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城镇化的经验与理论研究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格局与未来道路
中国城镇化的经验与理论研究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格局与未来道路

中国城镇化的经验与理论研究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格局与未来道路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柏钧,潘春阳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208128613
  • 页数:409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回顾了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理论,归纳了城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城镇化的基本动力以及城市发展的主要理论与模型。本书从时间的角度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城镇化的历史进程;本书从空间的角度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从产业集聚的角度、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从土地资源配置的角度探索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提出了以县级城市为核心的城镇化道路,历史上大城市与小城镇两极发展、城市单向扩展的城镇化格局正在改变,城镇化的方式、城镇空间结构和动力机制均呈现新的特征,出现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城镇化趋势。
《中国城镇化的经验与理论研究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格局与未来道路》目录

第1章 城镇化与长三角地区 1

1.1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城市化命题 1

1.2中国城镇化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 3

1.3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10

1.4长三角地区城镇化研究的意义 22

参考文献 24

第2章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理论 25

2.1城镇化的经济学解释 25

2.1.1城镇化的涵义 25

2.1.2城市形成、发展和城镇化的基本动力 27

2.1.3城市集聚经济的微观基础 33

2.2城市集聚的规模经济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 38

2.2.1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基本趋势 38

2.2.2变化的城市空间结构与不变的规模经济本质 41

2.3城市增长、发展和城市化的主要理论与模型 44

2.3.1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理论 45

2.3.2区位理论和城市增长、城市化 45

2.3.3传统的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和城市增长、城市化 49

2.3.4发展经济学和城市增长、城市化 54

2.3.5新兴古典经济学城市化理论与模型 58

2.3.6新经济地理学城市化理论与模型 61

2.4本章小结 64

参考文献 66

第3章 长三角地区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与水平测算 70

3.1世界城市化浪潮中的中国 70

3.2长三角地区城镇化的历史进程 73

3.2.1第一阶段:从增长到停滞的城镇化道路(1949—1978年) 73

3.2.2第二阶段:小城镇主导的城镇化道路(1979—1996年) 79

3.2.3第三阶段:趋同的城镇化道路(1996年至今) 86

3.3长三角地区城镇化的五大维度 91

3.3.1人口转移 91

3.3.2产业发展 92

3.3.3市政建设 97

3.3.4生活方式 99

3.3.5城乡协调 100

3.4长三角地区城镇化未来水平测算 102

3.5本章小结 107

参考文献 107

第4章 长三角地区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 109

4.1研究问题与空间经济的研究视角 109

4.2长三角地区城镇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111

4.3长三角地区城市空间结构演化 116

4.3.1行政等级结构 116

4.3.2人口规模与城市等级结构 117

4.3.3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建成区面积变化 120

4.3.4长三角地区城市建成区面积演化 123

4.3.5城市等级体系演化 124

4.3.6人口分维结构 128

4.4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水平空间演化 130

4.4.1空间划分 130

4.4.2指数选取 131

4.4.3研究方法 131

4.4.4 1990年长三角地区发展水平空间差异 132

4.4.5 2000年长三角地区发展水平空间差异 134

4.4.6 2011年长三角地区发展水平空间差异 137

4.4.7长三角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空间差异 140

4.5长三角地区与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化特点 141

4.5.1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性 141

4.5.2城市体系日渐完善 143

4.5.3多圈层空间格局演化趋势 144

4.5.4逐渐形成城市间的分工协作体系 144

4.6长三角地区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动力机制 145

4.6.1长三角地区空间结构演化路径与影响因素 146

4.6.2城镇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模型 151

4.7建立以县级城市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城镇空间结构 156

4.7.1区域城镇发展环境与城镇空间结构检讨 156

4.7.2建立以县级城市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城镇空间结构的基础条件 157

4.7.3以县级城市为核心的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理论框架与政策建议 159

4.8本章小结 161

参考文献 163

第5章 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化与产业集聚 166

5.1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的理论解释 166

5.2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增长与结构变迁 169

5.2.1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增长 169

5.2.2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变迁 170

5.3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程度评估 175

5.3.1产业集聚的内涵与外在表现形式 175

5.3.2评估产业集聚程度的相关文献 177

5.3.3产业集聚程度评估的指标选择 179

5.3.4苏浙沪第二、第三产业集聚程度评估 180

5.3.5苏浙沪制造业集聚程度评估 183

5.3.6苏浙沪服务业集聚程度评估 190

5.4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影响城镇化进程的不同路径 193

5.4.1以乡镇企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兴起的“苏南模式” 194

5.4.2以专业市场发展促进城镇化的“浙江模式” 194

5.4.3以地方政府主导、吸引劳动力流入的“开发区模式” 196

5.5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影响城镇化的实证分析 198

5.5.1相关研究与实证策略 198

5.5.2数据来源与变量释义 199

5.5.3长三角地区第二、第三产业集聚与城镇化关系 201

5.5.4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行业集聚与城镇化关系 203

5.6未来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与城镇化的策略 205

5.6.1数据来源与变量释义 206

5.6.2第二产业集聚影响因素模型 206

5.6.3第三产业集聚影响因素模型 208

5.6.4促进产业集聚的公共政策分析 210

5.7本章小结 211

参考文献 212

第6章 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化与劳动力流动 215

6.1长三角地区劳动力流动的特征与趋势 215

6.1.1流动人口的基本结构 217

6.1.2流动人口的空间布局 220

6.1.3劳动力流动的未来可能趋势 224

6.2长三角地区劳动力流动面临的突出问题 225

6.2.1永久性迁移的难题 226

6.2.2“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难题 228

6.2.3城市内部的社会融合难题 229

6.3长三角地区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分析 230

6.3.1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基于文献的分析 231

6.3.2苏浙沪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力流动关系分析 233

6.3.3苏浙沪的经济结构与劳动力流动关系分析 237

6.3.4苏浙沪的对外开放与劳动力流动关系分析 240

6.3.5长三角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与劳动力流动关系分析 241

6.3.6长三角地区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42

6.3.7长三角地区农村劳动力永久性移民的影响因素分析 248

6.4劳动力的生命周期迁移模型 254

6.4.1模型的基本假设 255

6.4.2模型求解与分析 256

6.5劳动力有序流动促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260

6.5.1对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几个基本判断 260

6.5.2未来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模式 263

6.5.3当前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的相关政策性建议 264

6.6本章小结 265

参考文献 266

第7章 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化与土地资源配置 271

7.1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配置的基本状况 271

7.1.1土地城镇化:城市扩张与农地萎缩 271

7.1.2农村土地征收与失地补偿 277

7.1.3城市建设用地的出让、使用与单位产出 281

7.2土地资源配置模式及其制度根源 289

7.2.1当前土地资源配置模式 289

7.2.2财政分权、土地制度与土地财政 293

7.3土地资源配置影响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294

7.3.1土地资源配置影响城镇化的理论机制 294

7.3.2土地资源配置影响农村居民福利和城乡差距的实证分析 296

7.3.3土地资源配置、房产价格与劳动力流入的实证分析 304

7.4市场化导向的土地资源配置的政策方案 308

7.4.1构建公平准入、自由竞争的土地市场 309

7.4.2发展和完善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机制 310

7.4.3创新土地收益归属机制,开拓新型政府财源 311

7.5本章小结 311

参考文献 313

第8章 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314

8.1长三角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314

8.1.1土地资源严重短缺,建设用地资源配置利用效率不高 315

8.1.2城镇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316

8.1.3城镇化需水量提高迅速,水环境污染严重 316

8.1.4城镇能耗水平居高不下,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318

8.1.5社会福利能力急需提高,城镇就业压力较大 319

8.2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模型框架 320

8.2.1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关系 320

8.2.2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 322

8.2.3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 323

8.3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测度与综合评价 327

8.3.1基于熵值法的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 328

8.3.2基于DEA-Malmquist的效率测度 334

8.3.3基于耦合协调度的耦合协调性测度 339

8.3.4基于象限法的综合评价 348

8.4促进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358

8.4.1以差异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58

8.4.2依托信息化和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362

8.4.3提高城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推动城镇化绿色发展 366

8.4.4增进城市居民社会福利水平,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368

8.4.5市场条件、政府引导、民间参与,推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371

8.5本章小结 373

参考文献 374

第9章 以县级城市为核心的城镇化道路: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 377

9.1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城镇化 377

9.2城市化的演进规律与国际经验 381

9.2.1城市化演进的一般规律 382

9.2.2世界各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教训 385

9.2.3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成功经验 387

9.3中国城镇化的最优城市规模选择 389

9.3.1最优城市规模的争论:基于文献的分析 389

9.3.2以县级城市为核心的城镇化道路的合理性 392

9.4以县级城市为核心的城镇化道路的配套制度改革 396

9.4.1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397

9.4.2完善土地制度,变革土地财政格局 398

9.4.3完善开发区政策,提升产业竞争力 400

9.4.4开拓新财源,完善城市财政体系 402

9.4.5创新治理模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03

9.4.6改善城市管理效率,提高城市承载力 404

9.5本章小结 405

参考文献 4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