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农业科技创新研究
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农业科技创新研究

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农业科技创新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红峰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1531476
  • 页数:298 页
图书介绍:本书运用农业经济学、创新经济学等基础理论,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历史嬗变入手,梳理了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的悖论与劣化问题,探索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资源、环境之间无法实现经济社会与科技创新对接的成因,并对我国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制度环境系统、两型农业科技创新运行系统等六大系统进行了论证,构建了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评价系统,为促进两型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政策建议与决策依据
《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农业科技创新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现实背景 1

1.1.2 理论背景 4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5

1.2.1 研究目的 5

1.2.2 研究意义 6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7

1.3.1 国外研究概况 7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0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1.4.1 研究内容 13

1.4.2 技术路线 14

1.4.3 研究方法 15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7

1.5.1 本书可能的创新之处 17

1.5.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17

本章小结 18

第二章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19

2.1 两型农业的概念 19

2.1.1 两型农业的理论背景 20

2.1.2 两型农业的内涵 24

2.2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 27

2.2.1 两型农业科技概念 27

2.2.2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概念 29

2.2.3 农业科技创新内涵 31

2.2.4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内涵 33

2.3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与传统农业科技创新对比分析 34

2.3.1 科技创新的知识供给源差异 34

2.3.2 科技创新遵循的标准与价值目标差异 35

2.4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特征 36

2.4.1 复杂性与系统性 36

2.4.2 多元性与协同性 38

2.4.3 风险性与高效性 40

2.4.4 公共性与外部性 42

本章小结 43

第三章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演化与借鉴 45

3.1 科技创新理论演变 45

3.1.1 科技创新的基本理论 45

3.1.2 科技创新的理论演化 48

3.2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演化路径 50

3.2.1 探索期(1949~1957) 50

3.2.2 挫折期(1958~1966) 51

3.2.3 扭曲期(1967~1977) 51

3.2.4 恢复与发展期(1978~2000) 52

3.2.5 健全与完善期(2000年至今) 52

3.3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现状 53

3.3.1 研发现状 53

3.3.2 播散现状 65

3.3.3 农业高等院校教育现状 67

3.3.4 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现状 68

3.4 法制政策现状 69

3.4.1 国际公约及措施 69

3.4.2 法律法规 77

3.4.3 政策措施 78

3.4.4 财政措施 82

3.4.5 金融政策 86

3.4.6 教育与培训政策 87

3.4.7 科技贸易政策 88

3.4.8 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管理、奖励政策 89

3.5 国外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经验借鉴 94

3.5.1 美国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经验借鉴 94

3.5.2 法国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经验借鉴 99

3.5.3 日本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经验借鉴 102

3.5.4 印度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经验借鉴 105

3.5.5 韩国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经验借鉴 108

3.5.6 国外两型农业科技创新比较分析 111

本章小结 114

第四章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系统与功能 115

4.1 系统机理 115

4.1.1 系统组织过程 115

4.1.2 系统组织模式 116

4.1.3 系统组织机理 116

4.2 系统结构 118

4.2.1 系统结构特征 118

4.2.2 系统结构主体多元要素分析 121

4.3 系统功能 124

4.3.1 研发功能及创新模式 124

4.3.2 教育功能及创新模式 127

4.3.3 播散功能及创新模式 128

4.3.4 两型功能及创新模式 129

4.3.5 信息化功能及创新模式 132

4.3.6 生态公民功能及创新模式 134

本章小结 135

第五章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阻抗与动力 136

5.1 宏观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136

5.1.1 制度创新乏力 136

5.1.2 部门利益错位 137

5.1.3 评价与监督缺失 137

5.1.4 创新布局不合理 138

5.2 微观创新主体制约因素分析 140

5.2.1 公共部门创新能力不足 140

5.2.2 私人部门创新能力不足 141

5.2.3 播散系统制约因素 142

5.2.4 教育与培训系统制约 143

5.3 系统运行制约因素分析 143

5.3.1 投入机制不适应 144

5.3.2 系统运行不流畅 144

5.3.3 产学研府民互动性不强 145

5.3.4 创新系统管理落后 146

5.3.5 法制政策建设滞后 147

5.4 生态环境制约要素分析 148

5.4.1 水、大气等基础性环境污染 148

5.4.2 生物入侵污染 150

5.4.3 转基因生物污染 150

5.4.4 环境友好的要素动因分析 150

5.5 资源制约要素分析 151

5.5.1 基础条件制约 151

5.5.2 水资源制约 152

5.5.3 土地资源制约 152

5.5.4 资源利用现状制约 153

5.5.5 资源约束的动因分析 154

5.6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动力逻辑 154

5.6.1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制度动力 156

5.6.2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市场动力 159

5.7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市场弱质性矛盾动力 165

5.7.1 竞争力弱与投入报酬递减矛盾动因 165

5.7.2 农业增长与生产效益矛盾动因 166

5.8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综合动力模型 170

本章小结 171

第六章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育化与机制 172

6.1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育化的总体思路 172

6.1.1 育化基础 173

6.1.2 育化原则 179

6.1.3 育化目标 180

6.2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育化环境 181

6.2.1 宏观环境育化 181

6.2.2 微观环境育化 182

6.2.3 育化能力 185

6.3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机制创新 186

6.3.1 投入创新 186

6.3.2 运行创新 188

6.3.3 管理创新 191

6.3.4 协同创新 193

6.3.5 评价创新 194

本章小结 196

第七章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评价 197

7.1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测度 197

7.1.1 测度原理 197

7.1.2 测度方法 200

7.2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评价系统构建基础 202

7.2.1 评价指标系统的构建原则 202

7.2.2 评价指标系统研究意义 205

7.2.3 指标体系功能分析 205

7.2.4 评价系统构建过程 206

7.3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评价指标系统 207

7.3.1 指标确定与赋值 208

7.3.2 指标权数与计算 218

7.4 基于31个省(区、市)两型农业科技创新评价的实证研究 219

7.4.1 建立评价模型 219

7.4.2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评价 220

7.4.3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实证分析 239

7.4.4 基于对MATLAB的两型农业科技创新三维动态评价 250

7.4.5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两型农业科技创新评价及实证分析 256

本章小结 265

第八章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展望 266

8.1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集成战略 266

8.1.1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集成战略特征 266

8.1.2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集成战略选择 267

8.2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方向 268

8.2.1 重点创新领域 268

8.2.2 重点播散领域 270

8.2.3 重点监控领域 270

8.3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展望 273

8.3.1 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科技创新 274

8.3.2 动植物资源与现代育种科技创新 276

8.3.3 农业生产与食品安全科技创新 278

8.3.4 农业现代化设施科技创新 280

8.3.5 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 280

本章小结 282

第九章 结论及建议 283

9.1 研究结论 284

9.2 政策建议 285

9.2.1 增加两型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比重与转变投入方式 285

9.2.2 实施两型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教育战略 286

9.2.3 完善两型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系统 286

9.2.4 建立两型农业科技创新体制保障系统 287

9.2.5 优化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环境 287

9.3 问题思索 287

9.3.1 关于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提法 287

9.3.2 关于两型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问题 288

9.3.3 关于两型农业科技创新与传统农业科技创新的关系问题 288

9.3.4 关于两型农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系统构建的问题 288

参考文献 28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