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赖德烈的中国学
赖德烈的中国学

赖德烈的中国学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思聪著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3028745
  • 页数:20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将以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基督史学家、顶级的传教史学家、东方学历史学家,耶鲁大学传教史和东方学教授赖德烈的汉学研究为焦点,在文本分析基础上,以历史的方法、跨文化研究方法,探讨赖德烈在时代大背景下的汉学写作,在与时代和中国历史文化互动之中赖德烈的学术和事业发展轨迹,分析其以复兴和传播基督教为中心的汉学研究的学术理路,及其在美国汉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同时,30、40年代汉学界非常著名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赖德烈在50年代被新崛起的费正清及其所领导的哈佛学派所代替,这体现了美国汉学发展的潮流,而背后的历史原因和政治原因也在本文的考察之列。
上一篇:湖州院士下一篇:中国历代巨贾
《赖德烈的中国学》目录
标签:

绪 论 1

一、研究意义及学术价值 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5

(一)国外相关研究 5

(二)国内相关研究 9

三、研究思路 14

四、研究创新 15

第一章 赖德烈研究中国的缘起和动力 16

一、赖德烈中国研究的缘起 16

(一)开拓者的基因和清教徒家庭 17

(二)宗教复兴文化的助推 19

(三)耶鲁大学深厚宗教传统文化的浸染 23

(四)师从汉学家卫斐列 25

(五)湖南雅礼会的传教士 27

二、赖德烈中国研究的文化动力 30

(一)神圣使命的驱动:“为上帝、为耶鲁、为美国” 30

(二)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传统 33

第二章 赖德烈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 36

一、赖德烈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主要著述 36

(一)《中国的发展》 37

(二)《中国人:他们的历史和文化》 43

(三)《远东简史》 50

(四)《现代中国史》 55

二、赖德烈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进程的考察 59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 59

(二)对西方冲击下中国文化现状的考察 61

(三)对中国文化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 62

(四)中西文化的比较反思 63

三、中国文化的特性及其成因 66

(一)中国文化的持续统一性和多样性 66

(二)中国文化的隔绝性和封闭性 71

(三)中国文化的静止性和停滞性 73

(四)小结 75

第三章 赖德烈对中美关系史的研究 79

一、赖德烈关于中美关系史的主要著述 79

(一)《早期中美关系史:1784—1844》 79

(二)《美国跨越太平洋》 86

(三)《美国在远东的记录:1945—1951》 91

二、赖德烈对中美关系的观点和立场 95

(一)美国对中国的救赎 95

(二)宗教征服主义的文化自负 97

三、赖德烈的中美关系史研究的特点 101

(一)受美国的民族主义影响的普世主义,强调对世界的责任 101

(二)保守的白人基督徒立场 102

(三)比较的方法 103

第四章 赖德烈对基督教在华传教史研究 105

一、基督教在华传教史研究的权威通史 105

二、《基督教在华传教史》的写作内容和特色 109

三、《基督教在华传教史》探讨的主要问题 111

(一)基督教为什么要传播到中国 112

(二)基督教能否扎根和征服中国 115

(三)基督教在华顺利传播应采用的途径、策略和方法 120

(四)基督教在华传播历史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26

四、赖德烈的态度和立场分析 132

第五章 赖德烈中国学的历史坐标 135

一、美国中国学的概念和分期 135

二、赖德烈所处的美国中国学历史发展阶段 138

三、赖德烈与费正清中国学的比较 140

(一)学术兴趣 141

(二)价值取向 142

(三)学术方法 144

(四)小结 146

四、赖德烈中国学的评价 148

(一)赖德烈中国学的学术维度和内在逻辑 148

(二)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151

(三)矛盾的价值观 159

(四)开拓者:盲人岛上的独眼人 160

第六章 赖德烈推动中国学的实践活动 162

一、建立中国学学术组织的历史考察 162

二、赖德烈与中国学者的交往和交流 170

三、领导耶鲁大学的东亚研究 171

结 论 173

参考文献 183

附录一:赖德烈年谱(Biographical Sketch) 198

附录二:主要著作(Bibliography) 200

附录三:《中国人:他们的历史和文化——三千年间的累积发展和最近的根本改变》1964年英文版目录(中译) 202

后 记 2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