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苏锡常发展特色研究
苏锡常发展特色研究

苏锡常发展特色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海乐,周德欣主编;邬大千,周伟,卞愉清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00028526
  • 页数:413 页
图书介绍:
《苏锡常发展特色研究》目录

前言&戴心思 1

绪论 苏锡常发展的实际进程和主要特色 3

一、发展研究视角与思路 3

1.发展问题的全球性探索 3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6

3.可持续发展命题的内涵与外延 12

4.苏锡常发展特色研究思路 15

二、苏锡常发展的实际进程 17

1.社会发展中的结构转换 17

2.农业结构向非农结构转换 18

3.封闭结构向开放结构转换 23

4.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转换 27

5.生存结构向发展结构转换 31

三、苏锡常发展的主要特色 34

1.特色和发展特色 34

2.工农互补、产业重组的区域工业化之路 35

3.城乡联动、共同繁荣的城镇现代化之路 36

4.吐故纳新、异质兼容的完善公有经济之路 37

5.政府推动、社会协力共建市场体系之路 39

6.把握机遇、乘势而上的开拓奋进之路 40

7.面向基层、重教兴科的开发人力资源之路 41

8.齐抓共管、重在培育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路 42

9.梯度递进、滚动发展的共同富裕之路 43

专论 苏锡常发展的具体道路 49

一、乡村企业开拓的区域工业化道路 49

1.农村工业化艰难起步 49

(1)区域工业化的曲折 49

(2)社队工业艰苦创业 50

(3)社队企业开拓市场的实践 52

2.突破二元结构的成功尝试 55

(1)乡村工业异军突起 55

(2)从城乡分割到城乡联合 57

(3)丰富多彩的横向联合 59

(4)乡村工业发展战略转换 62

3.区域工业化新阶段 66

(1)乡村工业再攀新高峰 66

(2)城市工业达到新水平 68

(3)工业组织集团化 71

(4)区域工业整体实力 73

4.区域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色 75

(1)以乡村工业为起点 75

(2)以集体经济为基础 76

(3)以国内外市场为依托 78

(4)以创业群体为核心 79

二、农村改革与农业产业化 84

1.农业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84

(1)农村工业化带来的冲击 84

(2)农业产业化的独特机遇 86

2.单一经营转向双层经营 88

(1)“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确立 88

(2)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91

(3)强化农业生产领导、管理体系 94

(4)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95

(5)粮食生产水平明显上升 98

3.分散经营转向规模经营 99

(1)平均承包制的效率递减 99

(2)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 101

(3)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形式 105

(4)适度规模经营的成果 107

4.自给、半自给经营转向市场化、企业化经营 109

(1)农业结构调整的启动 109

(2)农副产品经营市场化 111

(3)农副产品经营规模化 113

(4)农副产品经营企业化 116

三、服务业振兴和产业结构重组 121

1.产业结构重组的必然趋势 121

(1)区域经济结构性变动 121

(2)第三产业滞后及其负面效应 124

(3)振兴现代服务业的三次浪潮 126

2.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之路 131

(1)从不同层次各个突破 131

(2)重点领域广泛拓展 135

(3)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139

(4)发展机制吐故纳新 143

3.区域产业结构新格局 146

(1)区域产业构成 146

(2)强化经济运行整体素质 148

(3)构筑经济持续增长优势 151

(4)发挥城市综合功能 155

四、区域经济的外向开拓 160

1.面向世界的战略转轨 160

(1)“两高两低”格局难以支撑 160

(2)国内市场竞争的现实危机 160

(3)高新技术时代的严峻挑战 161

2.“三外齐上”的强劲态势 162

(1)对外贸易率先发展 162

(2)利用外资加速推进 164

(3)依托开发区全方位开放 171

3.外向开拓的内发效应 179

(1)“双元引进”的投入扩充效应 179

(2)先进技术装备的吸纳、消化效应 181

(3)变革、创新的产业转型效应 184

(4)全面推进的社会发展效应 185

4.全面国际合作新阶段 187

五、生产关系变革中的制度创新 191

1.经济持续增长的体制障碍 191

(1)乡村企业的体制掣肘 191

(2)国有企业低效运行 194

(3)非公有经济滞缓不前 197

2.深化改革中的制度创新 198

(1)公有企业自我完善 198

(2)海外私人资本植入 205

(3)个体、私营经济复苏 208

3.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多元混合结构 211

(1)现阶段公有制最佳实现形式 211

(2)不同形态公有经济优势互补 215

(3)公私经济平等竞争 216

(4)区域体制变革的未来态势 218

六、市场体系培育和建设 223

1.建构市场体系的实际进程 223

(1)商品市场建设起步 223

(2)要素市场培育 223

(3)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全面发展 226

2.政府培育市场的成功探索 230

(1)市场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230

(2)政府推动与社会协力相结合 232

(3)政府调控与政策扶持相结合 233

(4)法规建设与规范管理相结合 234

3.区域市场体系主要特色 235

(1)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协调发展 235

(2)农村市场与城区市场各具优势 237

(3)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互为补充 238

4.资源配置市场化思路 239

(1)培育区域性大市场 239

(2)发展高层次市场 244

七、乡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 248

1.乡村工业和小城镇崛起 248

(1)传统集镇的历史变迁 248

(2)工业化推动下的乡村城镇化 252

(3)传统集镇功能转换 257

2.城市现代化新态势 263

(1)建设、改造小城镇总体思路 263

(2)县域城镇的扩展与增容 265

(3)历史名城建设与保护 269

3.深化社区结构变革的思考 273

(1)区域城市化整体布局 273

(2)乡村城镇化适度发展 276

(3)小城镇建设政策配套 278

(4)城市现代化政策建议 278

八、阶层分化与社区整合 280

1.先发展促成高分化 280

(1)单一、封闭社区结构解体 280

(2)居民收入分化 286

(3)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分野 289

(4)人际关系重新组合 291

2.社会阶层结构及其特征 293

(1)居民分层的客观依据 293

(2)城乡阶层主要类型 296

(3)社会分化基本特征 300

(4)阶层之间的矛盾及调适 302

3.强化社区整合及其要求 305

(1)社区整合的内容 305

(2)社区整合的物质基础 306

(3)社区整合的组织系统 307

(4)社区整合的思想保证 308

九、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310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 310

(1)城镇社会福利制度 310

(2)农民自助式保障体制 312

2.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314

(1)传统体制与改革目标的矛盾 314

(2)城镇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317

(3)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320

3.区域社会保障体系及其走向 325

(1)社会保险 325

(2)社会福利 328

(3)社会优抚 331

(4)社会救助 335

(5)社区服务 337

十、共同富裕基础上的小康水准 341

1.温饱型向小康型转换 341

(1)一个现代发展范畴 341

(2)小康水平评估标准 343

(3)滚动发展的达标进程 345

2.独具特色的小康之路 350

(1)以综合实力为支撑 350

(2)以两种生产良性循环为保障 352

(3)以乡村社区提前达标为先导 354

(4)以城乡共同繁荣为方向 356

3.小康转向富裕的政策选择 360

(1)单一增长与全面发展 360

(2)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 362

(3)提高二产与强化三产 363

(4)工业化推动与城市化推动 365

展望 苏锡常现代化新阶段及对策思路 369

一、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定位 369

1.总体目标的提出与发展 369

2.“三步走”战略的科学界定 373

3.苏锡常现代化新阶段的目标选择 377

二、苏锡常第三步战略达标评估 382

1.指标设计的指导思想 382

2.达标进程量化测评 387

3.区域现代化的制约因素 394

三、世纪之交现代化对策思路 400

1.将可持续发展贯彻始终 400

2.围绕两个转变落实对策 404

3.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进步 409

后记 4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