新时期现代写作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与建设 100

现代写作学建设中的“两个科学化” 102

一、问题的提出 102

二、“两个科学化”的思考 104

三、理论体系建设中的两个重要问题 109

四、现代写作学理论层次的划分 111

现代写作学与传统写作学 113

一、传统写作学的主要特点与局限 113

二、现代写作学的研究特点、对象和任务 114

三、现代写作学的教学思想 116

现代写作学的“现代性” 118

一、“现代性”的内涵 118

二、学科研究观念的现代性 119

三、学科研究内容的现代性 120

四、学科研究方法的现代性 123

五、写作方式与手段革新的现代性 124

现代写作学的本质及学科归属与理论建设问题 125

一、写作学的本质内涵及学科归属 125

二、现代写作学研究需要在“引进”吸收与“综合”创新中建立完备的理论体系 127

三、以“学”命名的称谓问题 128

现代写作学的学科理论观 130

一、新时期现代写作学研究的发展概况 130

二、学科理论研究的重点和中心问题 134

一、写作规律及其与写作特点、写作原则和写作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137

对写作规律认知的研究 137

二、写作活动的基本(共同)规律 142

三、写作活动的特殊(具体)规律 144

现代写作学理论体系构成的宏观系统与微观系统 148

一、写作活动的宏观系统 148

二、写作活动的微观系统 149

写作系统论 151

一、写作活动的传播系统——主体、客体、载体、受体 151

二、写作活动的制作系统——取材与炼意、运思与谋篇、行文与定稿 156

三、写作活动的语言文字符号组建系统——字、词语、句组、段落、篇章 159

一、文学写作作者应具备的智能素养 163

写作主体论——作者智能素养研究 163

二、实用写作作者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178

写作受体论——读者阅读接受研究 183

一、研究读者的意义 183

二、研究读者阅读接受的内容 186

三、读者受体对文章载体的鉴赏评析 189

现代文体分类问题研究 194

一、文体分类理论对写作实践的指导意义 194

二、文体分类的历史演变 196

三、我的文体分类观——四层次分类法 201

四、四层次分类法的“文性”区别辨析 204

文学写作的产生、发展与理论建设问题 207

一、文学写作及其特征 207

二、文学写作的产生与发展 211

三、文学写作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24

四、文学写作学的研究与建设 234

实用写作的产生、发展与理论建设问题 237

一、实用写作及其特征 237

二、实用写作及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40

三、实用写作学的研究与建设 245

一、问题的提出 249

纠正高等院校写作教学误区的思考 249

二、纠正教学目的的误区,使社会需求与务实致用相结合 250

三、纠正培养目标的误区,使为“四化”建设服务与为经济建设服务相结合 252

四、纠正教学方法的误区,使写作人才的能力培养与素质培养相结合 253

第三辑新时期写作理论家研评篇 258

引言——新时期百家争鸣的研究局面与成果丰硕的写作理论家 258

现代写作学理论的建构者与学科领头人——评裴显生教授的写作学研究与贡献 261

一、提出了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262

二、提出了现代写作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264

三、建构了自己的现代写作学理论框架 265

四、推进了实用写作学理论研究与建设的发展 268

五、逐步建构了“基础写作学”、“实用写作学”、“公文写作学”三大范畴的理论体系 271

六、力倡求真务实的学术研究风气,促进学科建设健康繁荣发展 272

七、重视学科研究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大力扶持中青年学者 274

八、提出了新世纪现代写作学建设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276

写作学“功臣”的卓越之功——评林可夫教授的现代写作学研究之功绩 279

一、提出和实践了变“静”为“动”(写作过程论)的研究主张 280

二、建构了以写作主体智能训练和写作过程技能训练为主的能力训练体系 281

三、建构了“高等师范写作学”的分支学科理论 282

四、对写作基本规律作出了深入研究和较为完整的阐释 283

五、对写作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作出了整体构想 284

六、对新时期写作学20年发展史作出了较全面的记载和总结 285

探索者的创新与贡献——评金长民教授的现代写作学理论 287

研究 287

一、提出了写作学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学术主张 288

二、建构了现代写作学理论体系的“双向框架” 288

三、建构了自己的现代写作教学与写作实践训练的两大系统 289

四、对“写作运思学”的研究,实现了理论研究的突破 290

五、提出了现代写作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291

一、耕耘者的丰硕收获 293

耕耘者的开拓性功绩——评洪威雷教授的实用写作学研究与理论贡献 293

二、应用写作学研究的耕耘与开拓 294

三、纪实文学写作研究的耕耘与开拓 299

四、公务调研学研究的耕耘与开拓 301

相思湖畔的文学感悟者与写作理论探索者——评容本镇教授的写作学与文学创作理论研究 304

一、写作理论与文学创作理论研究的显著成就 304

二、美丽的相思湖畔孕育出的写作教师型的学者和作家 305

三、对“相思湖作家群现象”的研究,打出了自己的学术“品牌” 308

四、对文坛众多作家与作品的研评,显示出学者的理论才气 310

五、对著名作家张承志小说创作的系统研究,展现出评论家的理论才华 311

六、对写作学理论研究的探索与贡献 316

中国写作教育史研究的拓荒者——评潘新和教授的写作理论研究与贡献 319

一、《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一部拓荒性的史学 320

著作 320

二、《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一部具有师范性特色和创新性价值的教学成果 321

三、21世纪写作素质教育研究——一种先进的教育 323

理念 323

新时期理论成果丰硕的中青年学者述要 325

一、尉天骄的写作学研究与理论贡献 325

二、马正平的写作学研究与理论贡献 326

三、陈果安的写作学研究与理论贡献 329

四、董小玉的写作学研究与理论贡献 330

五、万奇的写作学研究与理论贡献 332

六、桂青山的文学写作理论研究与贡献 332

七、刘海涛的微型小说写作研究与理论贡献 334

八、金振邦的电脑写作研究与理论贡献 335

九、其他中青年学者重要学术成果简述 337

散文诗的开拓者与行吟者——评王幅明散文诗创作与理论 339

研究 339

一、中原文坛上的王幅明 339

二、当代散文诗坛上的王幅明 339

三、散文诗与散文诗论相结合的代表作《男人的心跳》赏析 342

博识睿智的学者 才情横溢的作家——学者兼作家林非散论 348

一、“两栖”文学名家的林非 348

二、林非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与学习生涯 349

三、林非的文学研究与创作生涯 351

论林非的散文理论观 355

一、散文研究范畴论 356

二、散文本质特征论 357

三、散文创作艺术论 359

四、散文审美鉴赏论 364

五、散文写作使命论 366

论林非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369

一、社会与人生深刻洞察和深沉思考的哲理意蕴 369

二、“物境”、“情境”、“意境”双重魅力的审美境界 371

三、烛照着强烈的现代观念、波动着强劲的思想冲力 374

四、蕴蓄和飘溢着浓郁的文化韵致 377

五、文体形式和艺术风格多样化的美学特色 378

附篇 380

理论创新勇气与科学求实精神的结合——杜福磊《现代写作学理论探要》序 裴显生 380

博览的睿智 深厚的功力——评杜福磊教授的写作学理论研究 洪威雷、李彬 385

后记 39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