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综合卷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匡迪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112161553
- 页数:460 页
综合报告 2
关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综合报告摘要) 2
(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历史性贡献和世界性影响 2
(二)城镇化发展新阶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3
(三)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4
(四)主要建议 7
一、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回顾与评价 12
(一)新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历程 12
(二)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发展的鲜明特征 13
(三)城镇化发展的巨大成就 14
二、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及其突出问题 16
(一)当前城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16
(二)稳定速度、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战略要求 17
(三)需要关注的突出问题 20
三、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34
(一)指导思想 34
(二)战略内涵 34
(三)对策建议 37
项目组主要成员名单 46
对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几个问题的答复 51
一、关于人口迁移的状态和趋势 51
(一)当前农民工流动大致呈“523”分布格局,今后我国城镇化必须走多层级、多方式的发展道路 51
(二)农民工近域流动的趋势增强,为推进就近城镇化提供了基础 52
(三)人口向大城市和小城市(镇)两端聚集的态势显著,县级单元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层级 53
(四)农民工流动呈现出随年龄变化的特征,县级单元成为主要的落脚定居与养老地 54
(五)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他们中绝大多数不愿意再回乡务农,具有非常明确的城市取向 55
二、城镇化率的内涵与我国城镇化水平估计 57
(一)城镇化率是衡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57
(二)世界各国的城镇化率存在统计差异,城镇人口的身份也存在差异,在估计和比较城镇化水平时要适当考虑 58
(三)多民族人口大国特征和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特有的城镇化模式 59
(四)2020年、2030年前后我国城镇化水平将分别达到60%和65%左右 61
三、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空间与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62
(一)“胡焕庸线”是对我国气候、生态和资源环境大格局的客观描述 62
(二)自然条件差异和发展差距决定了“胡焕庸线”东西两边必须走不同的城镇化道路 63
(三)推进城镇群、大城市转型升级,引领参与全球竞争 65
(四)启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和本地城镇化 66
四、关于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分类对待问题 67
(一)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回顾和趋势 67
(二)教育已成为新增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的重要途径 68
(三)通过职业培训、城乡资产置换和返乡置业解决现有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 70
(四)依据城市规模制订差异化政策,积极引导人的城镇化 71
五、关于新型城镇化时期“四化融合”的产业格局 72
(一)产业发展是近代以来城镇化的动力和源头,工业化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72
(二)当前城镇化和产业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73
(三)下一步发展中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点考虑方向 73
(四)在“城乡统筹、四化融合”过程中逐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74
六、关于如何破解资源环境难题 76
(一)全面推动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特征的循环经济 76
(二)推动“城镇矿山”资源清洁化、高值化和规模化开发利用 78
(三)构建高效规范的回收体系,降低再生资源回收成本 79
(四)大力提倡和推动绿色消费模式 79
(五)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与垃圾处理处置 81
附表 83
课题一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回顾与质量评析研究 86
一、全球城镇化历程与基本规律 86
(一)全球城镇化历程 86
(二)四波城镇化发展浪潮 86
(三)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89
二、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与主要特点 94
(一)新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 94
(二)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99
三、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成就、问题与质量评价 104
(一)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成就 104
(二)中国城镇化的主要问题 106
(三)中国城镇化的总体评价:“两高、两低” 111
(四)客观理性地看待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 112
四、中国未来城镇化趋势判断 114
(一)总体走势和空间格局 114
(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城镇化的新影响 115
(三)未来城镇化发展情景分析 117
(四)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取向 122
参考文献 129
课题组成员名单 131
课题二 城镇化发展空间规划与合理布局研究 134
一、总体特征与突出问题 134
(一)总体特征 134
(二)突出问题 135
二、空间影响因素与发展态势 138
(一)人口增长与流动趋势 138
(二)经济产业发展影响 141
(三)交通体系发展影响 144
(四)城镇化空间发展态势 146
三、城镇化速度与规模判断 150
(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城镇化发展将不同于人口小国和移民国家的高度城镇化模式 150
(二)未来5~10年城镇化速度将趋向放缓 150
(三)2030年前后我国城镇化率将保持在65%左右 152
四、总体空间战略布局 154
(一)城镇化空间优化的思路 154
(二)城镇化总体空间布局 154
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策略 157
(一)大城市与特大城市: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构建国家中心城市体系 157
(二)中小城市:以县级城区为重点,强化“自下而上”的城镇化发展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157
(三)小城镇:分类引导、重点扶持,促进小城镇特色化发展 158
六、空间分类发展指引 159
(一)重点推进地区 159
(二)一般类型地区 160
(三)特殊类型地区 161
七、空间分区优化策略 164
(一)华北地区 164
(二)长三角地区 164
(三)两广和海南地区 165
(四)西南地区 165
(五)东北地区 166
(六)中部地区 166
(七)西北地区 167
(八)山东 167
(九)海峡西岸地区 167
(十)新疆 168
八、空间优化政策建议 169
(一)完善城镇化发展方针政策,建立分类指引、分区引导的城镇化发展政策体系 169
(二)建立城镇群内部各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机制,实施“自上而下”的发展调控与监管 169
(三)发挥县域城乡资源整合优势,进行县级单元综合改革试验,推进“自下而上”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169
(四)加强核心城市和门户城市发展,提升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能力 170
(五)积极探索农业地区城镇化发展新路径,增强农业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能力 170
(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市代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适时推进区域型政府的体制创新试验 170
(七)创新和完善有利于人口稳定迁移的体制机制,多方式、多层级推动进城农民市民化 171
(八)优化城市拓展方式,探索农村宅基地、承包地等要素市场化流转机制 171
参考文献 172
课题组成员名单 174
课题三 城镇化进程中的综合交通运输问题研究 178
一、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交通发展态势 178
(一)机动化和城镇化已经同时步入快速发展期 178
(二)交通需求总量迅速增长,需求特征显著变化 180
(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空前 181
(四)交通发展水平地域差异突出 182
二、综合交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症结分析 184
(一)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84
(二)城市群区域综合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99
(三)交通问题症结分析 200
三、交通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国内经验总结 210
(一)高度重视交通系统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 210
(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 212
(三)注重绿色交通,改善自行车和行人的出行环境 213
(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供给的同时同步实施交通需求管理 215
(五)打造一体化换乘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 218
四、综合交通政策建议 220
(一)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发挥交通系统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 220
(二)调整交通供给策略,鼓励绿色低碳交通方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221
(三)加强交通需求管理,抑制小汽车的过度使用 223
(四)重视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促进枢纽与城市综合开发的一体化 224
(五)实施更加严格的交通环保节能政策,推动先进技术应用 225
参考文献 226
课题组成员名单 227
课题四 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互动研究 230
一、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 230
(一)工业化进程中的城镇化历程 230
(二)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32
(三)城镇化与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特色城市 234
(四)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的特色实践 235
二、城镇化与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39
(一)城镇化与工业化的阶段不相适应 239
(二)人口与产业空间分布不协调 240
(三)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240
(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 240
(五)城市群的经济效率总体偏低 240
(六)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大 241
三、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 242
(一)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242
(二)“四化”同步发展的关系 244
(三)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机制 245
四、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的变动分析 250
(一)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变动 250
(二)产业转移与人口流动 250
(三)建筑业发展与农民工就业 251
(四)服务业发展与就业增长 252
(五)农业现代化与城乡发展 252
五、政策建议 254
(一)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254
(二)把握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互动规律 254
(三)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254
(四)引导产业集聚和合理布局 255
(五)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256
(六)促进小城镇和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256
(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256
(八)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 257
(九)转变政府职能 257
参考文献 258
课题组成员名单 259
课题五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262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生态危机 262
(一)资源能源严重短缺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刚性约束 262
(二)城市和区域生环境污染严重,侵害威胁城镇居民身心健康 266
(三)区域生态安全严重受损,城镇生态系统服务显著退化 271
(四)城镇新建建筑量高速增长,无序发展带来多方面问题 273
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与生态文明建设 276
(一)中国过去城镇化道路分析 276
(二)生态文明的由来及基本理念 276
(三)我国城镇化生态承载力及约束条件分析 278
(四)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分析 283
三、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途径与重点领域 284
(一)防治城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84
(二)城镇化进程中推进节能减排 287
(三)城镇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 294
四、促进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建议 304
(一)以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全过程 304
(二)构建与国土生态安全相适应的城镇化发展布局 304
(三)以生态承载力约束城市群与特大城市的无序增长 305
(四)严格控制建筑总量,逐步减缓营造速度 306
(五)推进城镇产业体系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306
(六)依托城市内(间)绿色交通体系促进绿色出行模式 307
(七)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发展与之适宜的技术措施 308
(八)弘扬生态文化,普及生态文明理念 308
(九)创新建设城镇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 309
参考文献 311
课题组成员名单 314
课题六 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与人的城镇化研究 316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路径的历史分析 316
(一)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模式的主要特征 316
(二)我国城镇化的历史背景与制度原因 320
(三)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的迫切性 324
二、城镇化进程中就业转变与人口迁移趋势分析 329
(一)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就业与空间集聚趋势 329
(二)未来城乡人口迁移趋势与途径分析 331
三、迈向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336
(一)城镇化内涵思考:从“物的城镇化”到“人的城镇化” 336
(二)城镇化路径思考:从“被动城镇化”到“主动城镇化” 338
四、人的城镇化:制度条件与社会融合 342
(一)人的城镇化的物质条件:就业与住房问题 342
(二)人的城镇化的制度条件:户籍、社会保障与土地制度 344
(三)人的城镇化的心理条件:社区建设与社会融合 350
(四)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分类引导 351
参考文献 359
课题组成员名单 360
课题七 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研究 362
一、城市文化乱象 362
(一)“千城一面” 362
(二)“拆真造假” 363
(三)文化建设中的“乱搭车” 363
(四)“城市文化病” 363
(五)超高层建筑的层出不穷 364
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 365
(一)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城乡发展的新方向 366
(二)人居视野中的“新型城镇化” 367
三、对中国城镇化的文化思考 369
(一)以人为本,从“土地金钱经济”转向“民生幸福经济” 369
(二)将城市文明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之上 370
(三)从中国古代优秀遗产中寻找失去的理论精华 372
(四)坚持传统,吸纳包容,探索中国城市文化的新范式 380
(五)加强城镇化的顶层设计 385
(六)进一步的探讨 390
四、简单的总结 394
参考文献 396
课题组成员名单 397
课题八 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治理研究 400
一、走向以人为本的城镇公共治理 400
(一)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400
(二)城镇化与城镇公共治理体系演变 401
(三)完善城镇公共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402
二、应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治理挑战 404
(一)中国特色城镇化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同步 404
(二)中国大规模、高速度城镇化难以长期持续 405
(三)城镇化诸多问题的实质是公共治理危机 407
(四)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治理创新 408
三、创新城镇公共治理体系:构建可持续的城镇公共服务体系 413
(一)城镇公共服务体系的重点在于公共品的提供 413
(二)城镇公共服务优先级的提供按需求层次排序 415
(三)划定公共服务的边界至关重要 415
(四)城镇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供给 419
四、城镇公共治理的保障:地方财政能力的挑战及应对 426
(一)城镇政府在公共服务投入上的财政压力大 426
(二)城市政府的自身财政能力不足 430
(三)城市政府过度依赖中央转移支付 433
五、创新城镇公共治理体制提升治理能力的政策建议 438
(一)确立城镇主体与城镇公共治理主体 438
(二)变革城镇发展的激励机制 440
(三)构建多层次、多手段的权力制衡与监督机制 441
(四)建立权责适应的财政制度 444
(五)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城镇公共治理能力 446
参考文献 448
课题组成员名单 454
索引 455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2版》刘万伦主编;王文秀,甘卫群,刘万伦编写人员 2019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高校转型发展系列教材 素描基础与设计》施猛责任编辑;(中国)魏伏一,徐红 2019
-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刘尚希著 2019
- 《战略情报 情报人员、管理者和用户手册》(澳)唐·麦克道尔(Don McDowell)著 2019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