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文明的演化  基于三种生产四种关系框架的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理论、案例、和预见研究  第1卷
文明的演化  基于三种生产四种关系框架的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理论、案例、和预见研究  第1卷

文明的演化 基于三种生产四种关系框架的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理论、案例、和预见研究 第1卷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文虎,甘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030448477
  • 页数:145 页
图书介绍:第一,提出了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的概念、原则与方法,强调人类应当从整体观的视角去认识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联系,从调整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和行为方式入手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指出整体的和谐与公正是系统持续健康运行的灵魂与核心。第二,指出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核心是研究系统中的物质流(含能量流)及其影响物质流的“意识流”(含信息流)。
《文明的演化 基于三种生产四种关系框架的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理论、案例、和预见研究 第1卷》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

1.1 什么是环境 1

1.1.1 环境的概念 1

1.1.2 环境的基本特征 2

1.1.3 环境系统 3

1.2 工业化时期的环境约束 4

1.2.1 世界性的环境问题的多维表现 4

1.2.2 中国环境问题的多维表现 6

1.3 应对环境问题策略的三个阶段 6

1.3.1 以末端治理为主的阶段 7

1.3.2 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阶段 7

1.3.3 以协调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为环境政策主导方向的阶段 8

1.4 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若干研究进展述评 9

1.4.1 主要包含两个维度的研究——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社会学 10

1.4.2 包含三个维度或更细维度的研究 12

1.4.3 环境社会系统研究——三个维度或更细维度的研究实质上是整体性(系统性)研究 16

1.4.4 系统论基本概念简介 17

第二章 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的一般原则、方法与评价等 19

2.1 为什么需要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 19

2.2 研究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需要的基本认知框架 21

2.3 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22

2.4 环境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和谐与公正 22

2.4.1 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和谐与公正 22

2.4.2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灵魂需要文化建设 23

2.4.3 中国传统文化对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的可能贡献 24

2.4.4 追求和谐的过程可能充满矛盾和斗争 25

2.4.5 环境意识的三个境界——人类中心境界、生态平等境界、天人合一境界 27

2.4.6 多样性是和谐与公正的基础 28

2.5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协同发展 29

2.6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中应该包括代内公平 30

2.7 增长、稳定与发展 30

2.7.1 增长与发展 30

2.7.2 增长、稳定与发展 31

2.8 以把握界面上的活动为基本方法 34

2.9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样化的实践 35

2.10 其他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认识 36

第三章 三种生产论和“三生共赢” 38

3.1 三种生产论 38

3.1.1 三种生产论 38

3.1.2 三种生产之间需要协调 41

3.2 “三生共赢”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与行为准则 41

3.2.1 “三生共赢”的含义 41

3.2.2 从“一赢”、“双赢”到“三赢”——人类社会不同阶段发展目标的历史变迁 42

3.2.3 从不同发展阶段看“三生共赢”的时间特征 43

3.2.4 从空间尺度上看“三生共赢”的空间特征 44

3.2.5 三生共赢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5

3.2.6 三生共赢是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准则 45

第四章 三种生产论的物质流研究 47

4.1 三种生产经由物资生产子系统的物质流示意图 47

4.2 从两大部类到三大部类 48

4.3 环境社会系统的物质流模型 50

4.4 三种供需论 50

4.4.1 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供需关系实质的考察 50

4.4.2 环境社会系统中存在三种供需关系 51

4.4.3 三种供需关系与现实的社会问题 54

4.4.4 三种供需关系与产业结构 56

4.5 区域间三种生产之间的物质流及建立以平等伙伴关系为核心的国际社会新秩序 59

4.5.1 两个区域三种生产之间的物质流 59

4.5.2 建立以平等伙伴关系为核心的国际社会新秩序 59

第五章 侧重于三种生产中各个子系统的研究 61

5.1 从人的生产子系统看可持续发展 61

5.1.1 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要求 61

5.1.2 三种行为主体 62

5.1.3 可持续发展与文化建设 66

5.1.4 环境教育 66

5.1.5 消费文明与资源利用 68

5.1.6 生育文明与人口控制 69

5.1.7 关于“人—社会—自然”三元划分的说明 70

5.2 从物资生产子系统看可持续发展 70

5.2.1 从物资生产子系统和环境生产子系统的联系看经济系统变革——经济系统生态化、发展第零和第四产业 70

5.2.2 发展循环经济 74

5.2.3 从物资生产子系统和人的生产子系统的联系看经济系统变革——经济系统人文化 76

5.2.4 环境影响评价 76

5.2.5 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 79

5.3 从环境生产子系统看可持续发展 81

5.3.1 环境安全 82

5.3.2 环境质量 84

5.3.3 环境承载力 85

第六章 文明演化的两大驱动力 89

6.1 文明演化的两大驱动力——两条主线论 89

6.2 人与人的关系——博弈与社会资本 89

6.2.1 囚徒困境 90

6.2.2 公地的悲剧 91

6.2.3 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 93

6.2.4 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的转化 93

6.2.5 社会资本 93

6.2.6 转型社会如何培养社会资本 97

6.3 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物体(物品)的分化——天然物、人工物 99

6.3.1 自然 99

6.3.2 天然物、人工物的概念 100

6.3.3 人、天然物、人工物间的相互关系 101

6.3.4 人工物是人与自然的界面 102

6.3.5 天然物、人工物划分的意义 102

6.4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人与人的关系交织中的物体(物品)的重要社会经济属性 103

6.4.1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劳动)价值、财富 104

6.4.2 稀缺性 105

6.4.3 排他性与非排他性、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106

6.4.4 产权 107

6.4.5 外部性 108

6.4.6 上述属性多未充分考虑生态要素 108

第七章 人类文明的演化 110

7.1 什么是人类文明 110

7.1.1 人类的生存方式与社会 110

7.1.2 人类文明的形态与基本特性 111

7.2 决定人类文明演化的两大基本矛盾 112

7.3 从三种生产和两大基本矛盾看人类文明演化 113

7.3.1 从三种生产看人类文明演化 113

7.3.2 从两大关系(基本矛盾)看人类文明演化 115

7.4 文明演化中社会价值观等的演化 116

7.4.1 经济主导要素与财富观的演化 117

7.4.2 资源观、自然观的演化方向及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应对思路的演化 119

7.5 环境文明时代取代工业文明时代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 120

7.5.1 两大基本矛盾激发导致工业文明时代的两大社会发展危机及其被取代的必然性 120

7.5.2 取代工业文明的环境文明的基本特征 121

7.6 构建一个环境文明的新世界 122

7.7 创建中国发展新模式 122

7.7.1 中国工业化历程的启示 122

7.7.2 中国发展新模式的探索与创建 123

第八章 后续研究展望 125

8.1 环境社会系统中的四种基本关系研究 125

8.2 三种生产、四种关系构成了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的一个框架 126

8.3 其他研究展望 127

附录 128

附录Ⅰ 中国传统的天人关系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学基础 128

Ⅰ.1 整体主义的世界观 129

Ⅰ.2 自然的内在价值 130

Ⅰ.3 人在世界中的地位 131

Ⅰ.4 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 132

Ⅰ.5 结语 134

附录Ⅱ 从“两条主线论”考察中国文明进程 136

附录Ⅲ 早中期的主要应用研究 142

Ⅲ.1 “三农”问题 142

Ⅲ.1.1 中国“三农”问题的特点 142

Ⅲ.1.2 “三农”问题的根源及解决思路 143

Ⅲ.1.3 具体案例研究 143

Ⅲ.2 西部大开发 14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