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郯城县志
郯城县志

郯城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卫星主编;山东省郯城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深圳:深圳特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9628583913
  • 页数:1032 页
图书介绍:
《郯城县志》目录

凡例 1

概述 1

序 1

大事记 7

第二章 建置沿革 49

第一章 地理位置 49

卷一 行政区域 49

第四章 区划变更 53

第三章 境域变迁 53

第一节 县城 60

第五章 县城 乡镇 村庄 60

第二节 乡镇 62

第三节 村庄 69

第一节 地层 111

第一章 地质 111

卷二 自然环境 111

第二节 构造 112

第一节 山丘 113

第二章 地貌 113

第二节 平原 114

第三节 河流 116

第一节 土壤成因及母质 120

第三章 土壤与植被 120

第二节 土壤种类及分布 121

第三节 土壤性状 123

第四节 植被 124

第二节 温度 125

第一节 气候特征 125

第四章 气候 125

第三节 降水 127

第四节 日照 129

第七节 地温霜期冻土结冰 130

第六节 风 气压 130

第五节 湿度 蒸发 130

第八节 物候 132

第二节 水资源 135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35

第五章 自然资源 135

第三节 矿产资源 137

第四节 生物资源 138

第五节 药材资源 147

第一节 涝灾 148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48

第三节 风灾 149

第二节 旱灾 149

第五节 霜冻和雨淞灾害 150

第四节 雹灾 150

第七节 地震灾害 151

第六节 虫灾 151

第一节 人口数量 153

第一章 人口规模 153

卷三 人口 153

第二节 分布密度 154

第一节 自然变动 155

第二章 人口变动 155

第二节 机械变动 156

第一节 性别 159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59

第二节 年龄 160

第三节 民族 161

第四节 文化程度 163

第五节 行业 职业 164

第一节 婚姻状况 165

第四章 婚姻家庭 165

第一节 机构 167

第五章 计划生育 167

第二节 姓氏 167

第二节 发展概况 168

第三节 成果 172

第一节 农民生活 173

第六章 居民生活 173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175

第二节 农机局 177

第一节 农业局 177

卷四 农业 177

第一章 机构 177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78

第二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178

第三节 畜牧局 178

第三节 互助合作 179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79

第五节 生产责任制 180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180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81

第三章 农作物 181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86

第一节 耕作熟制 188

第四章 耕作制度 188

第二节 间作 轮作 套作 190

第一节 传统品种与引进推广品种 191

第五章 种子 191

第二节 良种繁育 195

第一节 施肥 198

第六章 田间管理 198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200

第二节 灌溉 200

第一节 农机管理 203

第七章 农机 203

第二节 农机具 204

第二节 畜禽饲养 212

第一节 畜禽种类分布 212

第八章 畜牧业 212

第三节 品种改良 216

第一节 水域资源 219

第九章 淡水养殖 219

第二节 水产养殖 220

第三节 渔政管理 223

第二章 林业资源 225

第一章 机构 225

卷五 林业 225

第二节 经济林 226

第一节 用材林 防护林 226

第三章 植树造林 227

第二节 荒山荒滩绿化 228

第一节 采种育苗 228

第五节 沿河林带 速生林 229

第四节 农田林网 229

第三节 四旁植树 229

第一节 板栗 230

第四章 果树 230

第二节 水果 231

第一节 栽培历史 232

第五章 银杏 232

第二节 现状概述 233

第四节 栽培模式 234

第三节 银杏品种 234

第一节 苗圃 237

第六章 苗圃 林场 237

第二节 林场 238

第一节 管理措施 240

第七章 林木管理 240

第二节 林木病虫防治 241

第三节 采伐更新 242

第二节 科研成果 243

第一节 科研活动 243

第八章 林业科研 243

第一节 沂河水系河道治理 246

第二章 河道治理 246

卷六 水利 246

第一章 机构 246

第二节 沭河水系河道治理 256

第三节 中运河水系河道治理 262

第四节 沂沭河分洪工程 264

第一节 稻改 265

第三章 涝洼治理 265

第三节 沟洫畦条台田 266

第二节 大埠河网化 266

第一节 自流灌区 267

第四章 排灌工程 267

第二节 扬水站 272

第三节 机电井 280

第四节 水利涵闸 282

第五章 蓄水工程 285

第一节 闸坝 286

第二节 水库 288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90

第六章 抗旱防汛 290

第二节 抗旱防汛纪略 291

第一节 水土流失状况 294

第七章 水土保持 294

第二节 治理情况 295

第一节 个体私营企业 299

第一章 经营体制 299

卷七 工业 299

第二节 县属集体企业 300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企业 303

第一节 轻工业 305

第二章 生产门类 305

第二节 手工业 308

第三节 机械电器 310

第四节 化工建材 311

第五节 矿业 312

第一节 机构 313

第三章 企业管理 313

第二节 管理内容 314

第四节 安全生产 315

第三节 企业整顿 315

第一节 改制企业 316

第四章 重点企业简介 316

第一节 管理 319

第五章 乡镇企业 319

第二节 未改制企业 319

第二节 门类 320

第六章 名优产品选介 323

第一章 机构 325

卷八 电业 325

第一节 县内发电 326

第二章 电力来源 326

第二节 电网供电 327

第一节 电力线路 328

第三章 电网建设 328

第二节 变电站 332

第三节 配电网 334

第一节 电网控制 335

第四章 电力生产 335

第二节 电力运行与检修 336

第一节 用电负荷与电量 337

第五章 用电 337

第三节 安全监察 337

第三节 农业用电 339

第二节 工业用电 339

第五节 “三电”管理 340

第四节 市政与居民用电 340

第一节 电费 341

第六章 电力经营 341

第二节 电价与电价构成 343

第三节 业务发展 344

第五节 乡村电力经营 345

第四节 营业普查与用电监察 345

第二节 管理机构 347

第一节 行政机构 347

卷九 交通 347

第一章 机构 347

第三节 运输机构 348

第一节 古道 349

第二章 道路桥梁 349

第二节 公路 350

第三节 桥梁 351

第一节 人畜运输 352

第三章 运输 352

第二节 汽车运输 353

第三节 船舶运输 354

第二节 县乡(镇)公路养护 356

第一节 干线公路养护 356

第四节 车辆维修 356

第四章 养护和绿化 356

第一节 干线公路路政管理 357

第五章 路政管理 357

第三节 公路绿化 357

第二节 养路费 358

第一节 车辆购置附加费 358

第二节 县乡公路路政管理 358

第六章 规费征收 358

第五节 公路运输管理费 359

第四节 客运建设基金 359

第三节 货运建设基金 359

第一节 机构 361

第一章 邮政 361

卷十 邮政 电信 361

第四节 邮政业务 363

第三节 邮政设备 363

第二节 邮路 363

第二节 电报 369

第一节 机构 369

第二章 电信 369

第三节 长途电话 372

第四节 市内电话 374

第五节 农村电话 376

第六节 移动电话 379

第一章 私营商业 381

卷十一 商业 381

第一节 机构 383

第二章 国有(营)商业 383

第二节 专业公司 384

第三节 商品购销 388

第一节 机构 389

第三章 供销合作商业 389

第二节 专业公司 390

第三节 基层供销社 393

第五节 供销业务 394

第四节 代购代销店 394

第二节 经营业务 397

第一节 机构 397

第四章 物资供应 397

第三节 物资管理 399

第一节 机构 400

第五章 对外经济贸易 400

第二节 出口贸易 401

第三节 进口贸易 402

第四节 主要出口商品种类 404

第五节 利用外资 406

第六节 外经往来 407

第一章 机构 409

卷十二 粮油 409

第一节 粮食征购 410

第二章 粮油购进 410

第二节 油料收购 412

第二节 城镇粮食供应 414

第一节 农村粮食销售 414

第三节 议价粮油销购 414

第三章 粮油销售 414

第五节 议价粮油销售 415

第四节 食油供应 415

第三节 军队粮食供应 415

第七节 粮油票证 416

第六节 粮食市场管理 416

第一节 粮油调拨 417

第四章 粮油调运 417

第一节 仓库建设 419

第五章 粮油储藏 419

第二节 粮油运输 419

第三节 科学储粮 421

第二节 粮仓机械 421

第六章 粮油加工 422

第一节 机构 425

第一章 财政 425

卷十三 财政 税务 425

第二节 财政体制 426

第三节 财政收入 427

第四节 财政支出 428

第五节 财政管理 429

第七节 农业税收 432

第六节 财政监督 432

第一节 机构 437

第二章 国家税务 437

第二节 税收制度 438

第三节 税种税率 440

第四节 税收管理 444

第三节 税种税率 445

第二节 赋税制度 445

第三章 地方税务 445

第一节 机构 445

第四节 税务管理 448

第一节 钱庄 451

第一章 机构 451

卷十四 金融 保险 451

第二节 银行 452

第一节 建国前货币 455

第二章 货币 455

第二节 建国后货币发行及流通 458

第三节 储蓄存款 461

第二节 对公存款 461

第三章 存款 461

第一节 民国储蓄 461

第四节 储蓄利率 462

第一节 民间信贷 463

第四章 信贷 463

第二节 工商贷款 464

第三节 农业贷款 466

第五节 基本建设投资贷款及预算审查 467

第四节 农村信用联社贷款 467

第六节 三资企业和外贸企业货款 468

第五章 信用卡业务 469

第七节 票据贴现 469

第三节 租赁业务 470

第二节 委托代理 470

第六章 信托租赁 470

第一节 信托业务 470

第二节 结算 471

第一节 会计核算 471

第七章 核算出纳 471

第三节 联行 472

第一节 金融机构管理 473

第八章 金融管理 473

第四节 现金出纳 473

第三节 工资基金管理 474

第二节 现金管理 474

第五节 金银管理 475

第四节 外汇管理 475

第七节 帐户管理 476

第六节 贷款卡管理 476

第三节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477

第二节 折实公债 477

第九章 国家委托业务 477

第一节 经理国库 477

第四节 国库券 478

第一节 保险种类 479

第十章 保险 479

第五节 企业债券 479

第二节 保险收入和保险理赔 480

第二节 产业结构 483

第一节 机构 483

卷十五 经济管理 483

第一章 计划管理 483

第三节 计划业务 487

第四节 长期规划 489

第五节 中期计划 490

第六节 短期计划 492

第一节 机构 496

第二章 统计管理 496

第二节 专业统计 497

第一节 机构 500

第三章 物价管理 500

第二节 建国前市场物价 501

第三节 建国后市场物价 504

第四节 变换比价 509

第五节 物价政策 510

第六节 管理业务 512

第二节 计量及计量管理 514

第一节 机构 514

第四章 技术监督 514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516

第四节 质量监督 518

第五节 行政执法 520

第六节 代码标识 521

第一节 机构 522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522

第二节 市场管理 523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525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527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528

第六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530

第二节 审计业务 532

第一节 机构 532

第六章 审计监督 532

第二节 土地管理 533

第一节 机构 533

第七章 土地矿产管理 533

第三节 土地资源保护 535

第四节 矿产管理 536

第二节 规划 539

第一节 机构 539

卷十六 城乡建设 539

第一章 县城建设 539

第三节 道路 542

第五节 给水 544

第四节 桥涵 544

第八节 绿化 545

第七节 路灯 545

第六节 排水 545

第九节 环境卫生 546

第十节 主要建筑 547

第十二节 防震抗震 548

第十一节 开发建设 548

第二节 乡镇驻地建设 549

第一节 乡村建设规划 549

第二章 乡村建设 549

第一节 县城建设管理 550

第三章 城乡建设管理 550

第三节 村街建设 550

第三节 城区民房规划管理 551

第二节 乡村建设管理 551

第一节 发展状况 552

第四章 建筑行业 552

第二节 队伍建设 553

第三节 技术工艺 555

第六节 优良工程选介 557

第五节 基建投资 557

第四节 建筑设计 557

第二节 环境污染 558

第一节 机构 558

第五章 环境保护 558

第三节 污染治理 560

第四节 环境监测 561

第六节 宣传与教育 563

第五节 征收排污费 563

第一节 地方党史概述 56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郯城地方组织 565

卷十七 政党 群团 565

第二节 机构沿革 573

第三节 党的历次代表大会 575

第四节 纪律检查 581

第五节 组织建设 583

第六节 宣传教育 584

第七节 党校教育 587

第八节 统一战线 588

第九节 信访工作 591

活动 594

第一节 国民党在郯城县的早期 594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郯城地方组织 594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活动 595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活动 596

第二节 职工团体 599

第一节 联合团体 599

第三章 群众团体 599

第三节 青年团体 602

第四节 儿童团体 607

第五节 妇女团体 609

第六节 农民团体 612

第七节 商业团体 613

第八节 科技团体 615

第九节 文化团体 616

第十节 残疾人团体 617

第十一节 其他团体 618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 621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621

卷十八 政权 政协 621

第一章 权力机关 621

第一节 参议会 621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 623

第五节 人民代表选举 625

第一节 清末县衙 627

第二章 行政机构 627

第二节 民国县公署 629

第三节 民主政府 632

第四节 人民政府 633

第一节 政府法制 637

第三章 综合政务 637

第二节 侨务工作 638

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 639

第三节 爱国卫生 639

第五节 农业综合开发 640

第七节 地方志编纂 641

第六节 经济研究和旅游 64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642

第四章 人民政协 642

第二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 643

第三节 主要活动 646

第二节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649

第一节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649

卷十九 民政 649

第一章 机构 649

第二章 基层政权建设 649

第一节 参军 650

第三章 参军支前 650

第二节 支前 651

第一节 红军及军队离退休干部接收安置 652

第四章 接收安置 652

第二节 复退军人接收安置 653

第二节 烈士褒扬 655

第一节 抚恤 655

第五章 拥军优属 655

第四节 优待优抚 656

第三节 陵园墓地建设 656

第一节 救灾 657

第六章 社会救济 657

第二节 救济 659

第三节 扶贫 660

第二节 敬老院 661

第一节 五保户供养 661

第七章 社会福利 661

第一节 婚姻制度改革 662

第八章 婚姻 殡葬 662

第三节 福利生产 662

第三节 殡葬改革 663

第二节 婚姻登记 663

第一节 收容遣送 664

第九章 收容移民 664

第十章 社团登记管理 665

第三节 赴滇返回人员安置 665

第二节 移民安置 665

第二节 劳动就业 667

第一节 机构 667

卷二十 劳动 人事 667

第一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 667

第三节 职工调配 669

第四节 劳动报酬 670

第五节 劳保福利 672

第六节 劳动仲裁 674

第八节 劳动监察 675

第七节 安全监察 675

第九节 社会保障 676

第十节 职业技能培训 677

第一节 机构 678

第二章 人事 678

第十一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678

第二节 编制 679

第三节 干部来源 682

第四节 干部管理 686

第五节 干部待遇 693

第一节 机构 699

第一章 公安 699

卷二十一 公安 司法 699

第二节 惩治和改造反动势力 701

第三节 预防和打击刑事犯罪 703

第四节 治安管理 707

第五节 户籍管理 711

第六节 监所管理 713

第七节 公安交通管理 715

第八节 武装警察 716

第一节 检察机构 717

第二章 检察 717

第二节 刑事检察 718

第三节 法纪检察 719

第五节 监所检察 720

第四节 经济检察 720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 721

第七节 控告申诉检察 722

第一节 审判机构 723

第三章 审判 723

第三节 民事审判 724

第二节 刑事审判 724

第七节 审判监督 725

第六节 执行 725

第四节 经济审判 725

第五节 行政审判 725

第二节 法制宣传 727

第一节 机构 727

第四章 司法 727

第四节 公证业务 729

第三节 民事调解 729

第五节 律师事务 730

第一章 机构 731

卷二十二 军事 731

第一节 募兵抽丁 733

第二章 兵役 733

第四节 预备兵役 734

第三节 义务兵制 734

第二节 志愿兵制 734

第二节 民国军队 735

第一节 清朝军队 735

第三章 驻军 735

第三节 人民武装 737

第一节 组织建设 739

第四章 民兵 739

第二节 任务作用 740

第三节 军事训练 742

第五节 武器装备 743

第四节 基地设施 743

第三节 工程设施 744

第二节 编制训练 744

第五章 防空 744

第一节 组织机构 744

第六章 重大战事 745

第一节 机构 755

第一章 教育行政 755

卷二十三 教育 755

第二节 教育经费 756

第二节 书院 757

第一节 私塾 757

第二章 私塾 书院 757

第一节 幼儿园设置 758

第三章 幼儿教育 758

第三节 教育内容 759

第二节 管理体制 759

第一节 学校设置 761

第四章 小学教育 761

第三节 教学内容 762

第二节 管理体制 762

第一节 学校设置 764

第五章 中学教育 764

第二节 管理体制 765

第一节 师范教育 766

第六章 中等专业和职业教育 766

第三节 教学内容 766

第二节 职业教育 767

第三节 农业技术教育 768

第一节 农民教育 769

第七章 成人教育 769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 770

第一节 队伍构成 772

第九章 教师 772

第八章 高等教育 772

第二节 待遇 774

第十章 考试制度 777

第十一章 人才输送 778

第二节 科研机构 77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79

卷二十四 科技 779

第一章 机构 779

第二节 群众科技队伍 780

第一节 专业科技队伍 780

第二章 科技队伍 780

第一节 科普与宣传 781

第三章 科技活动 781

第四节 技术市场管理 782

第三节 科技开发 782

第二节 科技情报 782

第一节 科技成果选录 783

第四章 科技成果 783

第二节 重点科技成果简介 786

第一节 机构 788

第五章 地震测报 788

第二节 专业测报 789

第三节 群测群防 790

第二节 防疫保健机构 793

第一节 行政机构 793

卷二十五 卫生 医药 793

第一章 机构 793

第三节 药品检验机构 794

第四节 医疗机构 795

第一节 疫情管理 798

第二章 防疫 798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799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803

第四节 皮肤病防治 806

第五节 结核病防治 807

第六节 预防接种 808

第一节 妇幼保健 809

第三章 卫生保健 809

第三节 食品卫生 810

第二节 劳动卫生 810

第二节 西医医疗 812

第一节 中医中药 812

第四章 医疗 812

第四节 医疗队伍 815

第三节 医疗设备 815

第五节 医疗制度 816

第一节 医政管理 817

第五章 医政 817

第二节 卫生事业费管理 818

第一节 药品监督管理 819

第六章 药政 819

第二节 药品检验 821

第一节 中小学体育 823

第二章 学校体育 823

卷二十六 体育 823

第一章 机构 823

第一节 传统体育 825

第三章 社会体育 825

第二节 体育学校 825

第三节 职工体育 827

第二节 农村体育 827

第五节 其他体育 828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 828

第一节 田径 829

第四章 体育竞赛 829

第二节 球类 832

第三节 武术 835

第四节 举重 836

第五节 摔跤 837

第五章 县体育场 839

第二节 专业机构 84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41

卷二十七 文化 841

第一章 文化机构 841

第二节 电影放映 842

第一节 群众文化教育 842

第二章 群众文化 842

第三节 戏曲演出 844

第五节 图书阅览 847

第四节 图书发行 847

第一节 民间游艺 848

第三章 民间文化 848

第六节 郯文化研究 848

第七节 文化市场管理 848

第二节 民间工艺 849

第三节 民歌小调 851

第四节 民谣童谣 853

第五节 民间器乐 854

第七节 民间舞蹈 855

第六节 曲艺 855

第八节 打挂鞭 856

第九节 回族文化艺术活动 857

第一节 文学创作 858

第四章 文艺创作 858

第二节 音乐创作 860

第三节 美术创作 861

第一节 古遗址 862

第五章 文物名胜 862

第二节 古城址 868

第三节 古墓葬 870

第四节 古建筑 871

第六节 重要文物藏品 873

第五节 石刻碑文 873

第七节 革命纪念性建筑物 877

第八节 风景名胜 878

第一节 报刊 879

第六章 报刊通讯 879

第一节 机构 881

第七章 广播电视 881

第二节 通讯 881

第二节 广播业务 882

第四节 装备设施 884

第三节 电视业务 884

第五节 线路 885

第二节 档案行政管理 886

第一节 机构 886

第八章 档案 886

第三节 档案馆业务 887

第四节 档案室 888

第一节 生产习俗 889

第一章 民间习俗 889

卷二十八 风俗 宗教 889

第二节 生活习俗 890

第四节 交际习俗 893

第三节 称谓习俗 893

第五节 节庆习俗 894

第六节 婚嫁习俗 896

第七节 丧葬习俗 899

第八节 娱乐习俗 900

第十节 恶习流弊 902

第九节 迷信禁忌 902

第十一节 回族风俗 903

第一节 道教 904

第二章 宗教 904

第二节 佛教 906

第三节 天主教 907

第四节 基督教 909

第五节 伊斯兰教 913

第二节 语音系统 915

第一节 音标符号 915

卷二十九 方言谣谚 915

第一章 方言语音 915

第三节 郯城话语音和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 917

第一节 分类词表 921

第二章 方言语汇 921

第二节 俗语 936

第二节 语法特点 938

第一节 语法例句 938

第三章 方言语法 938

第四章 民间歌谣 942

第一节 民谚 945

第五章 谚语俚语 945

第二节 农谚 946

第一章 人物传略 955

卷三十 人物 955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985

第三章 英模人物名录 994

第四章 郯城明清举人进士名录 997

第一章 碑文选 999

附录 999

第二章 郯城县志序跋选 1002

第三章 考证 1005

第四章 艺文录 1017

郯城县历届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1028

编后记 103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