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森林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陕西森林编辑委员会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36901747
- 页数:665 页
第二节 地质地貌水文 1
一、地质地貌 1
第一章 自然环境 1
第一节 地理位置 1
(一)陕北风沙滩地区 2
(二)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3
(四)关中平原区 4
(三)渭北黄土高原区 4
(五)秦岭巴山地区 5
(一)地面水 7
二、水文和水文地质 7
(二)地下水 9
(一)太阳辐射 11
一、气候主要特征 11
第三节 气候 11
(二)气温 12
(三)降水 13
(一)陕北风沙滩地区 15
二、分区气候概述 15
(四)大风和沙暴 15
(五)霜冻 15
(三)渭北黄土高原区 16
(二)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16
(五)秦岭、巴山地区 17
(四)关中平原区 17
一、土壤的分布概况 18
第四节 土壤 18
(一)风沙土 19
二、主要土壤类型与特性 19
(二)黑垆土与黄绵土 21
(三)灰褐色森林土 23
(四)褐土与?土 24
(五)黄棕壤 26
(六)棕壤、暗棕壤和山地草甸土 28
(七)盐渍化土壤 30
第二章 陕西森林的变迁历史 32
第一节 地史时期森林的变迁 34
一、不同历史时期森林的变化 39
第二节 历史时期森林的变迁 39
(三)王莽至隋以畜牧为主时期 49
(二)秦与西汉移民屯垦时期 49
(一)先秦以游牧射业为主时期 49
(一)气候恶化 50
二、森林植被的破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50
(四)唐以后农业垦殖持续发展时期 50
(二)水土流失严重 51
(四)风沙侵袭 53
(三)地形切割 53
(六)动植物种属的变迁 54
(五)河湖水系的变化 54
第一节 森林分布现状 60
第三章 森林资源 60
一、陕北风沙滩地区 61
(一)黄龙山林区 62
二、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62
(二)桥山林区 63
三、北黄土高原区 64
四、关中平原区 65
(一)秦岭林区 66
五、秦岭巴山地区 66
(二)巴山北坡林区 69
一、各自然区林木资源 73
第二节 林木资源 73
二、森林资源消长情况 91
(二)现有林种划分不够合理 92
(一)一些林区森林面积有所减少 92
三、存在的问题 92
(五)林分质量较低,出材率不高 93
(四)二类森林资源调查尚未全部完成 93
(三)现有薪炭林较少 93
二、淀粉及糖类植物 94
一、纤维植物 94
第三节 森林植物资源 94
三、油脂类植物 102
四、鞣料植物 107
五、芳香植物 109
七、橡胶及硬橡胶植物 114
六、树脂及树胶植物 114
八、药用植物 115
九、土农药植物 124
第四节 森林动物资源 125
一、珍贵动物 129
第五节 森林益虫资源 133
二、毛皮动物 134
三、药用动物 135
五、森林益鸟益兽 137
四、野禽野味 137
一、天敌昆虫 138
二、资源昆虫 139
三、药用昆虫 140
一、腐生菌 141
第六节 森林微生物资源 141
二、根瘤菌 142
四、食用菌 143
三、菌根菌 143
六、虫生菌 144
五、药用菌 144
一、天然林的一般概况 146
第一节 概述 146
第四章 主要天然林类型 146
二、陕西森林的分类单位和系统 149
(二)陕西森林的分类单位和系统 150
(一)陕西森林分类的原则 150
(二)生态特性 153
(一)分布与生境 153
第二节 针叶林 153
一、太白红杉林 153
(四)林型 154
(三)结构 154
(六)更新和演替 155
(五)生长 155
(七)评价及经营利用建议 156
(一)巴山冷杉林 157
二、冷杉林 157
(二)秦岭冷杉林 164
三、青杄林 167
(三)结构 168
(二)生态特性 168
(一)分布与生境 168
(五)生长 169
(四)林型 169
(六)更新和演替 171
(三)结构 173
(二)生态特性 173
(七)评价及经营利用建议 173
四、铁杉林 173
(一)分布与生境 173
(四)林型 174
(五)生长 175
(七)评价及经营利用建议 177
(六)更新和演替 177
(一)华山松林 178
五、松林 178
(二)油松林 189
(三)白皮松林 197
(四)巴山松林 203
(五)马尾松林 208
(三)结构 213
(二)生态特性 213
六、铁坚杉林 213
(一)分布与生境 213
(五)评价及经营利用建议 214
(四)生长 214
(二)生态特性 215
(一)分布与生境 215
七、侧柏林 215
(四)林型 216
(三)结构 216
(五)生长 219
(六)更新和演替 220
(二)生态特性 221
(一)分布与生境 221
(七)评价及经营利用建议 221
第三节 阔叶林 221
一、山杨林 221
(四)林型 222
(三)结构 222
(五)生长 223
(六)更新和演替 226
(一)红桦林 227
二、桦木林 227
(七)评价及经营利用建议 227
(二)牛皮桦林 229
(三)光皮桦林 231
(四)白桦林 232
(一)栓皮栎林 235
三、栎林 235
(二)麻栎林 240
(三)锐齿栎林 242
(四)槲栎林 245
(五)辽东栎林 247
(六)槲树林 250
(七)橿子栎林 252
(一)核桃楸、槭树林 253
四、落叶阔叶混交林 253
(三)鹅耳枥、水冬瓜、槭树林 255
(二)枫杨、漆、槭树林 255
(四)化香、黄檀林 256
五、栓皮栎、岩栎林 257
六、麻栎、尖叶栎林 258
(一)分布与生境 260
一、巴山木竹林 260
第四节 竹林 260
(四)生长 261
(三)结构 261
(二)生态特性 261
(五)评价及经营利用建议 262
三、箭竹林 263
二、拐棍竹林 263
(四)生长 264
(三)结构 264
四、毛竹林 264
(一)分布与生境 264
(二)生态特性 264
五、刚竹林 265
(五)评价及经营利用建议 265
八、慈竹林 266
七、粉绿竹林 266
六、淡竹林 266
(一)分布与生境 267
一、臭柏灌丛 267
九、水竹林 267
第五节 灌丛 267
(四)更新和演替 268
(三)结构 268
(二)生态特性 268
二、杜鹃灌丛 269
(五)评价及经营利用建议 269
(二)爬枇杷灌丛 271
(一)头花杜鹃灌丛 271
(四)太白杜鹃灌丛 272
(三)金背杜鹃灌丛 272
(二)黄花柳灌丛 273
(一)高山杯腺柳灌丛 273
三、柳树灌丛 273
(三)皂柳灌丛 274
(四)沙柳灌丛 275
(四)评价及经营利用建议 278
(三)结构 278
四、狼牙刺灌丛 278
(一)分布与生境 278
(二)生态特性 278
(四)类型 279
(三)结构 279
五、沙棘灌丛 279
(一)分布与生境 279
(二)生态特性 279
(五)评价及经营利用建议 280
(三)矮锦鸡儿灌丛 281
(二)柠条灌丛 281
六、绵鸡儿灌丛 281
(一)小叶锦鸡儿灌丛 281
(四)甘蒙锦鸡儿灌丛 282
一、人工林概述 283
第一节 人工林概述及其分类 283
第五章 人工林 283
二、人工林分类 284
(二)分类单位和系统 285
(一)分类原则 285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287
一、华北落叶松林 287
第二节 用材林 287
(四)林分结构 288
(三)生态特性 288
(二)栽培范围 288
(五)生长 289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291
二、水杉林 291
(六)评价及经营利用建议 291
(二)生态特性和生长 294
(三)评价及经营利用建议 298
(三)变异型及品种 300
(二)栽培范围 300
三、油松林 300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300
(四)林分结构 301
(五)生长及产量 302
(六)栽培及经营方式 307
(七)评价及经营建议 310
(三)林分结构 311
(二)栽培范围 311
四、马尾松林 311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311
(四)生长与产量 312
(五)栽培及经营方式 314
(二)栽培范围 316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316
(六)经营建议 316
五、杉木林 316
(四)林分结构 317
(三)生态特性 317
(五)生长与产量 318
(六)栽培及经营方式 325
六、杨树林 326
(七)评价及经营建议 326
(一)毛白杨林 328
(二)欧美杨类林 329
(三)小黑类杂种杨林 332
(四)小叶杨林 333
(五)河北杨林 336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341
七、旱柳林 341
(五)生长及产量 342
(四)变异型及品种 342
(二)栽培范围 342
(三)生态特性 342
(七)评价及经营建议 345
(六)栽培及经营方式 345
(三)生态特性 346
(二)栽培范围 346
八、刺槐林 346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346
(五)林分结构 347
(四)变异型及品种 347
(六)生长及产量 348
(八)评价及经营建议 349
(七)栽培及经营方式 349
(二)栽培范围 351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351
九、泡桐林 351
(三)生态特性 352
(四)栽培及经营方式 353
(五)评价及经营建议 354
(二)栽培范围 356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356
第三节 经济林 356
一、核桃林 356
(三)生态特性 357
(五)生长与产量 360
(四)变异型及品种 360
(六)栽培及经营方式 361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362
二、黄连木林 362
(七)评价及经营建议 362
(四)生长与产量 363
(三)生态特性 363
(二)栽培范围 363
(五)评价及经营建议 364
(二)栽培范围 365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365
三、水冬瓜林 365
(六)栽培及经营方式 366
(五)生长与产量 366
(三)生态特性 366
(四)变异型及品种 366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369
四、油桐林 369
(七)评价及经营建议 369
(三)生态特性 370
(二)栽培范围 370
(四)变异型及品种 371
(六)栽培及经营方式 373
(五)生长发育 373
(七)评价及经营建议 374
(二)生态特性 376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376
五、山桃林 376
(四)评价及经营建议 377
(三)生长与产量 377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378
六、山杏林 378
(四)林分结构 379
(三)生态特性 379
(二)栽培范围 379
(五)生长及产量 380
(六)栽培及经营方式 382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384
七、文冠果林 384
(七)评价及经营建议 384
(二)栽培范围 385
(四)生长及产量 386
(三)生态特性 386
(六)评价及经营建议 387
(五)栽培及经营方式 387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388
八、板栗林 388
(四)变异型及品种 389
(三)生态特性 389
(二)栽培范围 389
(五)生长及产量 390
(六)栽培及经营方式 391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392
九、枣树林 392
(七)评价及经营建议 392
(四)变异型及品种 393
(三)生态特性 393
(二)栽培范围 393
(五)栽培及经营方式 395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396
十、柿树林 396
(六)评价及经营建议 396
(二)栽培范围 397
(四)变异型及品种 398
(三)生态特性 398
(六)栽培及经营方式 400
(五)生长及产量 400
(七)评价及经营建议 401
(二)栽培范围 402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402
十一、漆树林 402
(三)生态特性 404
(四)变异型及品种 405
(六)栽培及经营方式 406
(五)生长及产量 406
(七)评价及经营建议 408
(二)栽培范围 409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409
十二、乌桕林 409
(四)变异型及品种 410
(三)生态特性 410
(七)评价及经营建议 411
(六)生长发育 411
(五)林分结构 411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412
十三、花椒林 412
(五)生长及产量 413
(四)变异型及品种 413
(二)栽培范围 413
(三)生态特性 413
(六)栽培及经营方式 414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415
十四、杜仲林 415
(七)评价及经营建议 415
(四)变异型及品种 416
(三)生态特性 416
(二)栽培范围 416
(六)栽培及经营方式 417
(五)生长及产量 417
(七)评价及经营建议 418
(二)栽培范围 419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419
十五、油茶林 419
(三)生态特性 420
(五)生长及产量 421
(四)变异型及品种 421
(六)栽培及经营方式 423
(七)评价及经营建议 425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426
十六、油橄榄林 426
(三)生态特性 427
(二)栽培范围 427
(五)生长与产量 428
(四)变异型及品种 428
(六)栽培及经营方式 429
(七)评价及经营建议 430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431
十七、棕榈林 431
(三)生态特性 432
(二)栽培范围 432
(五)栽培及经营方式 433
(四)生长及产量 433
一、薪材与农村能源 434
第四节 薪炭林 434
(六)评价及经营建议 434
(一)栎类薪炭林 435
二、陕西省薪炭林的种类、主要树种和分布 435
(三)柳类薪炭林 436
(二)刺槐薪炭林 436
(二)截枝法 437
(一)皆伐法 437
(四)马尾松薪炭林 437
(五)灌木薪炭林 437
三、经营薪炭林的方式方法 437
四、提高薪炭林经营水平,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438
一、栽培历史和现况 439
第五节 “四旁”绿化 439
(四)灌木型 440
(三)复层乔木型 440
二、“四旁”绿化的类型 440
(一)乔灌结合型 440
(二)单层乔木型 440
(二)宅旁、村旁绿化 441
(一)渠道、道路的规划 441
(五)竹林型 441
(六)绿篱型 441
三、“四旁”绿化的规划 441
(二)科学营林 442
(一)认真规划 442
(三)池塘、水库及河岸绿化 442
四、经营发展意见 442
(三)加强管护 443
第一节 概述 444
第六章 防护林 444
一、陕西省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445
第二节 水土保持林 445
(一)减少耕地面积 447
二、水土保持林的生态效益 448
(四)破坏交通 448
(二)洪涝成灾 448
(三)淤积水库 448
(四)根系固结土壤 449
(三)林地透水作用 449
(一)林冠截留 449
(二)枯枝落叶层的蓄水作用 449
(三)护坡林 450
(二)塬边水土保持林 450
三、水土保持林的配置和营造 450
(一)梁峁保护林 450
(一)选择树种 451
四、营造水土保持林的技术要点 451
(四)梯田地埂防护林 451
(五)沟底防冲林 451
二、防风固沙林的组成 452
一、概况 452
(二)造林整地 452
(三)造林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452
第三节 防风固沙林 452
(五)封沙育林育草带(片) 453
(四)沙地用材林 453
(一)大型防沙基干林带 453
(二)小型镶边林带 453
(三)固沙片林 453
(一)沙丘覆盖在沙质幼年及埋藏湿土(白泥羊脑土)和草甸土的流沙区 454
三、立地条件类型及防风固沙林主要配置形式 454
四、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 455
(六)覆盖在湖泊冲积物或黄土斜坡上的高燥密集新月形沙丘或格状沙丘 455
(二)黄土盖沙和黑垆土盖沙流沙区 455
(三)河谷两岸斜坡流沙区 455
(四)沙丘覆盖在盐碱地上的流沙区 455
(五)沙丘覆盖在沙岩上的流沙区 455
(三)除草松土 456
(二)平茬复壮 456
五、防风固沙林的经营意见 456
(一)压草培沙 456
一、概况 457
第四节 河道固岸林 457
(四)修枝 457
(五)幼林间伐 457
(六)林地排水和土壤改良 457
(二)护堤林 461
(一)固滩挂淤林 461
二、河道固岸林类型 461
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462
(三)护岸林带 462
(三)修枝、平茬 463
(二)补植、培土、排涝 463
四、固岸林的经营管理 463
(一)水肥管理 463
(一)陕西省的害风及其分布 464
一、陕西省害风及营造农田防护林概况 464
第五节 农田防护林 464
(二)农田防护林营造概况 465
(一)降低风速 466
二、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效益和农作物增产情况 466
(四)增加农作物产量 467
(三)提高空气和土壤湿度 467
(二)调节温度 467
(二)风沙区以乔木为主的护田林带 468
(一)风沙区以灌木为主的护田林带 468
三、农田防护林的类型 468
(四)农桐间作型护田林带 469
(三)田、林、路、渠配套型护田林 469
(二)林带胁地及其预防措施 470
(一)规划设计问题 470
四、农田防护林建设中的问题及经营意见 470
第六节 水源涵养林 471
(四)林带抚育管理问题 471
(三)护田林带的经济效益与树种选择 471
(二)枯枝落叶层 472
(一)林冠层 472
一、水源涵养林的蓄水功能和经济效益 472
(三)土壤层 475
二、水源涵养林的经营和培育意见 477
(一)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479
一、已建的自然保护区 479
第七章 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林及珍稀古木 479
第一节 自然保护区 479
(二)佛坪自然保护区 481
(四)臭柏自然保护区 482
(三)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 482
(一)子午岭自然保护区 483
二、关于发展陕西省自然保护事业,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的建议 483
(五)杜松自然保护区 483
(二)紫柏山自然保护区 484
(四)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485
(三)化龙山自然保护区 485
(六)猕猴自然保护区 486
(县)周至自然保护区 486
一、楼观台森林公园 487
第二节 森林公园和风景林 487
(七)南五台山自然保护点 487
二、华山风景林 488
三、骊山风景林 489
一、古木大树的保护 490
第三节 古木及珍稀树木的保护 490
四、黄帝陵侧柏古迹风景林 490
(二)古银杏 491
(一)古柏 491
(四)古松、杉 492
(三)古槐 492
(八)红豆树 493
(七)核桃树 493
(五)桂花树 493
(六)玉兰树 493
(十二)皂荚 494
(十一)黄连木 494
(九)七叶树 494
(十)青檀 494
(二十一)毛白杨 495
(二十)香青 495
(十三)光叶榉 495
(十四)榔榆 495
(十五)湖北枫杨 495
(十六)黄果朴 495
(十七)黑壳楠 495
(十八)地锦槭 495
(十九)木笔树 495
二、珍稀树木的保护 496
(二十二)紫藤 496
第一节 城市绿化的历史和现况 497
第八章 城市及工矿区绿化 497
一、三板四带式 500
第二节 城市街道绿化的主要类型 500
四、一板四带式 501
三、一板二带式 501
二、四板五带式 501
五、两板三带式 502
(三)以棕榈、大叶女贞等常绿阔叶树为主的类型 503
(二)以雪松、桧柏等常绿针叶树为主的类型 503
(一)以悬铃木、毛白杨、槐树等落叶乔木为主的类型 503
第三节 工矿区的绿化 504
第四节 绿化树种 505
第五节 对城市及厂矿绿化的展望与建议 519
一、西安市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519
二、陕西省中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建议 520
三、对陕西省厂、矿、机关、学校园林绿化的建议 520
第九章 森林保护 522
第一节 森林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522
一、陕西各地区的主要虫害 522
(一)陕北风沙滩地区 522
(二)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523
(三)渭北黄土高原区 524
(四)关中平原区 524
(五)秦岭巴山地区 525
二、重要害虫发生为害情况及其防治 527
(一)蛀干害虫 527
(二)种实害虫 528
(三)食叶害虫 529
第二节 森林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531
一、兼性寄生菌引起的林木病害 531
(二)杨树溃疡病 532
(三)油松枝枯病 532
(一)杨柳烂皮病 532
(五)山杨心腐病 533
(六)松散斑病 533
(四)松白腐病 533
(九)沙枣褐斑病 534
(八)核桃黑斑病 534
(十)油橄榄炭疽病 534
(七)杨树黑斑病 534
(十三)树木烟煤病 535
(十二)泡桐黑痘病 535
(十四)松苗立枯病 535
(十一)泡桐炭疽病 535
(十六)树木根癌病 536
二、绝对寄生菌引起的林木病害 536
(十五)树木紫纹羽病 536
(二)松针锈病 537
(三)枣树锈病 537
(一)杨树锈病 537
(六)竹杆锈病 538
(五)松瘤锈病 538
(七)树木白粉病 538
(四)松疱锈病 538
(八)枣疯病 539
(九)泡桐丛枝病 539
四、高等寄生植物引起的林木病害 540
五、林木病害的防治 540
三、螨类引起的林木病害 540
第三节 森林主要鸟兽害及其防治 541
一、历史时期的森林火灾 542
二、建国以来森林火灾情况 542
第四节 森林火灾及护林防火 542
三、护林防火工作 543
(一)大力开展爱林护林宣传教育 543
(四)建立护林设施与通讯联系 544
(三)实行分区划段、分段包干责任制 544
(五)开展无森林火灾地区竞赛评比活动 544
(二)组织群众,建立护林组织 544
(六)加强林区与林区的联防护林 545
第十章 森林区划 546
第一节 森林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546
第二节 森林分区概述 548
一、灌丛疏林带 548
(一)陕北风沙滩地灌木林区 549
(二)陕北黄土丘陵沟壑疏林区 552
二、落叶阔叶林带 555
(一)陕北黄土丘陵低山落叶阔叶林区 555
(二)关中平原栽培落叶阔叶林区 558
(三)秦岭山地落叶阔叶林与针叶林区 559
三、含常绿阔叶树的落叶阔叶林带 562
(一)汉江两岸含常绿阔叶树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区 562
(二)巴山含常绿阔叶树的落叶阔叶林区 566
第一节 森林的经营现状 569
一、封山育林 569
第十一章 陕西森林的经营现状及发展远景 569
三、森林采伐更新 570
四、森林保护 570
二、抚育间伐和林分改造 570
第二节 发展森林的重要意义 571
第三节 陕西省发展森林的任务和远景 575
一、陕北风沙滩地区 576
二、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577
三、渭北黄土高原区 578
四、关中平原地区 579
五、秦岭巴山地区 579
第四节 实现森林发展远景的措施保证 580
一、严格保护森林资源 581
二、加快造林步伐,提高造林质量 581
三、广泛开展森林抚育作业活动,进行森林综合培育 582
五、加强林业科学研究与人才培育 583
六、稳定林业机构和干部队伍,不断地提高干部素质 583
四、合理采伐更新 583
附录 585
一、植物中名、拉丁名对照名录 585
(一)两栖动物中名、拉丁名对照名录 606
(二)爬行动物中名、拉丁名对照名录 606
二、森林动物中名、拉丁名对照名录 606
(三)森林鸟类中名、拉丁名对照名录 607
(四)森林兽类中名、拉丁名对照名录 612
三、森林昆虫中名、拉丁名对照名录 614
四、森林微生物中名、拉丁名对照名录 619
五、植物拉丁名、中名对照名录 623
六、森林动物拉丁名、中名对照名录 641
七、森林昆虫拉丁名、中名对照名录 648
八、森林微生物拉丁名、中名对照名录 653
参考文献 656
-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 森林生态系统卷 云南西双版纳》邓晓保·唐建维 2010
- 《天才编辑 上》白野著 2019
- 《森林碳汇扶贫》曾维忠,杨帆著 2019
- 《森林鱼童书 国际大奖绘本 家庭树》(美)尼娜·兰登 2018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 供护理、助产、临床医学专业用 生物化学 本科》张又良,郭桂平主编 2016
- 《我不喜欢人类,我想住进森林》(挪)阿澜·卢(ErlendLoe) 2019
- 《怎样办好地市报纸 全国地市报纸总编辑论文大赛获奖论文汇编》于清潍等主编 1990
- 《汇兑统制 国联经济财政委员会报告》朱通九译 1939
- 《天才编辑 下》白野著 2019
- 《森林池塘》(美)劳拉·亚当斯·阿默文图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