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进口贸易影响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进口贸易影响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进口贸易影响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界秀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4155877
  • 页数:20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对进口贸易技术进步效应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技术进步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论证并检验了进口贸易对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在理论上,本书从贸易理论发展的视角揭示了技术因素在解释贸易动因、动态贸易利益及国际经济现实中的作用,并系统地论证了进口贸易通过技术溢出引致的技术进步效应。实证研究中本书分别从国家、地区和细分工业行业层面考察了进口、出口、国内研发和FDI等因素对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同层面的分析均发现,进口是影响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
《进口贸易影响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目录

1导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技术进步的内涵及衡量 4

1.3 进口贸易与技术进步关系研究综述 6

1.3.1 进口影响技术进步的理论研究 6

1.3.2 进口贸易影响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9

1.3.3 简评 21

1.4 研究方法、结构安排 22

1.4.1 研究方法 22

1.4.2 本书的结构安排 22

1.5 本书创新点 24

2进口贸易、技术溢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技术进步 26

2.1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中技术的内生化历程 26

2.1.1 古典贸易理论中的技术 27

2.1.2 技术在新古典贸易理论中的迷失 29

2.1.3 技术在贸易理论发展中的回归 30

2.1.4 技术在新贸易理论中的内生化 32

2.1.5 小结 36

2.2 国际贸易中的外生技术溢出 37

2.2.1 技术转移的载体——贸易品 38

2.2.2 以产品为载体的外生技术溢出 40

2.3 国际贸易中的内生技术溢出 44

2.3.1 引言 44

2.3.2 内生创新技术理论模型 46

2.4 进口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 50

2.4.1 模型的分析环境 50

2.4.2 封闭条件下的技术进步 51

2.4.3 进口贸易技术进步效应 56

2.5 进口属性对技术溢出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57

2.5.1 模型基本描述 59

2.5.2 封闭条件下的技术进步 63

2.5.3 进口属性对技术溢出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64

2.5.4 小结 69

3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影响因素分析 70

3.1 中国工业发展与技术进步 72

3.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发展 72

3.1.2 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 80

3.2 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 85

3.2.1 国内研发的影响 85

3.2.2 外资的影响 86

3.2.3 国际贸易的影响 88

3.3 分析思路和基本模型设定 90

3.3.1 分析思路 90

3.3.2 基本模型设定 93

3.3.3 数据说明 95

3.4 实证分析 96

3.4.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96

3.4.2 协整检验 99

3.4.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102

3.4.4 误差修正模型 103

3.4.5 结论 104

4 进口影响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 107

4.1 进口贸易影响工业技术进步的机制 108

4.1.1 物化型技术溢出效应 108

4.1.2 竞争促进型技术进步效应 111

4.2 中国进口贸易的发展 114

4.2.1 进口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 114

4.2.2 进口规模不断扩张 116

4.2.3 进口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117

4.3 相关研究关注焦点 123

4.4 计量模型与数据 126

4.4.1 计量模型 126

4.4.2 数据 130

4.5 实证分析 131

5进口贸易、技术进步与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136

5.1 相关研究中的TFP核算 137

5.2 基于DEA方法的TFP指数测算 139

5.3 计量模型及数据处理 146

5.4 实证分析 147

5.5 结论 149

6结论与政策建议 153

6.1 全书总结 153

6.2 政策建议 157

6.2.1 应不断提高进口产品技术含量,增强技术溢出 158

6.2.2 整合区际比较优势,增强区际技术扩散 159

6.2.3 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发挥出口和FDI的技术进步效应 160

6.2.4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产出效率 162

6.2.5 充分利用其他渠道技术溢出效应 163

6.3 未来研究展望 164

附录 166

参考文献 191

后记 2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