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玉米的起源与进化 1
目 录 1
第一节 玉米的分类学概况 2
一、玉米的近缘种 2
二、玉蜀黍属内的分类 4
三、玉蜀黍属的系统发生 6
第二节 玉米起源的理论假说 11
一、有稃玉米理论 11
二、共同祖先理论 12
三、 “三成分”理论(The Tripartite Theory) 12
四、野生玉米与多年生大刍草杂种理论 12
五、大刍草理论 15
一、栽培玉米的分类 26
第三节 栽培玉米的进化 26
二、美洲玉米的迁移和演化 28
三、欧洲玉米引种的历史和类型的形成 31
四、我国玉米引种的历史及类型的形成 33
第四节 近缘亲属对玉米改良的贡献 35
一、大刍草的渐渗及其可能的用途 35
二、摩擦禾的利用 38
主要参考文献 42
第二章 玉米植株的形态结构 48
第一节 玉米植株与株型 48
一、玉米植株 48
二、玉米植株的株型 48
一、玉米根系的种类 50
第二节 玉米的根系 50
二、根的结构和功能 52
第三节 玉米的茎 53
一、茎的形态与生长 53
二、茎的结构和功能 54
第四节 玉米的叶 55
一、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55
二、玉米叶片生长与其他器官的关系 56
第五节 玉米的花序 58
一、玉米的雄花序 58
二、玉米的雌花序 58
一、受精与籽粒的形成 60
二、玉米籽粒的形态结构 60
第六节 玉米的籽粒 60
主要参考文献 61
第三章 玉米的遗传学基础 63
第一节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3
第二节 染色体形态 66
第三节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69
第四节 整倍体与非整倍体 76
一、整倍体系列 76
二、非整倍体系列 80
第五节 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83
一、易位 83
二、倒位 85
三、重复 89
四、缺失 90
第六节 超数成分 93
一、异常10染色体 94
二、B染色体 95
主要参考文献 98
第四章 玉米的性状遗传 103
第一节 基因定位及遗传连锁图 105
一、基因的命名 105
二、玉米基因的遗传连锁图 106
第二节 基因的效应 124
第三节 遗传体系——质量性状 127
一、籽粒的形状和质地 127
二、花青素及其有关的色素 130
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135
四、植株形状 139
五、叶角质层的蜡质 140
六、同功酶的变异性 140
七、核外遗传体系 141
八、籽粒的品质 146
九、转座因子及其遗传控制 149
第四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 160
一、数量性状的遗传方式 161
二、数量性状遗传效应的分析 162
三、遗传力及其估算 167
四、配合力及其效应的估算 171
第五节 遗传分析方法 182
一、遗传结构和行为的研究 183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及其图谱的修订 186
三、玉米发育遗传的研究 188
四、突变的研究 189
五、遗传精细结构的分析 191
主要参考文献 194
第五章 玉米杂交育种 199
第一节 玉米育种的历史与现状 199
一、美国玉米的育种历史与现状 199
二、中国玉米育种历史与现状 203
第二节 玉米育种的种质资源 209
一、美国玉米种质资源利用的状况 209
二、我国玉米种质资源 213
三、扩大种质利用的途径 219
第三节 自交系性状的相关性和配合力 225
一、对自交系性状的基本要求 228
第四节 自交系的选育 228
二、选系的原始材料 229
三、选育自交系的方法 231
第五节 改良自交系的方法 242
一、回交法 243
二、配子选择法 246
三、聚合改良法 246
第六节 杂交种的选育 247
一、亲本自交系的选择 247
二、各类杂交种的选配 248
三、杂交种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审定 250
第七节 玉米育种的策略 251
一、认识玉米育种的特殊性 251
三、对选用育种原始材料的考虑 255
四、对育种方法的考虑 256
主要参考文献 258
第六章 玉米的群体和群体改良 264
第一节 概述 264
第二节 群体改良的群体遗传学基础 265
一、哈蒂一万因伯格(Hardy Wemberg)法则 265
二、玉米的交配体系和近亲交配 267
三、选择:一对基因 272
四、选择:数量性状 276
五、有限群体的效应 280
第三节 群体改良的方法 287
一、集团选择(mass selection) 287
二、家系选择(family selection) 290
三、轮回选择 299
第四节 组建群体及选择方法运用中的一些原则 309
主要参考文献 315
第一节 玉米品质育种的分类和研究概况 321
一、普通玉米籽粒的营养成分及化学组成 321
第七章 玉米品质性状的育种 321
二、玉米品质育种的分类和意义 324
三、玉米品质育种的研究概况 328
第二节 玉米品质性状的遗传 331
一、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醇溶蛋白的遗传 331
二、籽粒高赖氨酸含量的遗传 334
三、胚乳碳水化合物成分的遗传 341
四、籽粒油分的遗传 349
第三节 高赖氨酸玉米的育种原理和方法 351
一、育种中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351
二、对育种目标的考虑 353
二、高赖氨酸玉米育种的种质资源和育种目标 353
三、高赖氨酸玉米育种的方法 354
四、高赖氨酸玉米育种应注意的问题 358
一、甜玉米育种的资源和遗传分类 360
第四节 甜玉米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360
二、甜玉米的育种目标 362
三、甜玉米的育种方法 364
四、甜玉米育种中的几个问题 367
第五节 其他品质性状的玉米育种 370
一、高油玉米育种 370
二、爆裂玉米育种 372
主要参考文献 374
一、玉米雄花不育性的种类 381
第八章 玉米雄花不育性的遗传和育种 381
第一节 玉米雄花不育性的种类及其研究概况 381
二、玉米雄花不育性的研究概况 382
第二节 细胞质雄花不育的分类 384
一、恢复专效性分类的原理和方法 385
二、主要雄花不育胞质的表现型特征 387
三、不育细胞质的进一步分类 388
第三节 细胞质雄花不育的细胞学及生理生化基础 390
一、正常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的形成 390
二、雄花不育的细胞学基础 392
三、主要不育细胞质类型的细胞参数 397
四、雄花不育的生理生化基础 400
第四节 细胞质雄花不育恢复性的遗传 403
一、T型不育恢复性的遗传行为 403
二、S型不育恢复性的遗传方式 405
四、部分恢复性的遗传控制 408
三、C型不育恢复性的遗传方式 408
第五节 细胞质雄花不育的育种原理和方法 411
一、雄花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选育 411
二、恢复系的选育 415
三、雄花不育性育种和利用的若干问题 418
第六节 细胞核雄花不育性的育种原理和方法 422
一、利用细胞核雄花不育系的意义 422
二、利用细胞核不育性的原理 422
三、双杂合系的选育 424
主要参考文献 425
第九章 抗病育种 431
第一节 概述 431
第二节 叶斑病 433
一、玉米大斑病 433
二、玉米小斑病 443
三、玉米圆斑病 450
四、叶斑病的田间接种鉴定方法 452
第三节 茎腐病 453
一、病原菌的分布与特征症状 454
二、流行学 456
三、抗病性 456
四、抗病育种 457
五、接种与鉴定方法 458
六、主要茎腐病 459
第四节 穗粒腐病 467
一、危害性 467
二、重要穗腐病的症状与流行 468
三、抗病育种 469
四、接种鉴定方法 470
第五节 玉米丝黑穗病 471
一、病原菌 471
三、病害循环 472
四、流行学 472
二、症状 472
五、抗病育种 473
六、接种鉴定方法 473
第六节 玉米矮花叶病 474
一、病原 474
二、症状 475
三、传毒途径 475
四、抗病性和抗病育种 475
五、接种鉴定方法 477
第七节 黄曲霉和寄生曲霉 478
主要参考文献 480
第十章 玉米抗虫育种 487
第一节 概述 487
一、玉米抗虫性 487
二、玉米害虫的生物型 488
四、玉米品种防治法的特点 489
三、利用抗虫性在治理玉米害虫中的地位 489
五、采用玉米抗虫品种的经济效益 490
六、抗虫育种常用名词 491
第二节 玉米的主要害虫 493
第三节 玉米抗虫性机制 496
一、应用玉米抗虫性防治害虫的三个障碍 496
二、玉米抗虫的机制 497
第四节 玉米抗虫性的遗传 504
一、概况 504
二、实例 505
三、基因对基因的设想 509
四、玉米抗虫性遗传的测交 509
五、细胞质遗传的玉米抗虫性 510
六、抗虫性的稳定性 510
七、抗虫性的丧失原因 511
一、寻找抗源 512
二、抗源的筛选与富集 512
第五节 抗源 512
第六节 接虫技术 513
一、害虫的群体饲养和人工侵害 513
二、接虫方法 515
第七节 玉米抗虫性鉴定技术 519
一、抗虫性评价标准 519
二、玉米资源的抗虫性鉴定 521
第八节 玉米抗虫育种方法 528
一、育种方法 528
二、注意事项 531
第十一章 玉米种子生产 539
第一节 玉米种子生产的任务和特点 539
一、玉米种子生产的任务 539
二、玉米种子生产的特点 540
第二节 玉米良种繁育体系 540
二、玉米自交系原种的标准 542
一、繁育原种的必要性 542
第三节 玉米原种的生产和繁殖 542
第四节 玉米亲本繁殖程序和方法 543
一、玉米原种生产技术规程 543
二、玉米原种保纯方法的改进 545
三、玉米原种生产的栽培技术 546
一、选隔离区 548
第五节 玉米杂交种的配制 548
二、规格播种 552
主要参考文献 554
三、去杂去劣 556
四、母本去雄 557
五、分收分藏 557
第六节 种子的质量检验 558
一、种子质量标准化 558
二、玉米种子质量标准化的内容 558
三、种子素质的检验 559
四、种子检验标准及签发检验证 564
附表 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概况* 568
- 《玉米淀粉绿色精益制造 新工艺、新设备、新理念》佟毅 2018
- 《全球玉米分子育种专利发展态势研究》杨小薇等 2019
- 《翦伯赞全集 第10卷 中外历史年表 主编》翦伯赞著 2008
- 《中国冷凉区甘薯育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于涛著 2017
- 《旱地马铃薯、玉米种植实用技术》潘丽娟编著 2018
- 《一本书明白玉米安全高效与规模化生产技术》刘霞,穆春华,尹秀波主编 2018
- 《玉米病虫害诊治图册 全彩版》商鸿生著 2017
- 《鲜食糯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纪从亮,薛林主编 2016
- 《玉米植保员培训教材》石洁 2008
- 《玉米病虫害防控技术知识问答》郭成,吕和平主编 2018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物联网与嵌入式技术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马德新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基础化学实验 农科各专业用 第2版》罗志刚编 2014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