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现代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的语用价值
现代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的语用价值

现代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的语用价值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劲荣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44541
  • 页数:255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认为,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的语法价值主要体现在语用功能上,具有描绘性、调量性和凸显性特征。1.描绘性。描绘性特征制约着形容词构成生动形式的内在理据,即越是表达具体义的形容词越具有构成生动形式的可能性。同时,描绘性特征也制约着其具体的使用场景,即通常情况下,在“现场性”的事件语句中,形容词常采用生动形式。2. 调量性。形容词生动形式通过重叠或附加等方式不但使形容词“显量”,更重要的是使之“足量”,从而表达“生动形象”、“恰到好处”等主观感情色彩。3. 凸显性。形容词采用生动形式的语用目的还在于凸显言语表达者的话语意图,使所描绘的情状成为话语表达的焦点。
《现代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的语用价值》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缘由 1

一 从生动形式的语法特征看 1

二 从语法形式的发展变化看 4

第二节 研究内容 5

一 生动式的语用价值 5

二 语用价值的具体表现 6

第三节 研究意义 8

一 形态理论 8

二 类型学 8

三 汉语的词类理论 8

四 对外汉语教学 8

第一篇 描绘性 13

第一章 形容词生动形式的构成规约 13

第一节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为AA式的理据 13

一 重叠的普遍性和典型性 13

二 关于后附成分“的” 16

第二节 双音节形容词可重叠为AABB式的理据 21

一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的语义基础 22

二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的认知解释 26

第三节 形容词ABB式的构成方式和理据 32

一 BB的性质 32

二 ABB的构成方式 37

三 ABB的非俗成性 44

四 BB和A的规约性 45

五 A+BB的描绘性 48

六 余论 51

第四节 形容词BA式的构成方式和理据 53

一 构成方式 53

二 构成理据 54

三 语法意义 59

四 所谓“同形异质”现象 61

第五节 形容词生动形式的描绘性等级 63

第二章 形容词生动形式的使用场景 65

第一节 形容词重叠式的描绘性 65

一 从原式看重叠式 65

二 从重叠式反观原式 67

三 小结 69

第二节 形容词重叠式的现场性 70

一 重叠的现场性制约 70

二 重叠的句子制约 72

三 小结 76

第三章 实例分析一:形名组合的三种定中结构——AN、AdeN和AAdeN 77

第一节 关于单音节形容词修饰名词 77

第二节 分类性的AN 79

一 AN的内部分类 79

二 AN分类的层次 82

第三节 限制性的AdeN 84

一 由AN到AdeN 84

二 由非AN到AdeN 86

三 “的”的确认功能与N的特定性 86

第四节 描写性的AAdeN 87

一 由AN到AAdeN 88

二 由非AN到AAdeN 89

三 AAdeN的使用场景 90

第五节 三种定中结构 91

一 三种定中结构之间的关系 91

二 做谓语的情况 91

第四章 实例分析二:断言、描绘与评价——形容词成分的语用功能 96

第一节 形容词的三种形式 96

第二节 从形容词做谓语说起 97

一 现象 97

二 语法实质 100

三 语用功能 103

第三节 充当定语、状语和补语的形容词 104

一 定语 104

二 状语 105

三 补语 108

第四节 语用功能的句法语义制约 109

一 有界化 110

二 有界化的中和现象 111

第五节 关于句法位置的决定作用 112

第二篇 调量性 117

第五章 形容词生动形式量的性质 117

第一节 形容词生动形式的量 117

第二节 显性量 118

一 词素赋量 118

二 形态赋量 119

第三节 固化量 119

第四节 主观量 120

一 理论上的推导 120

二 事实上的证明 121

第五节 足量 122

一 已有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122

二 重叠的足量性 123

第六章 形容词生动形式量的表现 128

第一节 结构形式对量的影响 128

一 生动形式的量级差异 128

二 生动形式的量级表现 129

三 各小类间的量级比较 132

第二节 音响度对量的影响 135

一 象声词的启示 135

二 ABB式词的量级表现 137

三 BB的音响度与ABB的量级之间的关系 144

四 小结 147

第七章 形容词生动形式量的扩张 148

第一节 受程度副词修饰的情况 148

一 受低程度副词修饰 148

二 受高程度副词修饰 150

三 量的相对与绝对 151

四 小结 152

第二节 生动式与程度副词组合的动因与基础——以“很雪白”类结构为例 153

一 结构形成的动因 153

二 结构形成的基础 157

三 语法形式的实质 162

第三篇 凸显性 167

第八章 过程凸显——指宾状语句的功能透视 167

第一节 句位实现的语义句法制约 168

一 语义制约 168

二 句法制约 170

三 体的限制 171

四 小结 172

第二节 句式的篇章功能 172

一 定语句的篇章功能 173

二 状语句的篇章功能 175

第三节 句式篇章功能的及物性解释 178

一 动词的“体”特征 178

二 宾语名词的“个体化”特征 179

三 状语句中动宾短语的凝固性 181

第四节 句法异位的信息意图 184

第五节 结语 187

第九章 焦点凸显——状态形容词与数量词的句法位置 188

第一节 结构的性质和意义 188

一 结构的性质 188

二 结构的意义 190

第二节 结构的话题特性 194

一 多为刚被激活的信息 194

二 只出现于评述句 195

三 名词有类指倾向 195

第三节 结构的焦点特征 196

一 A类结构与自然焦点 197

二 B类结构与话题焦点 198

三 焦点性质的语义允准 199

第四节 数量词的作用 200

一 凸焦 200

二 调焦 201

第五节 相关问题讨论 202

第十章 性状凸显——形·名组合的表达功能 204

第一节 句法组合上的限制 204

一 性质形容词与名词的组合 205

二 状态形容词与名词的组合 207

第二节 表达功能上的差别 208

一 做定语 209

二 做谓语 210

三 小结 211

第三节 结语 213

第十一章 可及度凸显——状态形容词小类的连用顺序 215

第一节 对状态形容词连用顺序的可能解释 215

第二节 可及性理论与状态形容词的可及性 217

一 可及性理论 217

二 状态形容词的可及性 218

第三节 状态形容词连用顺序的可及性解释 221

一 不同小类的状态形容词连用 221

二 相同小类的状态形容词连用 222

三 作为证明的语料统计 226

四 例外现象的解释 227

结语 229

一 描绘性特征 229

二 调量性特征 231

三 凸显性特征 232

参考文献 235

后记 25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