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晋绥革命根据地史
晋绥革命根据地史

晋绥革命根据地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国祥主编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5983127
  • 页数:675 页
图书介绍:
《晋绥革命根据地史》目录

第一章 晋绥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背景与基础 1

第一节 晋绥地区的地理概况和抗日战争爆发前的革命斗争 1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8

第三节 八路军主力开赴山西,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17

第二章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开创 25

第一节 八路军第一二○师开赴晋西北,创建抗日根据地 25

一、八路军第一二○师转战晋西北 25

二、第一二○师地方工作团分赴晋西北各县开展群众工作 33

三、共产党、八路军在晋西北与国民党军团结抗战 36

第二节 中共晋西北组织的建设工作 39

第三节 “战动总会”和“牺盟会”在晋西北的抗日活动 43

一、“战动总会”活跃在晋西北 43

二、“牺盟会”在晋西北的抗日活动 58

第四节 晋西北新军在斗争中发展壮大 65

一、暂一师的发展演变及抗日武装斗争 65

二、工卫旅的组建、发展及抗日武装斗争 70

三、决死第四纵队的历史发展及抗日武装斗争 74

第五节 晋西北军民开创抗战新局面 77

一、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猛烈扩大抗日根据地 77

二、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面加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80

三、八路军第一二○师主力开赴冀中,晋西北军民坚持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89

第三章 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的开创 94

第一节 八路军总部一部和第一一五师主力开赴晋西南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 94

一、八路军总部一部开赴晋西南,创建抗日根据地 94

二、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转战晋西南 97

第二节 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山西省委在晋西南领导抗日根据地的开创工作 104

一、晋西南地区中共组织的建设 104

二、晋西南地区抗日政权的建设和群众工作的开展 112

三、晋西南地区的统一战线工作 122

第三节 晋西南地区的新军建设 127

一、决死第二纵队的创建与发展 127

二、政治保卫队的创建与发展 131

第四章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 139

第一节 七七事变后的绥蒙形势及抗日救国斗争 139

一、绥蒙地区的沦陷 139

二、绥蒙抗日救国斗争的新发展 141

三、蒙汉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兴起 144

第二节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147

一、中共中央对绥蒙抗战的战略决策 147

二、八路军支队挺进大青山 149

三、打开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局面 154

第三节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 162

一、中共在绥蒙敌占区的工作方针 162

二、绥蒙党组织和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169

三、大青山骑兵支队的建立及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 174

第五章 反顽斗争的胜利与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180

第一节 “晋西事变”与晋绥地区反顽斗争的胜利 180

一、晋西地区形势的逆转 180

二、中共中央关于山西反逆流、反投降斗争的部署 185

三、“晋西事变”的发生与晋西南区的反顽战斗 189

四、晋西北区军民的反顽斗争 193

五、“晋西事变”的和平解决 198

六、大青山区反顽斗争的胜利 202

第二节 晋西北和大青山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204

一、晋西北党、政、军、民领导机构的重新建立与健全 204

二、大青山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209

第三节 为巩固抗日民主政权而战斗 211

一、1940年春夏的反“扫荡”作战 211

二、晋西北军民参加百团大战 215

第四节 抗日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219

一、“四大动员”与西北农民银行的成立 219

二、生产事业的发展 223

三、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26

四、晋西北的地方武装和人民武装建设 227

第五节 中共晋西南组织转入秘密活动 228

第六章 坚持和巩固根据地的严酷斗争 235

第一节 严重困难局面的出现和根据地军民的对敌斗争 235

一、日军的疯狂“扫荡”、“蚕食”和晋西北军民的对敌斗争 235

二、田家会大捷 243

三、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245

四、晋绥边区地方武装和人民武装的发展 250

五、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成立 257

第二节 贯彻“三三制”原则,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259

一、村选运动的普遍开展 259

二、晋西北临时参议会的召开 263

三、绥察行署的成立和大青山抗日游击政权的坚持 267

第三节 深入进行减租减息,调动人民群众抗日斗争积极性 271

第四节 发展生产事业,进行精兵简政和整风运动 283

一、晋西北党政军领导机关对于生产运动的部署 283

二、军民开展生产运动 285

三、以部队为主的精简工作的初步开展 289

四、进一步实行精兵简政 290

五、开展整风运动 294

第五节 根据地军民在“挤敌人”斗争中战胜严重困难 298

一、中共晋绥分局和晋绥军区部署“挤敌人”斗争 298

二、“挤敌人”斗争以第八分区为重点全面展开 302

三、粉碎日军1943年秋季大“扫荡” 307

四、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对敌斗争 311

第六节 晋西南地区的隐蔽斗争 315

一、中共沿黄河工委和中共晋西南工委的成立 315

二、晋西南地下党组织的恢复与整顿 319

三、晋西南地下党组织争取和瓦解敌伪军工作的开展 324

四、晋西南地区群众工作的开展 327

五、建立地下交通线 330

六、晋西南地区的武装斗争 333

七、洪(洞)赵(城)支队的抗日活动 335

第七章 发展敌退我进局面,根据地军民由局部反攻到全面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41

第一节 继续“挤敌人”,扩大根据地 341

一、中共晋绥分局提出继续“挤敌人”,扩大根据地的任务 341

二、六分区围困蒲阁寨及其经验的推广 342

三、防奸自卫,打击汉奸特务的破坏活动 346

第二节 劳武结合运动的开展 347

一、张初元首创劳武结合 347

二、劳武结合经验在全边区的推广 348

第三节 晋绥边区党内交通联络工作 352

第四节 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359

一、经济事业的发展 359

二、军工生产的发展 367

三、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369

第五节 从局部反攻到全面反攻 373

一、晋绥边区对日军的攻势作战 373

二、大练兵运动 380

三、展开全面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82

第八章 保卫抗战胜利果实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390

第一节 奋起自卫反击,全力保卫抗战胜利果实 390

一、内战危机不断加深,中共晋绥分局保卫解放区的措施与部署 390

二、发起绥远战役,打击傅作义集团东犯 400

三、“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的解散和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的成立 407

第二节 为争取和平民主、制止内战而斗争 412

一、停战协定、政协决议的达成与民主选举、精简整编运动的开展 412

二、阎锡山、傅作义践踏停战协定和停战谈判中的严重斗争 421

三、解放区军民的反内战斗争和反“蚕食”、反抢粮的自卫行动 429

第三节 发动群众,壮大力量,准备应付全面内战 436

一、解放区阶级关系的变化和发动群众工作的方针政策 436

二、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和生产、练兵运动的掀起 442

第九章 全面内战爆发后,晋绥解放区军民夺取自卫战争的胜利 462

第一节 晋绥解放区军民坚决战斗,保卫解放区 462

一、全面内战爆发时的晋绥解放区 462

二、晋北战役取得胜利,晋绥、晋察冀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465

三、扩大战果,举行大同、集宁战役 470

第二节 积极发展吕梁山区,支援和保卫陕甘宁解放区 474

一、发展吕梁区和保卫延安的部署 474

二、举行吕梁战役,解除陕甘宁东境威胁 477

三、发起汾孝战役,乘势扩大解放区 480

四、全力支援陕甘宁,粉碎国民党军对延安发动的重点进攻 485

第三节 晋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整党运动 489

一、“五四指示”的贯彻及其成就 489

二、彻底解决土地问题与“左”倾错误的发生 495

三、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与“左”倾错误的严重发展 502

四、“左”倾错误的纠正与土地改革任务的胜利完成 507

五、对晋绥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评价 514

六、结合土地改革的整党运动 520

第十章 解放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529

第一节 经济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前进 529

一、农业生产的挫伤与复苏 529

二、工业建设从困境中崛起 536

三、商业贸易出现新的繁荣局面 548

第二节 文化教育事业的新成就 552

一、文化事业的深入拓展 552

二、教育事业的恢复发展 561

第十一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晋绥的历史性胜利 573

第一节 外线战略反攻的发动和内线对敌斗争的配合 573

一、晋绥野战军主力相继西调与陕甘宁晋绥联防区的反攻作战 573

二、晋绥解放区人民对西北战场的支援 581

三、地方兵团和群众武装的内线作战及边沿区、敌占区游击战争的有力开展 588

第二节 四大战役的胜利和晋南、晋中、绥蒙广大地区的解放 602

一、参加运城战役 602

二、配合临汾战役 606

三、决胜晋中战役 610

四、协同察绥战役 618

第三节 积极巩固新区,大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624

一、晋南新区肃匪反特斗争与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624

二、绥蒙新区社会改革工作的进行 631

三、调集大量人力、物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635

第四节 肃清山西残敌,和平解放绥远 638

一、攻克太原,解放大同,三晋大地回到人民手中 638

二、“绥远方式”的成功实施与绥远全境的和平解放 648

三、晋绥革命根据地历史使命胜利结束 654

附录:晋绥革命根据地行政区划沿革概述 656

后记 67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