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财经法规行为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向导 上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顾树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1916167
- 页数:408 页
第一章 财政审计类 3
一、收入预算管理方面 3
1.违规编制收入预算 3
2.擅自改变预算收入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 5
3.擅自减征、缓征、免征预算收入 6
4.擅自将预算收入转为预算外收入 6
5.隐瞒应当上缴的预算收入 8
6.应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 9
7.截留、占用或者挪用预算收入 10
8.坐支应当上缴的预算收入 11
9.不依照规定的预算级次、预算科目入库 11
10.将预算收入存入财政专户或国库外设立的银行账户 12
11.违规办理预算收入退库 13
二、支出预算管理方面 14
12.违规编制支出预算 14
13.违规变更、调整预算 15
14.批复预算不符合规定 16
15.办理无预算或超预算拨款 16
16.未按规定的预算级次和程序拨款,越级办理预算拨款 17
17.未按用款计划核拨财政资金 17
18.虚列支出 18
19.将预拨下年经费列报当年支出 18
20.收同已列支出的款项未冲减当年预算支出 19
21.未按规定科目列报支出 19
22.未按规定设置和动用预备费 20
23.滞留应当下拨的财政资金 20
24.截留、挪用上级下拨的财政资金 20
25.挤占、挪用、调剂使用专项资金 21
26.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 21
27.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22
三、非税收入管理方面 22
28.擅自设立行政性收费、基金等非税收入项目 22
29.擅自改变非税收入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 25
30.对已明令取消、暂停执行或者降低标准的非税收入项目,仍按原规定执行 26
31.未按规定的比例和时间解缴应当上缴的非税收入 26
32.擅自改变非税收入的用途,或将非税收入挪作他用 27
33.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27
34.未按规定办理票据的印制、发放、缴销等管理工作 28
四、金库管理方面 29
35.延解、占压应当上解的财政收入 29
36.违反规定收纳、划分、留解国库库款或者财政专户资金 29
37.未经财政部门审批签章,受理减免税退税等退库业务 30
38.经理国库业务的银行违反规定挪用国库库款 31
39.违规受理汇总更正预算收入业务 31
40.办理预算收入缴库、预算拨款未履行国库监督职责 31
五、其他管理方面 32
41.违规将应作预算收入的资金作为调入资金入库 32
42.违规将专项资金作为调入资金入库 33
43.虚假调入资金 33
44.虚列结转下年支出 34
45.违规挪用预算周转金 34
46.变相发放财政周转金借款 35
47.违规编制财政决算 35
48.批复决算不符合规定 36
49.往来款项清理不够及时 36
50.地方政府违规为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提供担保 36
51.公务卡结算管理不规范 37
52.财政专户和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不规范 37
第二章 税收审计类 43
1.越权制定、更改、调整税收政策 43
2.违规多征、少征、提前征收或者摊派税款 44
3.未按规定的征管范围征收税款 45
4.未按规定加收税收滞纳金和罚款 46
5.违规为纳税人代垫或贷借资金缴税 46
6.违规办理退税 47
7.违规提退税务征收业务经费、奖励经费 48
8.违规提退代征代扣税款手续费 49
9.减免税不符合规定 50
10.办理缓税不符合规定 51
11.所得税核定征收不符合规定 52
12.征收的各种税款、滞纳金和税收罚款,未按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入库 53
13.滞留、挪用和截留各项税款 55
14.未按规定代征、划转政府性基金 57
15.报表反映的欠税、缓税、减免税不实 57
第三章 行政事业审计类 61
一、预、决算编制方面 61
1.部门预算编制不完整 61
2.支出预算编制未细化 62
3.虚报项目骗取财政资金 64
4.违反规定批复所属单位预、决算 64
5.决算编制不完整 65
6.决算编制不真实 66
二、预算执行方面 67
7.违反规定设立财政收入项目 67
8.违反规定收取行政许可费用 69
9.违反规定擅自改变财政收入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 69
10.对已明令取消、暂停执行或者降低标准的财政收入项目,仍按原规定执行 72
11.缓收、应收不收财政收入 72
12.隐瞒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73
13.滞留、截留、挪用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75
14.截留、挪用、私分实施行政许可收取的费用 77
15.坐支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77
16.罚没财物、追回赃款赃物及无主财物未按规定处理 78
17.擅自改变执收执罚主体 80
18.无收费许可证收费 80
19.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81
20.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未实行“票款分离”“罚缴分离” 83
21.违反规定集中本系统、所属单位资金 84
22.收入不入账 85
23.转移收入 85
24.在往来中列收列支 86
25.无预算支出 86
26.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87
27.滞留应当下拨的财政资金 89
28.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90
29.虚列支出、重复列支或者转移支出 92
30.违反规定计提、使用专用基金 92
31.违反规定办理个人商业保险 93
三、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方面 96
32.擅自将应由财政直接支付的项目改为财政授权支付 96
33.在国库集中支付中采用非法手段,骗取财政性资金或造成财政性资金流失 98
34.无预算、超预算采购 98
35.自行采购应当集中采购项目 99
36.应当定点采购而未定点采购 99
37.规避公开招标采购 100
38.擅自提高政府采购标准 100
39.委托不具备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资格的机构办理采购事务 101
40.隐匿、销毁、伪造、变造采购文件 101
四、资产管理方面 101
41.未按规定办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101
42.资产账账不符、账卡不符、账实不符 103
43.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已完工项目不及时办理竣工决算 104
44.违反规定使用国有资产 105
45.违规处置国有资产 106
46.违反规定对外投资 107
47.罚没物资、追回赃物及无主物资保管不善 107
五、金融管理规定执行方面 107
48.违反规定开立两个以上基本账户 107
49.银行账户未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多头开户 108
50.未按规定撤销银行结算账户 109
51.公款私存 109
52.出租、出借银行结算账户 110
53.公务卡结算不规范 111
54.超过规定范围和限额使用现金 111
55.超出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留存现金 112
56.现金未日清月结,账款不一致 112
57.用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 112
58.违反规定坐支现金 113
59.单位之间互相借用现金 113
60.套取现金 114
六、票据、发票管理方面 114
61.违反规定印制财政收入票据 114
62.转借、串用、代开财政收入票据 116
63.伪造、变造、买卖、擅自销毁财政收入票据 118
64.伪造、使用伪造的财政收入票据监(印)制章 119
65.未按规定购领、保管、缴销票据 120
66.管理不善,丢失毁损收费票据 123
67.违反规定使用外购非法定票据 124
68.私自印制、伪造、变造发票,非法制造发票防伪专用品,伪造发票监制章 124
69.未按规定保管、缴销发票 125
70.未按规定开具发票 125
71.未按规定使用发票 127
72.未按规定取得发票 128
七、税费管理方面 128
73.偷漏税费 128
74.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代扣代缴税款 130
八、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方面 131
75.往来款长期挂账 131
76.行政单位专项资金结余未单独核算 131
77.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专项资金未单独核算 131
78.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131
79.不相容职务兼任 132
80.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 133
81.原始凭证不合规 133
82.会计凭证未经审核、会计账簿登记不合规 135
83.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 135
84.未按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账本位币 136
85.未按规定保管会计资料,造成会计资料毁损、灭失 136
86.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137
87.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 138
九、其他 139
88.违反规定集资、摊派 139
89.违反规定担保 140
90.虚假注册 141
91.虚假出资 141
92.抽逃出资 142
第四章 企业审计类 145
一、会计核算管理方面 145
1.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145
2.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与现行法规相抵触 145
3.未按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 146
4.未按规定登记会计账簿 147
5.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 148
6.未定期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148
7.随意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 149
8.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 150
9.编制和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150
10.未按规定在会计报表附注或财务情况说明书中披露信息 151
11.未按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 152
12.隐匿或者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财务资料 153
13.取得财产未按实际成本计量 153
14.未按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154
15.未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155
16.长期股权投资挂往来 156
17.长期股权投资未采用正确方法核算 156
18.未正确核算已完工、已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 157
19.未正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160
20.无形资产或其他资产摊销不正确 162
21.未正确核算产品成本 164
22.未正确核算收支 166
23.未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167
24.汇兑损益核算不正确 170
25.公司未按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 171
26.违规使用公司公积金 171
27.未按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172
28.私设会计账簿、私存私放公款 173
29.违规分配利润 174
30.授意、指使、强令财会人员进行违反国家财经纪律、企业财务制度的活动 175
二、金融管理规定执行方面 176
31.未按规定开立、撤销银行结算账户 176
32.公款私存 176
33.用银行结算账户逃废银行债务 177
34.出租、出借银行结算账户 178
35.单位信用卡账户资金来源不合规 178
36.票据欺诈 178
37.违规发行代币券 179
38.违反规定支取现金 179
39.超出规定范围和限额使用现金 181
40.超出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留存现金 181
41.白条抵库 182
42.违规坐支现金 182
43.单位之间互相借用现金 182
44.套取现金 183
45.采取欺诈手段骗取贷款 183
46.侵吞信贷资金、逃避银行债务 184
47.违反规定用途使用贷款 184
48.企业之间擅自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 185
49.从事非法金融业务 185
50.逃汇 185
51.套汇 186
52.境内机构违反外债管理规定 186
53.境内机构非法使用外汇 187
54.私自买卖、变相买卖或者倒买倒卖外汇 187
三、国有资产管理方面 187
55.未按规定办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187
56.未按规定办理国有资产产权年度检查登记 189
57.违规核销资产损失 190
58.将财产低价出售或无偿处置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191
59.未按规定办理取得资产的转移手续造成损失 191
60.违规担保、投资、采购给企业造成损失 192
61.隐瞒、截留或拖延上缴国有资本收益 193
62.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以及政府承贷或者担保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194
63.关联交易转移利润 194
64.未经批准擅自实行产权激励制度或违规发放薪酬 195
65.未按规定分红 196
66.未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或未按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 196
67.缴费单位伪造、变造、故意毁灭有关账册、材料,或者不设账册,致使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无法确定 197
68.未按规定期限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197
69.超标准列支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 198
70.违规在成本费用中列支职工个人商业保险 198
71.未经批准或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改制 199
72.未按规定加强上市公司国有股东内幕信息管理 200
73.未按规定划转国有产权 201
74.应当进行产权界定而未进行,导致国有资产权益受损 202
75.违反清产核资程序或清产核资工作质量不符合要求 202
76.未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 203
77.未按要求办理国有资产评估核准、备案手续 204
78.聘请不符合资质条件的评估机构从事国有资产评估活动 205
79.提供虚假情况和资料,或与中介机构串通作弊,致使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结果失实 206
80.未按规定将改制有关情况在企业内部公示 207
81.未按规定在产权交易机构中进行国有产权转让交易 208
82.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或者无偿分给个人 209
83.在企业改制、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未妥善安置职工,侵害职工合法权益 210
84.在企业改制、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未妥善处理债权债务关系 212
85.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受让方采取欺诈、隐瞒等手段影响转让方的选择以及产权转让合同签订 213
86.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当事人恶意串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14
87.国有企业管理层违规收购 215
88.企业重组时违规处理国有资源 216
89.未按规定支付国有产权转让价款 216
90.内部职工认购股份不符合规定 217
91.妨害清算 217
92.境内投资者未经政府或政府授权部门批准擅自在境外投资 218
93.境内投资者对所属境外机构国有资产总体情况和流失情况不掌握,不报告,不处理 219
94.境内投资者对所属境外机构不明确管理职能机构及其工作职责,造成管理失控 220
95.对政府规定报告、备案事项不按要求报告或备案 220
96.境外机构中方负责人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未办理有关法律手续,将国有资产产权以个人名义注册 222
97.境外机构中方负责人未经批准对外提供担保,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22
98.境外机构中方负责人未按规定权限处置国有资产 223
99.利用职权收受贿赂 223
100.贪污、侵占国有资产 225
101.挪用公司资金 226
102.违规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 227
103.违规兼职经营同类业务 228
10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负责人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损失 228
105.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229
106.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未正确行使经营管理权 230
107.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规进行职务消费 231
108.未按规定履行集体决策程序 232
四、工商管理规定执行方面 232
109.虚假注册 232
110.虚假出资 233
111.抽逃出资 233
112.采用商业贿赂手段销售或者购买商品 234
113.投标者以不正当手段排挤对手的公平竞争 234
114.利用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35
115.合同当事人采用欺诈手段订立或者履行合同 236
五、纳税及发票管理方面 237
116.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账凭证及有关资料 237
117.纳税人未按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 237
118.偷漏税款 238
119.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 238
120.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代扣代缴税款 238
121.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弄虚作假,骗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239
122.向关联企业转移利润、逃避税收 239
123.未按规定开具发票 240
124.未按规定取得发票 242
125.未按规定保管发票 242
126.私自印制、伪造变造、倒买倒卖发票,私自制作发票监制章、发票防伪专用品 243
127.违反发票管理法规,导致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税款 244
六、证券制度执行方面 244
128.以欺骗手段骗取证券发行核准 244
129.擅自发行证券 245
130.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规定披露信息 245
131.未经批准发行或者变相发行企业债券的,以及未通过证券经营机构发行企业债券 246
132.超过规定的最高利率发行企业债券 246
133.超过批准数额发行企业债券 247
134.未按批准用途使用发行企业债券所筹资金 247
135.非证券经营机构和个人经营企业债券的承销或者转让业务 247
136.非法利用他人账户从事证券交易 248
137.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活动 248
138.上市公司未按招股说明书用途使用募股资金 249
139.股份有限公司违规收购本公司股票 249
140.上市公司违规质押国有股 250
第五章 金融审计类 253
一、证券审计 253
(一)内部管理与控制方面 253
1.未对分支机构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253
2.未按规定提取一般风险准备金 253
3.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清算备付金账户之外存放客户交易结算资金 253
4.开立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自有资金专用存款账户不符合规定 254
5.操纵证券市场 255
6.风险控制指标不符合规定 255
7.未经批准经营非上市证券的交易 256
8.擅自设立、收购、撤销分支机构 257
9.超出业务许可范围经营证券业务 257
10.违规为股东或股东的关联人提供融资或担保 258
11.未达到净资本最低标准的证券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 258
12.超过规定提供担保 258
13.将股票质押贷款挪作他用 259
14.违规进行股票质押贷款 259
15.违规开展证券同购业务 259
16.拆入、拆出资金余额,债券回购资金余额超过规定 260
17.在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交易的债券未在中央结算公司托管和结算 260
18.在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用现金收付进行交易 260
19.进行拆借业务的证券公司,其风险控制的比例不符合规定要求 261
20.假借他人名义或者以个人名义进行证券自营业务 261
21.出借自营账户给他人使用 262
22.非法利用他人账户从事证券交易 262
23.参与股票交易的内部人员违规持有、买卖股票 262
(二)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方面 263
24.承销未经核准的证券 263
25.以不正当手段诱使他人报价或申购股票 263
26.未按方案实施证券承销 264
27.违规透露非公开信息 264
28.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招揽承销业务 265
29.未按规定披露信息 265
30.违规进行与股票发行相关的推介活动 266
31.未按规定的时间、程序、方式承销股票 267
32.未按规定发放股票认购申请表 267
33.在承销股票过程中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268
34.擅自发行或变相发行债券 268
35.将定向发行的债券公开发行或者变相公开发行 269
36.向合格投资者以外的投资者定向发行债券 269
37.发行债券募集的资金用于禁止性的业务和行为 269
38.发行债券提供担保不符合规定 270
(三)证券经纪业务方面 270
39.代理买卖未经核准擅自发行的证券 270
40.未经批准向客户融资或者融券 271
41.挪用客户账户上的资金 271
42.未经客户的委托,擅自为客户买卖证券 272
43.接受客户的全权委托买卖证券 273
44.私下接受客户委托买卖证券 273
45.违规向客户作出证券交易收益承诺 273
46.将客户的资金账户、证券账户提供给他人使用 274
47.使用客户资产进行不必要的证券交易 274
48.违规用客户资产投资 275
49.违反规定委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进行客户招揽、客户服务、产品销售活动 275
50.违规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 275
51.用客户资产向他人提供融资或担保 276
52.违规动用客户的交易结算资金、委托资金和客户担保账户内的资金、证券 276
53.未及时注销不再使用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自有资金专用存款账户 277
54.在自有资金账户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之间直接划转资金 277
55.证券营业部收到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未按规定交证券公司管理 278
56.以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为他人提供担保 279
57.为以买卖股票为目的的客户贷款提供担保 279
58.收取的证券交易佣金不符合规定的标准 279
59.采用不正当竞争方式吸引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 280
60.在计算计征营业税时,将不符合规定的客户交易佣金折扣额从营业额中扣除 280
61.未按规定保存各项资料 281
62.隐匿、伪造、篡改或者毁损与股票发行、交易有关的业务记录、财务账簿等文件 281
63.擅自开展客户资产管理业务 282
64.未按规定办理客户资产的托管 282
65.违规委托其他机构或个人代为推广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283
66.未完成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设立即动用客户参与资金 283
67.不通过专用交易单元进行交易 284
68.超出投资范围和比例进行投资 285
69.未按规定程序或者超比例从事关联交易 285
70.未按规定向客户履行通知、报告义务 286
71.从事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涉及禁止条款 287
72.违规与客户签订资产管理合同 288
73.未按规定履行适当销售义务 288
74.未按规定建立公平交易制度及异常交易监控机制 289
75.未按规定保存有关材料 290
二、保险审计 291
(一)内部管理与控制方面 291
1.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 291
2.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规定标准 291
3.未按规定提取资本保证金 292
4.违规存放资本保证金 292
5.未经批准动用和处置资本保证金 294
6.未按规定提取或结转准备金 294
7.未按规定提存保险保障基金 296
8.违规运用保险资金 297
9.违规使用保险保障基金 298
10.违规投资证券投资基金 299
11.违规投资股票 299
12.违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 303
13.未按规定将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报批 305
14.未按规定将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备案 305
15.收入不实 306
16.成本费用不实 307
17.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等资料 308
18.控股股东恶意行使对公司的控制权 308
19.薪酬管理不符合监管规定 309
20.绩效考核弄虚作假 310
21.未在规定范围内授权投资人管理人运用衍生产品 311
22.偿付能力状况不符合要求 311
23.违反资金运用形式和比例有关规定运用资金 311
24.未严格区分普通账户资产和独立账户资产 313
(二)保险经纪业务方面 313
25.非法从事保险经纪业务 313
26.违规设立分支机构 314
27.未经批准合并、分立、解散公司 314
28.重大事项变更未书面报告 315
29.出租、出借或者转让许可证 315
30.未按规定设立专门账簿 315
31.未按规定投保职业责任保险或者未保持职业责任保险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316
32.未经批准动用保证金 317
33.超业务范围从事业务活动 317
34.未按规定制作规范的客户告知书 318
35.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者保险公司 318
36.违规开展经纪业务 319
37.不正当竞争 319
(三)保险公估业务方面 320
38.非法从事保险公估业务 320
39.伪造、变造、出租、出借或者转让许可证 320
40.未按规定投保职业责任保险或者未保持职业责任保险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321
41.未经批准动用保证金 321
42.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者保险公司 322
43.违规开展公估业务 322
(四)其他保险业务方面 323
44.超范围经营 323
45.未按规定办理再保险分出业务 324
46.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 324
47.阻碍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诱导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325
48.违规承诺给予额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 325
49.不具备条件经营健康保险业务 325
50.健康保险产品不符合规定 326
51.健康保险产品续保不符合规定 326
52.医疗保险产品给付保险金条件不合理 327
53.健康保险产品违规拒付保险金 327
54.未按规定设计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产品 327
55.违规销售健康保险产品 328
56.违规办理健康保险再保险业务 328
57.违规委托无资格人员从事保险营销活动 329
58.虚假批单退费套取资金 329
59.未严格区分寿险再保险和非寿险再保险 329
三、商业银行审计 330
1.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 330
2.违规设立分支结构 330
3.资本充足率低于规定标准 331
4.存贷比例高于规定标准 332
5.资产流动性比例低于规定标准 332
6.同一借款人贷款比例高于规定标准 332
7.未按规定交存存款准备金 333
8.违规投资 334
9.认购或变相认购自己发行的金融债券 334
10.违规代垫委托贷款资金 334
11.未按规定建立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或机构 335
12.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 335
13.违规为存款人开立结算账户 338
14.银行结算账户使用不合规 338
15.违规同业拆借 339
16.违规投资自身发起的资产支持证券 340
17.账外经营 340
18.违规计提呆账准备金 342
19.违规核销呆账损失 342
20.收入不实 343
21.成本费用不实 344
22.超标准列支费用、乱提工资、乱发奖金和实物 345
23.违规计提应付利息 345
24.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统计报告 346
25.未按规定披露信息 346
26.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不规范 347
27.未按规定建立薪酬管理制度 347
28.未按规定核定、执行和报备绩效考核办法或年度薪酬方案 348
29.未按规定披露薪酬信息 348
30.以弄虚作假手段达到贷款损失准备率标准 349
31.贷款损失准备长期低于监管标准 349
32.超范围经营 350
33.未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或到境外借款 351
34.违规从事借券、租券等融券业务 352
35.擅自交易未经批准上市债券 352
36.未经批准从事股票质押贷款业务 353
37.擅自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 353
38.采用高息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 354
39.将一般储蓄存款产品作为理财计划销售 355
40.提高或者降低利率及采用其他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 355
41.违规向关系人发放贷款 356
42.发放贷款审核不严 357
43.发放贷款收取额外费用 357
44.对不具备资格的证券公司发放股票质押贷款 357
45.超期限发放股票质押贷款 358
46.接受禁止质押的股票为质物 359
47.超比率发放股票质押贷款 359
48.未按统一授信制度和审慎原则等规定发放股票质押贷款 360
49.违规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等业务 360
50.承兑、贴现、转贴现无真实、合法商品交易的商业汇票 361
51.出具与事实不符的金融票证 361
52.未按规定审批关联交易 361
53.向关联方发放无担保贷款 362
54.违规为关联方融资行为提供担保 362
55.接受本行的股权作为质押提供授信 362
56.对关联方授信余额超比例 363
57.违反结售汇周转头寸限额管理规定 363
58.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信息 364
59.未按规定披露金融债券信息 364
60.擅自开办信用卡业务 365
61.销售不合格理财产品 365
62.承诺或变相承诺高收益 366
63.违规宣传理财产品 366
64.违规开展理财产品销售 367
65.挪用客户认购、申购、赎回资金 367
66.宣传销售报告期间的理财产品 368
67.违规代理销售其他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368
68.流动资金贷款业务流程有缺陷 369
69.未将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各环节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 369
70.流动资金贷款调查、风险评价、贷后管理未尽职 369
71.对流动资金贷款借款人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应发现而未发现,或虽发现但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70
72.以降低信贷条件或超过借款人实际资金需求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370
73.未按规定签订流动资金贷款借款合同 371
74.与借款人串通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371
75.放任借款人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禁止用途 371
76.超越或变相超越权限审批流动资金贷款 372
77.未按规定进行流动资金贷款资金支付管理与控制 372
78.个人贷款调查、审查未尽职 373
79.个人贷款未按规定建立、执行贷款面谈、借款合同面签制度 373
80.个人贷款借款合同采用格式条款未公示 373
81.个人贷款发放管理不规范 374
82.支付个人贷款管理不符合要求 374
83.发放不符合条件的个人贷款 374
84.未按规定签订个人贷款的借款合同 375
85.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 375
86.将个人贷款调查的全部事项委托第三方完成 376
87.超越或变相超越贷款权限审批个人贷款 376
88.授意借款人虚构情节获得贷款 376
89.对个人贷款借款人违背借款合同约定的行为应发现而未发现,或虽发现但未采取有效措施 377
90.固定资产贷款内部控制不完善 377
91.固定资产贷款调查、风险评价未尽职 377
92.未按规定对借款人和项目的经营情况进行持续有效监控 378
93.未及时对借款人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采取有效措施 378
94.受理不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贷款申请并发放贷款 379
95.与借款人串通,违法违规发放固定资产贷款 379
96.超越、变相超越权限或不按规定流程审批贷款 380
97.未按规定签订固定资产贷款协议 380
98.与贷款同比例的项目资本金到位前发放固定资产贷款 380
99.未按规定进行固定资产贷款资金支付管理与控制 381
四、信托审计 381
1.违规设立分支机构 381
2.超范围经营 381
3.利用受托人地位谋取不当利益 382
4.挪用信托财产 383
5.承诺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或者保证最低收益 383
6.以信托财产提供担保 384
7.管理运用或处分信托财产方式不合规 384
8.违规以固有财产进行实业投资 385
9.违规开展负债业务 385
10.向关联方融出资金或转移财产 385
11.为关联方提供担保 386
12.以股东持有的本公司股权作为质押进行融资 386
13.对外担保余额超过规定标准 387
14.设立信托计划不符合规定 387
15.违规推介信托计划 388
16.超比例向他人提供贷款 388
17.违规将信托资金运用于信托公司股东及其关联人 389
18.以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进行交易 389
19.将不同信托财产相互交易 389
20.将管理的不同信托计划投资于同一项目 390
21.违规分配信托收益 390
22.未履行审慎经营规则 390
23.擅自办理受托境外理财业务 391
24.账外经营 392
25.未按规定提取或使用赔偿准备金 392
26.未将信托财产和固有财产分账核算 393
27.未将每项信托业务单独核算 393
附录 引用法规名录 394
- 《财经新闻翻译实践教程》胡婉,黄剑,王旭泉主编 2019
- 《招标采购实用法规全书》王军主编 2019
- 《招标投标法律法规解读评析 评标专家指南 第4版》陈川生,黄雯 2019
-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中国)刘琴 2019
- 《水工程法规 第2版》张智著 2018
- 《财经听译》黄剑,胡婉主编 2018
- 《疫情防控法律法规选》疫情防控法律法规选编委会编 2020
- 《审计档案管理图解》本书编写组 2019
-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考试题库 党章 准则 条例》张晓燕编著 2018
- 《2018国家执业药师考试30天冲刺跑 药事管理与法规 全图表版 第3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研究组编 2018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