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社会世界的意义构成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社会世界的意义构成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社会世界的意义构成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奥)阿尔弗雷德·舒茨著;游淙祺译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00096423
  • 页数:3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奥地利著名社会学家舒茨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追随韦伯的脚步,将社会学当作奠定在行动理论上的一门学问,也就是说,重点在于有意义的社会行动应该如何被理解或诠释。但是,舒茨更进一步追问,我们能否构造一个关于社会行动的方法论与普遍理论,以便为社会科学奠定稳固的基础。因此,舒茨认为韦伯的理论在理解他人行动的问题上还有许多缺陷,从而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特别是要对“意义脉络”、“主观意义”、“客观意义”、“动机”的做进一步的探讨。对此,舒茨是借助于现象学的方法进行探讨,从而为社会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社会世界的意义构成》目录

前言 1

第二版的前言 3

第一章 导论 4

一、前言:问题的提出 4

二、韦伯的意义行动概念 18

三、他我的预先给予性(Vorgegebenheit)与掌握主观意义的设准(Postulat) 23

四、对韦伯“当下的”与“根据动机的”理解概念的批判 29

五、主观的与客观的意义 37

六、过渡到构成分析,解析“与行动相结合的意义”此一概念 45

第二章 自我生命流程当中有意义体验之构成 59

七、内在生命流程的现象:持存(Retention)与再造(Repro-duktion) 59

八、胡塞尔之“赋予意义之意识体验”以及自身行为的概念 69

九、行动的概念——构想和前摄 73

十、“有意识的”行动及其明证性 82

十一、意欲性行动以及意欲的问题 87

十二、摘要:第一个及原初意义概念的厘清 92

十三、第一个意义概念的扩展:A.意义的注意变样 95

十四、接续:B.体验的脉络——意义脉络与经验脉络 99

十五、经验世界的构成及其在基模下的秩序 103

十六、作为诠释基模的经验基模:自我解释与诠释——问题与兴趣 109

十七、作为意义脉络的动机脉络:A.“为了……目的”动机 113

十八、接续:B.真正的原因动机 120

第三章 理解他人之理论的基本特质 135

十九、自然观点中有关他我的一般设定 135

二十、续篇:他人体验之流的同步性(Gleichzeitigkeit) 141

二十一、流俗的“理解他人”概念所具有的模糊性。奠定在自我解释活动之上的理解他人 147

二十二、转向真正地理解他人 155

二十三、表达动作和表达行动 160

二十四、记号和记号体系 162

二十五、意义设定与意义诠释 172

二十六、告知的意义脉络——重点回顾 178

二十七、主观意义与客观意义——制造品(Erzeugnis)与证明(Zeugnis) 182

二十八、附记:人文科学中主观与客观意义理论的应用 187

第四章 社会世界的结构分析:社会的周遭世界、共同世界、前人世界 195

A.导论 195

二十九、对更多问题之提出的预览 195

B.社会行为、社会行动与社会关系 201

三十、韦伯的“社会行动”概念——朝向他人态度与实质影响他人 201

三十一、韦伯的社会关系概念——朝向关系(Einstellungsbe-ziehung)与实质行动关系(Wirkensbeziehung) 210

三十二、实质行动关系的动机脉络 221

C.社会的周遭世界 226

三十三、社会的周遭世界与我们关系 226

三十四、周遭世界的社会关系之分析 232

三十五、周遭世界的观察 240

D.社会的共同世界与理念型 244

三十六、转移到社会的共同世界问题——连续性的社会关系 244

三十七、作为理念型的在共同世界之中的他我。“与你们关系”(Die Ihrbeziehung) 251

三十八、理念型诠释基模的构成 261

三十九、共同世界的匿名性与理念型的内容充实性 272

四十、共同世界的社会关系以及共同世界的观察 282

E.对前人世界的理解与历史的问题 289

四十一、社会世界中有关过去的问题 289

第五章 关于理解社会学的一些基本问题 307

四十二、回顾之前的研究成果 307

四十三、共同世界的观察以及社会科学的问题 313

四十四、理念型在韦伯社会学中的功能 318

四十五、因果适当性 324

四十六、意义适当性 330

四十七、客观的或然率与主观的或然率 334

四十八、理解社会学对理性行动类型的偏好 337

四十九、社会科学中的客观意义与主观意义 340

五十、结论:未来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349

术语译名对照表 355

人名译名对照表 3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