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 第2卷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行霈主编;袁行霈,罗宗强本卷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040114399
- 页数:559 页
目 录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1
绪论 3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3
文学自觉的标志 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从文体辨析到总集的编纂 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新的文学思潮第二节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8
乱世与乱世文学 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药与酒:生死主题、求仙主题、隐逸主题第三节 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 11
士族与庶族的对立 寒士的不平 文学家族 宗族与伦理第四节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13
摆脱两汉经学的束缚 自然与真 言意与形神魏晋风流:颖悟旷达真率之美 从玄言到理趣第五节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17
佛教的传入与佛经的大量翻译 文人与佛教佛教对文学的影响:想象世界的丰富 故事性的加强 四声的发现 词汇的扩大文学观念的多样化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20
建安、正始文学 两晋文学 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29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29
学习汉乐府结出的硕果 曹操的文坛领袖地位 曹丕与七言诗第二节曹植 34
政治悲剧与诗歌才华的展现 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五言诗的发展 后世诗人的认同第三节王粲、刘桢及蔡琰 38
“七子之冠冕”王粲 仗气爱奇的刘桢蔡琰与《悲愤诗》第四节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43
政治理想的高扬 人生短暂的哀叹 强烈的个性表现 浓郁的悲剧色彩第五节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45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阮籍《咏怀》:政治抒情组诗的出现 苦闷与旷达 渊永的滋味与隐约曲折的风格 嵇康与应璩的诗第二章两晋诗坛 55
第一节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55
政治旋涡中诗人们的浮沉 逞才成为创作的目标繁缛:太康诗风的特征第二节左思与刘琨 60
咏史诗的渊源与特征 寒士的不平与抗争典以怨的诗风与建安风骨的再现 刘琨的诗第三节郭璞的游仙诗 63
游仙诗溯源 乖远玄宗与坎?咏怀 文采富艳寄托高远第四节 王羲之与兰亭唱和 65
《兰亭集序》与兰亭诗 兰亭诗的主题及审美价值 文人雅集诗酒唱和及其对后代的影响第五节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67
东晋文人的心态 玄释合流 心隐与适意:因循自然与玄理的阐发第三章陶渊明 75
第一节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75
以辞彭泽令为界的前期与后期 仕与隐的选择 贫与富的交战 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魏晋风流的代表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 80
陶诗题材的分类 中国文学的新题材:田园诗咏怀诗与咏史诗对前人的继承与发展 行役诗中表现的苦闷 赠答诗中表现的深情第三节 陶诗艺术及其渊源 84
自然: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 日常生活的诗化情景事理的浑融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陶诗的艺术渊源第四节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88
《五柳先生传》中的自我形象 《归去来兮辞》与文学中的回归主题 《桃花源记》的理想模式第五节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89
第一节 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97
诗人陶渊明的被发现 士大夫的精神家园不为五斗米折腰 酒与菊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97
吴歌与西曲 水乡景物与市井气息 女性的吟唱 清丽缠绵的情调 修辞特点《西洲曲》第二节 北朝民歌与北朝各民族的风习 103
北方的景色与以鲜卑为主的各民族风习社会题材的多方面表现 直率朴素刚健豪放《木兰诗》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111
第一节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 111
从山水中寻找人生的哲理与趣味 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从写意到摹象 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谢灵运的山水诗及其地位山水诗在南朝的兴盛第二节鲍照及其创新 119
寒士的呼声 奇矫凌厉险俗的风格 对七言诗的贡献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130
第一节沈约、谢朓与永明体 130
永明体的兴起 声律:诗歌创作中新的追求沈约的诗歌 谢朓的诗歌 阴铿、何逊等第二节齐梁诗人集团 141
门阀制度下的家族文学 士族优势的衰落与皇权中心的形成 以宫廷为中心的诗人集团的形成 诗人集团的三个中心: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梁代萧衍、萧统,萧纲 诗人集团的活动方式及其对创作的影响第三节从市井到宫廷 148
南朝民歌从市井进入宫廷 流行音乐的变化对诗风的影响 宫体诗:对女性的审美观照女性生活、容貌、体态、服饰与器物的描写爱情心理的刻划 辞藻与声色 感官的刺激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158
第一节北朝文化与文学 158
北魏孝文帝与北朝文坛的复苏 仿古与趋新:西魏、北周文坛概况第二节 南北文风的交融 163
政治对峙与文化多元 南北文风交融的途径第三节 庾信文章老更成 165
第一节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 174
前期诗艺的养成 乡关之思的内容与表现承前启后的地位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174
“以气质为体”与“以情纬文” 曹操的教令曹丕兄弟的书札 《登楼赋》与抒情小赋的繁盛 论辩文的勃兴第二节南朝美文的衍化 180
世重文翰 元嘉三大家 范晔史论《文心雕龙》的骈文艺术 齐梁新变之风诗体赋与写景文第三节《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188
《水经注》:不以南北为鸿沟 “集六朝地志之大成”尽自然之趣 《洛阳伽蓝记》:学术与文学上的个性 故都伽蓝的双重象征性整饬与散行兼美的文风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197
第一节 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197
关于“小说” 小说的起源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第二节志怪与志人 199
志怪与志人 志怪小说兴盛的背景 志怪小说的内容 志人小说兴盛的背景 志人小说的内容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特色第三节《世说新语》 204
《世说新语》的编撰 《世说新语》与名士风流《世说新语》的文学成就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213
绪论 215
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215
国力的强大与中外文化的交融 士人的人生信仰、文化的繁荣对文学的影响第二节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 220
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 幕府生活与文学唐人读书山林的风气 贬谪生活对于文学的影响第三节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222
唐代儒、释、道的融合 佛教对文学的影响道家、道教对文学的影响第四节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24
第一节隋代文学 233
唐代文学的繁荣 唐诗的发展轨迹 唐代散文的文体文风革新 新文体的出现与繁荣唐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233
统一国家的建立 南北文学的合流第二节 初唐诗坛 236
贞观诗风及上官体 王绩与“四杰” 杜审言与沈、宋及五律的定型第三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245
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 陈子昂诗歌的昂扬情调 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第四节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249
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的诗歌意境美 他们对盛唐诗兴象玲珑之美的影响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253
第一节 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 253
王维和孟浩然 以王、孟为中心的其他诗人隐逸情结与山水情怀对诗境创造的意义禅宗思想对诗歌感情格调的影响第二节 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 264
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诗人的创作第三节 高适、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 271
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人的创作第三章李白 281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 281
李白的生平 李白的思想与人格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与歌行 286
古题乐府的创新与个性特色 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 李白歌行的价值第三节李白的绝句 289
明快的语言所表达的无尽情思 清新俊逸的爽朗风神 乐府民歌对李白绝句的影响第四节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292
主观色彩 想象特色 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第五节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295
李白的地位 李白的影响第四章杜甫 299
第一节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 299
自天宝中期开始的社会衰败与安史之乱元结和《箧中集》作家 杜甫坎坷的一生诗歌题材的大转变 杜诗的诗史性质叙事技巧在杜甫手中达到高度成熟第二节杜甫的律诗 306
拓宽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 以律诗写组诗 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第三节杜诗的艺术风格 311
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杜诗风格的另一面:萧散自然 杜诗风格与杜甫处境心境的关系第四节 杜诗的地位与影响 314
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 对后代诗人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风 319
第一节 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 319
韦应物部分诗歌的盛唐馀韵和他的清雅闲淡诗风 刘长卿与大历十才子诗中的冷落寂寞情调第二节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324
大历诗歌的词语色彩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分析第三节顾况与李益 326
顾况诗歌的俗与奇 李益的边塞诗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331
第一节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331
韩孟诗派的形成 “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崇尚雄奇怪异之美第二节 韩愈、孟郊、李贺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 335
韩愈、孟郊、李贺、卢仝、刘叉等人诗中的怪奇之美 诗歌的散文化倾向第三节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 349
第一节 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 358
刘、柳的政治遭遇与心理激愤 刘诗的雄直劲健和民歌情调 冷峭简淡的柳诗及其他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358
杜甫写实倾向的承传与时代风尚及民歌的影响张籍、王建的通俗化诗风与写实表现 元稹的诗歌创作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 366
白居易的生平及其诗歌主张 讽谕诗与《新乐府》创作的得与失第三节《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白唱和诗 373
《长恨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 中唐诗人的交往之风和唱和诗高潮第四节 白居易的闲适诗 379
闲适诗的内容和情调 闲适诗对后代的影响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386
第一节 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 386
中唐士人的中兴愿望 儒学思潮和政治改革由此所触发的文体文风改革第二节倡导古文的理论主张与杂文学观念的复归 390
唐代的骈文 从萧颖士、梁肃、柳冕到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 古文理论的政教目的杂文学观念对散文发展的深远影响第三节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 397
自初唐起散体文的缓慢发展过程 韩、柳的开拓 韩愈的论说文、杂文与碑志 柳宗元的杂文与山水游记第四节 晚唐古文的衰落与骈文的复兴 410
古文的衰落 晚唐小品 李商隐等人的骈文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416
第一节唐传奇 416
由发轫到高潮再到低潮的发展过程 作意与虚构性 情节结构、人物描写、修辞第二节俗讲与变文 427
俗讲与讲经文 转变与变文第十章晚唐诗歌 437
第一节 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 437
社会衰败中士人怀古伤今情绪的反映 杜牧的诗歌创作 许浑等人的创作第二节苦吟诗人 441
贾岛、姚合等苦吟诗人 徘徊吟哦的心境与殚精竭虑的态度与方法第三节 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 443
士人的闺阁情怀与诗歌的爱情题材、艳丽诗风温庭筠、韩偓等诗人第四节 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 447
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等诗人的避世心态与淡泊情思、淡泊境界第五节乱离之感与时世讽谕 449
郑谷 韦庄 罗隐第十一章李商隐 456
第一节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 456
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李商隐的思想 诗歌内容——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第二节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的开拓 461
中唐后期以来的诗歌走向 诗歌情调的幽美朦胧与亲切可感 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及其成因第三节凄艳浑融的风格 467
凄艳浑融风格的分析 李商隐诗与齐、梁诗歌的比较 李商隐与阮籍的比较 李商隐与李贺的比较 李商隐与杜甫的比较第十二章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475
第一节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 475
燕乐的兴起 词的起源 早期民间词早期文人词第二节 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 482
《花间集》 缛采轻艳的花间词风第三节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 486
冯延巳 李煜 情致缠绵的南唐词风文学史年表 493
研修书目 552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研究论稿》雷恩海主编 2018
- 《凯恩斯文集 第13卷 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严忠志译 2018
- 《中国儿童文学名家名作典藏书系 散文卷 1》冯骥才著 2017
- 《绅士阶层与中国现代文学》罗维斯著 2019
- 《写给孩子的趣味天文学》(俄)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著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大家小书 中国文学1949-1989》洪子诚 2020
-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荒凉山庄 上》(英国)查尔斯·狄更斯著;张生庭,张宝林译 2015
- 《明清白话短篇小说的文学地理研究 上》杨宗红著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高等数学试题与详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数学教学团队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徐影主编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