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  2012  2012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  2012  2012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 2012 2012PDF电子书下载

自然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2386313
  • 页数:3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系列报告的第8卷。本报告主要描述2012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政策、体制改革的进展和国家科技计划的主要安排与实施,介绍中国在主要领域的科技发展情况,宣传中国科技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取得的成就,让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和理解中国科技发展的全局。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 2012 2012》目录

第一章 综述 2

第一节 科技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 2

一、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 2

二、科技体制改革系统部署 3

第二节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4

一、科技资源配置 4

二、科技创新能力 5

三、科技人力资源 6

四、高技术产业化 7

第三节 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7

一、组织实施重大专项 7

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8

三、支撑农业创新与发展 9

四、科技惠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9

第四节 科技工作稳步推进 10

一、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10

二、完善落实创新政策 11

三、加强区域科技工作 11

四、推动国际科技合作 12

五、推进科普事业 12

第二章 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14

第一节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 14

一、创新型企业 14

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4

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15

第二节 科研院所创新 15

一、转制院所 15

二、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 16

三、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16

四、新型研发组织 18

第三节 高等学校创新 19

一、总体发展情况 19

二、协同创新中心 20

三、科技成果转化 20

第四节 国防科技创新 21

一、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机制建设 21

二、军民结合产业发展 22

第五节 科技中介 22

一、技术市场 22

二、生产力促进中心 23

三、科技企业孵化器 23

四、大学科技园 24

五、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24

六、科技评估 25

第六节 科技管理改革 26

一、科技计划管理改革 26

二、科技经费管理改革 27

第七节 科技政策与法律法规 27

一、加强科技法制建设 27

二、自主创新政策制定和落实 29

第三章 科技人才队伍 32

第一节 人才工作部署 32

一、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 32

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33

三、更加关注本土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发展 34

第二节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与结构 35

一、科技人力资源 35

二、研究发展人员队伍 35

三、留学回国人员 36

第三节 科技人才培养 37

一、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 37

二、博士后人才培养 38

三、国家科技计划与人才培养 39

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科技人才培养 39

第四节 科技人才工程组织实施与地方人才工作 40

一、“千人计划”的进展 40

二、“万人计划”启动实施 41

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全面实施 42

四、相关部门人才计划的进展 42

五、地方科技人才引进与相关政策 43

第四章 科技投入与科技金融 46

第一节 科技投入 46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 46

二、中央和地方政府科技投入 48

三、科技投入重点政策措施 50

四、科技经费管理制度建设 51

五、科技经费管理实践 52

第二节 科技金融 56

一、科技金融工作机制建设稳步推进 56

二、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 57

三、科技和金融结合各领域的重要进展 58

第五章 科技创新基础能力 64

第一节 重大科学工程 64

一、重大科学工程发展情况 64

二、重大科学工程取得的主要成就 64

三、典型案例——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 66

第二节 研究实验基地建设 68

一、国家(重点)实验室 68

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0

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70

第三节 科研条件建设 71

一、创新方法 71

二、科研条件资源自主创新 72

三、国家综合服务试验基地建设与运行 73

第四节 科技平台建设 76

一、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进展 76

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服务成效 77

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及共享 78

四、省市科技平台工作成效 79

第六章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82

第一节 重大专项实施成效 82

第二节 2012年任务部署和组织推进 84

一、2012年任务部署 84

二、主要工作推进 85

第三节 重要科研进展与成果 86

一、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 86

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 88

三、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 89

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91

五、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92

六、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95

七、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 97

八、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99

九、重大新药创制 101

十、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 103

十一、大型飞机 104

第七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108

第一节 加强部署和组织推进 108

一、加强规划领导,引领重点领域快速健康发展 108

二、在重点领域超前部署基础性、前沿性研发任务 109

三、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培育工作 110

第二节 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110

一、节能环保 110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 111

三、生物 113

四、高端装备制造 116

五、新能源 117

六、新材料 118

七、新能源汽车 119

第三节 加强试点示范和载体基地建设 120

一、试点示范 120

二、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基地 121

三、标准制定 122

第八章 科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科技进步 124

第一节 工作进展 124

一、科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24

二、节能减排科技进步 126

第二节 研发进展 127

一、重大基础科学研究 127

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128

第三节 产业化与示范应用 131

一、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工程 131

二、技术推广及产业化 132

第九章 基础研究 136

第一节 基础研究发展概况 136

一、经费投入情况 136

二、国际科技论文发表情况 137

第二节 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 138

一、数学 138

二、物理学 138

三、化学 139

四、天文学 139

五、地球科学 139

六、生物科学 140

七、新兴交叉学科 140

第三节 面向国家需求的关键科学问题 141

一、农业科学 141

二、能源科学 142

三、信息科学 142

四、资源环境科学 143

五、健康科学 143

六、材料科学 144

七、制造与工程科学 145

八、综合交叉科学 145

九、重大科学前沿 147

第四节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148

一、纳米研究 148

二、量子调控研究 150

三、蛋白质研究 151

四、发育与生殖研究 151

五、干细胞研究 152

六、全球变化研究 153

第五节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153

第六节 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 155

第十章 前沿技术 158

第一节 信息技术 158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 158

二、网络与通信技术 158

三、虚拟现实技术 159

四、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 160

第二节 生物和医药技术 160

一、前沿生物技术 160

二、医药生物技术 160

三、现代医学技术 161

四、工业生物技术 161

五、生物资源与安全技术 161

第三节 新材料技术 162

一、新型功能与智能材料 162

二、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 163

三、新型电子材料与器件 163

四、纳米材料与器件 163

五、材料设计制备与安全服役 163

第四节 先进制造技术 164

一、制造装备与工艺技术 164

二、系统控制技术 164

三、微纳制造技术 164

四、制造服务技术 165

五、智能机器人技术 165

第五节 先进能源技术 166

一、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 166

二、可再生能源技术 166

三、清洁煤技术 167

四、核能与燃料循环技术 167

五、智能电网 167

第六节 海洋技术 168

一、海洋环境监测技术 168

二、海洋油气开发技术 169

三、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 169

四、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169

第七节 资源环境技术 170

一、矿产资源高效勘探与开发技术 170

二、复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 170

三、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新技术 170

四、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价技术 171

第八节 现代农业技术 172

一、农业生物技术 172

二、数字农业技术 172

三、食品工程技术 172

四、先进农业设施与装备技术 173

五、农业生境控制技术 173

第九节 现代交通技术 174

一、汽车前沿技术 174

二、高速列车技术 174

三、智能交通技术 175

四、船舶技术 175

五、航空技术 175

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与服务技术 175

第十节 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 176

一、地球观测技术 176

二、导航定位技术 177

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178

四、空间探测技术 178

第十一章 农业与农村科技创新创业 180

第一节 科技工作重点与基本安排 180

一、部署统筹城乡科技发展 180

二、加快农村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建设 180

三、推进农村科技创业 181

四、新农村建设的民生科技工作 181

五、实施科技工程和重大项目 181

六、深化农村领域管理改革 181

第二节 农业发展关键技术 182

一、农林高效生产 182

二、食品加工与现代物流 182

三、农业生物种业 183

四、农业防灾减灾 183

五、农林生态环境 183

六、现代农机装备与农用物资 184

七、农林生物质综合利用与生物质资源 185

八、现代海洋农业 186

九、农村与农业信息化 187

第三节 村镇建设和农村民生关键技术 188

一、村镇规划与发展 188

二、村镇宜居社区 189

三、村镇土地利用与动态监测 189

四、村镇建筑节能与材料 190

五、村镇生态环境整治与饮用水安全 191

第四节 农村科技能力建设 191

一、星火计划 191

二、农业领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91

三、国家农业科技园与“一城两区百园”工程 192

四、农业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94

五、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 194

第五节 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194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194

二、先进实用技术示范 196

三、星火产业带 196

第六节 农村科技创业与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197

一、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 197

二、星火培训和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 198

三、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198

第十二章 高新技术产业与高新区发展 200

第一节 高技术产业发展 200

一、高技术产业规模 200

二、科技活动人员与经费 202

三、发明专利 203

第二节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 204

一、国家高新区经济发展 204

二、国家高新区创新成效 205

第三节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206

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6

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8

三、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9

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10

第四节 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211

一、火炬计划 211

二、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213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215

四、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 216

五、高技术服务业研发及产业化专项 219

第五节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219

一、现代服务业战略研究 219

二、现代服务业创新体系建设 220

三、现代服务业试点示范 220

四、现代服务业对外交流合作 221

五、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 221

第十三章 传统产业科技进步 224

第一节 传统产业升级发展 224

一、发展关键材料和基础件 224

二、研发扩散关键共性技术 225

三、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226

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226

第二节 重点产业科技进步 227

一、装备制造 227

二、海洋装备与船舶 231

三、汽车 232

四、钢铁 233

五、有色金属 234

六、石化 235

七、建材 237

八、轻工 238

九、纺织 239

第十四章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 242

第一节 公共卫生与健康 242

一、重大疾病防治与实用卫生技术 242

二、新型医疗仪器与设备 242

三、中医药现代化 243

第二节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243

一、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 243

二、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 243

三、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245

四、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 246

五、城市信息平台 247

第三节 公共安全 247

一、生产安全 247

二、食品安全 249

第四节 防灾减灾 249

一、气象灾害 249

二、地震、地质灾害 250

第五节 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252

一、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开发利用 252

二、矿产资源高效勘探与开发 252

三、资源综合利用及新资源利用 253

第六节 污染控制与生态保护 254

一、水污染控制 254

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 255

三、生态保护与治理 255

第七节 可持续发展实验与示范 257

一、《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257

二、开展实验区科技示范 258

三、积极参与“里约+20”会议 258

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区常规推进与管理 258

第八节 其他社会事业发展 259

一、文化事业 259

二、体育事业 259

三、社会管理 259

第十五章 区域科技发展与地方科技工作 262

第一节 重点区域科技工作 262

一、推进东部地区创新发展 262

二、推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 263

三、促进西部地区科技发展 263

四、加强东北地区科技工作 264

第二节 部省会商 265

一、基本进展 265

二、主要成效 266

第三节 民族与边疆科技工作 267

一、科技援疆 267

二、科技援藏 268

三、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 268

第四节 地方科技工作 269

一、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 269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 269

第五节 基层科技工作 270

一、科技富民强县 270

二、科技兴县(市)工作 272

三、科技促进三峡移民开发工作 272

四、科技扶贫工作 273

第十六章 科技对外开放与合作 276

第一节 与发达国家的双边合作 276

一、中美科技合作 276

二、中欧科技合作 277

三、中国与俄罗斯的科技合作 280

四、中日韩科技合作 281

五、与其他国家的科技合作 281

第二节 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282

一、与东盟国家及其他亚洲国家的科技合作 282

二、与非洲国家的科技合作 283

三、与拉美国家的科技合作 283

四、对外科技培训 284

第三节 多边科技合作 284

一、牵头和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和研究计划,成效显著 284

二、组织科学家参与“未来地球”计划 287

三、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 287

第四节 中国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288

一、与港澳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288

二、与台湾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289

第五节 国际科技合作能力建设 289

一、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289

二、国际合作基地 290

三、国际人才培养和引进 290

四、科技外交官服务行动 291

五、国际科技合作成果显著 292

第十七章 科普与科技宣传 296

第一节 科普政策 296

一、《科普法》实施十周年效果显著 296

二、地方科普条例 296

三、科普税收及其他政策 297

第二节 科普能力建设 297

一、科普队伍建设 297

二、科普经费投入 299

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300

四、科普出版与传媒 301

五、科普论坛与科普作品推介 302

第三节 科普活动与事件 303

一、全国科技活动周 303

二、全国科普日 304

三、农村科普 305

四、青少年科普 305

五、新媒体科普 305

六、特色科普活动 306

七、科普事件 306

第四节 科技宣传 307

一、科技宣传活动 307

二、科技宣传成效 309

附录 312

表1 科技人员 312

表2 科技经费 312

表3 科技产出 313

表4 高技术产业 313

表5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14

支持单位 31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