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汉语语法新解
汉语语法新解

汉语语法新解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必松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61941942
  • 页数:2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用新的视角观察汉语,用新的思路解释汉语语法,突出“字”(汉语音节和汉字)在汉语语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汉语的字法、词法和句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讨论,即“组合汉语语法”。作者希望此书有助于推动汉语教学的改革,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并推动汉语研究和汉语教学在互动中加快发展。
《汉语语法新解》目录
标签:新解 语法

第一章 语法概述 1

第一节 什么是语法 3

一、什么是语法 3

二、语法与语言的生成机制 6

三、汉语的生成机制与汉语语法 8

第二节 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22

一、字本位语法 22

二、字法基础语法 24

三、一线制语法 26

四、怎样分析汉语的语法结构 28

第三节 汉语的字类和词类 40

一、字、词、短语和结构 40

二、汉语的字类和词类 42

三、短语例解 47

第四节 汉语的象态范畴和状态表示法 57

一、什么是象态范畴 57

二、为什么要研究象态范畴 58

三、状态表示法例解 59

四、状态表示法跟字义的关系 65

第五节 语言的系统特征与汉语研究 69

一、关于系统和系统特征 69

二、语言系统和语言的系统特征 70

三、用系统观念研究汉语 74

第二章 字法 79

第一节 什么是字法 81

一、什么是字法 81

二、汉语音节语音结构的生成方式 81

三、汉字字形结构的生成方式 85

第二节 “字”的特性 89

一、汉语音节的特性 89

二、汉字的特性 93

第三节 汉字的部件 99

一、什么是汉字部件 99

二、汉字部件的类型 100

三、汉字部件的作用 102

四、汉字部件的定名和定称 103

第四节 汉字的造字原理 110

一、与口头汉语的科学匹配 110

二、区别性和节约性的科学统一 112

三、形音义的科学统一 115

四、汉字表义和表音方法的独特优势 120

第三章 词法 127

第一节 什么是词法 129

一、什么是词法 129

二、词法与构词法 129

第二节 名词组合规则例解 131

一、“名名结构”名词 131

二、“名动结构”名词 133

三、“数名结构”名词 135

四、“动名结构”名词 135

五、“动动结构”名词 136

六、“静名结构”名词 136

七、“静动结构”名词 137

八、“附加式”名词 137

九、“重叠式”名词 138

第三节 动词组合规则例解 140

一、“动动结构”动词 140

二、“动名结构”动词 144

三、“动数结构”动词 146

四、“动静结构”动词 147

五、“名动结构”动词 148

六、“静动结构”动词 149

七、“状动结构”动词 150

八、“重叠式”动词 150

第四节 静词组合规则例解 153

一、“静静结构”静词 153

二、“静名结构”静词 155

三、“静数结构”静词 155

四、“静动结构”静词 155

五、“名静结构”静词 155

六、“状静结构”静词 156

七、“动名结构”静词 157

八、“重叠式”静词 158

第五节 数词组合规则例解 160

一、数字 160

二、数词 161

三、数词的生成方式与汉语生成机制的关系 164

第六节 词语组合规则的多样性特点 165

一、词语生成方式的多样性 165

二、词语组合关系的多样性 166

三、词义结构特点的多样性 167

第四章 句法结构和基本句例解 169

第一节 关于句法结构 171

一、怎样研究汉语的句法结构 171

二、主述结构和基本句 172

第二节 是非句、存在句和有无句 176

一、是非句 176

二、存在句 179

三、有无句 180

第三节 描述句、叙事句和比较句 184

一、描述句 184

二、叙事句 186

三、比较句 187

第四节 主动句和被动句 190

一、主动句 190

二、被动句 192

第五节 “把”字短语和“把”字句 197

一、“把”字短语 197

二、“把”字句 201

三、“把”字句的条件 204

四、“把”字句教学 205

第五章 复合句的生成方式和复合句例解 207

第一节 复合句的生成方式和组合层次 209

一、复合句的生成方式 209

二、复合句的分句 210

三、复合句的组合层次 212

第二节 并列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 215

一、并列复句 215

二、递进复句 217

三、转折复句 220

第三节 因果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 225

一、因果复句 225

二、条件复句 229

三、假设复 233

第四节 连动复句、连锁复句、主述复句 236

一、连动复句 236

二、连锁复句 237

三、主述复句 239

附录1 汉字笔画表 245

附录2 组合汉语形成的教学背景和理论背景 247

附录3 沉痛哀悼徐通锵先生 259

后记 2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