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中国儒家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
中国儒家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

中国儒家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忠华,严火其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030444493
  • 页数:211 页
图书介绍:进入现代以来,生物多样性遭受了巨大破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西方文化中源自古希腊的自然目的论、基督教的神学目的论、近代机械论的自然观以及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偏失而造成的贪婪的人心等,是造成这种丧失的根源。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危机,人类须转变西方这些既有观念,汲取其它文明的成果。不同于西方观念导致破坏生物多样性,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儒家,则有利于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万物之间的关系,蕴涵着丰富深刻的生物多样性智慧。本书从中国儒家的核心概念“气”、“和”、“仁”、“礼”等入手,对其生物多样性智慧作了系统地梳理和研究。
《中国儒家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儒家“气”论中的生物多样性智慧 7

第一节 “多”如何可能 7

一、组合说:阴阳刚柔,杂糅万变 8

二、种子说:万物之种,一本皆具 11

三、形态说:何气所生,则宜何气 18

四、变化说:絪缊变易,物各不肖 22

五、动力说:阴阳交感,机之由也 27

六、“多”是必然结果 33

第二节 “多”怎样被自然容纳 38

一、一物两体:增减并存的数量控制模式 38

二、仇以和解:各得其利的生物竞争机制 41

三、理寓气中:物各有序的先天秩序规定 44

四、气形互化:质量均恒的物质循环体系 47

五、“多”完全容于自然 51

第三节 “多”为什么受到尊重和爱护 51

一、从人而言 51

二、从物而言 54

三、从人物关系而言 56

四、“多”受到普遍尊重和爱护 62

第二章 儒家“和”论中的生物多样性智慧 65

第一节 和之“是”:“多”生成存在的基础与形式 65

一、“和实生物”:“多”生成流布的必然基础 65

二、“保合太和”:“多”协同共在的实然形式 81

第二节 和之“应该”:“多”并育不害的理念与方法 86

一、“中孚贞正,厚德载物”:“多”无不包容 87

二、“物与无妄,对时育物”:“多”各得其养 91

三、“以同而异,辨物居方”:“多”各得其所 93

四、“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多”平衡协调 97

第三节 和之“实践”:富含生物多样性智慧的传统农业 100

一、三宜论与生物多样性智慧 100

二、动植养种与生物多样性智慧 107

三、虫害防治与生物多样性智慧 113

四、传统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启示:“和”之普遍觉悟 119

第三章 儒家“礼”论中的生物多样性智慧 121

第一节 礼:天道的显现 121

第二节 节制与生物多样性智慧 125

一、节制的根本目的:欲不穷乎物 125

二、节制的主要形式:分配等级化 129

第三节 教令与生物多样性智慧 134

一、月令相应,灾害不起 134

二、以时禁发,财物不屈 136

三、取物以礼,万物蕃育 140

第四节 政制与生物多样性智慧 141

一、生态化的职官设置 141

二、法度化的资源维护 143

三、职责化的辨物制度 145

四、地方化的为政理念 147

第五节 祭祀与生物多样性智慧 148

一、“报本反始”:礼赞与感恩自然 148

二、祭祀对象的多样性 151

三、祭献物品的生态性 152

四、祭祀方式的等级性 155

第四章 儒家“仁”论中的生物多样性智慧 158

第一节 仁之本:需要爱“多” 158

一、仁(人)之内在要求 159

二、生生仁心的自然发用 163

三、一体之仁的契证效应 168

第二节 仁之方:爱能及“多” 172

一、“仁民而爱物”:由近及远的推恩机制 172

二、“克己复礼”:去私存公的境地工夫 176

第三节 仁之质:予“多”有爱 182

一、“仁主于爱” 182

二、以爱待“多” 183

三、“多”需被爱 187

结语:儒家生物多样性智慧的价值与出路 190

参考文献 201

一、古籍类 201

二、专著类 202

三、论文类 204

四、学位论文类 208

五、电子文献类 209

六、报纸杂志类 209

后记 2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