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行政法学总论
行政法学总论

行政法学总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新民著
  • 出 版 社:三民书局
  • 出版年份:2005
  • ISBN:9789574131211
  • 页数:701 页
图书介绍:
《行政法学总论》目录

第一章 通论 1

第一节 行政的意义与国家理念 1

甲、公行政的概念 1

一、形式意义的行政 2

二、实质意义的行政 2

(一)积极论 3

(二)消极论 4

三、界分的实益问题 8

乙、国家理念的发展 8

一、警察国家的兴起 8

二、警察国家的特徵 11

丙、法治国家的理念 15

一、德国与英国法治国家的理念 15

(一)德国法治国家理念的发展 16

(二)英国法治国家的理念 18

二、法治国家理念的演变 19

(一)指导思潮的改变 20

(二)法治国家性质的转变 25

丁、我国行政法的发展 30

一、德国、日本行政法的继受 30

二、复兴期 31

第二节 公行政的种类 35

甲:公权力行政及国库行政 35

一、公权力行政的意义 35

二、国库行政的意义及种类 36

(一)行政辅助行为 37

(二)行政营利行为 39

(三)行政私法行为 40

三、公权力行政与国库行政的抉择 42

(一)立法的判断标准 42

(二)行政权的抉择权: 44

四、双阶理论的兴起及检讨 44

(一)双阶理论的意义 45

(二)双阶理论的检讨 46

(三)案件法律性质的归类 48

(四)我国行政程序法的排除规定及实务界的采纳 50

乙、秩序行政与服务行政 52

丙、羁束行政与裁量行政 55

第三节 行政法之性质 59

甲、行政法乃国内法 59

乙、行政法是公法 61

一、公法、私法区分承认说 61

(一)分法 61

(二)三分法 65

二、公法、私法区分否认说 67

三、公法、私法区分之实益与结论 67

四、「政府再造」的中央行政机关组织问题 69

第四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依法行政原则 75

甲、依法行政原则之意义及要件 75

乙、法律保留的基础原则 78

丙、法律保留适用的范围 79

一、干涉行政的法律保留 79

二、服务行政的法律保留 80

丁、「依法律行政」原则与「依法行政」原则 81

戊:平等权原则 85

己:比例原则 88

一、比例原则的意义 89

二、比例原则的概念区分 90

三、比例原则的适用 91

第五节 行政法的法源 95

甲:概念 95

乙:成文法源的种类 95

一、宪法 95

二、法律 97

三、条约 100

四、司法院解释 102

五、行政命令 103

六、地方自治法规 104

七、行政规则 105

丙、不成文法源的种类 109

一、习惯法 109

二、行政法院的判决先例 113

三、法律一般原则 115

(一)般行政法原则 115

(二)一般法律原则的具体化 117

第六节 行政法的法律关系 121

甲:法律关系之意义及概念 121

乙、人民的公权利 123

一、公权利的概念: 123

二、公权利的种类: 127

丙、人民的义务——一般义务 129

丁:特别权力关系 131

一、特别权力关系之意义 131

二、特别权力关系之特点 132

三、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之批判 134

(一)人权理念的重视 134

(二)基础关系与管理关系理论 137

(三)重要性理论的兴起 138

四、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在我国的式微 139

(一)大法官的检讨 139

(二)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建立 142

第二章 行政组织法 145

第七节 行政主体及行政组织 145

甲、行政主体之意义 145

乙、公法人之成立及种类 147

一、公法人的成立 147

二、公法人的种类 148

(一)公法团体 148

(二)公共机构 150

(三)公法法人的问题 155

三、公权力受托人 157

丙、行政组织 161

(一)机关的意义 161

(二)机关的分类 162

(三)机关之权限与关系 165

二、行政机关之种类 176

(一)行政官署 176

(二)其他行政机关 179

三、国家行政组织 180

(一)中央行政组织 180

(二)「政府再造」中的中央政府组织法问题 182

四、自治行政组织 187

(一)中央行政与地方行政 187

(二)地方自治团体之任务 189

(三)地方自治行政机关 200

第八节 公务员法 203

甲、公务员之概念 203

一、公务员之定义 203

(一)宪法意义的公务员 203

(二)刑法意义的公务员 205

(三)行政法意义的公务员 206

二、公务员之任务 208

三、公务员种类之划分 209

(一)文官与武官 209

(二)国家公务员与地方公务员 212

(三)政务官与事务官 213

乙、公务员之任用 216

一、一般要件 216

二、特别要件 221

丙、公务员之权利 222

一、人权的享有与限制 222

二、权利之种类 222

(一)身分保障权 223

(二)薪俸权 226

(三)受国家照顾之权利 227

(四)发挥能力之机会 230

(五)其他法定权利 231

丁、公务员的义务 231

一、服勤务之义务 232

(一)「无定量服勤」的商榷 232

(二)兼职之禁止 233

二、服从之义务 235

三、保密之义务 238

四、保持品位之义务 238

五、忠诚之义务 239

六、其他义务 241

戊:公务员之责任 242

一、行政责任 242

(一)惩戒责任 243

(二)惩处责任 248

二、刑事责任 251

三、民事责任 252

第九节 公物 255

甲:公物的概念 255

乙:公物的种类 256

一、公有公物与私有公物 256

二、自然公物与人工公物 256

三、民众使用公物与行政使用公物 256

(一)民众使用之公物 257

(二)行政使用之公物 261

丙:公物的设定、转换与废止 263

一、公物之设定 263

二、公物的转换 264

三、公物的废止 265

第三章 行政行为法 267

第十节 行政命令 267

甲:行政命令之意义 267

乙:行政命令之种类 268

一、紧急命令 268

二、法规命令 270

(一)法规命令的性质 270

(二)法规命令之功用 271

(三)法规命令之授权 273

(四)法规命令的订定 281

(五)法规命令的审查 286

三、职权命令的问题 289

四、行政规则 292

(一)行政规则的种类 292

(二)行政规则的订定及废止 293

(三)行政规则的拘束力 296

第十一节 行政处分 299

甲:行政处分之概念 299

一、行政处分之意义 299

二、行政处分的概念要件 300

乙:行政处分之种类 316

一、命令性、形成性及确认性处分 316

二、授益性及负担性处分 317

三、羁束及裁量处分 319

(一)羁束处分 319

(二)裁量处分 319

四、积极的及消极的处分 334

丙、行政处分之成立 336

一、合法的行政处分: 336

(一)行政处分的形式合法性 336

(二)行政处分的实质合性 341

二、行政处分的法律效果 342

(一)行政处分之效力 344

(二)行政处分的附款 348

三、合法行政处分之废止 350

(一)依职权之废止 350

(二)依申请之废止 354

四、不合法的行政处分 354

(一)违法的行政处分 355

(二)瑕疵的行政处分 361

第十二节 行政契约 365

甲:行政契约之意义 365

乙:行政契约的概念界分 366

一、行政契约与私法契约 367

二、行政契约与行政处分 370

丙:行政契约之种类 373

一、对等契约与不对等契约 373

二、处置契约与负担契约 376

丁:行政契约的适用原则 381

一、契约自由原则之适用 381

二、民法规定之准用 385

三、行政法理之援用 387

戊:行政契约之救济与执行 389

一、行政契约的救济 389

二、行政契约的执行 389

第十三节 行政罚 391

甲:行政罚的概念 391

乙:行政罚的学理上分类 394

一、最广义的行政罚 394

二、广义的行政罚 394

三、狭义的行政罚 395

四、最狭义的行政罚 396

丙:行政罚之适用原则 397

一、行政罚法的立法 397

二、行政罚的性质 400

三、行政罚的本质问题-刑事犯与行政犯的争论 404

四、行政罚法的重要原则 408

第十四节 行政执行 435

甲、行政执行之意义 435

乙、行政强制之一般原则 436

丙、行政执行之种类 443

一、行政上之强制执行 443

(一)间接强制 443

(二)直接强制 448

(三)金钱给付义务之强制 450

二、行政上之即时强制 464

(一)概念与种类 464

(二)损失补偿的义务 471

第十五节 其他行政行为 473

甲:行政事实行为 473

一、行政事实行为的概念 473

二、行政事实行为的分类 474

(一)执行性行为 474

(二)通知性行为 475

(三)协商性行为 476

(四)其他建设、维持行为 477

三、事实行为的合法性及法律救济问题 477

乙:行政计画 481

一、行政计画之概念 481

二、行政计画的分类与法律形式 482

(一)拘束性计画 483

(二)影响性计画 485

(三)建议性计画 486

三、行政计画的程序规定 486

丙:行政指导 488

一、行政指导之原则 490

二、行政指导之方式 491

丁、陈情 493

一、陈情和请愿之关联 493

二、陈情的方式 494

三、陈情的处理 494

第十六节 行政程序 497

甲:行政程序的立法意义 497

一、行政程序法的概念 497

二、制定行政程序法的优点与困难 499

三、我国行政程序的立法特色 503

乙:行政程序法的适用 507

一、行政程序法的适用范围 508

二、行政程序之开始与调查证据 512

三、意见陈述与听证之程序 515

四、资讯公开 518

第四章 行政上之损害赔偿及损失补偿 525

第十七节 损害赔偿——国家赔偿的制度 525

甲、国家赔偿与国家责任之法理 525

一、国家赔偿的概念 525

(一)广义的国家赔偿 525

(二)狭义的国家赔偿 526

二、国家责任的法理 527

乙、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之法源 528

丙、国家赔偿之构成要件 531

一、公务员的违法侵权行为 531

二、因公有公共设施之设置或管理有欠缺者 540

三、国家损害赔偿事件与行政诉讼之附带民事赔偿 544

丁、国家赔偿请求权之行使 545

一、国家赔偿之当事人 545

二、国家赔偿之请求程序 546

三、诉讼程序与国家赔偿的关联 548

(一)行政诉讼先行原则 548

(二)强制进行行政争讼程序之商榷 550

(三)「双轨制」的商榷 551

戊、国家之求偿权 552

第十八节 行政之损失补偿 555

甲、徵收补偿 556

一、徵收的概念 556

(一)古典的徵收概念 556

(二)扩张的徵收概念 557

二、补偿的额度 558

乙、准徵收之补偿 562

一、准徵收之概念 562

二、准徵收与国家赔偿责任 564

丙、社会补偿 567

第五章 行政救济制度——行政争讼法 573

第十九节 行政诉愿 573

甲、诉愿的当事人 574

一、诉愿人之资格 574

(一)人民及私法人 574

(二)公务员 575

(三)公法人 577

二、诉愿的管辖机关 578

乙、诉愿的标的 581

一、违法或不当之行政处分 581

二、已损害人民之权利及利益 584

丙、诉愿的提起 586

一、诉愿提起之期间 586

(一)不服处分诉愿的提起时间 586

(二)不服行政不作为的诉愿 589

二、诉愿书之内容 590

三、诉愿书提出的对象 591

四、诉愿提出的效果 592

丁、诉愿之审理与决定 593

一、原行政处分机关之处置 593

二、受理诉愿机关之审查 594

(一)形式审查 594

(二)实质审查 595

三、诉愿之决定期限 597

四、诉愿决定方式 600

(一)诉愿无理由 600

(二)诉愿有理由 602

五、诉愿审议委员会 604

六、诉愿决定书之作成 606

七、行政诉讼之救济指示 607

戊、诉愿决定之效力 608

己、诉愿之撤回 610

庚:诉愿的救济——再审 613

第二十节 行政诉讼 613

甲、诉讼一元主义或二元主义 613

乙、行政诉讼的种类 616

一、撤销诉讼 617

二、请求为处分诉讼 620

三、确认诉讼 621

四、给付诉讼 626

丙、行政诉讼的当事人 628

一、原告 629

二、被告 632

三、参加人 633

丁、行政诉讼的审判机关 635

一、行政法院的审判权 635

二、行政法院的管辖权 637

(一)事物管辖 638

(二)地区管辖 638

三、行政法院的组织 640

(一)高等行政法院 641

(二)最高行政法院 642

(三)行政法院法官之资格与待遇 643

戊、高等行政法院的诉讼程序 645

一、行政诉讼的提起 646

(一)起诉之期间 646

(二)起诉之方式 649

(三)起诉之效力 650

(四)诉之变更、追加及反诉 653

二、行政诉讼的审理 655

(一)裁定驳回及补正 655

(二)回避制度 656

(三)言词辩论 656

(四)职权调查证据 657

三、行政诉讼的裁判 659

(一)言词辩论原则 659

(二)裁判之依据 659

(三)中间裁判 660

(四)判决方式 660

四、行政诉讼的和解 666

己、最高行政法院的诉讼程序 667

一、上诉审之性质 667

二、上诉的提起 668

三、上诉权的舍弃及撤回 668

四、法院的调查权 669

五、书面审理的原则与例外 669

六、上诉审的裁判 670

(一)驳回判决 670

(二)废弃(原判决)之判决 670

七、抗告程序 672

庚、行政诉讼的再审及重审 673

一、再审的事由 673

二、再审的提起与审理 674

三、再审之诉的裁判及效力 676

四、确定裁定之再审——「准再审」 677

五、重审之制度 677

辛、其他行政诉讼制度 679

一、简易诉讼程序 679

二、保全程序 681

(一)假扣押 681

(二)假处分 684

三、强制执行 68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