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出土文献与先秦两汉方言地理
出土文献与先秦两汉方言地理

出土文献与先秦两汉方言地理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志平,孟蓬生,张洁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41625
  • 页数:3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前言、第一章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先秦两汉的通语与方言、第三章出土文献中所反映的方音系统及其差异、第四章出土文獻中方音的共時性与历时性、第五章出土文献中的声转所反映的方言音变、第六章出土文献中的韵转所反映的方言音变(一)、第七章出土文献中的韵转所反映的方言音变(二)、第八章出土文献中的声韵并转所反映的方言音变、第九章结语,采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结合、历史文献考证历史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应用新的材料,采纳新的视角,重新观察和审视以往传统学术研究的利弊得失,并力图得出自己新的结论。
《出土文献与先秦两汉方言地理》目录

第一章 出土文献与先秦两汉方言地理的研究对象、方法及戒律 1

第一节 出土文献与先秦两汉方言地理的研究对象及本体理论 1

一 出土文献与先秦两汉方言地理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概况 1

二 出土文献与先秦两汉方言地理的研究理论 2

第二节 出土文献与先秦两汉方言地理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戒律 8

一 出土文献与先秦两汉方言地理的研究方法 8

二 出土文献与先秦两汉方言地理的研究戒律 12

第二章 先秦两汉的通语与方言 17

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化交流与语言接触 17

一 文化交流与语言接触 17

二 语言接触与文字混用 21

第二节 先秦两汉时期的通语与方言 30

一 语言的相通与不通 30

二 先秦两汉时期的通语与方言 34

附录:“雅言”新考 39

第一节 正雅 39

一“雅言”之“雅” 39

二“风雅颂”之“雅” 41

三“尔雅”之“雅” 43

四 综合分析 44

第二节 夏文化 44

一 夏文化的历史学研究 44

二 夏文化的地理学研究 47

三 夏文化的考古学证据 48

四 夏文化区域及迁徙路线 50

第三节 周承夏绪 50

一 旧说疏证 50

二 成周 52

三 天下之中 53

第四节 三代损益与“夏言” 55

一“政治革命”与“礼制损益” 55

二 广狭“夏言” 56

第三章 出土文献中所反映的方音系统及其差异 57

第一节 《银雀山汉简》与《张家山汉简》、《马王堆帛书》通假字声母的对比研究 57

一 问题的提出 57

二 声母的比较 59

三 小结 72

第二节 《银雀山汉简》与《马王堆帛书》通假字韵部的对比研究 73

一 阴声韵部的通假 74

二 入声韵部的通假 77

三 阳声韵部的通假 80

四 阴声韵部与入声韵部的通假 84

五 阴声韵部与阳声韵部的通假 87

六 阳声韵部和入声韵部的通假 89

七 小结 90

第四章 出土文献中方音的共时性与历时性——以鼻冠音和清鼻流音为例 92

第一节 简帛文献通假字所反映的上古鼻冠音 92

一 研究目的 92

二 研究资料 93

三 研究方法 94

四 前人的研究 95

五 简帛通假字所反映的鼻冠塞音声母 97

第二节 简帛通假字所反映的清鼻流音声母 107

一 唇鼻音与清擦音 107

二 舌尖鼻音与清擦音 113

三 舌根鼻音与清擦音 116

四 流音与清擦音 119

五 结论 119

第五章 出土文献中的声转所反映的方言音变 120

第一节 见系、章系相通的实例及其音理解释——“凥”读“居”还是“处” 120

一 导论 120

二 分论 122

三 析论 130

四 馀论 138

五 结论 140

第二节 影、日(泥)相通的实例及其音理解释——“辸”读为“应”补证 141

第六章 出土文献中的韵转所反映的方言音变(一) 147

第一节 东谈通转的实例及其音理解释——也谈“铦?”的“?” 147

第二节 蒸阳旁转的实例及其音理解释——清华简《皇门》异文及相关问题 160

第三节 支歌通转的实例及其音理解释——楚简中借为“兮”的“可”与“氏” 173

第七章 出土文献中的韵转所反映的方言音变(二) 182

第一节 谈鱼通转的实例及其音理解释(一)——师?簋“弗叚组”新解 182

第二节 谈鱼通转的实例及其音理解释(二)——“法”字古文音释 190

第三节 侵真通转的实例及其音理解释(一)——说“令” 205

第四节 侵真通转的实例及其音理解释(二)——《楚居》所见楚王名考释二则 225

一 熊鹿 225

二 熊? 232

第八章 出土文献中的声韵并转所反映的方言音变 237

第一节 “特殊声转”(一)影、泥(娘)、日相通与之(职)、脂(质)通转——“?”字的读音及相关问题 237

一 押韵 238

二 谐声 238

三 韵母通假 239

四 异体字 241

五 声母通假 241

六 谐声 243

七 声训 244

八 异读 244

第二节 “特殊声转”(二)影、端、知、章相通与之(职)、脂(质)通转——“戴”字释疑 245

一 之(职)、脂(质)部的密切关系 246

二 影母与端组、知组、章组之间的密切关系 252

三 相关音理解释 255

第三节 “特殊声转”(三)影、来相通与鱼、月、元通转——孔家坡汉简《日书》“司岁”篇中的“单?(阏)” 259

第九章 结语 271

第一节 出土文献的优长与局限 271

一 出土文献的优长 271

二 出土文献的局限 271

三 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结合 272

第二节 新二重证据法的实践与反思 273

一 新二重证据法 273

二 历史比较的原则 274

三 新二重证据法的实践 275

引用资料简称对照表 277

引用文献 280

後记一 309

後记二 3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