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刑法总论
刑法总论

刑法总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余振华著
  • 出 版 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9571455228
  • 页数:616 页
图书介绍:
《刑法总论》目录
标签:总论 刑法

第一篇 刑法基础论 1

第一章 刑法与刑法学 2

第一节 刑法的意义 2

第二节 刑法的种类 3

第三节 刑法的机能 6

第一项 规范行为 9

第二项 保护法益 10

第三项 保障人权 11

第四节 刑法的性质 12

第一项 刑法的法律定位 12

第二项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13

第五节 刑法学的概念 15

第一项 刑法学的分类 15

第二项 刑法学的研究方法 16

第二章 刑法与刑法理论的演进 17

第一节 刑法理论的演进 17

第一项 启蒙时代的刑法思想 17

第二项 前期古典学派的刑法理论 19

第三项 后期古典学派的刑法理论 21

第四项 近代学派的刑法理论 22

第五项 现代的刑法理论 23

第二节 现代刑法理论的基本思想 25

第一项 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 25

第二项 现实主义与表征主义 26

第三项 非决定论与决定论 27

第三节 我国刑法的沿革 28

第一项 旧刑律时代 28

第二项 现行法时代 29

第三项 最近修法后的新刑法时代 30

第三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31

第一节 罪刑法定主义 32

第一项 罪刑法定主义的概念 32

第二项 罪刑法定主义的沿革 32

第三项 罪刑法定主义的理论基础 35

第四项 罪刑法定主义的衍生原则 36

第二节 谦抑主义 43

第三节 责任主义 44

第四章 刑法的解释 46

第一节 刑法解释的概念 47

第二节 刑法的一般解释 48

第一项 文理解释 49

第二项 目的论解释 49

第三项 体系论解释 50

第四项 合宪性解释 50

第五项 历史解释 51

第三节 刑法的立法解释 53

第一项 以上、以下、以内 53

第二项 公务员 53

第三项 公文书 58

第四项 重伤 59

第五项 性交 62

第六项 电磁纪录 63

第五章 刑法的适用范围 65

第一节 时间的适用范围 66

第一项 禁止溯及既往的原则 66

第二项 行为后法律有变更的意义 67

第三项 法律变更的适用原则 70

第四项 我国刑法的适用原则 72

第五项 我国实务的新运作 75

第二节 场所的适用范围 80

第一项 立法主义 80

第二项 我国刑法的立场 81

第三项 外国判决的效力 88

第三节 人的适用范围 88

第一项 国内法上的例外 88

第二项 国际法上的例外 91

第二篇 犯罪论 93

第一章 犯罪与犯罪论体系 94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94

第一项 犯罪的意义 96

第二项 犯罪的成立要件 96

第三项 犯罪的本质 98

第四项 犯罪的种类 100

第二节 犯罪论的体系 103

第一项 犯罪论体系的概念 103

第二项 犯罪论体系的构成 104

第三节 行为的概念 107

第一项 行为概念的机能 108

第二项 行为概念的学说 109

第三项刑法上行为的解释 114

第二章 构成要件论 117

第一节 构成要件的概念 117

第一项 构成要件的机能 118

第二项 构成要件的种类 120

第三项 构成要件要素的种类 122

第二节 行为主体 123

第一项 自然人 124

第二项 法人 126

第三节 行为客体与保护客体 132

第一项 行为客体 132

第二项 保护客体 133

第四节 行为与结果 136

第一项 行为的概念 136

第二项 结果的概念 137

第三项 行为与结果的犯罪类型 139

第五节 因果关系 145

第一项 因果关系的概念 145

第二项 条件关系 148

第三项 因果关系的理论 151

第四项 因果关系的问题类型 160

第六节 构成要件故意 161

第一项 故意的意义 162

第二项 故意的种类 164

第三项 故意的犯罪论体系地位 167

第七节 构成要件过失 170

第一项 过失犯的概念 171

第二项 过失的内涵 173

第三项 过失的种类 176

第四项 有认识过失与未必故意的区别 179

第五项 复数行为人的过失竞合 183

第六项 可容许的危险 186

第七项 信赖原则 188

第八节 不作为犯 194

第一项 不作为犯的意义 194

第二项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成立要件 195

第三项 作为义务的犯罪论体系地位 202

第四项 作为义务的错误 203

第九节 构成要件错误 204

第一项 构成要件错误的意义 205

第二项 具体事实的错误 207

第三项 抽象事实的错误 212

第三章 违法性论 214

第一节 违法性的概念 214

第一项 违法性的意义 215

第二项 违法性的立论基础 216

第二节 违法性的判断 223

第一项 违法性判断的意义 223

第二项 违法性判断的标准 224

第三节 阻却违法事由 225

第一项 阻却违法事由的意义 225

第二项 阻却违法事由的理论根据 226

第四节 依法令的行为 229

第一项 公务员职务行为的阻却违法 230

第二项 私人权利义务行为的阻却违法 232

第五节 业务上正当行为 235

第一项 业务上正当行为的意义 235

第二项 业务上正当行为的种类 236

第六节 正当防卫 236

第一项 正当防卫的意义 237

第二项 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 238

第三项 挑拨防卫 245

第四项 偶然防卫 248

第七节 紧急避难 250

第一项 紧急避难的意义 250

第二项 紧急避难的成立要件 251

第三项 自招危难 256

第八节 超法规阻却违法事由 258

第一项 得被害人的承诺 258

第二项 义务冲突 263

第三项 可罚的违法性 264

第四项 安乐死 266

第九节 阻却违法事由情状的错误 270

第一项 阻却违法事由情状错误的概念 270

第二项 误想防卫 271

第四章 责任论 275

第一节 责任论的基础 276

第一项 责任的意义 277

第二项 责任的本质 278

第二节 责任能力 280

第一项 责任能力的概念 280

第二项 责任能力的种类 281

第三节 原因自由行为 285

第一项 原因自由行为的意义 285

第二项 原因自由行为的理论根据 287

第四节 违法性认识 288

第一项 违法性认识的意义 288

第二项 违法性认识的内涵 289

第三项 违法性认识的体系地位 292

第五节 违法性错误 293

第一项 违法性错误的概念 293

第二项 违法性错误的评价 295

第三项 无法避免错误的判断标准 296

第六节 期待可能性 299

第一项 期待可能性的意义 299

第二项 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形成 299

第三项 期待可能性的体系地位 302

第四项 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 303

第五项 期待可能性的错误 307

第五章 未遂犯论 309

第一节 未遂犯的概念 310

第一项 犯罪的发展阶段 310

第二项 未遂犯的分类 312

第三项 未遂犯的处罚根据 313

第二节 普通未遂犯 315

第一项 普通未遂犯的意义 315

第二项 普通未遂犯的成立要件 316

第三项 著手实行的判断标准 317

第三节 中止犯 319

第一项 中止犯的意义 319

第二项 中止犯的成立要件 324

第三项 准中止犯的内涵 325

第四项 正犯或共犯中止的内涵 328

第四节 不能犯 333

第一项 不能犯的意义 333

第二项 不能犯的内涵 335

第三项 不能犯的学说 337

第四项 不能犯的类型与思考 341

第五项 不能犯的危险判断 345

第六章 正犯与共犯论 349

第一节 正犯与共犯的概念 350

第一项 正犯与共犯的意义与种类 350

第二项 正犯与共犯的立法体例 352

第三项 正犯与共犯的区别 355

第四项 正犯与共犯的关系 366

第五项 共犯的处罚根据 369

第二节 间接正犯 371

第一项 间接正犯的意义 371

第二项 间接正犯的理论根据 372

第三项 间接正犯的成立态样 375

第四项 间接正犯的著手实行 378

第三节 共同正犯 381

第一项 共同正犯的意义 381

第二项 共同正犯的成立要件 383

第三项 共同正犯的本质 387

第四项 共谋共同正犯 391

第五项 承继的共同正犯 395

第六项 过失的共同正犯 397

第七项 结果加重犯的共同正犯 402

第八项 共同正犯的其他类型 406

第四节 教唆犯 409

第一项 教唆犯的意义 409

第二项 教唆犯的成立要件 412

第三项 教唆犯的类型 415

第五节 帮助犯 419

第一项 帮助犯的意义 419

第二项 帮助犯的成立要件 420

第三项 帮助犯的类型 424

第六节 身分犯的参与 426

第一项 身分犯的参与问题 426

第二项 身分犯的意义 428

第三项 纯正身分犯的参与 430

第四项 不纯正身分犯的参与 430

第五项 身分犯参与的实务见解 431

第七节 参与关系的脱离 435

第一项 参与关系脱离的意义 435

第二项 共同正犯关系的脱离 436

第三项 共犯关系的脱离 438

第七章 罪数论 440

第一节 罪数的概念 441

第一项 罪数的意义 441

第二项 罪数的判断标准 442

第二节 本质上一罪 445

第一项 法条竞合 445

第二项 包括一罪 452

第三项 不罚的前行为与不罚的后行为 460

第三节 科刑上的一罪 462

第一项 想像竞合 462

第二项 牵连关系的罪数问题 469

第三项 连续行为的罪数问题 472

第四节 数罪并罚 478

第一项 数罪并罚的意义 478

第二项 数罪并罚的成立要件 479

第三项 数罪并罚的处断方法 481

第三篇 刑罚与保安处分 485

第一章 刑罚的概念 487

第一节 刑罚的基本思想 487

第一项 刑罚的意义 487

第二项 刑罚的本质 487

第三项 刑罚的目的 489

第二节 刑罚权的基本思想 489

第一项 刑罚权的意义 489

第二项 刑罚权发生的条件 491

第三节 刑罚的种类 493

第一项 死刑 494

第二项 自由刑 497

第三项 财产刑 498

第四项 名誉刑 502

第二章 刑罚的适用 504

第一节 刑罚适用的概念 504

第二节 法定刑的轻重 504

第三节 法定刑的加重与减轻 505

第一项 法定刑的加重 506

第二项 法定刑的减轻 506

第三项 累 犯 508

第四项 自首 514

第四节 量刑 518

第一项 量刑的意义 518

第二项 量刑的标准 518

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 525

第一节 刑罚执行的意义 525

第二节 各种刑的执行 526

第一项 死刑的执行 526

第二项 自由刑的执行 527

第三项 财产刑的执行 534

第三节 缓刑 538

第一项 缓刑的意义 538

第二项 缓刑的要件 539

第三项 缓刑宣告的附带命令 542

第四项 缓刑的撤销 544

第五项 缓刑的效力 545

第四节 假释 546

第一项 假释的意义 546

第二项 假释的要件 547

第三项 假释的撤销 551

第四项 假释的效力 552

第五项 假释的程序 552

第四章 刑罚的消灭 554

第一节 刑罚消灭的意义 554

第二节 赦免 554

第一项 赦免的意义 554

第二项 赦免的种类 555

第三节 时效 556

第一项 追诉权的时效 556

第二项 行刑权的时效 559

第五章 保安处分 562

第一节 保安处分的概念 562

第一项 保安处分的意义 562

第二项 保安处分的本质 563

第三项 刑罚与保安处分的区别 565

第二节 保安处分的种类 566

第一项 感化教育 567

第二项 监护 569

第三项 禁戒 572

第四项 强制工作 575

第五项 强制治疗 577

第六项 保护管束 580

第七项 驱逐出境 584

第三节 保安处分的宣告与执行 586

第一项 保安处分的宣告 586

第二项 保安处分的免除执行 586

第三项 保安处分的时效 587

参考文献 589

名词索引 59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