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司法民主、公平正义与法官制度
司法民主、公平正义与法官制度

司法民主、公平正义与法官制度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洪坤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1841827
  • 页数:3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系统和全面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期司法民主与公平正义观念变革思想的学术专著,作者以中国的问题,世界的视野,实证的研究方法,对21世纪新时代的司法民主与公平正义若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如以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为视角来分析司法民主的理念,通过对司法民主这一陪审制度的理论基石进行内涵分析和现状研究,并对进一步改革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及实现司法民主进行探讨,通过民众的广泛参与来实现司法的公平正义,新时期公平正义法治精神的相关问题以及法官职业化和法官职业伦理、司法能力、涉诉信访,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利于我国司法改革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司法民主、公平正义与法官制度》目录

上篇 司法民主引论 3

第一章 司法民主的基本原理 7

一、司法民主的基本概念解析 7

(一)民主的概念 7

(二)司法的概念 10

(三)司法民主的概念及内涵 12

二、对司法民主的展开式解读 18

(一)司法民主的理论基础 18

(二)司法民主的制度形式 22

(三)司法民主的发展态势——以陪审制度为例 28

第二章 我国司法民主的基本形式——人民陪审员制度 31

一、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历史沿革 32

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应有功能分析 34

(一)人民陪审员制度有利于确保司法公正 34

(二)人民陪审员制度有利于促进司法公开 35

(三)人民陪审员制度有利于加强司法独立 36

(四)人民陪审员制度有利于普及法制教育 36

(五)人民陪审员制度有利于强化司法监督 37

三、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运行现状考察 37

(一)立法宏观层面的实证分析 38

(二)司法实践层面的实证分析 40

第三章 我国司法民主形式的完善构想 47

一、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基本路径 47

(一)“广场”抑或“剧场”——司法职业化与司法民主化的悖论 47

(二)理性选择——司法职业化与司法民主化的整合并进 50

二、人民陪审员制度完善的具体方案 52

(一)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观念更新与改革 52

(二)人民陪审员调解功能的强化 56

三、其他司法民主形式的必要补充 58

(一)引入“法庭之友”制度 58

(二)引入非职业法官制度 59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力量介入调解机制 60

第四章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人民陪审员制度 64

一、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价值分析 65

(一)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理论价值 65

(二)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67

二、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69

(一)立法方面的现状 69

(二)司法方面的现状 72

三、在和谐社会语境下如何完善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 73

(一)确立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宪法地位 73

(二)改革和完善人民陪审员的选拔机制 73

(三)进一步明确人民陪审员制度的适用范围 74

(四)明确人民陪审员的职权并完善其保障机制 75

(五)明确人民陪审员的义务和责任 76

第五章 民众参与司法问题 77

一、我国民众参与司法的主要途径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77

二、现代法治国家民众参与司法的主要形式 79

三、民众参与司法的制度价值 82

四、加强民众参与司法的几点建议 85

下篇 公平正义与法官制度第六章 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 91

前言 91

一、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的基本内涵与精神意蕴 94

(一)法治与法治精神的基本内涵界定 94

(二)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 97

(三)公平正义与法治精神之间的关系 99

二、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之社会历史考察 101

(一)西方公平正义观的历史演进 101

(二)中国传统公平正义观 113

三、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对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117

(一)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是发展、完善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17

(二)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是市民社会的必备条件 119

(三)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精神支持 121

(四)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是理性文化的应有之义 122

(五)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思想保证 123

四、我国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26

(一)我国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的现实状况 126

(二)我国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的现实缺失的原因分析 138

五、弘扬法治精神,促进公平正义 147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市民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48

(二)培育法治文化,发挥法治文化在弘扬法治精神中的作用 152

(三)探寻公平正义的法治实现途径,通过法律实现公平正义 155

(四)树立司法理念,严格司法程序,维护公平正义 159

(五)加强普法教育,做好法制宣传 166

第七章 法治文化 172

一、问题的缘起 172

二、法治文化的内涵及价值追求 176

(一)文化的含义 176

(二)法治文化概念研究应对文化概念的选择 177

(三)法治文化的价值追求 178

(四)法治文化与法律文化的区别 180

(五)研究法治文化的意义 181

三、中西法治发展历程的比较及对我们的启示 182

(一)法治文化在西方的发展历程 182

(二)西方法治文化的发展历程的启示 184

(三)法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86

(四)中国法治文化缺失的原因分析 189

四、当代法治文化的内涵、原则及其实践 193

(一)当代法治文化的内涵 193

(二)当代中国法治文化包含的原则 194

(三)当代中国的法治实践 196

五、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构建路径 200

(一)显性法治文化的构建 201

(二)隐性法治文化的构建 209

附录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 213

第八章 司法考试 220

一、国家司法考试应解决的问题 220

(一)关于应试人员的资格问题 220

(二)关于考试的范围、内容、方式 222

(三)建立法律职业者间的职业交流制度 224

(四)改革当前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脱节的局面 225

(五)建立统一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 227

二、十年司考路漫漫——褒贬参半 229

(一)司法考试取得的成绩 231

(二)司法考试存在的问题 232

三、外域经验谈 236

(一)目标定位 236

(二)培养模式 237

(三)法官、检察官的遴选方式 239

四、司考改革路其修远——优化调整 241

(一)设立“分阶段”司法资格考试 241

(二)限制报考人资格、限制报考次数 242

(三)重视智能技能的考查,轻记忆型考查 243

(四)关于法律职业伦理考查 244

(五)重视考试后的司法研修与考核 246

第九章 法官职业化 249

一、法官职业化的理念 249

(一)法官职业化的理念基础 249

(二)法官职业化的价值理念 250

(三)法官职业化理念的价值评判 252

二、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法哲学思考 252

(一)我们走了类似柏拉图之路 252

(二)优化我们的路——人性与正义在法官职业化中的价值 253

(三)长期发展法官文化和社会守法文化 254

(四)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局限性与期待可能性 256

三、法官职业化的准入 257

(一)西方国家法官职业准入制度及启示 257

(二)我国法官职业准入制度的完善 259

四、法官职业化建设应解决的问题刍议 261

(一)法官逐级遴选制和法官任免制 261

(二)精简法官队伍,实行法官定额制度 263

(三)关于废除助理审判员制度实行法官助理制度 266

(四)法官的职业培训和考核制度 267

(五)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268

第十章 法官职业伦理 271

一、引言 271

二、我国法官犯罪的原因 273

(一)法官管理体制行政化 273

(二)法官道德失范 274

(三)法官伦理的失范 277

三、我国法官伦理体制之构建 278

(一)加强法官基本素养的培养,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 278

(二)改变法官管理体制中行政干预的局面,树立司法独立的新局面 280

(三)解决好法官的政治、经济待遇问题,让法官无后顾之忧,真正起到司法保障之目的 281

(四)建立开放透明的多元参与机制,确保法官职业伦理顺利进行 282

(五)严肃查处违反司法伦理的法官,切实维护法官声誉 282

第十一章 法官任职资格 284

西方国家的法官任免与任职资格 284

一、法官的任免 284

二、法官的任职资格 288

附录 司法改革的整体性 291

第十二章 审判独立与审判监督 297

一、审判独立 297

二、审判监督 299

(一)人大的监督 300

(二)党的监督 300

(三)检察机关的监督 300

(四)公民的监督 301

(五)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制约 301

(六)人民陪审员的监督 302

三、如何处理审判监督与审判独立的关系 302

(一)严格遵守监督程序 302

(二)法官应严格依照法律来作出裁判 302

(三)吸收更多的民众参与审判 303

(四)强化法官的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 303

(五)规范媒体监督 303

第十三章 涉诉信访 305

一、涉诉信访兴起的成因 305

二、涉诉信访对诉讼制度的冲击 308

三、解决涉诉信访问题的路径 309

第十四章 司法悖论与法官应对 313

一、社会转型时期司法的悖论 313

(一)司法的法律评价与社会评价 313

(二)司法的普遍正义与个案正义 314

(三)司法的刚性与柔性 315

(四)法官的主动与被动 316

(五)司法认识的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 317

二、法官的应对 318

(一)平衡司法的法律评价与社会评价 318

(二)平衡司法的普遍正义与个案正义 319

(三)平衡司法的刚性与柔性 320

(四)平衡司法的被动与主动 322

(五)平衡司法认识的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 323

参考文献 327

后记 3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