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苕溪渔隐丛话与宋代诗学典范  兼论诗话刊行及其传媒效应
苕溪渔隐丛话与宋代诗学典范  兼论诗话刊行及其传媒效应

苕溪渔隐丛话与宋代诗学典范 兼论诗话刊行及其传媒效应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高评著
  • 出 版 社: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9571721514
  • 页数:518 页
图书介绍:
《苕溪渔隐丛话与宋代诗学典范 兼论诗话刊行及其传媒效应》目录

自序 1

第一章 诸论 7

一、雕版印刷及其传媒效应 7

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与诗学典范 15

第二章 宋代雕版印刷之政教指向——印刷传媒之控制研究 25

第一节 从缮写抄录到雕版刊行 26

一、五代以前,写本难得,动辄散佚 26

二、北宋之后,版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 33

第二节 宋代雕版印刷之效益及其政教使命 42

一、传播与接受 42

二、宣索赐予,兴教济众 51

三、布之四方,图永其传 59

四、资鉴与致用,度人以金针 67

五、图书监控,看详禁毁 75

第三节 结语 78

第三章 宋代雕版印刷与传媒效应 81

第一节 印刷传媒与诗分唐宋 83

第二节 雕版印刷的传媒效应 92

一、阅读精博,教育普及 93

二、便利雕版,尽心校雠 101

三、校刻精美,讲究版本 109

四、印本易得,诵读卤莽 119

第三节 结语 123

第四章 宋代印刷传媒与诗分唐宋 127

第一节 宋代雕版印刷与唐宋变革 128

一、唐宋变革与印刷文化史之研究 129

二、谷登堡活字印刷与宋代雕版印刷 134

第二节 宋代印刷传媒效应与诗分唐宋 141

第三节 结语 151

第五章 宋诗话之传播与诗分唐宋——以宋刊诗话总集为例 155

第一节 图书传播、版本流传与宋代诗学 156

一、图书流通与印本传播 156

二、图书传播、印本繁荣与宋代诗学 162

三、宋诗话之传写刊行与唐宋诗风之分立 166

第二节 宋代诗话总集之编纂与传播 177

一、佚名《唐宋分门名贤诗话》二十卷 182

二、阮阅《诗话总龟》一百卷 185

三、计有功《唐诗纪事》八十一卷(附《全唐诗话》) 192

四、魏庆之《诗人玉屑》二十卷 197

第三节 结语 202

第六章 胡仔诗学与宋诗宋调——《苕溪渔隐丛话》杜甫诗述评 207

第一节《丛话》标榜杜甫为诗家典范 210

一、品藻诸家,尊崇老杜 210

二、杜集传播,关注善本 213

三、以史证诗,发明诗史 215

第二节《丛话》凸显宋代诗学之二元论述 217

一、法度规矩、变体自由 219

二、点窜改定、天然自在 228

第三节《丛话》体现宋诗宋调之宗风 239

一、考求来处、资书为诗 240

二、摭髓化用、推陈出新 256

第四节 结语 265

第七章 苕溪渔隐论宋诗宋调之形成——以欧、王、苏、黄诗风为例 271

第一节 苕溪渔隐论「摆落规摹,绝去谿径」 275

第二节 苕溪渔隐论「自出机杼,古人不到」 287

第三节 结语 298

第八章《苕溪渔隐丛话》东坡卷之意义——兼论胡仔之典范观 303

第一节 苏轼为天下之奇才,宋诗之典范 304

一、苏轼为天下之奇才 304

二、苏轼为诗人之楷模 308

第二节 标榜宋诗宋调之特色 325

一、本色与变体 326

二、使事与用典 332

三、规矩与自由 336

四、以文字为诗 338

第三节 结语 343

第九章「苕溪渔隐曰」论苏轼、黄庭坚诗 347

第一节 表彰元祐学术,推崇苏轼、黄庭坚 348

一、苏轼诗文之中外传播与爱服接受 351

二、镂版传播、乌台诗案与讥讽讪谤 358

三、苏轼迁谪岭海,诗风类似杜甫夔州后诗 366

四、标榜鲁直诗法,提倡「师少陵而友江西」 371

第二节 考求用典出处,昌扬苏、黄诗风,体现宋调之风格 380

第三节 结语 391

第十章《苕溪渔隐丛话》与宋代诗学之学古论——以仿拟修辞为讨论核心 395

第一节 学古通变,致力法度锻炼 396

第二节 规范体貌:法式与体格之仿拟 402

一、法式之摹拟 404

二、体格之摹拟 412

第三节 点窜陈言:改造、转化与创新 423

一、点铁成金与仿拟修辞 424

二、夺胎换骨与仿拟修辞 430

第四节 结语 437

第十一章 结论 439

附录 宋代诗话文体学之新诠释——破体与创造性思维 449

第一节 破体与新变创发 449

一、本色、尊体与变体、破体 449

二、宋代破体与创造性思维 453

第二节 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与创意组合 459

一、以文为诗与创意组合 459

二、以诗为词与创造性思维 466

第三节 以赋为文、以文为四六与新奇组合 476

一、以赋为文 476

二、以文为四六 480

第四节 结语 482

徵引书目 48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