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歌唱艺术讲座
歌唱艺术讲座

歌唱艺术讲座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讲真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103024596
  • 页数:12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两章构成:第一章发声技巧包括咽管绷、气柱抗、字正、腔圆、高音等内容;第二章艺术表现包括总论、演唱者的案头工作、艺术表现的手段等内容。是一本通俗易懂并可实际运用的教科书。
《歌唱艺术讲座》目录

第一章 发声技巧 1

第一节 咽管绷 1

一、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 1

(一)口腔 1

(二)鼻腔 2

(三)咽腔 2

(四)喉腔 2

二、人声三要素 3

(一)振源——声带 3

(二)动力——呼气 4

(三)共鸣 4

三、歌唱时要咽管绷 5

第二节 气柱抗 5

(一)产生——两种反向气息的对抗感觉 6

一、气柱抗 6

(二)关键——支点——腰紧绷 7

(三)气柱抗的实质 7

(四)歌唱的整体感觉:头顶通,腰紧绷,脚扎根 9

二、不运用气柱抗产生的问题及纠正 9

(一)塌调——音偏低 9

(二)冒调——音偏高 14

三、气声协调 15

(一)声高气低 15

(二)声低气提 15

(三)声强气坠 15

(四)声弱气强 15

四、歌唱的运气 16

(一)特点:深、稳、匀、活、省 16

(二)基本方式 16

(三)呼吸的基本类型 17

(二)错误换气——有声——声道受阻 17

(一)正确换气——无声——声道通畅 17

五、歌唱的换气 17

六、歌唱结束时要先收声、后收气、再动形、才敛情 20

第三节 字正 20

一、拼合准 22

(一)汉字的组成 22

(二)咬字发音过程 26

(三)汉字结构及拼合规律:前音(字头——声、介母)、后音(韵母——字腹、尾) 38

二、作形准 42

(一)唇形:以竖(圆唇)为主 43

(二)着力点:以后(舌位)为主 43

(三)容量:以宽(低舌位)为主 44

三、声调准 45

(一)汉语声调 45

(二)字与字之间衔接时声调的变调 45

(三)歌唱时防“倒字”(声调不准)——要“润”字 48

第四节 腔圆 50

一、字间衔接 52

(一)关键——每字后音的连贯 52

(二)具体技巧——“打哈欠”式的咬字发音 52

二、状态均衡 55

(一)发音过程:先紧后松 55

(二)口咽腔作形:咽腔紧、口腔松 56

(三)身体状态:下紧上松(以腰为界) 56

(四)整体神态:意紧形松 57

三、字正与腔圆 57

(一)字正与腔圆的相互关系 57

(二)字腔不协调产生的问题及纠正 57

第五节 高音 62

一、发音——器官变形 62

(一)基点:提高基音频率——声带特定变形——全振改边振 62

(二)上支点:增多泛音量——扩大头腔共鸣——鼻窦共振——口咽腔变形——堵口腔、通鼻腔——“呕吐”状 64

(三)下支点:加大动力能量——气柱抗 69

(一)母音是歌声的主体 70

(二)高音时母音变形的必要性 70

二、咬字——母音变形 70

(三)母音间变形规律 71

第二章 艺术表现 78

第一节 总论 78

一、歌唱艺术的灵魂——情 78

二、歌唱艺术的原则——艺术第一、技术第二 79

三、歌唱艺术的核心——艺术形象 79

(一)产生——内心视象 79

(二)传导——想像与联想 80

(三)审美宗旨——意境 80

四、歌唱艺术的准则——唱出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无 80

(一)写神:写神则“活”、写貌则“死” 80

(四)善变:以“活”为旨、能变为妙 81

(二)能谐:整齐划一、首尾相应 81

(三)突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81

(五)立异:创新有我、另辟蹊径 82

(六)对比:对比互补、含蓄深蕴 82

第二节 演唱者的案头工作 82

一、途径——变“死音”为“活曲”,化歌者为文人 82

二、过程 83

(一)熟读 83

(二)精思 83

(三)深化 83

(四)巧练 84

(五)配合 84

(六)实践 84

三、关键——深拓重点字内涵 84

(一)找出重点字 84

(三)深拓重点字 85

(二)内涵——潜台词 85

第三节 艺术表现的手段 86

一、神 86

(一)韵 86

(二)形 88

二、字 89

(一)咬法 89

(二)发音 90

(三)收音 91

(四)衔接布局 92

(五)字间的衔接变化 94

三、运腔 95

(一)连腔 95

(二)断腔 95

(三)滑腔 95

(五)棱角 97

(四)长腔 97

(六)特殊声音色彩 98

(七)按腔 99

四、声波 101

(一)直声——无声波 101

(二)颤声 102

五、音乐 103

(一)节拍 103

(二)节奏 109

(三)强弱——重拍移位 111

(四)手法对比 112

附录 115

一、《语言与歌唱》序 李凌 115

二、珍贵的探索——《语言与歌唱》读后 时乐濛 116

三、创新路蓓蕾吐艳——喜读新书《语言与歌唱》 张权 118

四、《歌唱语言艺术》序言 金铁霖 1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