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科技时代的伦理问题研究
科技时代的伦理问题研究

科技时代的伦理问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莉,张铁军著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226031248
  • 页数:26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阐述了科技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对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的冲击,探讨了如何构建适应当今时代需要伦理体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科技时代的伦理问题研究》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一、工业革命以后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1

(一)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1

(二)科学技术——国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8

(三)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15

(四)科学技术的价值 16

(五)科学技术的两重性 22

二、科技时代面临的道德难题 25

三、科技伦理学的兴起 30

(一)关于伦理学 30

(二)科学技术与道德 32

(三)科技伦理学的研究内容 36

第二章 科技背景下的生态伦理问题 38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38

(一)原始文明时期,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和谐 39

(二)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和谐 41

(三)工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对立 43

二、科技时代的生态危机 46

(一)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47

(二)损害生物多样性 49

(三)引发和加剧灾害性的全球环境变化 51

三、生态伦理学的兴起 65

(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65

(二)关于人类中心主义 69

(三)生态伦理学的产生 73

四、生态伦理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75

(一)生态伦理的研究对象 76

(二)生态伦理的研究内容 76

第三章 信息科技革命的忧患 82

一、信息技术与网络虚拟化时代 82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82

(二)信息网络社会 84

(三)虚拟现实 87

二、网络虚拟社会的道德困境 94

(一)网络虚拟世界人际交往的道德困境 94

(二)网络信息的道德问题 97

三、电脑黑客及其伦理问题 105

(一)黑客及其渊源 105

(二)黑客的类型 107

(三)黑客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 109

四、计算机病毒与计算机犯罪 112

(一)计算机病毒 112

(二)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 114

五、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 126

(一)网络时代道德困境的根源分析 126

(二)构建网络伦理道德体系的必要性 126

(三)构建网络道德规范的伦理学理论依据 128

(四)构建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原则 132

(五)网络道德规范 135

(六)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实现途径 136

第四章 生命科学的道德抉择 143

一、安乐死引发的生死之争 143

(一)安乐死及其死亡标准 144

(二)安乐死的典型案例 147

(三)安乐死的伦理问题 151

二、基因及基因技术问题的利弊之争 153

(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伦理难题 153

(二)基因治疗的伦理困惑 159

(三)转基因技术的伦理疑虑 161

三、克隆技术带来的巨大冲击 164

(一)克隆技术及其社会意义 164

(二)克隆技术的伦理争论 167

四、人类人工生殖技术的伦理冲突 174

(一)人类人工生殖技术 175

(二)人类人工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 176

五、器官移植技术的道德审视 182

第五章 核伦理——科学与和平的伦理问题 189

一、核技术——人类自我毁灭还是和平利用 189

(一)原子弹使用的阴影 189

(二)核军备竞赛 193

二、核冬天的伦理问题 194

(一)核战争与核冬天 194

(二)核冬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96

三、核技术的伦理抉择 198

(一)核技术的社会伦理 198

(二)核技术的生态伦理 200

(三)核技术的道义选择 202

四、科技与战争——战争伦理 207

(一)战争随科技的发展而发展 207

(二)战争伦理原则 214

第六章 科技共同体的伦理问题及道德规范 216

一、科技共同体及其作用 216

二、科技共同体的伦理问题 220

(一)科技共同体的伦理道德困境 220

(二)科技共同体伦理道德困境的根源分析 238

三、科技共同体的学术规范 242

(一)普遍性规范 242

(二)公有性规范 243

(三)无私利性规范 244

(四)有条件的怀疑规范 245

四、科技共同体的道德规范 245

(一)为科学事业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246

(二)严谨诚实的科学态度 248

(三)与人共事团结协作的精神 248

(四)尊重他人劳动 250

(五)爱国主义情怀 251

五、科技人员的价值追求 252

(一)对真善美的追求 252

(二)对科学事业“宗教般”的追求 256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257

六、科技人员的社会责任 259

主要参考文献 264

后记 2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