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新史学之隐翼
中国新史学之隐翼

中国新史学之隐翼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勇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61388
  • 页数:4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相山学术丛书之一种。本书聚焦于中国新史学史中通常容易被忽略的方面,并喻为“中国新史学之隐翼”。隐翼具体喻欧美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中国学者的世界史研究、中国学者的欧美史学研究、中国台湾地区的新史学,这些内容是以往书写中国新史学整体的历史所关注不够的。
《中国新史学之隐翼》目录
标签:史学

导论 1

一 “中国新史学”的界定 1

二 中国新史学几个重要问题 6

三 大陆新史学研究成果举例 9

四 台湾新史学研究成果举例 13

五 本书总体设计与构想 16

隐翼一 欧美史学在中国 21

第一章 欧美史学在中国传播总论 21

一 救亡图强和“新史学”的倡导 21

二 欧美史学中“科学”、“民主”观念的输入 31

三 社会转型与输入域外史学中的抉择 46

第二章 梁启超、李大钊:传播欧美新史学的先驱 58

一 梁启超《新史学》与美国新史学 58

二 李大钊传播近代欧美史学 68

余论 81

第三章 美国鲁滨逊新史学派在中国的传播 84

一 鲁滨逊新史学派及其论著被介绍和翻译到中国 84

二 中国学者对鲁滨逊新史学派的研究 90

三 鲁滨逊新史学派的主张成为中国学者阐述史学理论的重要思想内容 94

四 鲁滨逊新史学派的主张在中国学者的史学实践中得以贯彻 100

第四章 “中国社会史论战”:唯物史观的传播 107

一 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兴起 107

二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争论在中国的反响 111

三 争论和传播中的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 115

四 唯物史观经典著作的运用与翻译 120

余论 124

第五章 年鉴学派与中国史学的重塑 129

一 年鉴学派史学传入中国 130

二 中国学者对年鉴学派的热烈响应 136

三 中国学者以年鉴学派理念重塑史学 142

第六章 后现代主义史学在中国大陆 150

一 后现代主义讯息在史学以外的透露 150

二 中国史学界对后现代主义史学论著的翻译 157

三 史学界以多种形式促成后现代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 165

四 中国学者所探讨的后现代主义史学中的主要问题 170

五 中国史学界了解具有欧美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历史著作 176

六 从后现代主义角度研究历史成为一些中国学者的自觉行为 180

隐翼二 大陆世界史学界 187

第七章 不可偏废的一翼:中国新史学中的世界史研究——限于1949年以后的大陆(上) 187

一 新中国世界通史研究一波三折 187

二 深化了世界历史写作的区域和国别史研究 196

第八章 不可偏废的一翼:中国新史学中的世界史研究——限于1949年以后的大陆(下) 213

三 走向深入和突破的专门史研究 213

四 中国学者主体意识的觉醒(上) 217

五 中国学者主体意识的觉醒(下) 222

余论 231

第九章 不可或缺的一翼:中国新史学中的欧美史学研究——限于1949年以后的大陆(上) 233

一 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资产阶级史学·学科建设蓄势待发(1949—1978) 234

二 重新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学科建设重整旗鼓(1979—1989) 255

第十章 不可或缺的一翼:中国新史学中的欧美史学研究——限于1949年以后的大陆(下) 271

三 继续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欧美史学研究正常化·学科建设新空间(1990年以来)(上) 271

四 继续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欧美史学研究正常化·学科建设新空间(1990年以来)(中) 301

五 继续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欧美史学研究正常化·学科建设新空间(1990年以来)(下) 307

隐翼三 台湾历史学界 327

第十一章 1949年后台湾新史学(上) 327

一 1949年后台湾史学的分期发展 327

二 教学研究机构与专业期刊皆各有千秋 330

三 欧美后现代主义史学在台湾的反响 333

第十二章 1949年后台湾新史学(下) 347

一 台湾新史学中的中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著作 347

二 台湾新史学中的欧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著作 348

三 台湾学者的中西史学比较、传播与会通研究 355

第十三章 民族认同与乡土情怀:连横和《台湾通史》 361

一 连横的著述及相关文献 361

二 《台湾通史》的撰述 363

三 连横对于旧说的纠谬与辨伪 366

四 连横的史识尤伟 367

五 《台湾通史》中的乡土情怀 369

第十四章 引领史料搜求派:傅斯年史学的理论与实践 371

一 傅斯年学术生涯、著述和其他相关材料 371

二 傅斯年的史学贡献 374

三 关于傅斯年学术的总批判 380

第十五章 借人类学、考古学以究中国古文明:李济的上古史学 389

一 李济的学术渊源 389

二 李济的历史著作和其他相关材料 393

三 李济的人类学、考古学成就 394

四 李济的中国古史研究 399

五 李济的治学理论与方法 401

第十六章 张贵永的欧美史学研究 404

一 治西方史学的师承:从孔云卿到梅尼克、古奇 405

二 阐释一般性史学理论:含义、对象、范围与方法 411

三 一以贯之的历史主义:从先驱到梅尼克 414

四 世界文化视野:汤因比的史学,西洋外交史学 420

五 张贵永关于欧美史学研究的学术意义 424

第十七章 胡秋原的欧美史学写作——以《历史哲学概论》为中心 428

一 在世界史框架中写作西洋史学 428

二 关注欧美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 431

三 受巴恩斯、肖特韦尔等人之影响 435

四 胡氏欧美史学写作的局限与意义 437

跋 4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