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禹州回族志暨宗教志
禹州回族志暨宗教志

禹州回族志暨宗教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河南省禹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编
  • 出 版 社:禹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 出版年份:1989
  • ISBN:
  • 页数:256 页
图书介绍:
《禹州回族志暨宗教志》目录

上编 禹州回族志 1

序言 1

凡例 3

概述 5

大事记 8

第一章 禹州回族历史沿革 11

第一节 唐宋 11

第二节元代 12

第三节 明代 16

第四节 清代 16

第五节 中华民国 17

第六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18

第二章 回族在禹州的分布 18

第三章 回民聚居地简述 22

第一节 城关自然村(街)群 22

第二节 山货厂自然村群 24

第三节 砖桥坡自然村群 25

第四节 皂角坪 花石自然村群 27

第四章 节日与礼俗 29

第一节 节日 29

第二节 服饰及语言文字 31

第三节 婚姻 33

第四节 生育 34

第五节 丧葬 35

第六节 祀典 36

第七节 饮食 38

第八节 回族人民共同心理行为规范及民族气质 39

第五章 禹州回族的历代社会地位 42

第一节 元代 42

第二节 明代 43

第三节 清代 44

第四节 中华民国 45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46

第六章 党的民族政策与回族政治地位 46

第一节50年代民族政策的宣传与贯彻 47

第二节 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时期 49

第三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50

第七章 经济 55

第一节 城关村(街)群 56

第二节 砖桥坡村群 65

第三节 山货厂村群 70

第四节 皂角坪花石村群 80

第五节 群众生活 80

第八章 教育 82

第一节 建国前的教育 82

第二节 建国后的教育 84

第九章 传统体育 88

第十章 科技 财经 文学 艺术 91

第一节 科技 91

第二节 财经 93

第三节 文学 94

第四节 艺术 95

第十一章 禹州回族人民的革命斗争 95

第一节 丁启云办煤矿 96

第二节 高殿臣对待民族歧视 97

第三节 抗日救国 100

第四节 解放初期的革命斗争 101

第十二章 禹州回族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贡献 102

第一节 元代冶铁及屯田 102

第二节 手工制革业 102

第三节 皮毛业 103

第四节 饮食服务业 103

第十三章 公益事业 104

第一节 公墓 104

第二节 架子会 105

第三节 救济 106

第十四章 回族人物 109

第一节 人物传 109

第二节 禹州回族现代知名人物表 117

第三节 禹州村街基层政权回族干部名表 118

第四节 禹州籍回族在外知名人物 119

第十五章 杂记 120

第一节 民族团结事例 120

第二节 古老姻亲 121

第三节 孝服 122

第四节 海老十为善 124

第五节 观上村巴姓民族调查 124

第六节 艾窝艾姓民族问题释疑 127

第七节 山货厂村回族实行丧事简办 128

第八节 同兴公 天兴公停业记 130

下编 禹州宗教志 131

概述 131

第一章 伊斯兰教 134

第一节 伊斯兰教和穆斯林 134

第二节 伊斯兰教与禹州的回族 135

第三节 教派 136

第四节 信仰 137

第五节 五功 139

第六节 教法摘述 142

第七节 禹州伊斯兰教的历史地位 144

第八节 落实宗教政策 145

第九节 清真寺 147

第十节 各清真寺简述 149

第十一节 各清真寺碑碣简介 164

第十二节 禹州伊斯兰教协会 170

第十三节 名阿訇传 172

第十四节 杂记 178

第二章 天主教 182

第一节 天主教与教阶制 182

第二节 禹州天主教沿革 183

第三节 天主教的教义与教规 184

第四节 圣事七件 185

第五节 宗教活动 186

第六节 神职人员及教徒 188

第七节 学校和诊疗所 190

第八节 教案 191

第九节 司铎安国治事略 196

第十节 天主教爱国会 198

第三章 基督教 199

第一节 宗教改革与基督教 199

第二节 禹州基督教的早期活动 200

第三节 解放前的组织机构概况 201

第四节 信抑禁条与诫规 202

第五节 礼仪 203

第六节 宗教活动 205

第七节 解放前的基督教领导机构——公会 208

第八节 解放前的区会 布道所及教徒 211

第九节 教会学校及慈善事业 213

第十节 经济来源及教牧人员待遇 214

第十一节50年代的三自改新运动 216

第十二节80年代的三自爱国运动 217

第十三节 人物录 219

第十四节 杂记 222

第四章 佛教 225

第一节 起源与传入 225

第二节 教义及戒律 226

第三节 崇奉 227

第四节 佛寺 228

第五节 教职 230

第六节 礼仪与节日 231

第七节 信徒与佛学社 232

第八节 新文化与佛教 233

第九节 禹州佛教现况 234

第十节 杂记 234

第五章 道教 236

第一节 起源 传入 宗教活动 236

第二节 崇奉 236

第三节 宗教仪式 诫律 节日 237

第四节 宫观庙宇 238

第五节 教职 信徒 239

第六节 丹术 符箓 240

第七节 新文化的普及与扫神像 241

第八节 禹州道教现况 241

第九节 杂记 242

第六章 祠祀 民间崇奉 243

第一节 祠祀 243

第二节 民间崇奉 245

附录 禹州市佛寺 道观 祠祀民间崇奉表 248

编后记 25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