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论中国大发展:从半农经济到市民社会
论中国大发展:从半农经济到市民社会

论中国大发展:从半农经济到市民社会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恒中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9505502
  • 页数:415 页
图书介绍:本书集众家之长,将其统一于中国大发展的难题、战略和举措的框架之内,创建了所谓“从半农经济到市民社会”的一家之言。
《论中国大发展:从半农经济到市民社会》目录

自序 1

导言:探索中国大发展的难题、战略与举措 1

第1章 半农经济 21

第1.1节 发展中经济 21

1.1.1二元结构 22

1.1.2三大滞后 25

1.1.3四亿剩余 29

第1.2节 发展经济学难题 31

1.2.1剩余劳动力的失业与科技供给能力的充足 31

1.2.2短缺与过剩并存 34

1.2.3如何借鉴国际先进科技 36

第1.3节 半农经济发展困局 37

1.3.1“三农”需求决定的国民经济循环 37

1.3.2出口需求决定的国民经济循环 40

1.3.3农本主义观念及其政策 43

第2章 市民社会 48

第2.1节 市民组成的社会 49

2.1.1都市群体 49

2.1.2市场经济 51

2.1.3高度发达 52

2.1.4取代农业社会的经济社会形态 53

第2.2节 福利财富 55

2.2.1财富观念的演变 56

2.2.2几个例子 58

2.2.3第三产业 62

第2.3节 社会保障 64

2.3.1社会保障的发展 64

2.3.2各类社会保障系统 65

2.3.3社会性、公共性和建设性 66

第3章 从半农经济走向市民社会 68

第3.1节八亿农民变市民 69

3.1.1“三农”困境的根本出路 69

3.1.2全面小康的核心所在 73

3.1.3走出半农经济困局的唯一路径 75

第3.2节 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 76

3.2.1新中国走向市民社会的三个阶段 77

3.2.2从量的变化到质的飞跃 78

3.2.3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80

第3.3节 千秋功业的历史机遇 82

3.3.1农本经济惯圈 82

3.3.2千秋功业 84

3.3.3历史机遇 86

第4章 世纪发展难题 89

第4.1节 发展经济的困惑 89

4.1.1城市化悖论 90

4.1.2趋同论争辩 92

4.1.3贫穷性陷阱 94

第4.2节 经济理论的启示 95

4.2.1转型趋势 96

4.2.2资本积累 97

4.2.3惯性均衡 99

4.2.4制度创新 101

第4.3节 世纪发展的难题 103

4.3.1四亿劳动力的就业 103

4.3.2 150万亿元的资本 104

4.3.3 40万亿元的产品市场 106

第5章 出口导向战略 110

第5.1节 开启了市民化进程 110

5.1.1开辟经济特区 110

5.1.2盘活经济全局 112

5.1.3外需主导经济运行 114

第5.2节 出口拉动工业化 115

5.2.1成功的工业化故事 115

5.2.2国际需求大于出口产能 117

5.2.3比较成本优势 118

第5.3节 不能、不够、也不可 120

5.3.1比较成本优势的局限 120

5.3.2国际需求小于出口产能 122

5.3.3持续稳定发展之虞 123

第6章 内需开发战略 124

第6.1节 蓬莱仙岛 124

6.1.1从足食而已到丰衣足食 124

6.1.2从低水平僵局到高层次均衡 126

6.1.3蓬莱仙岛的制度创新 127

第6.2节 二元结构的转型势态 128

6.2.1转型中的二元结构 129

6.2.2从半农经济向市民社会的自发进化 131

6.2.3转型加速动力和均衡保持力量 134

第6.3节 需求决定论 135

6.3.1智力、技术和资本 136

6.3.2需求决定劳资结合 138

6.3.3需求是农转非的原动力 142

第6.4节 开发农转非内在需求 144

6.4.1内需开发战略 144

6.4.2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145

6.4.3关键还在于制度创新 147

第7章 人口与产出的需求决定 150

第7.1节 转型经济模型 150

第7.2节 农民人口与农民产出 154

7.2.1零边际产值农民数 154

7.2.2社会必要农民数 156

7.2.3富余农民数 158

7.2.4农民收入消费等式 159

第7.3节 市民人口与市民产出 160

7.3.1市民产出的供求均衡 161

7.3.2市民化水平及其产出 162

7.3.3市民收入消费等式 164

第7.4节 农民与市民的产品交换 165

7.4.1农民的市民产品消费需求 165

7.4.2市民的农民产品消费 166

7.4.3市民产品与农民产品的交换 166

第8章 农转非自生需求势能 168

第8.1节 农转非需求势能 168

8.1.1城乡需求落差 168

8.1.2蓬莱仙岛的市民化 171

8.1.3农转非新增需求 178

第8.2节 农转非需求效应 179

8.2.1消费转换效应 179

8.2.2收入增长效应 181

8.2.3农转非需求效应的生成 183

第8.3节 农转非的合理数量 187

8.3.1市民自供率 187

8.3.2农业剩余率 189

8.3.3剩余农业人口 190

第8.4节 市民化水平可达80%以上 193

8.4.1城乡需求落差与社会有效需求 193

8.4.2农转非的供求均衡定律 195

8.4.3瞄准80%以上的市民化水平 196

第9章 农转非外生动力 198

第9.1节 外力推动的市民—产出模型 198

9.1.1三大外生加速动力 198

9.1.2外力推动的市民—产出模型 200

9.1.3外在需求左右市民人口及其产出 202

第9.2节 外力推动农转非过程 205

9.2.1外生动力的相互补充 205

9.2.2外生动力的农转非乘数效应 207

9.2.3外力推动农转非的过程 210

第9.3节 推动农转非的政策工具 214

9.3.1出口需求增量 215

9.3.2政府支出增量 216

9.3.3农民财富变现增量 217

第10章 国土永用 222

第10.1节 告别土地家庭承包制 223

10.1.1历史的不得已的正确选择 224

10.1.2开启了中国的经济改革 226

10.1.3已经成为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 231

第10.2节 推行国土永用制 234

10.2.1国土永用制的基本内容 234

10.2.2国土永用制的基本特点 236

10.2.3推行国土永用制的过程 237

第10.3节 不应土地私有 239

10.3.1不必土地私有 240

10.3.2不应土地私有 241

10.3.3为何国土永用 243

第11章 以地换保 245

第11.1节 摒弃以地为保 245

11.1.1“以地为保”的农耕文化 246

11.1.2仍然“以地为保”未必良策 248

11.1.3离不开土地就进不了现代化 253

第11.2节 盘活农村18亿亩土地 254

11.2.1引资向农 254

11.2.2以地换保 257

11.2.3变18亿亩耕地为50万亿元资本信用 258

第11.3节 以地换保的三大功效 260

11.3.1把农民从土地上彻底解放出来 260

11.3.2通过市场以土地换市民 261

11.3.3为农业的集约和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263

第11.4节 国土永用权市场 264

11.4.1国土永用权价格 265

11.4.2保持国土永用权的合理价位 266

11.4.3国土永用权流转对农转非的推动 268

第12章 助农转非 271

第12.1节 农转非之路 271

12.1.1蓄水池策略 272

12.1.2离土不离乡质疑 275

12.1.3应该让农转非 277

第12.2节 农转非过程 278

12.2.1开放户籍制度 278

12.2.2市民权益费 280

12.2.3有条件的自由选择 282

第12.3节 农转非的就业 285

12.3.1农转非自动创造就业机会 285

12.3.2哈瑞斯—托达偌模型 286

12.3.3城里就业不足与农民进城 287

12.3.4农民的教育水平与就业 288

第12.4节 政府的助农转非 289

12.4.1政府主导的制度安排 289

12.4.2助农转非三步曲 290

12.4.3政府支出的平衡 292

第13章 择县建市 294

第13.1节 城市化之路 294

13.1.1农村城镇化不必、不可、也不能 295

13.1.2都市化趋势 298

13.1.3新农村建设 299

第13.2节 用发展化解资源危机 301

13.2.1从游牧采集到定居农业 302

13.2.2从农民村落到市民都市 306

13.2.3土地的滥用 308

13.2.4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310

第13.3节 扩建300个新兴城市 310

13.3.1以优先扩建合适地县城镇为主导 311

13.3.2长安居、永乐业 313

13.3.3外生需求推动农转非的“经济特区” 316

第14章 走向市民社会 318

第14.1节 走向市民社会的过程 319

14.1.1内需开发战略推动农转非的过程 319

14.1.2农转非主导的经济循环 323

14.1.3出口拉动和内需开发并举 326

第14.2节 可持续发展 329

14.2.1从外生需求到内生需求 330

14.2.2农民工应得收入缺口 333

14.2.3拉美化现象 336

14.2.4转型时期的可持续发展条件 337

第14.3节 追赶性发展与超越性增长 340

14.3.1增长与发展 340

14.3.2经济增长方式 343

第15章 开拓中国大发展的新局面 346

第15.1节 继续解放思想,举起解决世纪发展难题之纲 346

15.1.1从“以地为保”的传统农耕观念中解放出来 347

15.1.2举起解决世纪发展难题之纲 349

第15.2节 选择转移农民进城的发展道路 351

15.2.1关于工业、城市和市民 351

15.2.2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 352

15.2.3关于改革、稳定与发展 354

第15.3节 决定于政府主导 356

15.3.1华盛顿共识 357

15.3.2必须政府主导 359

15.3.3建设市民社会 360

跋:关于目前的通胀、汇率、农业与发展战略 363

附录:我生来就是“三农”的一分子 401

参考文献 40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