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体育传播学
体育传播学

体育传播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鲁威人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302322849
  • 页数:310 页
图书介绍:
《体育传播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传播学的产生 1

一、传播现象、传播行为与传播活动 1

二、传播研究、传播理论与传播学 3

第二节 传播学的发展 8

一、美国早期传播理论研究 9

二、欧洲批评派的发展 9

三、英国的文化研究 10

四、传播学在我国的发展 12

第三节 体育传播简述 14

一、体育传播的研究内容 15

二、体育传播的研究范围 16

三、体育传播的研究目的及发展过程 18

第二章 体育传播 21

第一节 传播的概念 21

第二节 体育传播的目的和任务 23

一、体育(事业)的性质 23

二、体育传播的目的 25

三、体育传播的任务 27

第三节 体育传播的功能 29

一、传播的功能 29

二、体育传播的功能 30

第四节 体育传播的内容及其意义 34

一、体育知识传播 35

二、体育技术传播 36

三、大众传播对体育知识传播、技术传播的推动作用 38

第三章 体育传播过程 41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41

一、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 41

二、传播过程中的要素意义与关系 42

三、几种主要的传播模式 45

第二节 体育传播过程的要素、结构与分析 50

一、体育技术传播过程的要素结构 50

二、运动技术信息与观念知识信息的异同 53

三、运动媒介与体育传播 54

第三节 体育传播过程的作用 55

一、体育观念的形成过程 55

二、掌握运动技能过程 58

三、运动习惯的养成过程 60

第四章 体育传播符号 64

第一节 符号的意义与特性 64

一、符号的概念 64

二、符号的意义 67

三、符号的特性 69

第二节 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70

一、语言符号的功能 71

二、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73

三、非语言符号的分类 75

第三节 体育符号 78

一、体育符号中的语言符号 78

二、体育符号中的非语言符号 80

三、时间符号 82

四、物化符号 84

第五章 体育传播类型 86

第一节 人内传播 86

一、人内传播过程 87

二、体育传播过程中的人内传播 88

第二节 人际传播 90

一、人际传播的社会意义 91

二、人际传播与体育传播 92

三、体育传播中的人际传播功能 93

第三节 群体传播 97

一、群体的一般作用与功能 98

二、群体的影响力 100

三、体育运动中的群体作用 102

第四节 组织传播 106

一、组织传播的功能 107

二、组织传播的方式 109

三、体育组织传播 111

第六章 运动媒介 117

第一节 媒介类型及功能 117

一、广义的媒介类型 117

二、媒介的构成要素 119

第二节 运动媒介与传播 120

一、体育运动媒介的定义及其特点 121

二、体育运动中的人体媒介 124

三、运动媒介与运动的关系 127

第三节 运动媒介与社会 133

一、生产力水平决定了运动媒介的发展 133

二、运动媒介的发展推动了体育的进步 136

第七章 运动技术传播 140

第一节 运动媒介技术 140

一、运动媒介技术的意义 140

二、运动媒介技术的规范作用 143

第二节 身体运动技术 147

一、身体作为人类活动的源泉和基础 147

二、身体技术的分类 150

三、身体运动技术 152

第三节 运动战术 158

一、“战术”概念的由来 159

二、运动中的战术内容 160

三、对战术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162

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传播规则 165

第一节 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 165

一、社会制度 165

二、传播制度 167

第二节 传播的社会控制 170

一、社会政治集团控制 171

二、社会经济集团控制 172

三、社会公众控制 173

四、大众媒介自我控制 175

第三节 体育制度与社会控制 176

一、社会制度控制 176

二、大众传播控制 178

三、社会公众控制 179

第四节 体育竞赛的规则控制 180

一、竞赛规则的意义与作用 181

二、竞赛规则的社会文化特征 182

第九章 大众传播 185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特点与功能 186

一、大众传播的特点 186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187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起源与发展 191

一、报刊媒介与大众传播 192

二、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 194

三、电视、网络与大众传播 196

第三节 大众传播内容 197

一、大众传播的主要内容 198

二、大众传播内容的本质 199

三、大众传播内容的流向 200

第四节 大众传播对人的影响 202

一、大众传播与人的关系 203

二、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双重性 205

三、大众传播的影响方式 206

第十章 大众传播:体育传播的延伸 210

第一节 大众媒介的体育传播 210

一、媒介的体育与运动传播历史 211

二、媒介的体育传播特点 215

第二节 媒介体育传播与社会的关系 219

一、人与体育的关系 219

二、媒介体育传播与人的关系 221

三、媒介体育传播与社会的关系 222

第三节 体育本体传播与大众传播 226

一、体育本体传播的源动力 227

二、体育本体传播的后动力 228

三、体育本体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交汇点 230

四、大众传播放大了体育本体传播的功能 233

第十一章 体育传播受众 234

第一节 受众的特点与分类 234

一、受众的特点 235

二、受众的分类 236

第二节 受众的作用与权利 238

一、受众的作用 238

二、受众的权利 240

第三节 受众心理与控制 245

一、受众的心理活动机制 246

二、“使用一满足”理论 248

三、受众控制 250

第四节 体育传播受众 252

一、体育传播受众的分类 252

二、体育传播受众的特点 254

第五节 体育受众群 257

一、体育受众群的形成过程与形成因素 257

二、体育受众群的社会意义与作用 260

第十二章 传播效果理论 263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过程和主要观点 264

一、“魔弹论”与“皮下注射论” 264

二、“传播流”与“有限效果论” 266

三、“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 270

第二节“议程设置”理论 270

一、“议程设置”理论的内容 271

二、“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观点 272

三、“议程设置”理论评价 273

第三节“沉默的螺旋”理论 274

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内容 274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形成依据 275

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认识和评价 277

第四节 培养理论 278

一、培养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内容 278

二、培养理论的作用与评价 279

第五节“知沟”理论 280

一、“知沟”理论的内容 280

二、“知沟”理论形成的原因 282

三、“知沟”理论的评价和意义 282

第十三章 体育传播效果 286

第一节 体育本体传播中的效果分析 286

一、体育本体传播中的意见领袖与“二级传播”理论 287

二、“议程设置”理论的正负效果 289

三、“沉默的螺旋”理论在体育传播中的表现 291

四、培养理论与体育观念的建立 292

五、“知沟”理论在体育传播中的差异性 294

第二节 体育传播效果案例研究 295

一、体育本体传播效果案例范式 295

二、媒体体育传播效果研究 301

三、认知度与参与度 302

后记 3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