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理论反思与建构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理论反思与建构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理论反思与建构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谷佳媚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010134567
  • 页数:2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之所以选择以沟通作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主要源于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出现的诸多困境的思考,这些困境最后都聚焦于一点,就是对知识教学观以及与之紧密关联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视域中关于个体的人之发展问题的反思。而本文试图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问题的认知与解读,谋求一种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解决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大小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畅通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沟通成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点和贯穿主线;本研究从理论层面集中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概念、学理支持、理论阐释、核心理念、过程考察等重大理论问题,从应用层面集中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宏观思路以及具体的策略优化问题等。希望藉此能够在理论上一定程度上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在实践中能够为各界思想政治工作者所认可接受,最终增加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提高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理论反思与建构》目录

绪论 1

一、问题的缘起 1

(一)社会交往的发展与“沟通”问题的凸显 1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审视 6

二、研究的意义 8

三、研究的现状 12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概念 13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定位 13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特征与功能 15

(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要素和阶段 15

(五)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原则和方法 16

(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影响因素和实现策略 16

四、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 17

(一)基本思路 17

(二)研究方法 17

五、本书创新之处 19

第一章 沟通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 20

第一节 “沟通”概念及其多学科呈现 20

一、“沟通”一词的多义性 20

二、当代多学科视野中的“沟通”概念 23

三、“沟通”的概念界定及基本特征 29

第二节 沟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32

一、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离不开沟通 32

二、沟通行为的存在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前提 34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现实形态表现为沟通过程 36

四、沟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定位 38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概念的反思与确证 41

一、“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概念在我国学术界的提出与反思 41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概念的确证 46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学理支持 4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49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50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意义 63

第二节 交往与生活世界理论 70

一、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 70

二、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 73

三、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76

第三节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80

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与学习观 80

二、建构主义的学生观与教学观 81

三、建构主义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借鉴意义 82

第四节 其他相关教育学理论 83

一、雅斯贝尔斯对教育的理解 83

二、罗杰斯对教育的解读 85

三、合作教育学的主张 86

四、交往教学论的思想 87

五、教育学诸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启发 88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理论阐释 90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内涵与特征 90

一、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内涵 90

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基本特征 94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分类 101

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101

二、直接沟通与间接沟通 102

三、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102

四、个别沟通与群体沟通 104

五、有效沟通与无效沟通 105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功能 106

一、个体性功能 106

二、社会性功能 111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核心理念 117

第一节 主体性理念 117

一、主体性的含义与主要特征 117

二、主体性的发挥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的重要前提 122

三、主体性的生成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活动 125

第二节 主体间性理念 128

一、主体间性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本真 128

二、主体间的理解与“视界融合”是沟通的基础 132

三、主体间的平等对话是沟通的途径 136

四、主体间的共同建构与提升是沟通的目的 137

第三节 关注幸福理念 139

一、思想政治教育观照下的幸福样态 140

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关涉幸福的应然追求 144

三、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关涉幸福的可能因素 147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考察 152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的构成要素 152

一、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 153

二、信息 154

三、渠道 155

四、干扰 156

五、情境 156

六、反馈 157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的主要阶段 157

一、信息准备阶段 158

二、媒介选择阶段 159

三、信息发送阶段 160

四、通道传递阶段 160

五、接收解码阶段 161

六、信息反馈阶段 164

七、评价调整阶段 165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的内在机制 167

一、先导机制 169

二、动力机制 175

三、加工选择机制 177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的规律探索 180

一、受教思想识辨律 180

二、内容张力组合律 186

三、过程合理完整律 191

四、情境资源利用律 194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宏观思路 201

第一节 发展沟通的新型思维 201

一、转换实体性思维为关系性思维 202

二、转换确定性思维为生成性思维 203

三、重视直觉思维 205

第二节 设定沟通的弹性多元目标 208

一、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预设性目标 209

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非预设性目标 212

第三节 重置沟通的新型关系 213

一、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关系的异化举要 215

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关系的应然选择 217

三、理想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关系的角色特征分析 221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策略优化 227

第一节 重视沟通的语言妙用 227

一、提高有声语言的运用效果 227

二、重视非语言行为的使用 237

第二节 呈现沟通的人文魅力 241

一、避免直接告知,注重逻辑推导 242

二、弱化命令指示,拓展沟通方式 243

三、重视价值判断,结合事实判断 244

四、善用“默会知识”,接轨现实沟通 245

第三节 创设沟通的优质情境 246

一、选择恰当科学的时间情境 247

二、营造开放活跃的心理情境 248

三、优化沟通的现实情境 248

第四节 讲究沟通的多样方法 250

一、谈心交流法 250

二、情感陶冶法 251

三、叙事沟通法 253

四、积极倾听法 255

五、仪式提升法 256

参考文献 259

后记 26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