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李星星论藏彝走廊
李星星论藏彝走廊

李星星论藏彝走廊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星星著
  • 出 版 社:北京: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05094165
  • 页数:6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有关藏彝走廊的文章辑成。文章多数是作者最近几年讨论藏彝走廊以及在藏彝走廊中进行调查研究的成果。全书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在宏观上讨论藏彝走廊,反映了作者对藏彝走廊的基本认识。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藏彝走廊的交通道路、民族历史以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第三部分主要是由作者的田野工作笔记和考察日志选辑而成。
《李星星论藏彝走廊》目录
标签:星星 走廊

论“民族走廊”及“二纵三横”的格局 1

一 问题的提出 1

1.费孝通先生讲话的主题 1

2.“民族走廊”的认识 3

二 论“民族走廊” 6

1.理论与实践准备 6

2.“民族走廊”定位 10

三 “民族走廊”的全国格局 15

1.“二纵三横”构架 15

2.“二纵三横”的“民族走廊”及民族活动概略 18

3.结语 24

藏彝走廊的历史文化特征 25

一 母系(或“女国”)文化带 27

二 猪膘文化带 32

三 牦牛文化带 34

四 “本”或巫文化带 37

五 “石室”“重屋”文化带 39

六 石棺葬文化带 47

七 藏缅语多元语言文化带 49

八 结语 52

藏彝走廊的范围及交通道 54

一 关于藏彝走廊的范围 54

1.如何确定藏彝走廊的范围 54

2.容易取得共识的方面 55

3.我确定的范围 55

二 关于藏彝走廊的道路 57

1.纵向道路 57

2.横向道路 59

3.出高原孔道 60

论“藏彝走廊” 62

一 “藏彝走廊”地理 63

1.位置及范围 63

2.山川及分水岭 64

3.分段与分区 66

4.纵横通道 67

二 “藏彝走廊”历史 70

1.历史分期 70

2.“藏彝走廊”形成期(新石器时代开始—公元前2100年以前) 72

3.“藏彝走廊”活跃期(公元前2100—1260年) 78

藏彝走廊的民族、历史与文化 96

一 97

二 98

三 105

藏彝走廊的本波文化带 109

一 “算日子书” 109

二 特殊符号 116

三 “十三”成数 122

四 自然历史基础 130

五 本波及传播 133

六 民间渗透 137

横断山区的自然与人文特点 145

一 横断山区的自然地理特点 145

1.横断山系 145

2.地貌特征 146

3.生态关系 147

二 横断山区的历史人文特点 149

1.历史民族走廊 149

2.少数民族形成地带及聚居区域 150

3.历史文化沉积带 152

长江上游(含藏彝走廊)的远古人群及先秦历史族群 155

一 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群 155

二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族群 156

三 神话传说时代的族群 162

四 青铜时代的族群 167

五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民族 174

藏彝走廊多级文化圈 185

一 藏彝走廊文化圈 185

二 藏彝走廊多级文化圈 188

1.以地理单元划分为八 189

2.以族群划分为五 196

3.以语言划分为二 199

闰盐古道 203

一 203

二 206

三 209

四 212

五 213

川滇边“纳日”人族称问题的由来与现状 215

粟(小米农业)经藏彝走廊西缘南传的途径与方式 222

一 稷——粟(小米) 222

二 “藏彝走廊” 224

三 后稷之族 226

四 稷米文化带 228

五 农业聚落的构成及文化传递作用 231

六 卡诺文化与缅族先民 234

七 后话:小米农业的残存 237

“南夷道”在藏彝走廊中的地位 240

一 240

二 241

三 243

四 244

五 245

藏彝走廊东缘的地理态势与人文特点 247

一 藏彝走廊东缘的范围 247

二 基本地理态势 248

三 历史特点 249

四 平武的缩影形式 250

大渡河南族群调查的研究与思考 253

一 松林地土千户的历史渊源 253

1.松林地土司族系探讨 253

2.土司王家族源的推测 257

3.余论 261

二 鲁苏藏族的族源推测 262

1.白鸡敬山、祭祖的断想 262

2.与飞禽的关系 266

3.白狼遗裔 269

三 鲁苏与“磨些蛮” 273

1.口碑说明的问题 273

2.纳木兹也称为“尔苏” 277

四 鲁汝与“罗女蛮” 281

1.九龙查尔的鲁汝 282

2.罗女之裔 286

3.关于多须 293

附:关于多须的补充与修正 297

五 历史的演绎 301

六 木涅藏族的由来 308

1.蟹螺木涅的来源 308

2.关于“mu lo”(木洛)地 312

3.比较鲁苏 316

藏彝走廊中神秘的“十三” 320

一 藏彝走廊的“十三”的现象 320

二 可资比较的“十三”现象 324

三 对于藏彝走廊“十三”现象的思考 327

藏彝走廊的尔苏文化圈考察简述 334

一 尔苏藏族的语言及分布 334

二 尔苏人口及姓氏 335

三 有关尔苏的调查研究 345

四 尔苏文化圈 346

五 尔苏文化丛 348

六 尔苏文化圈层次(文化层)判断 349

七 小结 350

藏彝走廊古老文化遗存二例 352

一 “ei bi”仪式 352

二 石刻藏棋盘 354

附记:关于牛王会 357

藏彝走廊(四川民族地区)的城镇及现代城镇化进程 360

一 城市与城市化 360

二 农业时代的城镇 362

三 工业时代的城镇 366

四 城镇的自然基础和环境特点 368

五 城镇化发展问题 371

1.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371

2.城乡引力关系 372

3.城镇化发展与民族动向 372

4.问题与评估 374

六 结语 375

关于攀枝花变迁的一点看法 378

一 “藏彝走廊”的重要地段 378

二 工业特区 379

三 民族及族群 380

四 关注点 382

五 福田 384

六 建制变更 387

七 移民问题 389

八 后记 391

漫说“香格里拉”理想社会 393

一 追求理想境界 393

二 香格里拉 395

三 人性的检讨 398

四 不是无用的话 400

西昌黄联客家社区调查 403

一 黄联关镇 403

二 广东人 404

三 姓氏 406

四 源流 408

五 祠堂和家谱 410

六 祖坟和家神龛 412

七 会馆、寺庙 416

八 民居建筑 417

九 “广东”和“保十三” 420

十 大小中坝张姓 423

十一 农业生产 427

十二 民系关系和宗族活动 430

十三 小结 432

盐边大村“纳恒”一瞥 437

牦牛文化及“邛笼”新释——丹巴考察手记 442

一 442

二 444

记怒江边的一个语言孤岛——东坝 448

一 448

二 453

三 457

甘洛尔苏田野考察纪要 460

一 从深沟至蓼坪 461

1.零关道 461

2.坪坝 462

3.正西(镇西) 462

4.海棠 463

5.“金毛菩萨” 463

6.竹马 464

二 清水村一组 465

1.ja ba ser 465

2.来源 465

3.萨巴与“觉” 466

4.节庆(放山鸡) 467

5.开亲与等级 468

三 清水村二组 469

1.yor ba ser 469

2.来源 470

3.婚姻关系 471

4.萨巴与喇莫 472

5.苞谷雀 472

6.放山鸡 473

7.火把节 474

8.服饰 474

9.经济 475

四 磨房村大堡、凉山组 476

1.磨房村 476

2.大堡尔苏家族 476

3.萨巴、苏吾儿 478

4.敬山神 479

5.民俗 480

6.凉山 481

五 小结 483

1.分布 483

2.渊源 487

3.萨巴 492

4.放山鸡 494

5.其他 495

石棉蟹螺田野考察日志 499

一 第一次调查的考察日志 499

二 第二次调查的考察日志 509

三 第三次调查的考察日志 525

附录:石棉县蟹螺藏族乡 533

硗碛考察——民族学田野日记 555

冕宁田野考察日志 579

羊圈事记 615

后记 6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