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地理 1
第一章 范围 1
第一节 位置 1
第二节 区划 3
第二章 地势 4
第一节 沿海地带及属岛 4
第二节 山脉与高峰 5
第三节 台地、平原及盆地 7
第四节 领海及近海 8
第三章 水系 9
第一节 河川 9
第二节 湖沼 11
第四章 地质 11
第一节 概观 11
第二节 太古界 12
第三节 古生界及中生界 13
第四节 第三系 14
第五节 第四系 14
第六节 火成岩系 14
第五章 火山与温泉 15
第一节 火山 15
第二节 台湾火山带 15
第三节 火山与温泉 16
第六章 海洋现象 17
第一节 潮汐 17
第二节 海洋循环(洋流) 18
第七章 气候 20
第一节 气温 20
第二节 气压及风 21
第三节 降水量 23
第八章 生物分布 25
第一节 热带林及榕树带 25
第二节 亚热带及槠带 27
第三节 温带林及寒带性植物 27
第四节 水上动植物 28
第五节 陆上动物带 28
第二篇 重要城市 29
第一章 市郡街庄概观 32
第二章 台北州 33
第一节 概况 34
第二节 台北市 34
第三节 基隆市 34
第四节 淡水街 35
第五节 宜兰街 35
第六节 罗东街 36
第七节 苏澳庄 36
第八节 北投温泉 36
第九节 三峡庄 37
第十节 锡口 37
第十一节 大里 37
第十二节 龟山岛 37
第十三节 其他 38
第三章 新竹州 38
第一节 概况 38
第二节 新竹市 39
第三节 桃园街 40
第四节 大溪街 40
第五节 中坜街 40
第六节 旧栗街 41
第七节 角板山 41
第八节 其他 41
第四章 台中州 42
第一节 概况 42
第二节 台中市 43
第三节 彰化市 43
第四节 丰原街 44
第五节 鹿港街 44
第六节 南投街 45
第七节 埔里街 45
第八节 集集庄 45
第九节 日月潭 45
第十节 员林及北斗 46
第五章 台南州 46
第一节 概况 46
第二节 台南市 47
第三节 嘉义市 48
第四节 安平港 50
第五节 斗六街 50
第六节 竹崎庄 50
第七节 中埔庄 50
第八节 北港街 51
第九节 东石庄 51
第十节 朴子街 51
第十一节 新营庄 51
第十二节 盐水街 52
第十三节 布袋庄 52
第十四节 桥仔头及新化街 52
第六章 高雄州 52
第一节 概况 52
第二节 高雄市 53
第三节 凤山街 54
第四节 屏东街 54
第五节 旗山街 55
第六节 东港街 55
第七节 恒春街 55
第八节 石门 56
第九节 鹅銮鼻 56
第七章 台东厅 56
第一节 概况 56
第二节 台东市 57
第三节 里南区 57
第四节 鹿野区 57
第五节 火烧岛 57
第六节 红头屿 58
第八章 花莲港厅 58
第一节 概况 58
第二节 花莲港市 59
第三节 玉里庄 59
第四节 其他 59
第九章 澎湖厅 60
第一节 澎湖群岛 60
第二节 马公港 60
第三节 渔翁及白沙岛 61
第四节 望安庄及其他 61
第三篇 佳民(上) 63
第一章 台湾住民概况 63
第一节 民族的分布 63
第二节 番地 65
第三节 番族 65
第四节 番族的分布 68
第五节 番社与人口 69
(一)台北州 69
(二)新竹州 70
(三)台中州 70
(四)台南州 70
(五)高雄州 71
(六)台东厅 71
(七)花莲港 72
(八)总计 72
第二章 番族之社会 73
第一节 社会组织 73
(一)太么族 73
(二)蒲嫩及朱欧族 73
(三)派宛族 73
(四)阿眉族 74
(五)野眉族 74
(六)番社组织 74
第二节 家庭及家族 75
(一)婚姻 75
(二)生育 76
(三)成年 76
(四)承继 77
(五)亲族 78
第三节 社会生活 78
(一)土地关系 78
(二)狩猎 79
(三)社法 80
第三章 番族之日常生活 81
第一节 概况 81
第二节 衣 82
(一)太么族 82
(二)萨衣设特族 82
(三)蒲嫩族 83
(四)朱欧族 84
(五)派宛族 85
(六)阿眉族 85
(七)野眉族 86
第三节 食 86
(一)太么族 86
(二)萨衣设特族 87
(三)蒲嫩族 87
(四)朱欧族 87
(五)派宛族 88
(六)阿眉族 88
(七)野眉族 88
第四节 住 89
(一)太么族 89
(二)萨衣设特族 89
(三)蒲嫩族 89
(四)朱欧族 90
(五)派宛族 91
(六)阿眉族 92
(七)野眉族 92
第四篇 住民(下) 94
第四章 番族之宗教与文化 94
第一节 宗教信仰 94
(一)宗教 94
(二)祭祀 94
(三)人头猎 95
(四)祈祷 96
(五)占卜 97
(六)咒咀 97
(七)禁忌 98
(八)其他迷信 99
第二节 风俗习惯 99
(一)扎青 99
(二)除齿 100
(三)剃毛 101
(四)葬仪 101
(五)服丧 102
第三节 思想与文化 103
(一)思想 103
(二)语言 104
(三)计数 104
(四)文字 105
(五)音乐、舞蹈及歌谣 105
(六)乐器 106
(七)绘画·雕刻 106
(八)织物·刺绣 107
第五章 番政 107
第一节 番政之演进 107
(一)第一及第二期 107
(二)第三期 108
(三)第四期 109
第二节 日本理番政策 111
(一)警备与交通 111
(二)武器之没收 112
(三)出草与杀伤事件 112
第三节 日方之番务 113
(一)番务之沿革 113
(二)教育工作 114
(三)教化工作 115
(四)经济工作 116
(五)福利工作 117
(六)交易及其他 117
第五篇 历史 119
第一章 古代史 119
第一节 秦汉时代之台湾 119
第二节 晋末隋唐时代之台湾 120
第二章 中世史 121
第一节 宋元时代之台湾 121
第二节 明代前期之台湾 122
第三节 异族侵凌下之台湾 124
(二)荷兰侵台事略 124
(三)西班牙侵台事略 125
第三章 近世史(上) 126
第一节 明代末叶之台湾 126
第二节 荷兰西班牙互争下之台湾 128
第三节 日荷冲突中之台湾 130
第四章 近世史(中) 132
第四节 汉族独立时代之台湾 132
第五节 台湾之正式归并 134
第六节 清朝统治下之台湾 135
第五章 近世史(下) 137
第七节 清朝衰败中之台湾 137
第八节 列强觊觎下之台湾 140
第九节 日本占夺台湾之经过 142
第十节 台湾官民之独立抗战 143
第六篇 政治 146
第一章 原始氏族统治时代 146
第二章 荷兰殖民统治时代 146
第三章 郑氏三朝统治时代 148
第一节 郑氏王朝之行政 148
第二节 郑氏的土地制度 149
第三节 郑氏时代之外交 150
第四章 满清王朝统治时代 151
第一节 行政组织 151
第二节 拓殖与地制 152
第三节 治安之实况 154
第五章 日本统治初期 155
第一节 殖民政策 155
第二节 行政机构 156
第三节 地方行政 157
第六章 警察与保甲 158
第一节 警察制度之确定 158
第二节 警官训练机关 159
第三节 保甲制度 160
第七章 户口与土地政策 161
第一节 户口调查事业 161
第二节 土地调查之实施 162
第三节 土地权之转移 163
第四节 地租之改订 164
第八章 解放前夕之台湾政治 165
第一节 行政区划与人口 165
第二节 统治机构 166
第三节 战时行政 168
第四节 防卫本部 169
第五节 兵力分配 170
第九章 收复后之台湾政治 170
第一节 台湾收复之意义 171
第二节 收复后的台省政治 172
第三节 台湾同胞的表示 173
第七篇 经略设施 175
第一章 总论 175
第一节 台湾经略设施的演进 175
第二节 台湾南进的地理条件 177
第三节 台湾南进的经济条件 178
第二章 侵华战前的南侵设施 181
第一节 华南航路之开设 181
(一)五十年前的台湾华南航运 181
(二)日本统治下的台湾华南航运 182
第二节 华南及南洋金融设施 183
(一)对华南金融设施 183
(二)对华中华北金融设施 183
(三)对南洋金融设施 184
(四)台湾银行之活动 184
第三节 对华文化设施 185
(一)概况 185
(二)学校 185
(三)病院 187
(四)新闻事业 187
第四节 「对岸派遣员」 188
第五节 华南情报设施 189
第六节 对南洋日人事业之援助 190
第三章 侵略战后的南进设施 190
第一节 概观 190
第二节 台督府对华南的活动 191
(一)军政方面 191
(二)情报调查方面 191
(三)诊疗防疫 192
(四)文化事业 192
(五)通信事业 192
(六)公用事业 192
(七)开发事业 193
(八)金融工作 193
(九)物资供应 193
第三节 台督府对南洋的活动 193
(一)对香港的侵略设施 194
(二)对菲律宾的侵略设施 194
(三)对越南的侵略设施 194
(四)对暹罗的侵略设施 195
(五)对其他地区的侵略设施 195
第四节 南进「国策会社」的经略设施 195
(一)台湾拓殖会社诸设施 196
(二)台湾电力会社诸设施 198
(三)台湾银行的南侵设施 198
第八篇 抗日救国运动(上) 200
第一章 台湾抗日救国运动的物质 200
第一节 台湾的殖民地化过程 200
第二节 台湾殖民政策的内容 202
(一)殖民政策的推移 202
(二)两种殖民政策的变化 203
(三)最后失败的欺骗政策 204
第三节 抗日救国运动的发展 206
第二章 十九世纪末叶的台湾抗日运动 207
第一节 政治形势与运动特征 207
第二节 独立失败后的抗日战争 208
第三节 日寇的「三段警备法」 209
第四节 诱降诡计及其反动 210
第五节 日本「曾国藩政策」的粉碎 212
第六节 林少猫事件 213
第七节 初期抗日游击战的经验与教训 214
第三章 世纪交换期的台湾抗日运动 215
第一节 政治形势与运动特征 215
第二节 北埔起义 216
第三节 林圮埔起义 216
第四节 土库起义 217
第五节 苗栗起义 217
第六节 六甲起义 218
第七节 西来庵起义 218
第八节 新庄起义 219
第九节 抗日起义运动的经验与教训 220
第四章 第一次大战中的台湾抗日运动 221
第一节 政治形势与运动特征 221
第二节 日寇的糖衣毒药政策 222
第三节 「台湾同化会」的出现 223
第四节 梁启超与林献堂 224
第五节 改良主义运动 225
第六节 中山先生与台湾 226
第七节 改良主义运动的经验及教训 227
第五章 大革命时代的台湾抗日运动 228
第一节 政治形势与运动特征 228
第二节 「五四运动」在台湾 229
(一)「启发会」和「新民会」 229
(二)「产农组合」和「农民组合」 229
(三)「劳动组合」和「总工会」 230
第三节 初期的台湾政党 230
(一)台湾民众党 230
(二)台湾共产党 231
(三)台湾民政党 231
第四节 雾社番民暴动始末 231
第五节 启蒙期抗日运动的经验与教训 233
第九篇 抗日救国运动(下) 235
第六章 二次大战前的台湾抗日运动 235
第一节 抗日联合战线运动与台湾 235
第二节 准备阶段的政治形势与运动特征 235
第三节 民主自治运动的失败 236
(一)自治运动的真相 236
(二)虚伪的官许「自治」 237
(三)初期民主运动的失败 238
第四节 抗日暴动的再出发 238
(一)基隆港炸弹案 239
(二)东港郡事件 239
(三)埔里社事件 240
第五节 「众友会」叛乱案 240
(一)众友会起义的组织 240
(二)从发动到失败 241
(三)抗日起义的领袖 241
(四)众友会干部的分析 242
第六节 准备阶段的经验与教训 243
第七章 二次大战中的台湾抗日运动 243
第一节 实践阶段的政治形势与运动特征 243
第二节 台湾的反战运动 244
(一)台湾反战运动的基因 244
(二)台湾反战运动的推移 246
第三节 从回国参战到联合战线 247
(一)台胞回国参加抗战 247
(二)抗日联合战线的成立 248
(三)日本后方的革命运动 248
第四节 台湾革命党团的活跃 249
(一)台湾革命同盟会的诞生 249
(二)同盟会以外的革命党团 250
(三)「台湾义勇队」 251
(四)「台湾少年团」 251
(五)「闽台协会」 252
第五节 联合战线实践阶段的经验与教训 252
第八章 解放前夕的台湾抗日运动 252
第一节 政治形势与运动特征 252
第二节 竭泽而渔的日寇对台政策 253
(一)「台湾兵营化」政策 253
(二)从志愿兵到征兵 255
(三)旧阴谋的新花样 256
第九章 台湾抗日救国运动的完成 257
第一节 胜利阶段的政治形势与运动特征 257
第二节 开罗会议与台湾光复 258
第三节 台湾抗救运动的经验与教训 259
附录一 台湾抗日救国运动文献 261
(一)台湾民主国布告 261
(二)中华台湾革命党宣言 261
(三)中华台湾革命党告台胞书 262
附录二 台湾民族运动逸史 262
(一)清代台湾民族运动逸事 262
(二)革命志士罗福星 263
(三)被日寇惨杀之陈发琹 264
- 《电子测量与仪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 200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
- 《中国少数民族唢呐教学曲选》胡美玲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