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直面媒体20年  赵启正答中外记者问
直面媒体20年  赵启正答中外记者问

直面媒体20年 赵启正答中外记者问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启正著
  • 出 版 社: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0453748
  • 页数:4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收录了作者在任外宣办主任、政协新闻发言人期间在接待媒体时的言论。作者历任上海市副市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等与媒体联系紧密的职位,同时,作者还是中国公共外交的积极倡导者之一,深信媒体在传播主流信息和思想方面的价值。
《直面媒体20年 赵启正答中外记者问》目录

如果地球是平的,就能看见日本(1995年3月21日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接受NHK记者采访) 1

我相信开发浦东用不了50年(1996年4月20日在上海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亚洲台主持人韩玉花采访) 3

上海是观察中国经济的好地方(1996年7月17日在上海答外国驻沪记者问) 7

你对中美关系的理解很客观(1996年9月27日在上海答美国海外新闻俱乐部访华团记者问) 12

外滩代表过去,浦东代表未来(1996年11月19日在上海接受美国《时代》杂志驻华首席记者吉米·克鲁兹采访) 20

每当中日关系有进展时就很高兴(1996年11月19日在上海会见日本《读卖新闻》副社长加藤博久的谈话) 28

上海和香港像兄弟一样携手共进(1997年10月25日在上海会见美国新闻团的谈话) 32

加强接触对中美关系会大有好处(1998年1月12日在上海会见美国记者交流团的谈话) 37

让世界知道中国的真实情况(1999年7月 22日在北京与法新社社长吉伊利的谈话) 45

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不能不重视中国(1999年12月5日在北京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采访) 49

人民之间的友好是非常重要的(2000年8月17日在北京与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共同举行记者招待会记录) 61

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远远超过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2000年8月30日在华盛顿全美新闻俱乐部演讲后答听众问) 68

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往往不准确(2000年9月14日在旧金山接受《旧金山纪事报》记者采访) 76

地位越高的人可能说话越谨慎(2000年11月2日在北京日本驻华记者茶话会上的谈话) 81

保护知识产权既符合外国的利益也符合中国的利益(2001年9月8日在伯尔尼会见瑞士《商业金融日报》总编辑皮埃尔·维亚的谈话) 86

文化的理解是最重要的基础(2001年9月14日在柏林亚太周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 92

战略性伙伴的合作(2002年2月22日在北京会见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首席执行官李文的谈话) 99

中国人为民主奋斗了一百多年(2002年3月29日在北京会见瑞士新闻代表团的谈话) 103

媒体要在中日关系间起稳压器的作用(2002年5月13日在东京中日媒体研讨会上答记者问) 109

中国人眼中的日本和日本人(2002年10月13日、2006年6月27日在东京、北京接受日本著名电视时政节目主持人田原总一朗采访) 112

北京是产生世界新闻的地方(2002年11月5日在北京会见加拿大广播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宾诺维奇的谈话) 130

中国的社会制度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2002年11月22日在北京会见日本主要新闻媒体评论员访华团的谈话) 134

圣彼得堡人很懂文化艺术(2003年8月19日在圣彼得堡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俄《消息报》采访) 137

让媒体架起中俄友谊的桥梁(2003年8月22日在莫斯科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的演讲及答问) 141

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信仰(2003年9月12日在北京会见伊朗通讯社社长纳塞利的谈话) 151

中日关系的发展令人忧虑(2003年10月24日在北京会见日本《产经新闻》主笔住田良能的谈话) 153

德国人崇尚哲学,中国人也一样(2003年10月29日在北京会见德国《时代周报》经济部主编霍伊斯尔的谈话) 158

全面观察,才能对中国经济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2004年4月19日在北京会见香港《南华早报》财经采访主任陈宜宁的谈话) 163

我们之间开展网络与出版方面的合作不谋而合(2004年9月7日在北京会见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总裁李尔庭的谈话) 167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2004年11月22日在北京会见日本主流媒体论说委员访华团的谈话) 170

新闻发言人的热线电话(2005年1月10日在北京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专访) 175

回望浦东十五年(2005年4月18日在北京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 190

文化是财富,友谊也是财富(2005年5月15日在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高端访问》节目——2005《财富》对话) 203

与世界媒体同行(2005年5月16日在2005北京《财富》论坛文化圆桌会议上的对话) 213

品牌中国(2005年7月15日在北京接受美国《领袖》杂志中国专刊首席代表杨红采访) 221

一份报纸可能影响100万读者(2005年8月8日在开罗与埃及《金字塔报》主编乌萨玛·萨拉亚的谈话) 227

中国已经进入了“公共外交”的时代(2007年9月21日在北京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 230

和法国人谈文化是一件很愉快的事(2007年10月26日在北京接受法新社驻京记者卜光采访) 237

挑战性的问题往往是外国最关心的问题(2008年3月14日在上海接受《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 245

希望有一天法国解放并涤清了自己(2009年3月2日在北京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251

人们在危机的时候会出现新的智慧(2009年9月12日在大连达沃斯论坛与CNN主持人兼记者安德鲁·斯蒂文的对话) 262

谁说我外行,我就感激谁(2009年9月17日在北京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 269

回头吃好草的马是聪明马(2010年3月2日在北京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274

时间就是金钱,诚信就是生命(2011年3月2日在北京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287

越是敏感的问题,越是有回答的必要(2011年6月2日在纽约与《纽约时报》负责人座谈) 296

和记者交谈是我的一个乐趣(2011年6月6日在华盛顿与《华盛顿邮报》负责人座谈) 305

中国并不隐瞒自己的问题(2011年6月8日在洛杉矶世界事务委员会演讲并答记者问) 314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将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业(2012年2月24日在北京答境外记者问) 319

记者提问要提在点子上(2012年3月2日在北京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325

新闻发布会背后的故事(2012年3月7日在北京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 338

准备发布会,我都像高考前那样用功(2012年3月8日在北京接受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兼首席评论员阮次山采访) 342

风高浪急,“吴越”如何同舟?(2012年7月3日在东京接受《朝日新闻》记者若宫启文采访) 352

中国坚定支持半岛无核化(2012年7月5日在首尔接受韩国联合通讯社记者采访) 362

我向世界说明中国(2012年9月7日在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开讲啦》) 365

请到中国列车上来(2013年6月13日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384

中国梦不是自私自利的梦(2013年6月27日在上海接受《解放日报》记者采访) 389

中蒙合作应该是多面的(2013年12月24日在乌兰巴托答记者问) 396

中国人应该表达好“和”的思想(2014年4月23日在北京接受美国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新闻学院采访) 400

企业的公共外交(2014年7月28日在贵阳参加贵州卫视对话节目《论道》) 4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