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国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中国国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中国国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鲍银胜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4158335
  • 页数:1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国民收入分配来源的角度,分析了国民收入创造与分配之间的关系,认为在科学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一定期限内国民收入创造者与国民收入分配者之间应该是一种科学匹配的关系,这种匹配关系并不仅仅体现在当前按经济效益进行国民收入分配的实践过程中。全书以构建国民收入创造与分配之间想对科学的匹配关系为研究主线。
《中国国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关于国民收入分配的理论概述 1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 1

一、威廉·配第的收入分配论 1

二、亚当·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 2

三、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 4

第三节 其他经济学流派的收入分配理论 6

一、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派收入分配理论 6

二、舒尔茨的收入分配理论 8

三、萨缪尔森的收入分配理论 8

四、库兹涅茨及刘易斯的收入分配理论 9

第四节 国民收入再分配理论 10

一、穆勒的收入再分配理论 10

二、庇古的收入再分配理论 11

三、凯恩斯的收入再分配理论 11

四、布坎南的收入再分配理论 12

五、马斯格雷夫等的收入再分配理论 12

六、弗里德曼的收入再分配理论 13

七、米德的收入再分配理论 13

八、第三次收入分配理论 14

第二章 人类社会分配形态、内容和方式演绎路径及相关启示 15

第一节 原始社会条件下的分配 15

一、分配对象主要表现为能够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食物 15

二、分配形式主要表现为共同所有的平均分配 16

三、分配区域仅限于单个原始部落 16

四、参与分配的依据主要是劳动 16

第二节 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分配 17

一、分配对象主要表现为满足生产者家庭和雇主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消费品 17

二、分配方式主要表现为满足家庭基本需要的“自给自足式”分配 17

三、分配区域仅仅局限于家庭 18

四、分配的形式主要表现为食物、衣服等实物形态 18

五、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依据主要是劳动和土地 18

六、再分配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体现国家权力的税收和徭役 19

第三节 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分配 19

一、分配对象得到进一步拓展 19

二、参与分配的依据主要是资本、资源和劳动 19

三、分配形式主要以货币形态为主 20

四、分配区域得到进一步拓展 20

五、社会产品分配的目的既用于消费也用于积累 20

六、社会产品再分配方式主要表现为货币形态的税收、费用和债券等 21

第四节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 21

一、分配对象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扩大 21

二、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社会产品初次分配中所处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22

三、政府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产品再分配的重要一极 22

四、国际特殊的货币体系决定了部分世界货币发行国可以通过发行货币的方式参与全球社会产品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23

五、股权、股息、期权等成为市场主体参与即期或远期社会产品分配的新形式 23

六、社会成员在虚拟经济领域参与社会产品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24

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产品分配的依据以及在全球产品分配总额中所占比重各不相同 24

第五节 社会产品分配内容、形态及方式在不同经济条件下演化路径的启示 25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社会产品的分配形态、内容及方式 25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当前我国分配问题的关键 26

三、在生产力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生产要素成为社会产品分配的主体 26

第三章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原理 29

第一节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内涵 29

一、国民收入的基本内涵 29

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参与主体及环节 30

第二节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理论依据 30

一、生产要素决定论 30

二、边际生产率决定论 31

三、有效劳动决定论 31

第三节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实现途径 32

一、以工资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32

二、企业以利润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34

三、国家以税收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35

第四节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经济影响 36

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构对于生产的影响 36

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构对于交换的影响 40

三、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构对于消费的影响 41

第五节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总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43

一、从实物角度考察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43

二、从货币角度考察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47

第四章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基本原理 54

第一节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基本内涵及其主要形式 54

一、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的政府收入形式 54

二、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的政府支出形式 60

三、市场主体之间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形式 68

第二节 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基本依据 71

一、满足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所承担的公共需要职能 71

二、调节经济的需要 75

三、履行社会保障职能的需要 76

第三节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经济效应 77

一、刺激消费需求效应 77

二、优化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效应 78

三、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经济效应 80

四、平抑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确保社会稳定的经济效应 81

五、通过价格、金融再分配,实现国外财富净流入的经济效应 81

第五章 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原因 85

第一节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85

一、居民工资性收入占GDP比重过低,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85

二、行业之间及行业内部分配不公现象十分突出,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86

三、分配秩序混乱,部分行业职工收入渠道不规范 86

四、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利益分配格局仍然没有理顺,财政再分配职能乏力 87

第二节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存在诸多问题的历史原因及理论误区 87

一、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总体原因 87

二、形成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不公的具体原因 89

三、导致我国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化的理论误区 102

第三节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不公对于经济的影响 105

一、使经济发展中内部需求削弱,不能很好地发挥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105

二、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 106

三、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影响了后续劳动力的培养,使经济不能实现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 106

四、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使社会经济结构呈现畸型发展格局,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 107

五、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影响了一个民族的心态,危及民族生存 107

第六章 调整和改善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相关对策 109

第一节 在国民收入分配理论上进行正本清源 109

一、正确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相互补充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109

二、正确地理解公平、效率与效益的关系问题 111

三、正确认识库滋涅茨及刘易斯的收入分配学说 117

四、国民收入分配的来源来自于真正意义上的增量财富 121

第二节 通过改革方式进一步完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构 123

一、对于当前改革的几点认识 123

二、重新建立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32

三、实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构的科学化 136

四、建立科学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所需要的外部环境 146

第三节 建立科学的国民收入再分配结构 154

一、当前我国以财政收入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存在的诸多问题 154

二、改进我国以财政收入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结构应该采取的相关措施 157

三、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164

四、建立合理的第三次国民收入分配调节机制 170

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强制分红派现的基础性资本市场制度 171

第四节 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金融措施 172

一、适度控制国内货币发行规模,确保国民收入分配质量 173

二、科学地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确保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174

三、延缓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外投机资金获利规模 178

第五节 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对外贸易措施 179

一、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社会分工中的地位 179

二、我国对外贸易所呈现的单边商品输出特征导致我国国民收入的净流出 182

三、优化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应该采取的相关措施 183

参考文献 186

后记 1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