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技术化生存与私人生活空间  高技术应用对隐私影响的研究
技术化生存与私人生活空间  高技术应用对隐私影响的研究

技术化生存与私人生活空间 高技术应用对隐私影响的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自然科学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治东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208130869
  • 页数:1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立足于主体性(subjectivity)与现代性(modernity)两个要点,挖掘隐私所蕴含的人的个性、权利、人格、尊严和价值的哲学内涵。以此考察技术化生存与私人生活空间之间的关系,探讨高技术应用对隐私影响,并关注技术化生存条件下隐私的保护和私人生活空间的重建问题。
《技术化生存与私人生活空间 高技术应用对隐私影响的研究》目录

序&林德宏 1

第一章 导言 1

一、一个不能逾越的时代命题:宏大叙事的消解与对生命诉求的关注 1

二、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技术化生存带来隐私侵权的加剧 2

三、一个需要深究的领域:隐私问题研究还有很大学理探讨空间 4

第二章 人类生存图景:技术与技术化生存 8

第一节 技术化生存与“人—技”关系 8

一、早期技术特征 9

二、近代技术特征 11

三、现代技术特征 12

第二节 高技术与人类生存图景的演变 14

一、何为高技术? 14

二、高技术与技术化生存 15

第三节 技术化生存与现实 20

一、技术对社会生活领域的渗透 20

二、技术化生存带来的现实问题 24

第三章 私人生活空间的营造与彰显:隐私与隐私权 27

第一节 隐私意识与隐私内涵 27

一、自我意识与隐私意识 27

二、隐私意识与自我建构 30

三、隐私内容界定的复杂性 31

四、隐私分类的多元性 32

五、隐私的基本特性 33

第二节 隐私的学理探究 35

一、价值层面的论争:隐私的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 37

二、事实层面的分析:隐私的认知结构 39

三、理论层面的探究:隐私的哲学渊源 41

第三节 隐私权及相关范畴 47

一、关于隐私权的定性 47

二、隐私与诸范畴之间的关系 50

三、私人生活空间的限度:隐私权的划界 53

第四章 高技术的宰制:隐私的遗失与窃取 55

第一节 高技术对私人生活空间的侵入 55

一、高技术下生活的日益透明化 55

二、隐私的异化和商品化 57

三、隐私的遗失与窃取 58

第二节 高技术与隐私侵权 58

一、高技术条件下隐私内容的转化 58

二、高技术与隐私侵权主体的变化 60

三、高技术与隐私侵权形式 67

第三节 高技术下隐私侵权的危害 68

一、表现之一:日常生活受到干扰 68

二、表现之二:名誉和尊严受到损害 69

三、表现之三:财产受到损失 70

四、表现之四: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71

第五章 网络隐私与隐私权 73

第一节 网络隐私及其网络隐私侵权 73

一、网络发展与数字化生存 73

二、虚拟空间与网络隐私 74

三、网络隐私及其隐私侵权 76

第二节 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悖论 77

一、网络隐私媒介载体:虚拟性与现实性的二元交叠 77

二、网络隐私空间场域: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两难划界 78

三、网络隐私理论困境:个人理性与公共理性的矛盾冲突 79

四、网络隐私权利限度:法律与道德的双重构架 81

第六章“人肉搜索”与隐私侵权 82

第一节“人肉搜索”技术与隐私侵权 82

一、关于搜索引擎技术 82

二、“人肉搜索”:是技术也是行为 83

三、“人肉搜索”对隐私的侵害 84

第二节“人肉搜索”的动因分析 85

一、信息获取 85

二、追求正义因素 85

三、追求利益因素 86

四、炒作目的 86

五、恶意攻击 86

第三节 关于“人肉搜索”的正义与邪恶之争 87

一、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博弈 87

二、群体正义诉求与个体不当行为之战 88

三、人性之恶与技术暴力的合谋 88

第七章 物联网技术与隐私 91

第一节 物联网技术的哲学释义 91

一、物联网技术之“物”的层面:天然与人工的双重组合 91

二、物联网技术之“联”的呈现:人与物关系的现实变量 92

三、物联网技术之“网”的构架: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 94

第二节 物联网技术的认知属性 95

一、物联网技术认知与“心—物”交互 96

二、物联网技术认知发生的机制与特点 97

三、对物联网技术谨慎的考量:消极因素与不确定性 101

第三节 物联网对私人信息安全的侵犯 104

一、物联网对隐私侵犯的技术机理 105

二、大数据分析会实现相关预测 105

三、体感认知会读取相关隐秘信息 106

第八章 信息方式与大数据隐私 109

第一节 信息方式与人的生存方式 109

一、何为信息方式? 109

二、信息监控与“共景监狱” 111

三、信息方式与市场准则 112

四、信息方式与主体性重构 115

第二节 大数据时代:技术对个体的归置 117

一、数据与大数据时代 117

二、大数据具有强大的相关分析功能 119

三、大数据对个人隐私的影响 121

第三节 摄像头与监控 124

一、关于电子监控系统(CCTV) 124

二、电子监控系统的积极意义 125

三、电子监控对隐私的侵犯 126

第九章 新媒介技术与隐私遗失 130

第一节 媒介技术发展与新媒体 130

一、媒介与新媒介 130

二、新媒体的主要形式 131

三、新媒体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133

第二节 自媒体与隐私 134

一、手机与隐私 135

二、微博与隐私 138

三、微信与隐私 141

第三节 新媒介隐私与传统隐私侵权的区别 144

一、隐私从有限范围扩大并弥漫整个网络空间 144

二、新媒体的技术传播机制使隐私成为有商业价值的信息 144

三、从传统媒体的挖掘到现代媒介的主动遗失 145

第十章 生命与医疗保健技术对隐私的影响 147

第一节 人工生育技术与隐私 147

一、关于人工生育技术 147

二、人工生育隐私的实质 149

三、人工生育隐私的具体形式 149

第二节 基因技术与隐私 151

一、关于基因技术 151

二、基因何以成为隐私? 151

三、基因隐私的困扰与规制 153

第三节 医疗保健技术发展与隐私 154

一、医疗保健技术发展状况与特点 154

二、医疗隐私侵权形式与特点 156

三、对医疗及保健隐私的规制 157

第四节 对生命技术诉求的反思 158

一、奴性肇始:上帝信仰的高扬和人类理性的隐退 158

二、人性回归:人文诉求与自我确认之路 159

三、物性彰显:技术时代与后人类 161

四、神性重释:作为“上帝”的表征 162

五、主体选择:自我凸显与自我安顿的博弈 163

第十一章 隐私保护与私人生活空间的重建 164

第一节 高技术条件下隐私保护方式 164

一、技术:关注价值 165

二、文化:突显人性 166

三、道德:彰显尊严 168

四、法律:保障人权 169

第二节 高技术条件下隐私保护的途径 169

一、技术层面:强化隐私保护的技术手段 170

二、文化层面:提高媒体及公众的文化品位 171

三、道德层面:构建隐私保护的道德规范 172

四、法律层面:完善隐私保护的立法体系 174

第三节 对于未来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期待 176

一、技术进步——以人为本 176

二、社会和谐——与人为善 179

参考文献 182

后记 19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