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亮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1877277
  • 页数:28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简介:笔者在厘清环境公益诉讼概念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纷争和实践障碍进行梳理和分析,并从法政治学、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视角等多个角度进行阐释和说明,以期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立法提供借鉴与参考。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 环境公益诉讼及其理论纷争 3

第一节 环境公益诉讼概念选择及功能欲求 3

一、学界对公益诉讼含义的探索 3

二、环境公益诉讼的特征 19

三、环境公益诉讼的功能欲求 25

第二节 我国公益诉讼理论纷争及其澄清 31

一、我国学界公益诉讼研究的主要特点 31

二、我国学界关于公益诉讼的主要分歧 33

三、我国公益诉讼理论纷争之澄清 49

第二章 环境公益诉讼救济对象 62

第一节 环境公共利益 62

一、“利益”的内涵 63

二、“公共”的内涵 64

三、“公共利益”的内涵:两种观念的比较与选择 66

四、环境公共利益的内涵 72

第二节 环境公共利益侵害行为的类型化考察 74

一、公害:对环境公共利益的直接侵犯 74

二、环境侵害:对环境公共利益的间接侵犯 81

三、公害与环境侵害之比较 99

第三章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的重构——美国经验及其借鉴 104

第一节 原告资格的内涵探讨 104

一、“对抗性”:案件—争议条款的本质特征 105

二、“对抗性”:正当性基础探求 113

三、原告资格的宪法内涵:原告与诉争案件之间的利害关联的描述 119

第二节 原告资格的定性之争 123

一、诉讼要件与本案要件:含义和区别 124

二、美国原告资格的定性之争:徘徊在诉讼要件与本案要件之间 128

三、采纳“诉讼要件”说:基于逻辑推理与价值选择的结果 138

四、美国原告资格定性之争对我国的启示 143

第三节 原告资格的功能定位 147

一、“预防滥诉”说及其分析 149

二、“三权分立”说及其分析 155

三、“热心辩护”说及其分析 161

四、美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164

第四节 环境公益诉讼背景下我国原告适格规则的反思与重构 166

一、私权模式的阐释与捍卫:传统原告适格规则的本质 167

二、圆凿方枘:传统原告适格规则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冲突 174

三、他山之石:澳大利亚的“好事者标准” 179

四、结束语 180

第四章 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构建 182

第一节 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域外视角——美国环境公民诉讼败诉方负担规则考察 182

一、激励缺位——构建环境公民诉讼的制度“瓶颈” 183

二、“美式规则”——环境公民诉讼的“绊脚石” 184

三、律师费“败诉方负担”——激励正诉之源 186

四、“败诉方负担”规则——预防滥诉之阀 188

五、结语:美国经验的启示与借鉴 190

第二节 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中国路径及其评析——我国公益诉讼原告免交诉讼费的功能主义审视 191

一、环境公益诉讼原告成本—收益分析 191

二、“败诉方负担”规则的功能欲求:域外考察 199

三、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成本分摊规则:功能主义审视 203

四、结语 206

第三节 我国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重构——以当事人结构变迁为视角 206

一、传统私益诉讼的当事人结构及其制度意蕴 208

二、公益诉讼当事人结构之变迁及其激励困境 212

三、公益诉讼激励对象的框定 217

四、公益诉讼激励规则的选择 220

结束语 221

第五章 环境公益诉讼实践中国样本及其立法意蕴 223

第一节 环境公益诉讼实践的中国样本 223

一、关于样本选择的说明 224

二、中国环境公益诉讼诸现象考察 225

第二节 环境公益诉讼中国样本的多重审视 233

一、环境公益诉讼概念泛化之源 233

二、法政治学视角下的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实践 236

三、法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实践 240

四、法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实践 245

第三节 环境公益诉讼实践中国样本的立法意蕴 250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选择 251

二、环境公益诉讼的功能选择 254

三、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典归属 254

四、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 255

五、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 256

六、公益诉讼适格原告的类型 258

七、重构环境公益诉讼立案制度,保障当事人诉权 261

八、创设激励机制,改变原告诉讼积极性不高的现状 262

九、强化司法参与或监管,维护环境公共利益 264

十、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减轻当事人举证负担 264

十一、限制公益诉讼当事人处分权,慎用撤诉与调解 265

十二、科学设计救济手段,确保环境公共利益得到及时救济 265

结束语 266

参考文献 2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