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孙子兵学大典  第6册  词语通解
孙子兵学大典  第6册  词语通解

孙子兵学大典 第6册 词语通解PDF电子书下载

军事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邱复兴主编;苏桂亮,刘庆,庄大川,朴泓霖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1064357
  • 页数:181 页
图书介绍:孙子兵法是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兵法书,是在东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兵学巨著,它对战争规律的探讨,虽经2500年而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在新领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本书搜集有关孙子兵法的研究著作,如注释翻译、版本研究、著述提要、文物遗迹、战史例证,从各方面反映了孙子兵法的流传情况、研究状况以及在当今世界的巨大影响。
《孙子兵学大典 第6册 词语通解》目录

存亡之道 1

卷首语 1

《计篇》原文 1

计 1

兵者,国之大事 1

死生之地 1

道、天、地、将、法 2

经之以五事 2

校之以计 2

将孰有能 3

而不畏危 3

主孰有道 3

法令孰行 4

天地孰得 4

智、信、仁、勇、严 4

兵众孰强 5

赏罚孰明 6

士卒孰练 6

将听吾计 7

诡道十二法 8

计利以听 8

因利而制权 8

兵者,诡道也 8

卑而骄之 9

能而示之不能 9

用而示之不用 9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9

利而诱之 9

乱而取之 9

实而备之 9

强而避之 9

怒而挠之 9

多算胜,少算不胜 10

佚而劳之 10

亲而离之 10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10

兵家之胜,不可先传 10

庙算 10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11

《计篇》注文 11

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11

变动相应,在于将之所裁 11

顺天行诛 12

用兵之道,人和为本 12

悦以犯难,民忘其死 12

若手臂之捍头目而覆胸臆(腹) 12

道之以政令,齐之以礼教 12

得道者昌,失道者亡 12

兵家者流,用智为先 13

天时不作,弗为人客 13

五行、刑德、向背 13

赏不僭,刑不滥 14

五者兼备,各适其用 14

五者相须,阙一不可 14

非知之艰,行之惟难 14

抚我则后,虐我则仇 14

设而不犯,犯而必诛 14

用兵本于仁义,取胜必在诡诈 15

赏不逾时,罚不迁列 15

悬法设禁,贵贱如一 15

兵之利势,须因敌而为 15

以弱制强,理须待变 16

晋侯伐虢,假道于虞 16

兼弱攻昧,取乱侮亡 16

对垒相持,常须为备 16

动莫神于不意,谋莫善于不识 17

将之多怒,权必易乱 17

示以卑弱,以骄其心 17

亟肄以疲之,多方以误之 17

料敌在心,察敌在目 18

带甲十万 19

《作战篇》原文 19

作战 19

用兵之法 19

驰车千驷,革车千乘 19

兴师十万,日费千金 20

千里馈粮 20

内外之费 20

宾客之用 20

兵闻拙速,未睹巧久 21

久则钝兵挫锐 21

攻城则力屈 21

暴师 21

屈力殚货 21

诸侯乘其弊而起 21

役不再籍,粮不三载 22

不尽知用兵之害,则不尽知用兵之利 22

杀敌者,怒也 23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 23

智将务食于敌 23

掠于饶野,三军足食 23

卒善而养之 24

取敌之利者,货也 24

车杂而乘之 24

知兵之将,国家安危之主 25

胜敌而益强 25

兵贵胜,不贵久 25

兵久无功,诸侯生心 26

《作战篇》注文 26

战必先算其费 26

老师费财,智者虑之 26

战虽胜人,久则无利 26

兵犹火,弗戢将自焚 26

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 27

舟中之人,尽为敌国 27

先知老师殚货之害,然后能知擒敌制胜之利 27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27

气怒,则人人自战 27

推心置腹,人人投死 28

奖一而劝百 28

因敌之资,益己之强 28

兵不可玩,武不可黩 29

全胜为上,破胜次之 30

《谋攻篇》原文 30

谋攻 30

不战而屈人之兵 31

军、旅、卒、伍 31

其次伐交 32

上兵伐谋 32

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 33

其次伐兵 33

其下攻城 33

十围、五攻、倍分、敌战、少逃、不若则避 34

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34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34

屈人之兵而非战 34

拔人之城而非攻 34

毁人之国而非久 34

以全争于天下 34

兵不顿而利可全 34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35

小敌之坚,大敌之擒 35

将者,国之辅 35

乱军引胜 36

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36

以虞待不虞者胜 37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37

识众寡之用者胜 37

上下同欲者胜 37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38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38

知胜之道 38

道胜、力胜 39

《谋攻篇》注文 39

咫尺之书,从风而靡 39

交马语 40

不越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 40

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 40

筑室反耕 41

必胜之道,器械为宝 41

一女乘城,可敌十夫 41

上谋不斗 41

将性坚忍,故为所擒 42

无顿兵血刃之害,有国富兵强之利 42

不能分移,不可以语奇 42

固壁观变,见可则进 42

以名使括,如胶柱鼓瑟 43

得士者昌,失士者亡 43

国不可以从外治,军不可以从中御 43

不御之权 43

军容不入国,国容不入军 43

用众者务易,用少者务隘 44

疑志不可以应敌 44

师克在和,不在众 44

进退惟时,无曰寡人 45

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45

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45

出门如见敌 45

指授在君,决战在将 45

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 46

临敌乘机,间不容发 46

绊韩卢而求获狡兔 46

士马百万,投鞭可济 47

形 48

《形篇》原文 48

胜可知而不可为 49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49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49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50

不可胜守,可胜攻 50

胜于易胜 51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51

自保而全胜 51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52

无智名,无勇功 52

战胜不忒,所措必胜 52

立于不败之地 52

度、量、数、称、胜 53

修道而保法,能为胜败之政 53

兵法 53

称胜 54

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54

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 55

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 55

《形篇》注文 55

藏形内治,伺其虚懈 55

在己故能为,在敌故无必 55

若秘于地,若邃于天 56

非百胜不战,非万全不斗 56

因山川之固,因天时之变 56

韬声灭迹,幽比鬼神 56

阴谋潜运,取胜于无形 57

势迅声烈,疾若雷电 57

胜见未然之胜,善知将然之败 57

见于著则胜于艰,见于微则胜于易 57

无过在于度数 58

筹不虚运,策不徒发 58

兵不必胜,不可以言战;攻不必拔,不可以言攻 58

斗众如斗寡 59

《势篇》原文 59

势 59

治众如治寡 59

以碫投卵 60

必受敌而无败 60

奇正 60

奇正之变,不可胜穷 61

虚实 61

以正合,以奇胜 61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61

终而复始,死而复生 61

五声之变,不可胜听 61

五色之变,不可胜观 61

五味之变,不可胜尝 61

势险,节短 62

奇正相生 62

激水漂石,鸷鸟毁折 62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63

势如?弩,节如发机 63

斗乱而不可乱 63

形圆而不可败 63

以利动之,以卒(本)待之 64

治乱,数也 64

勇怯,势也 64

强弱,形也 64

形之,敌必从之 64

予之,敌必取之 64

择人而任势 65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65

多多益办 68

转圆石于千仞之山 68

《势篇》注文 68

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 69

当敌以正阵,取胜以奇兵 69

奇正之说,诸家不同 69

用兵任势,如峻坂走丸 70

奇正发于无穷之源 70

势迅则难御,节近则易胜 70

恃治则乱生,恃勇强则怯弱生 70

兵威已成,如破竹 70

先处战地而待 72

《虚实篇》原文 72

虚实 72

佚能劳之 73

致人而不致于人 73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73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 74

饱能饥之 74

安能动之 74

出其所不(必)趋 74

趋其所不意 74

行于无人之地 74

能为敌之司命 75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必)攻 75

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75

画地而守之 76

进而不可御 76

退而不可追 76

攻其所必救 76

我专而敌分 77

乖其所之 77

形人而我无形 77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78

以十攻(共)其一 78

以众击寡 78

知战地、知战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79

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79

敌虽众,可使无斗 80

胜可为 80

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81

策之、作之、形之、角之 81

避实而击虚 82

因形而错胜 82

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82

因敌变化而取胜 83

因敌而制胜 83

批亢捣虚,形格势禁 84

五行无常胜 84

《虚实篇》注文 84

宋人已成列,楚师未既济 84

喜赂怒顽,能无战乎 85

要其粮道,使不得馈 85

饥敌之术,在临事应机 85

樽俎帷幄之间以策筹之 86

攻守之谋,令不可测 86

通于虚实之变,可入神微之妙 86

以我之专,击彼之散 86

计未定而出兵,则战而自毁 86

兵无常势,盈缩随敌 87

料众以攻众,料食以攻食 87

不以一形之胜万形 87

兵有常理而无常势 87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89

《军争篇》原文 89

军争 89

莫难于军争 89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90

后人发,先人至 90

迂直之计 90

军无辎重则亡 91

举军而争利 91

委军而争利 91

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 91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 92

无粮食则亡 92

无委积则亡 92

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 92

以分合为变 93

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93

兵以诈立 93

兵以利动 93

不动如山 94

其疾如风 94

其徐如林 94

侵掠如火 94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95

难知如阴 95

动如雷震 95

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 96

《军政》 96

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96

一人之耳目 96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97

用众之法 97

变人之耳目 97

治气 98

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98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98

治力 99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 99

治心 99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 99

背丘勿逆 100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 100

治变 100

高陵勿向 100

围师必阙 101

佯北勿从 101

锐卒勿攻 101

饵兵勿食 101

归师勿遏 101

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 102

穷寇勿迫 102

《军争篇》注文 102

恭行天罚 102

足兵足食 103

秦伯袭郑,三帅皆获 103

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 103

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 103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4

即鹿无虞 104

凡兵,必先审知地图 104

重者如山如林,轻者如炮如燔 104

如火烈烈,莫我敢遏 104

圆居而方正(止),则若盘石然 104

攻者,不止攻其城击其阵而已 105

气实则斗,气夺则走 105

战以力久,以气胜 105

先人有夺人之心 105

困兽犹斗 106

事莫大于必克,用莫大于玄默 106

好以整,又好以暇 106

香饵之下,必有悬鱼 106

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107

九变 108

《九变篇》原文 108

城有所不攻 109

途有所不由 109

军有所不击 109

九变之利 110

地有所不争 110

君命有所不受 110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111

九变之术 111

役诸侯者以业 112

杂于利而务可信 112

杂于害而患可解 112

屈诸侯者以害 112

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 113

趋诸侯者以利 113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 113

必生,可虏 114

将有五危 114

必死,可杀 114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 115

忿速,可侮 115

廉洁,可辱 115

爱民,可烦 115

见义而行,不待命 116

《九变篇》注文 116

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故不可由 116

纵之而无所损,克之而无所利,则不须击 116

拔之而不能守,委之而不为患,则不须攻 116

得之不便于战,失之无害于己,则不须争 116

兵卫不彻警 117

无文德而有武功,祸莫大焉 117

兵贵因败以为成 117

上生多疑 118

险其走集,明其伍候 118

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 118

上死不胜 118

失利后时,反受其殃 118

取则于己,为凶于兵 119

相敌 120

《行篇》原文 120

行军 120

处军 120

绝水必远水 121

绝山依谷 121

视生处高 121

战隆无登 121

处山之军 121

视生处高,无迎水流 122

令半济而击之 122

无附于水而迎客 122

四军之利 123

处水上之军 123

绝斥泽,惟亟去无留 123

依水草而背众树 123

处斥泽之军 123

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 123

处平陆之军 123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 124

好高而恶下 124

贵阳而贱阴 124

养生而处实 124

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124

兽骇者,覆也 125

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 125

伏奸之所处 125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 125

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 125

其所居易者,利 125

众树动者,来也 125

众草多障者,疑也 125

鸟起者,伏也 125

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 126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 126

卑而广者,徒来也 126

散而条达者,樵采也 126

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126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 126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126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126

轻车先出而居其侧者,阵也 126

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 127

半进半退者,诱也 127

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127

杖而立者,饥也 127

汲而先饮者,渴也 127

见利而不进者,劳也 127

鸟集者,虚也 127

夜呼者,恐也 127

军扰者,将不重也 127

旌旗动者,乱也 127

吏怒者,倦也 127

粟马肉食,军无悬缶,不返其舍者,穷寇也 127

惟无武进 128

数赏者,窘也 128

数罚者,困也 128

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 128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128

兵非益多 128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129

无虑而易敌,必擒于人 129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 129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 129

水上之阵,不逆其流 130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 130

与众相得 130

《行篇》注文 130

无为天下先战 131

军必左川泽而右丘陵 131

分险者无战心 131

挑战者无全气 131

孟明焚舟,楚军破釜 131

总文武,兼刚柔 132

蜂虿有毒,而况国乎 132

灭此而朝食 132

文能附众,武能威敌 132

小过无更,小疑无申 133

隘形 134

《地形篇》原文 134

地形 134

通、挂、支、隘、险、远 134

通形 134

挂形 134

支形 134

走 135

险形 135

远形 135

地之道,将之至任 135

走、弛、陷、崩、乱、北 135

崩 136

弛 136

陷 136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137

乱 137

北 137

地形者,兵之助 137

战道必胜 137

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 138

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 138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139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 139

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139

听而无上,众无适从 140

《地形篇》注文 140

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 140

武士不选则众不强 141

唯余马首是瞻 141

选良次兵,益人之强 141

勤劳之师,将必先己 142

宁违于君,不逆士众 142

美酒泛流,三军皆醉 142

温言一抚,士同挟纩 142

师出以律 143

恩不可专用,罚不可独任 143

将之所?,莫不从移 143

畏我者不畏敌,畏敌者不畏我 143

善将者,爱与威而已 144

交地 145

《九地篇》原文 145

九地 145

散地 145

轻地 145

争地 145

散地则无战 146

衢地 146

重地 146

圮地 146

围地 146

死地 146

围地则谋 147

轻地则无止 147

争地则无攻 147

交地则无绝 147

衢地则合交 147

重地则掠 147

圮地则行 147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148

死地则战 148

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 148

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 148

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148

掠于饶野,三军足食 149

先夺其所爱 149

兵之情主速 149

攻其所不戒 149

为客之道 149

深入则专,主人不克 149

深入则拘 150

谨养勿劳,并气积力 150

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150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 150

死焉不得,士人尽力 150

甚陷则不惧 150

无所往则固 150

善用兵者,譬如率然 151

不得已则斗 151

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 151

禁祥去疑 151

诸刿之勇 151

静以幽,正以治 152

吴越同舟 152

方马埋轮 152

齐勇若一 152

刚柔皆得 152

携手若使一人 152

登高而去其梯 153

能愚士卒之耳目 153

易其事,革其谋 153

易其居,迂其途 153

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 154

焚舟破釜 154

投之于险 154

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 155

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 155

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 155

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 155

信己之私,威加于敌 155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 155

顺详敌意 156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156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156

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156

敌人开阖,必亟入之 157

并敌一向,千里杀将 157

巧能成事 157

夷关折符,无通其使 157

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 157

军其郊,必不诫 158

先其所爱,微与之期 158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158

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158

《九地篇》注文 158

必死与必生不侔 159

如坐漏船,伏烧屋 159

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159

养勇思战,然后用之 159

危难之地,无不从计 160

禁巫祝 160

假妖祥以使众 160

顿甲丘,修文德,正封疆,亲四邻 161

晋胜则郑附,晋败则郑叛 161

敌有所欲,当顺其意以骄之 162

见敌作誓,瞻功行赏 162

破釜焚庐,示以必死 162

火队 163

《火攻篇》原文 163

火攻 163

火攻有五 163

火人 163

火积 163

火辎 163

火库 163

火发兵静,待而勿攻 164

行火必有因 164

烟火必素具 164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164

五火之变 164

火发于内,早应于外 164

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165

火发于外,勿待于内 165

火发上风,无攻下风 165

昼风久(从),夜风止 165

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166

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 166

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 167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168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168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168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168

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 169

安国全军之道 169

《火攻篇》注文 169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169

先知者,必取于人 170

《用间篇》原文 170

用间 170

不得操其事者七十万家 170

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 170

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170

反间 171

五间俱起,是谓神纪 171

因间 171

内间 171

非圣智不能用间 172

死间 172

生间 172

三军之事,莫亲于间 172

赏莫厚于间 172

事莫密于间 172

以上智为间,必成大功 173

非仁义不能使间 173

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173

令吾间必索知之 173

五间之事,主必知之 173

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 173

几事不密则害成 174

三军之所恃而动 174

《用间篇》注文 174

事机、智权 174

主敛臣收,以御富民 175

《孙子》佚文 175

吴问 175

六将军 175

主骄臣奢,冀功数战 175

黄帝伐赤帝 176

王者之道,厚爱其民 176

四变 176

浅入则前事不信,深入则后利不接 176

动则不利,立则囚 176

君令有所不行 176

右负丘陵,左前水泽 177

右阴、顺术、倍冲 177

地刑(形)二 177

东方为左,西方为右 177

三军出陈,不问朝夕 177

赏善始贱,罚〔恶始贵〕 178

见吴王 178

兵,利也,非好也 178

弗令弗闻,君将之罪;已令已申,卒长之罪 178

让之者得,求之者失 179

素教,将之道也 179

三军信其将畏(威)者,乘其适(敌) 179

以军为家,专志轻斗 179

吾兵在国,安土怀生 179

以入为务,无以战为 179

兵弩相解 180

守而易怠,示其不能 180

重币轻使,约和傍国 180

掠以继食,多者有赏 180

失道而求生 180

困而不谋者穷,穷而不战者亡 180

将者:智也,仁也,敬也,信也,勇也,严也 181

良将之动,犹璧玉之不可污 181

非文无以平治,非武无以治乱 181

其镇如山,其渟如渊 18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