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证研究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证研究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证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献钊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1881649
  • 页数:377 页
图书介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当前我国治理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前提下逐步确立的。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和确立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虽然目前学界关于该政策的内容、定位及适用范围还有不同的认识,但是,对该政策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和现实功能,不论是刑法学界、犯罪学界还是实务部门都给予普遍的认可。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证研究》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逻辑基础 5

第一节 政策概念之分析 5

一、“政策”在西方的语义及发展 5

二、“政策”在汉语中的语义及发展 8

第二节 刑事政策概念之分析 11

一、中外刑事政策之概念评析 11

二、刑事政策概念之分类 16

三、刑事政策的本质特征 27

第三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概念之分析 29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地位之辩 29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内涵之争 31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内涵之我见 34

四、宽严该当性的判断标准 37

五、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地位之我见 47

第二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历史基础 52

第一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历史渊源 52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刑事政策的演进历程 56

一、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 56

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 59

第三节 “严打”政策及其评析 60

一、“严打”政策的合理性分析 60

二、“严打”政策的负面效应 64

三、“严打”政策的发展方向 69

第三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观念基础 76

第一节 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下的执政理念创新 76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确立 77

二、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 80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我国的根本刑事政策 85

第二节 最高决策层观念的转变 88

一、对刑法谦抑性的深刻认知 89

二、全面认识刑罚的功能 91

三、对犯罪规律的理性把握 92

四、对社会治安形势的科学判断 94

五、被害人救助的国家责任 98

第三节 司法(执法)理念的更新 100

一、从单纯打击犯罪向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转变 107

二、从“刑罚政治化”向“刑罚社会化”转变 107

三、从“法律工具论”向“有限介入论”转变 108

四、从单一的稳定目标向平安和谐的整体目标转变 109

第四节 社会公众观念的理性化 110

一、逐渐淡化刑罚报应主义观念 116

二、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117

三、当事人双方观念的相互妥协 118

第四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现实基础 119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犯罪发展的基本态势 119

第二节 犯罪类型之分析 125

一、传统暴力犯罪数量在上升中趋于稳定 125

二、恐怖主义犯罪的威胁持续上升 130

三、有组织犯罪在抑制中滋生发展 132

四、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行为增多 132

五、传统侵财犯罪常见多发 135

六、经济犯罪总量增加类型增多 135

七、毒品犯罪趋于严重 139

八、网络犯罪日益突出 142

九、贪污贿赂犯罪呈现新的特点 143

第三节 犯罪主体之分析 149

一、未成年人犯罪在增长中趋于稳定 149

二、流动人口犯罪激增,成为城市犯罪的主流 156

三、企业高管犯罪趋于严重 158

四、女性犯罪呈现增加态势 160

五、重新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161

六、精神障碍者危害社会行为增多 163

第四节 犯罪原因之分析 165

一、社会分层与犯罪 167

二、文化多元冲突与犯罪 176

三、社会治理弱化与犯罪 178

第五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醉驾案件中的适用 189

第一节 醉驾入刑:立法政策上的从严导向 190

一、立法过程中的不同认识 190

二、刑法规制体现了立法政策的适度从严 192

三、防范社会风险是刑法的当然任务 197

第二节 醉驾是否一律追究刑事责任分析 202

一、立法实施后的争论 202

二、关于追责问题的刑事政策分析 204

三、坚持区别对待的基本精神 211

第六章 宽严相济政策视野下的有组织犯罪防控 216

第一节 当前我国有组织犯罪之发展态势 218

一、改革开放以来有组织犯罪的总体态势 218

二、现阶段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 222

三、有组织犯罪的发展趋势分析 232

第二节 惩治有组织犯罪的从严政策 235

一、始终坚持“打早打小”原则 235

二、及时打击黑恶势力垄断市场、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237

三、依法严惩组织者、领导者、积极参加者 237

四、依法严惩黑恶势力“保护伞” 239

五、对组织者、领导者的从宽情节要从严掌握 239

六、从严掌握减刑、假释条件 240

七、对一般参加者区别对待,适度从宽 240

八、充分运用财产刑,剥夺再犯能力 241

九、完善严厉打击有组织犯罪的相关政策和法律 242

第三节 构建防控有组织犯罪的社会政策体系 246

一、充分运用经济手段,消除有组织犯罪产生的经济基础 246

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树立党委、政府公信及司法公信力 248

三、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消除犯罪“亚文化”滋生的土壤 250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消除滋生有组织犯罪的社会“毒瘤” 252

五、加强防控有组织犯罪的国际、区际合作 255

第七章 宽严相济政策视野下的刑事和解制度完善 257

第一节 刑事和解制度概述 257

一、刑事和解概念内涵辨析 257

二、刑事和解概念的外延及分类 259

三、刑事和解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260

第二节 刑事和解制度的现实意义 263

一、刑事和解制度符合和谐司法的理念 263

二、刑事和解制度是破解刑事司法难题的现实需要 264

三、刑事和解制度是维护当事人权益的有效措施 267

四、刑事和解制度是实现社会平安和谐的有益探索 270

第三节 刑事和解制度实证分析 270

一、对H省几个样本法院的分析 271

二、刑事和解制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74

三、影响制约刑事和解制度效果的因素分析 276

第四节 刑事和解的实践模式及评析 279

一、“加害方—被害方”自行和解模式 280

二、司法调解模式 282

三、委托调解模式 288

第八章 宽严相济政策视野下的非监禁刑制度完善 293

第一节 非监禁刑制度及理论基础 293

一、非监禁刑概念分析 294

二、非监禁刑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297

第二节 改革完善非监禁刑制度的现实意义 300

一、改革非监禁刑制度是顺应世界刑罚发展趋势的需要 300

二、改革非监禁刑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303

三、改革非监禁刑制度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需要 304

第三节 改革完善非监禁刑制度的建议 304

一、管制刑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完善 305

二、建立全面的资格刑制度 310

三、进一步完善缓刑制度 312

四、进一步完善假释制度 320

五、建立完善社区矫正制度 329

六、规范完善禁止令制度 336

结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发展前景展望 342

主要参考文献 344

附件1: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认知及评价调查问卷(A) 359

附件2: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认知及评价调查问卷(B) 362

附件3:醉酒驾驶问题专业人士调查问卷及统计结果 366

附件4:醉酒驾驶问题公众调查问卷及统计结果 370

后记(之一) 373

后记(之二) 37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