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陈望道语文论集
陈望道语文论集

陈望道语文论集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望道著;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0
  • ISBN:9150·34
  • 页数:687 页
图书介绍:
《陈望道语文论集》目录

1918年 1

标点之革新 1

1919年 5

横行与标点 5

新式标点的用法 7

1920年 19

“的”字底新用法 19

点标论第二 22

“的”字底分化——化作“的”、“底”、“地” 25

指示代词的商榷——“这裏”、“那裏”写作“这里”、“那里” 28

文字漫谈 29

“点”和“些” 29

“可” 29

“那”和“哪” 31

“了” 32

“着” 32

“会” 33

“就” 33

“再” 34

“得”和“的” 34

“再”和“又” 35

“可”字的综合——对于我的《文字漫谈》“可”字条的辩护 38

〔附录〕“可”字的分析&刘大白 43

1921年 49

新式标点 49

国语上一个可以注意的问题 52

《标准国语文法》和疑问句式 54

谈韵律 58

感谢大白君申说补足我底《谈韵律》 60

〔附录〕读晓风君底《谈韵律》&刘大白 61

语体文欧化的我观 64

1922年 65

评胡适论“除非”并说及“又不” 65

用字新例 71

“了”字底用法 76

作文法讲义 81

1923年 139

对于白话文的讨论(一) 139

对于白话文的讨论(二) 141

文言白话和美丑问题 143

对于白话文的讨论(五) 145

方言可取的一例 147

1924年 149

自称“研究新文学者”底文气谈 149

修辞学在中国之使命 153

论辞格论底效用兼答江淹 159

〔附录〕江淹来信 160

1925年 163

修辞学的中国文字观 163

1926年 167

美底形式 167

1932年 183

说飞白 183

1933年 187

“吗”和“呢”的讨论 187

关于文学的诸问题 200

1934年 211

对于读经的意见 211

关于大众语文学的建设 212

所谓一字传神 214

大众语论 216

这一次文言和白话的论战 228

建立大众语文学 232

怎样做到大众语的“普遍”?——三路并进 237

方言的记录 240

文学和大众语 244

用脑子论 247

1935年 249

虚字的研究——《古书虚字集释》翻后感 249

关于刘半农先生的所谓“混蛋字” 252

语文之间“通同之共轨” 255

接近口头语的方法 258

关于修辞 261

保守文言的第三道策 263

语言学和修辞学对于文学批评的关系 266

说到测字摊 268

读文法书 271

1938年 275

纪念拉丁化的解禁 275

拉丁化北音方案对读小记 277

拉丁化北音方案对读补记 281

拉丁化汉字拼音表 283

《语文周刊》发刊辞 289

中国语文的演进和新文字 292

表示动作延续的两种方式 300

〔附录一〕“勒拉”和“拉”&朱樱 301

〔附录二〕“哼”和“在”&邹啸 302

〔附录三〕“哼”“东”和“带”&徐文蔚 303

说语言 307

谈杂异体和大众化 310

议改“延续”为“存续”及其他 313

说存续表现的两式三分 315

〔附录〕苏州话也有“三分”&席枚 319

叠字的检验 322

一种方言的语尾变化 326

论黄汉先生提出的问题——“来、起来、去、下去”是否表存续 328

〔附录〕黎锦熙先生说“存续”&黄汉 335

一种语言的测验——郑延榖是什么地方人? 338

谈动词和形容词的分别 339

谈存续跟既事和始事 345

〔附录〕对于“来带”等的修正并答徐文蔚先生&雪村 349

《一提议》和《炒冷饭》读后感 355

〔附录一〕一个国文法新体系的提议&傅东华 370

〔附录二〕炒冷饭&金兆梓 374

1939年 379

文法革新的一般问题 379

从分歧到统一 385

回东华先生的公开信——论文法工作的进行、文法理论的建立和意见统一的可能 393

〔附录〕给望道先生的公开信&傅东华 397

漫谈文法学的对象以及标记能记所记意义之类 401

拟请议决修改初高中国文课程标准并规定大学入学试题不限文体案 405

中国拼音文字的演进——明末以来中国语文的新潮 406

1940年 415

语文运动的回顾和展望 415

六书和六法 421

从“词儿连写”说到语文深入研究 424

中国古代的语文标记论 430

语文中的鸡冠派 436

文法革新问题答客问 438

“语”和“语团”论略 454

1941年 461

答复对于中国文法革新讨论的批评 461

1943年 491

《中国文法革新论丛》序 491

文法的研究 493

论文法现象和社会的关系 497

《评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书后 500

1947年 505

“中国语文学会”成立缘起 505

试论助辞——纪念《马氏文通》出版五十周年 506

1948年 525

两个原则——上海公私立大学教授对于中国文学系改革的意见 525

1950年 527

“一”字的用法——答沙人问 527

1951年 529

《中国拼音文字研究》序 529

1952年 531

计标 531

1955年 535

在第一次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的发言 535

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学术会议上的总结发言 539

1956年 545

对于主语宾语问题讨论的两点意见 545

关于《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讨论 547

上海语文学会成立大会开幕词 554

1957年 557

重印《中国文法革新论丛》后记 557

怎样研究文法、修辞 558

1958年 567

建立新型的文风 567

漫谈《马氏文通》 569

1959年 581

五四运动和文化运动 581

对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会的两点愿望 584

1960年 587

“文法”“语法”名义的演变和我们对文法学科定名的建议 587

1961年 599

谈谈修辞学的研究 599

我对研究文法、修辞的意见 608

1962年 617

修辞学中的几个问题 617

《修辞学发凡》重印前言 624

关于卢以纬的《语助》 626

1964年 629

关于语言研究的建议 629

1973年 635

论现代汉语中的单位和单位词 635

汉语提带复合谓语的探讨 647

〔附录〕 669

陈望道同志著译编述目录索引 66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