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农业生产力与自然力
农业生产力与自然力

农业生产力与自然力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冰沁,孙贝烈主编;张鹏,安颖蔚,王建忠等副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51705776
  • 页数:27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生产力及农业生产力与自然力的关系,以及自然力在生产力及农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说明破坏自然资源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及农业生产力,就是阻碍生产力及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环境就是保护、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及农业生产力。最后,论证在当代资源环境问题严峻、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进行生态文明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及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是保护、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途径。
《农业生产力与自然力》目录

导言 1

第一章 自然地理环境 11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含义 11

一、自然地理环境属于自然资源范畴 11

二、自然地理环境属于环境范畴 13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15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社会作用 20

一、西方历史上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0

二、马克思主义的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理论 22

第二章 生产力和自然力 26

第一节 生产力 26

一、关于生产力及其要素的争论 26

二、生产力的含义和要素 30

第二节 自然力 32

第三章 一切生产力都可以归结为自然力 35

第一节 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可以归结为自然力 35

一、生产力实体要素中的劳动者可以归结为自然力 35

二、生产力实体要素中的劳动资料可以归结为自然力 37

三、生产力实体要素中的劳动对象可以归结为自然力 40

第二节 人和自然两大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社会物质财富 43

第三节 将自然力并入社会生产过程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45

第四节 科技生产力也可以归结为自然力 48

第五节 马克思“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力”科学命题的重要意义 52

第四章 科技生产力也可以归结为自然力 60

第一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0

一、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实体要素及管理的重要作用 60

二、科学技术进步使劳动者由体力型转变为知识型 61

三、社会就业及产业结构在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转变 65

四、劳动产品中的智力和科学技术含量在提高 66

五、科学技术及人才在生产力发展及综合国力竞争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68

第二节 关于论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的思考 71

一、对科学技术的定性问题 72

二、忽视科学技术的知识和理论属性所产生的问题 74

第三节 自然力是科技生产力的物质根基 77

一、只有正确认识自然,才能有效改造自然 77

二、科技生产力的物质根基是自然力 78

第五章 农业生产力也可以归结为自然力 80

第一节 农业的基本特点 80

一、农业及其基本特点 80

二、现代农业极大地提高了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 85

三、现代农业并没有改变农业的基本特点 87

第二节 农业生产力也可以归结为自然力 90

一、农业生产力的含义和要素 90

二、农业生产力也可以归结为自然力 93

三、农业的发展始终都要“靠天吃饭” 99

第六章 生产力与自然力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102

第一节 自然力本身还只是可能的生产力 102

第二节 生产力与自然力及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106

一、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 106

二、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力,客观规律决定主观能动性 109

第三节 人与自然关系及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演化过程 111

一、自然支配和控制人,人是自然的“奴隶” 111

二、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人是自然的“主人” 116

三、人是自然之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117

第七章 环境伦理学视野中的人与自然关系 120

第一节 环境伦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20

一、伦理与环境伦理 120

二、伦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122

第二节 环境伦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126

第三节 环境伦理与走出人类中心主义 130

一、人类中心主义 130

二、非人类中心主义 132

三、环境伦理与走出人类中心主义 135

四、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138

第八章 当代资源环境问题及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和表现 142

第一节 资源环境问题及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和发展 142

一、资源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142

二、资源环境问题及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152

第二节 当代资源环境问题及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和表现 156

一、污染型问题 156

二、资源短缺与资源耗竭型问题 158

三、生态破坏型问题 160

第三节 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及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和表现 161

一、污染型问题 162

二、资源短缺与资源耗竭型问题 165

三、生态破坏型问题 170

第九章 应对当代资源环境问题及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172

第一节 世界环境运动及其产生和发展 172

一、世界环境运动及其产生 172

二、世界环境运动的发展 174

第二节 世界各国的资源环境保护工作 180

一、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 180

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86

三、构建以“绿色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91

第三节 中国的资源环境保护工作 195

一、中国资源环境保护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195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99

三、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02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208

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发展循环经济 213

六、用新的政绩观取代传统的政绩观 219

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27

第十章 发展生态农业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30

第一节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230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230

二、农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32

三、社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234

第二节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7

一、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演化过程 237

二、石油农业及其利弊 238

第三节 发展生态农业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43

一、生态农业的含义 244

二、生态农业的特点及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246

三、我国生态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251

第四节 我国历史上的生态农业思想及优良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措施 256

一、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关系 256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257

三、我国古代的生态农业思想 266

四、我国历史上的优良农业生产经验和农业技术措施 269

参考文献 2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