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大吕庄村志
大吕庄村志

大吕庄村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大吕庄村村志编纂委员会编;齐华林,赵相臣主编;史昭贤,王丁锁副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534839153
  • 页数:696 页
图书介绍:
《大吕庄村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篇 地理 35

第一章 村域位置 35

第一节 自然村 35

大吕庄 35

小吕庄 35

第二节 村名 35

村名 35

街名 36

地名 36

第二章 建置政区 38

第一节 建置沿革 38

第二节 行政区划 40

第三节 村民小组 41

第三章 地貌土壤 42

第一节 地貌 42

第二节 土壤 43

两合土 43

固定沙丘风沙土 43

半固定沙丘风沙土 44

第四章 风水水文 44

第一节 风水 44

第二节 水文 46

第五章 气候物候 47

第一节 气候 47

日照 48

气温 48

地温 48

降水 49

霜期 49

风 49

第二节 物候 49

第三节 自然灾害 51

天气灾害 51

病虫灾害 54

第六章 植物动物 55

第一节 植物 55

第二节 动物 57

第二篇 政治 59

第一章 党政团体 5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 59

党支部班子建设 59

党员发展 62

党员培养教育 72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73

第二节 行政机构 74

新中国成立前政权机构 74

新中国成立后行政机构 75

第三节 群团组织 80

农民组织 80

共青团 81

妇女联合会 83

少年先锋队 84

第二章 革命斗争纪略 85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 85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 86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 89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述 91

第一节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91

第二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92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93

第四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94

第四章 兵事 96

第一节 兵役制度 96

募兵制度 96

志愿兵役制 96

义务兵役制 97

预备役 97

祖孙三代、父子、兄弟兵 100

第二节 地方武装 101

民兵组织 101

治保组织 105

第三篇 经济 107

第一章 农业 107

第一节 土地制度 107

封建地主占有制 107

个体农民所有制 109

过渡时期的土地制度 110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11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2

第二节 农作物种植 119

耕作 119

种子 122

栽培环境 128

栽培技术 129

病虫害防治 131

第三节 农田水利 135

井泉建设 135

土地利用 137

第四节 农业机具 137

旧式农具 137

革新农具 140

第五节 农业技术队伍 143

农技人员 143

农机人员 144

第二章 林果业 144

第一节 林业资源 145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47

第三节 林木管理 147

第四节 林木病虫害防治 148

第三章 畜牧养殖业 149

第一节 家畜 149

第二节 家禽 150

第三节 兽医 151

第四章 工副业 151

第一节 个体私营经济 152

第二节 木材加工 154

第三节 电线电缆及盘具加工 155

第四节 建筑建材 157

第五节 煤球加工 159

第六节 运输业 166

第七节 农机服务业 168

第八节 其他加工业 171

第九节 名优特产 176

红枣 176

麦黄杏 176

“三粉” 176

第五章 村庄建设 177

第一节 房舍 177

第二节 街道 180

第三节 公共设施 181

庙宇 181

村寨 182

公房 182

第四节 供水 183

第五节 电力 184

电力设施 184

电管人员 185

第六节 新农村 185

第七节 环境保护 186

第六章 商业 188

第一节 商户 188

第二节 餐饮业 190

第三节 经纪人 192

第四节 风味食品 193

王氏烧饼 193

赵氏牛肉 193

王家烩饼 193

糟鱼 193

烩菜 193

粉浆饭 194

第七章 劳务 194

第一节 就业 194

第二节 域外创业 197

第八章 财政金融 203

第一节 财政 203

农业税征收及改革 203

粮食及综合直补 205

粮食储存 210

财务管理 210

第二节 金融 212

币制沿革 212

储蓄 215

借贷 215

债券 215

信用机构 217

第九章 村民生活 218

第一节 收人 218

口粮分配 219

收入分配 225

第二节 消费 229

消费水平 229

消费结构 229

第三节 日常生活 231

柴 231

米 232

油 232

盐 232

衣 233

食 234

住 235

行 238

用 239

第四篇 文化 249

第一章 教育 249

第一节 私塾 249

明清时期 249

民国时期 250

第二节 学前教育 251

公办幼儿园 251

民办幼儿园 252

第三节 学校教育 253

小学教育 253

初中教育 254

学校建设 255

第四节 成教 260

成教扫盲 260

农民夜校 262

成教学校 262

高职教育 262

第五节 普九 263

第六节 教研教改 264

第七节 教师 267

政治待遇 267

生活待遇 269

晋级转正培训 269

第八节 学生 274

第二章 文艺 285

第一节 民间艺术 286

戏曲 286

大平调 286

大鸿拳 307

社火 309

刺绣 311

纸扎 312

第二节 文学艺术 312

文学创作 312

书法 313

绘画 313

摄影 314

第三节 广播影视 317

广播 317

电影 317

电视 318

第四节 文物古迹 318

遗址 318

古寺庙 318

古建筑 319

古树 319

碑刻 320

烈士墓碑 325

文物 326

革命文物 327

第五节 方言 330

方言 330

谚语 334

歇后语 341

俚语 343

歌谣 344

绕口令 347

第六节 传说故事 348

黄河故道与吕庄 348

大吕庄村名由来 348

疙瘩爷史话 349

雷音寺传说 350

三官庙传说 350

蚕姑庙传说 351

大槐树下是故乡 351

魏阁老拜师 352

半幅食盒 352

和二神仙 353

“五世同堂”匾 353

打擂 353

写楹联 354

风沙记 354

刺槐小史 355

三月三、砍枣杆 356

半截门板 356

第七节 轶事奇闻 356

火烧雷音寺 356

疙瘩爷显灵退兵 357

疙瘩爷山西行医 357

浅说王胖 358

和二骚糊传奇 359

一挑挑过来一筐鱼(于) 361

停柩 361

第八节 文化活动场所 361

演出场地 361

图书阅览室 362

老年人活动中心 362

第三章 体育 363

第一节 学校体育 363

第二节 群众体育 365

第三节 篮球 366

第五篇 社会 369

第一章 人口 369

第一节 人口 369

人口发展 369

人口结构 444

人口变动 449

第二节 姓氏 451

姓氏人口 451

姓氏渊源 453

姓氏寻祖 460

族谱 461

第二章 婚姻家庭 471

第一节 婚姻 471

择偶条件和途径 471

类别和结婚形式 473

初婚 474

婚姻质量 474

离婚 475

第二节 家庭 475

家庭规模 475

家庭结构 478

家庭功能 478

第三章 计划生育 479

第一节 组织管理 479

第二节 节制生育 481

第三节 合格村建设 484

第四章 民政 491

第一节 优抚 492

第二节 五保供养 492

第三节 抚困救危 493

第四节 殡葬改革 493

第五章 民事调解 495

第六章 宗教 496

第一节 基督教 497

第二节 天主教 501

第三节 宗教管理 502

第七章 医疗卫生 503

第一节 医疗队伍 504

第二节 防病治病 505

第三节 卫生保健 505

爱国卫生运动 505

妇幼保健 506

第八章 精神文明建设 507

第一节 创建活动 507

五讲四美三热爱 507

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507

讲文明树新风 509

文明村建设 510

道德规范进万家 511

十佳农民标兵 511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515

“三理”教育 515

清洁家园行动 516

第二节 社会新风范 517

好媳妇 517

捐款救灾 519

见义勇为 526

义接果木 526

拾金不昧 526

第九章 风俗 527

第一节 民俗 527

衣食 527

起居 537

居处 539

婚丧 540

喜庆 546

第二节 节日 548

传统节日 548

法定节日 550

其他节日 551

第三节 礼仪 552

社会交际 552

亲属称谓 552

第四节 庙会 553

第五节 习俗禁忌 554

第六节 陋习 555

第七节 迷信 556

第六篇 人物 561

第一章 传记 561

第二章 简介人物 571

第一节 当代人物介绍 572

第二节 创业人士 592

第三节 大平调角 602

第四节 研究生 607

第三章 名录 610

第一节 明清人物 610

第二节 革命烈士 611

第三节 出席市、县会议代表 612

第四节 省市劳模、军功人员 614

第五节 村政干部 615

第六节 在外工作人员 624

第七节 戏剧名角 629

第八节 研究生 630

第九节 域外游子 631

第十节 寓外人士 632

附录 639

编纂资料来源 639

集体荣誉录 639

文献集存 641

三千余名青年大战幸福渠 641

大搞深翻土地运动中夫妇模范 642

大队第一生产队模范材料 642

关于“小四清”扫尾大吕庄试点工作总结 645

大吕庄村民自治章程 647

大吕庄村各项制度汇编 648

关于办理民间红白喜事实改革的几项规定 653

2004年上半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654

大吕庄村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 655

大吕庄村委换届期间对村干部的纪律规定 657

大吕庄村党支部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培训阶段方案 657

2007—2011年大吕庄村村庄建设规划 658

在表彰“十佳农民标兵”大会上的讲话 659

大吕庄村党支部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 660

在大吕庄村第十届“好媳妇”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662

报刊文章选录 662

土地改革和复查运动 662

高陵四区进行麦收大清查 663

自学成才的火箭遥测技术骨干 663

滑县农业税征管的历史沿革 664

橡皮筋变成钢筋棍 669

诗文辑存 670

我们走过的日子 670

勿忘我 670

张三兔子 670

栖息之处话弯柳 671

捉贼 672

树神 673

李四掉进井里 674

风雨中的一把伞 675

大戏一台 676

妈妈 677

杂录 677

修街碑志 677

滑县四间房乡大吕庄村助学兴教功德碑碑记 679

大吕庄村各村民小组搜集《大吕庄村志》资料人员名单 680

征集《大吕庄村志》资料的函 681

《大吕庄村志》捐资人员名单 681

编纂始末 683

跋 69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