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科技发展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研究
科技发展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研究

科技发展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素琴主编;罗恢远,吴映萍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1702204
  • 页数:3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收集了孙育华等十位作家的诗歌、散文作品。
上一篇:锋镝情潮 1下一篇:我曾如此爱你
《科技发展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希望:高素质人才和高精尖技术 2

二、基础:高质量国民素质 4

三、回眸: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4

四、核心:国民素质的提高与道德素质的发展 6

五、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关键 10

六、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 13

第二章 科技兴则国家兴——素质教育与科技兴国 17

第一节 科技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率 17

一、社会进步的动力系统 17

二、世界各国科技立国状况 21

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举世瞩目 24

四、落后就要挨打 27

第二节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推动力 30

一、科技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直接杠杆 30

二、科学技术的概念 32

三、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 34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5

第三节 高科技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作用力 38

一、科技兴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38

二、科技革命(知识力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42

三、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 45

第三章 现代化的基石——素质教育与国民素质 50

第一节 现代化的核心:人的现代化 50

一、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的基本尺度 50

二、人才:人力资本的精华 54

第二节 国民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 58

一、素质、国民素质 58

二、国民素质与现代化建设 60

三、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发展 63

第三节 国民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 65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65

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68

三、心理素质教育 69

四、身体素质教育 70

第四章 宏伟的社会工程——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72

第一节 创造、创新与创新人才 72

一、人类创造历程回眸 72

二、创新:科技发展的推动器 74

三、创新呼唤创新人才 76

第二节 中国创新的困惑:为何与诺贝尔奖无缘 78

一、科学研究环境的缺陷 79

二、国民科学精神的忧思 82

三、教育体制弊端的反思 83

第三节 路在何方: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88

一、建构创新体制 88

二、培养创新素质 91

三、砺制科学品格 93

四、注重学习训练 95

第五章 安邦治国之本——素质教育与以德治国 99

第一节 道德可以强国亦可以毁国 100

一、德治思想的历史渊源 100

二、我国历史上德治思想的局限和意义 103

三、古代德治思想的现代启迪 105

第二节 社会主义以德治国的现实基础 107

一、以德治国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内容 108

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以德治国的表率 109

三、全民道德素质的提高是以德治国的前提 110

四、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以德治国的保障 110

第三节 社会转型期道德异化现象 112

一、社会转型期良心异化的表现 112

二、良心异化现象的根源及分析 117

第四节 高扬共产主义道德主旋律 119

一、强化良心在道德行为中的调节作用 119

二、借鉴、继承古今中外的良心观,特别是儒家的优良道德良心观 120

三、要从严治党,加强官德修养 120

四、高扬共产主义道德良心主旋律 121

第六章 市场经济呼唤道德建设——素质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 123

第一节 治国之本:德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123

一、中华民族德治传统的继承 124

二、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的发展 125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现状 127

第二节 立足现实:市场经济呼唤“公民道德建设”之舟 130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核心、原则与基本要求 131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136

第三节 着眼未来:历史责任昭示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142

一、发挥道德的教育功能,依托四大支柱,开展五类实践活动,营造公民道德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 143

二、弘扬先进文化,创造良好的舆论和文化艺术两大社会氛围 145

三、约之以法,养之以德,德法并举,标本兼治 148

第七章 用道德树立起权威——素质教育与官德 150

第一节 官德:角色道德 150

一、古今官德之异同 150

二、官德的范畴与属性 158

第二节 责任感:官德之魂 162

一、有无责任感是衡量各级党政官员道德水平高低的界碑 163

二、责任感是各级党政官员对官德要素体认的具体表现 166

第三节 民为主与官之德 175

一、主仆关系转换的历史考察 175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官德精神的根本体现 178

第八章 酸菜里面出政治——素质教育与主观世界改造 182

第一节 主观世界的改造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182

一、世界观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183

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84

三、改造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个基本原则 186

第二节 加强世界观改造是新时期一项紧迫任务 188

一、政治素质下降,理论水平不高 189

二、思想道德水平下降,经不起种种封建主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 190

三、文化素质下降,难以迎接科学技术的挑战 191

四、缺乏现代意识和现代心理素质,难以承担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任 191

第三节 加强主观世界改造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193

一、构建主观世界改造的理论体系 193

二、不断提高对新时期主观世界改造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认识 194

第九章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素质教育与师德 200

第一节 强源固本教育建国 200

一、师德的文化传统 200

二、我国新时期对传统师德的继承、借鉴与创新 205

三、师德建设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207

第二节 德高为师 学高为范 210

一、师德建设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 210

二、师德对学生品德养成的作用 212

第三节 师德建设的构建及意义 215

一、师德的含义、特点 215

二、师德建设构建的内容 219

三、师德建设的意义 222

第十章 英雄时代呼唤“真的英雄”——素质教育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构 225

第一节 知识经济:新英雄时代的来临 225

一、产生:科学技术和新知识发展的结果 226

二、特点:全新的社会经济形态 228

三、意义:社会的巨变,英雄的涌动 232

第二节 知识经济:一把双利刃 236

一、知识经济对青少年思想素质的正面影响 236

二、知识经济对青少年思想素质的负面影响 239

第三节 谁是真的英雄 243

一、知识经济英雄的素质要求 244

二、造就知识经济英雄品质的思路 249

第十一章 人才成长 德居首位——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的德性培养 252

第一节 大学的本质:追求真理知识的殿堂 252

一、知识创造和传播的中心 253

二、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 254

三、追求真理知识的殿堂 254

第二节 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255

一、思想道德素质 255

二、知识结构素质 258

三、创新观念和能力 259

四、心理与身体素质 260

第三节 大学生德性培养之要义 260

一、德性内涵 261

二、德性价值 262

三、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德性培育的意义 264

第四节 大学生德性培养目标和途径 268

一、转变教育理念 268

二、实施教育改革 270

三、更新教育方法 271

四、塑造人文精神 274

第十二章 教学是一门艺术——素质教育与高校德育教学 277

第一节 德育教学艺术风格 277

一、心灵的音乐:德育教学思想之体现 278

二、创造性教学:德育教学艺术成熟之标志 278

三、风格即其人:德育教学艺术成功之动力 280

第二节 形成德育教学艺术风格之要素 281

一、个体前提:德育教师的教育信仰 281

二、基础条件:德育教师的知识结构 284

三、过程基调:德育教师的审美情趣 286

四、不二法门:德育教师的主观追求 286

第三节 德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287

一、实践性:德育教学艺术之特点 288

二、三个话题:德育教学活动之中心 290

三、德育教学艺术风格的基本途径 294

第十三章 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环境 296

第一节 教育创新:迎接未来的挑战 296

一、时代呼唤新的教育时代的莅临 296

二、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必须要进行教育创新 298

三、高校教育转型机制 299

第二节 通识教育:人之素质的提升 303

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303

二、通识教育理念及实践 305

三、营造通识教育的校园氛围 307

第三节 文化品位:校园文化机制的构建 309

一、高品位校园文化环境对教育的作用 310

二、校园文化品位构建的意义 312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 314

后记 3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