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神与天地之道 巫觋信仰与传统思想渊源 上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静云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32577132
- 页数:593 页
绪论 时空范围与认识古人精神文化的方法要点 1
一、传统思想与上古信仰的背景 1
二、时空范围:重新确定“中原”地理概念的本义 3
三、中国上古文明的历史脉络 5
四、由世界人类历史的脉络探寻商文化之信仰 9
五、跨学科领域的历史考证方法 10
(一)分歧的学科无法达到洞察事情的目标 10
(二)对文献的解读:文献学所提供史学的“工具” 11
(三)考古学的“工具” 12
(四)考古与文献之外的史料 12
六、本书结构及相关说明 13
上编 昊天充满神兽:商文明祈天的信仰结构 17
导论:神兽崇拜及古代文明的精神——兼论研究方法的要点 17
一、形象与概念 17
二、上古信仰考证方法 18
(一)观察礼器纹饰的观点和解读方法简述 18
(二)神话研究的观点和解读方法简述 19
(三)礼器纹饰与古字象形意义的相关性 20
(四)采用自然界的知识 21
第一章 上古文明神龙形象来源的异同 22
一、神龙的自然性或虚幻性 22
二、鳄鼍的假设 23
三、蛇的假设 26
四、天文假设 30
五、恐龙假设 31
六、昆虫假设 33
(一)昆虫假设的源出 33
(二)昆虫与农耕生活的关系 34
(三)羽化、升天而再生的理想 35
(四)昆虫崇拜与萨满文化 39
(五)双嘴的形状 42
七、昆虫假设与夏禹神话 43
八、结语 44
第二章 商文明双嘴龙“天神”信仰索隐 47
一、礼器纹饰通用的母题考 48
(一)母题涵义考证 48
(二)双嘴龙母题几种固定的构图 57
1.双首龙 57
(1)弯形的双首双爪夔龙 57
(2)弯形的双首龙 58
(3)璜玦形的双首龙 61
(4)双首的蟠龙 63
2.尾刺龙 67
(1)尾刺龙与双首龙的关系 67
(2)弯形的尾刺龙 67
(3)璜形和勾玦形的尾刺龙 68
(4)夔形的尾刺龙 68
3.小结 70
(三)礼器上的阴刻线纹和印纹饰带 71
1.弯形 71
2.璜形或双勾形 74
3.夔一爪及成对夔形 75
4.小结 78
(四)双嘴龙形象的发展及变体 79
1.双嘴龙与双龙构图 80
(1)双龙构图与双嘴龙母题的关系 80
(2)双夔交嘴 81
(3)双夔交尾:来源与演变 85
(4)成双的蟠龙结构 92
(5)双龙互咬尾部 93
(6)其他结构的双龙图 93
(7)小结 94
2.双首龙与双尾龙:两种构图的关系 95
3.饕餮纹与双嘴龙母题的关系 97
4.饕餮纹中成对夔龙间鼻形的意思 107
(1)甲骨文以鼻为象形意义的“自”字 107
(2)文化信仰中“自”与天皇观念的结合 108
5.饕餮构图多样化的脉络 112
(五)总结 113
二、巫觋文化双嘴龙信仰 113
(一)神龙食人信仰 113
1.饕餮食人的记录本义 113
2.世界古文明神话中的“龙食人”母题 114
3.中华文明神话中“龙食人”母题的痕迹 115
(1)神兽吞吐其子的形象 115
(2)被神兽吞吐以升天 116
4.神食人信仰与献人祭神传统的关联 116
5.通过与神兽结合,臻神化而成为“神人”的信仰 121
(1)周代礼器上的神人形象 121
(2)战国以来神龙饕餮的形象与其他臻神化通道联合 122
6.小结 131
(二)神龙衍养信仰 131
1.生养万物的神靈雨 131
2.神圣的食物 132
(三)总结 134
三、“神”字之象形意义 135
(一)“神”字象形意义原考 135
(二)金文“申”字 136
(三)甲骨文“神”字 136
(四)“神”、“電”、“雷”三字之间的关系 141
四、结语:礼器、神话、古字中的“神”义来源 142
第三章 天上龙神的神能:甲骨卜辞考释 145
一、殷商众神的类别及百神观念的多元性 145
二、甲骨金文中的天上百神祭祀对象 147
三、双嘴龙神的神能 149
(一)神涎赋吉 149
(二)鬼神之相击 149
(三)天地之间自然生育的神能 151
1.管理雨露 151
2.神来于春田,降养育万生的神精甘露 151
3.神和電 153
(1)神降水火,春雷吉象 153
(2)電和神、雨和靈:自然神符靈验的表现 155
4.神和虹 158
(四)神符信仰 159
(五)神龙祐王与圣王神子的信仰 160
1.天神对王事的授权和保祐 160
2.神人信仰与帝王观念 161
3.甲骨文“神妇又子”的卜辞考证 165
4.“神母”信仰与双嘴夔龙形象之关系 168
(六)余语 170
四、其他龙形神兽 170
(一)神和龙 170
(二)申(神)和云(?) 171
1.舞雩祈雨 171
2.云的神性 173
3.释“云” 174
4.卜云(?)不限于求丰年甘露 176
五、结语 177
第四章 先秦从“申”诸字:“神”义扩展的脉络 179
一、从神祕图案到文字符号的变义 179
二、?、?、? 179
三、释“?” 180
四、释“?” 183
五、释“寿” 186
六、余论:“神”义扩展的脉络 189
第五章 商文明神纹来源之谜 191
一、多元商文明中神纹的属性问题 191
二、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纹饰结构 193
三、长江下游文明与二里头的纹饰对照 195
四、长江中下游文化体系中神纹定型之前相关纹饰的演变 202
五、长江流域与郑洛地区的关系 206
(一)二里头与马桥,两种文化之间的桥梁问题 206
(二)文化交流格局中江汉地区之中心环节 206
(三)江汉、郑洛、成都:地区间的三角关系 215
(四)江河中原之神纹硬陶的主要产地 224
六、印纹硬陶技术与神纹母题 225
(一)长江中下游三个区域 225
(二)硬陶技术的衍生 227
(三)夔神纹衍生之谜 233
七、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影响问题 235
八、结语 242
九、余论:殷周之前的文字中,寻找“神”字的雏形图 243
第六章 殷商帝国多元的宗教:非龙形的通天兽 246
一、从信仰到宗教 246
二、能组成饕餮结构的崇高神兽 247
(一)双凤饕餮夔神 247
(二)双虎饕餮夔神 251
(三)凤虎夔的扉棱 252
(四)三神形象的混合及演变 255
三、饕餮与兽面之结合——兼谈神牛形象 260
四、“神象”:虫龙之外的夔形鼻皇 264
五、构成饕餮局部形象的神兽 276
六、神兽头像 279
七、立体的神兽造型 283
八、作礼器底纹的神兽 300
九、结语 304
第七章 老虎帝国 306
一、虎形礼器:崇拜神虎的发祥地及信仰要点 307
(一)江汉上游对虎神的崇拜 307
(二)江南对虎神的崇拜 310
1.崇拜华南虎的遗迹 310
2.华南地区崇拜虎的滥觞 311
(1)平原农民与山麓猎民精神文化的交流 311
(2)刻纹白陶礼器之谜 313
(3)高庙文化獠牙图考 315
3.崇拜野猪的遗迹:根源和传演 319
(1)新石器中晚期长江流域 319
(2)新石器中期各地猎民生活的若干规律以及野猪的重要性 321
(3)新石器中晚期渭河流域渔猎粟作文化对野猪的崇拜 324
(4)海岱地区的文化特点 326
(5)青铜时代野猪形象的传演 327
(6)人类历史所留下的崇拜野猪的痕迹 332
(7)小结 333
4.从野猪到老虎:獠牙图的传承和意思演变 334
5.虎牙形象的文化属性问题 340
6.虎口的象征意义 342
7.小结 344
(三)殷商王族对虎神的崇拜 345
二、提及老虎的殷商文献考:用意、观念及文化属性 350
(一)猎虎卜辞考释 351
1.殷王猎虎记录 351
2.殷王焚擒猎虎 353
(二)猎虎的神祕意义 355
1.虎为受祭祀者和祭牲的作用 355
2.殷王暴虎及田猎祝法 357
3.“虎”之咎征 359
(三)从田猎到防守 361
(四)试释“虎?” 362
(五)总结 367
三、地名和族名中的老虎形象 367
(一)写法从“虎”、“?”的猎地和猎地的族群 368
1.虎头人身的地名和此地带的地主 368
2.从“?”、“?”(歹)的猎田和族群 370
3.从“虎”、“田”之“?”(?)的猎田和族群 372
4.从“虎”、“而”之“?”(?)地的猎田 373
(二)殷商贵族含“虎”名的社会团体和政权 374
1.“虎族”的属性 374
2.“虎族”及“虎侯”的身份 375
3.其他从虎的殷商族群:?、?、?、?、?、?及?虎者 375
4.西周虎名的传承 377
5.小结 378
(三)从老虎形象的方国和族团:地望考 378
1.虎方之地望考 378
2.?方的地望及其与殷商的关系,兼释“?”(寻) 385
3.?方地望考与?族的属性 393
4.?和?的族群属性、活动范围和古国地望 398
(1)?国的历史考 398
(2)?国的历史考 400
(3)?、?、?三族及三国空间的关系 402
5.?与?族团的活动范围 403
(四)殷商文明中神虎之“地理”:南北传统的成分 403
四、多元与整体化 404
(一)从礼器的造型看南北对老虎崇拜的合并同化 404
(二)西岭老虎军队威猛的象征 407
五、传世神话中神虎以及“虎口”的功能演变 411
六、结语 415
第八章 商文明信仰中天凤的神能 417
一、玄鸟神话刍议 417
(一)玄鸟不是殷商始祖的信仰 417
(二)鸟生信仰与汤商文化的关系 418
(三)从石家河到盘龙城鸟形礼器的演化看玄鸟形象 419
(四)从古人经验的角度再思鸷鸟形象 424
(五)战国时期玄鸟形象变化与神能减缩 426
(六)玄鸟与天凤:天凤形象的演变脉络 428
(七)总结 430
二、神生与鸟生之别——兼谈鸟类族徽 431
(一)神、龙、鸟与宗族的关系 431
(二)殷周以鸟类为族徽的族群 433
1.多元的鸟族 433
2.雀族和多类凤族 437
三、崇拜鸟类的多元性与商文明天凤形象的规律化 440
四、甲骨卜辞中凤鸟多元的意义 441
(一)甲骨文“凤”字的字形之谜 441
(二)殷人猎兽、擒鸟 442
(三)凤羽旋风:对传统理解的疑虑 446
(四)遘风或遘鹰? 448
(五)占卜掫凤的隐义 452
(六)宁凤祈礼考 453
1.释“宁” 453
2.宁凤礼仪与方位概念的关系 456
(七)殷人禘禴凤的记录 458
(八)四方、四时、四季的羽绒形象和占星术求年之祭 460
(九)凤凰与风伯关系 463
五、神与凤的神能之别与互补关系 463
(一)神凤来护王事 463
(二)神凤在天上互动,自然界万物化生 465
六、结语 467
第九章 非兽形的“天帝” 469
一、“上帝百神”观念:上帝在天上的位置 469
(一)群体的神、祖和独一的上帝信仰 469
(二)“方帝”与“帝方” 471
1.“方帝” 471
2.“帝方” 473
3.“帝”字作名词和动词之区分 473
(三)总结:天中的崇拜对象 476
二、天中观念及形象:“帝”字的象形意义 477
(一)前人对“帝”字字形的解释及其矛盾 477
(二)从“上帝”的自然居处思考“帝”字的形象来源 479
三、商代上帝的信仰内容 482
(一)季节运转与年岁收获 483
(二)生死之崇高原理 486
(三)上帝与商王 487
1.帝若王授祐 487
2.帝怒王降艰令咎 489
3.在哪方面上帝经常祐艰商王? 492
(1)建邑:国家的中央政权 492
(2)出兵:国家的四方领土 494
4.上帝“体现”概念的衍生 496
5.小结 497
(四)上帝与天上神兽的关系 497
1.帝令神、龙 498
2.帝令凤、羽 499
(五)思考“帝令雨”卜辞的隐义 501
1.“帝令雨”卜辞的规律考 501
2.思考信仰的层面及演化 505
(1)神兽与巫,上帝与王 505
(2)神兽和天象,雨水和雨师 505
(3)黄帝杀夔,帝令雨 506
3.小结:殷商时代上帝与自然界的神祕结构 507
(六)祖先宾于帝的概念 507
四、结语 509
第十章 先王的形象 511
一、商王族祭日与祖妣日名索隐 511
二、先王崇拜:汤商与殷商的问题 513
(一)殷商王族的不固定性与完整丧礼结构的矛盾 513
(二)祖形器的线索 516
(三)十日神话的属性 519
三、卜辞中神龙与王考、妣考的关系 521
四、余论 522
(一)“祖、日、鸟、龙、帝”宗教系统 522
(二)龙吞日的信仰母题 524
第十一章 商代礼器人面寻钥 526
一、学界对商周面像意义的探讨 526
二、商时期的人面图像类型 528
(一)三星堆类型 528
(二)江南类型 529
(三)陕南及周原类型 539
(四)河北及殷墟的类型 542
(五)总结 546
三、大禾人面方鼎之谜 546
(一)文化脉络及属性问题 546
1.从河北到湖南 546
2.眉毛与人中特征所隐含的意义 549
(二)造型释意 550
1.学界关于大禾方鼎的面像讨论 550
2.面像与饕餮的关系 551
四、被饕餮吞噬者的身份考 552
(一)“神杀”信仰与“巫”的形象 552
(二)殷商以前人牲斩首礼之遗迹 554
1.长江流域 554
2.西辽河流域夏家店下层文化 556
3.草原地带:以石峁遗址为例 557
4.小结:殷商帝国人牲斩首礼的多元性 559
五、神杀巫礼的特点 560
(一)神杀造型的规律 560
1.神兽从头咬巫 560
2.神兽吞噬巫头 561
3.单头的造型 565
(二)殷墟1400号王墓面具之谜 566
(三)神兽噬巫首的特殊意义 568
六、殷周时期巫面像作用的演化 570
七、结语 573
总论:神兽、祖先与上帝——商文明昊天的信仰结构 575
一、商文明神圣宇宙 575
二、世界上古信仰的脉络刍议 586
三、商文明信仰演化趋势 590
- 《花样民游 幼儿园民间传统游戏的创新与指导》刘娟 2019
- 《中国传统京剧故事绘本 追韩信》成都市京剧研究院,四川众木文化著;小狐仙动漫绘 2019
- 《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启超著 2019
- 《《鬼谷子》思想新解 上》林仁政著 2015
- 《刘泽华全集 先秦政治思想史 下》刘泽华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编 2019
- 《龙影 西方世界中国观念的思想渊源 增补版》何辉著 2019
- 《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陈玉新主编 2019
- 《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 梅与竹 中国传统苏州评弹》李东鹏译;(美国)马克·本德尔 2019
- 《批判 建构与实践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梅丽著 2019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2卷》李曙新 2014
- 《往事与情怀》李云著 2019
- 《美丽城镇 台州实践》王岱霞,庞乾奎,毛丽云著 2019
- 《收官》庄逸云著 2019
- 《当代印尼棉兰华人社会发展研究:基于华人社团与社团领袖的田野考察》杨宏云著 2018
- 《远方有炊烟》张碧云著 2019
- 《乐黛云讲比较文学》乐黛云著 2018
- 《生态环境发展下的城市建设策略》郭静姝著 2019
-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迟玉森,张付云著 2017
- 《中国新经济》韩秀云著 2020
- 《一本万殊:《山海经》文化寻踪》汪晓云著 2019
-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 第1辑 《食疗本草》辑校》(唐)孟诜撰;(唐)张鼎增补;尚志钧辑校 2019
- 《孙中山在上海》王琪森著 2019
- 《上海繁华》大地风车著 2019
- 《知青老照片 上海知青在黑龙江》马琳,刘宏海主编 2018
- 《中国兰花古籍注译丛书 兰言述略》莫磊,王忠 2019
- 《朱生豪在上海》朱尚刚著 2019
-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 第1辑 《吴氏本草经》》(魏)吴普著;尚志钧辑校;尚志钧辑注;尚元胜,尚云飞,尚元藕整理 2019
- 《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 海韵江南古名镇》(中国)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田兆元 2019
- 《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 稿钞校本 第2册》周德明,严晓星主编 2017
- 《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 稿钞校本 第6册》周德明,严晓星主编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