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地震勘探静校正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Mike Cox著;李培明,柯本喜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2146725
- 页数:551 页
第1章 绪论 1
1.1定义 1
1.2历史背景 2
1.3近地表与静校正 4
1.4各章纲要 5
1.5未来趋势 6
1.6小结 7
参考文献 8
第2章 近地表地形与地质 10
2.1引言 10
2.2地形变化 10
2.3风化层 13
2.4近地表的不规则性 15
2.4.1沙丘地形 16
2.4.2高度不规则的风化层 17
2.4.3幼年地形 19
2.4.4壮年地形 19
2.4.5永冻层地形 20
2.4.6山前带地形 21
2.5近地表层的时变性 22
2.5.1温度 22
2.5.2降水 22
2.5.3潮汐 23
2.5.4冰运动 23
2.5.5风 23
2.5.6近代侵蚀和沉积作用 23
2.5.7火山活动和地震 24
2.5.8人文活动 24
2.6近地表速度 24
2.6.1固结岩石和未固结沉积物的速度 25
2.6.2泥的速度 27
2.6.3水、雪、冰的速度 30
2.6.4永冻层的速度 32
2.6.5各向异性 33
参考文献 35
第3章 基准面静校正量的计算 43
3.1引言 43
3.2参考基准面 46
3.2.1基准面选择 47
3.2.2中间或浮动基准面计算 49
3.3替换速度 52
3.4空间控制和插值 52
3.5利用公式进行数值计算 56
3.5.1炮点或检波点在地表 56
3.5.2炮点或检波点在风化层以下的深井数据 58
3.5.3炮点(或检波点)在风化层中的深井数据 60
3.6海上基准面静校正 64
3.7横波基准面静校正 68
3.8现有的方法 71
3.8.1微测井 73
3.8.2折射勘探 73
3.8.3简单高程校正法 74
3.8.4沙层厚度曲线(压实)法 74
3.8.5浅层反射方法 75
3.8.5.1记录参数 76
3.8.5.2震源 77
3.8.5.3深度转换和基准面静校正量计算 79
3.8.6其它的地球物理技术 80
3.8.6.1探地雷达 80
3.8.6.2面波频散 83
3.8.6.3重磁勘探 85
3.8.6.4电法勘探 86
3.8.7数据综合利用和近地表模型生成 92
3.9各种时不变时移 94
3.10近地表信息的显示 96
3.11近地表信息存储 99
参考文献 100
第4章 微测井法 116
4.1引言 116
4.2资料采集方法 119
4.2.1震源在井中,检波器在地表 120
4.2.1.1震源 121
4.2.1.2检波器 122
4.2.2震源在地表,检波器在井中(井下测量) 123
4.2.2.1震源 123
4.2.2.2检波器 123
4.3采样间隔 124
4.4解释 125
4.4.1拾取和计时 125
4.4.2到达时间校正 128
4.4.3时—深显示 130
4.4.4空间一致性 137
4.5根据非零井检距资料预测横向变化 140
4.5.1波前图版 141
4.5.2层析成像 143
4.6深井放炮的井口时间 145
4.7横波微测井 148
参考文献 148
第5章 折射法 153
5.1引言 153
5.2折射理论 154
5.2.1惠更斯原理和通过界面的折射 154
5.2.2折射波的传播 155
5.3层状介质的时距曲线 157
5.3.1两层水平层状介质模型 157
5.3.2三层水平层状介质模型 159
5.3.3两层倾斜界面介质模型 159
5.3.4多层情况 161
5.3.5速度随深度增大 161
5.3.6隐蔽层、速度反转和盲区 162
5.3.7被断层界面分开的两层介质 164
5.4折射资料的采集 165
5.4.1低速层(LVL)或风化层调查 166
5.4.2反射波记录上的折射信息 168
5.4.3影响折射波形状和振幅的因素 169
5.5折射波拾取和波至时间调整 172
5.5.1折射波初至的手工拾取 173
5.5.2自动化方法 174
5.5.3续至波 178
5.5.4对可控震源资料的附加要求 178
5.5.5互相关技术 179
5.5.6折射波拾取结果的显示 182
5.5.7折射波到达时间的调整 188
5.5.7.1地面—地面时间 189
5.5.7.2组合基距校正 191
5.5.7.3炮偏校正 191
5.5.7.4弯线和三维记录 192
5.5.7.5折射资料静校正 192
5.6折射解释技术 195
5.6.1截距时间法 196
5.6.2延迟时概念 199
5.6.3 ABC法(减去法) 201
5.6.4 Hagedoorn法(加减法) 204
5.6.5广义互换法(GRM法) 208
5.6.6加德纳法(Gardner)和其它延迟时技术 214
5.6.7 Blondeau法 219
5.6.7.1单层方法 221
5.6.7.2两层方法 223
5.6.8波前法 225
5.6.8.1单层法 225
5.6.8.2多层方法 228
5.6.8.3射线技术 228
5.6.8.4 Hagedoorn法 230
5.6.8.5向下延拓法 232
5.6.9反演、时间项和层析法 233
5.6.9.1反演 233
5.6.9.2时间项法(分解法) 235
5.6.9.3层析技术 236
5.6.10弯线勘探 237
5.6.11三维勘探 239
5.6.12海洋勘探 241
5.6.13折射解释方法的适用性及其选择 243
5.7速度控制和深度转换 245
5.7.1近地表速度 246
5.7.1.1微测井 246
5.7.1.2直达波 247
5.7.1.3浅层折射信息 248
5.7.1.4延迟时分析 248
5.7.1.5反射法勘探 250
5.7.2折射面和高速层速度 251
5.7.2.1折射波解释法得到的估计值 251
5.7.2.2转换成垂直速度 252
5.7.2.3微测井 252
5.7.2.4反射勘探 252
5.7.3深度转换以及误差的影响 252
5.7.3.1折射层深度和近地表速度的不确定性 253
5.7.3.2观测误差以及折射解释的不确定性 254
5.7.3.3由折射数据导出的基准面静校正量的误差 256
5.8横波勘探 259
本章附录:折射波解释方法分类 260
参考文献 261
第6章 静校正对地震资料处理的制约和影响 275
6.1引言 275
6.2近地表层中的射线路径 276
6.2.1静校正的局限性——炮检距和深度(时间)的依赖关系 277
6.2.2炮点偏移和弯线记录 282
6.2.3向下延拓和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 282
6.2.4动态静校正或射线追踪静校正 289
6.3短波长和长波长变化 296
6.4地表和地下界面特征的识别 298
6.4.1地表和地下异常 299
6.4.2组合的地表和地下异常 302
6.4.3时变效应 306
6.4.4叠加图 310
6.4.5分段叠加或部分炮检距叠加 311
6.5与叠加速度的交互影响 319
6.5.1参考基准面 321
6.5.2静校正异常的影响 324
6.6地震资料处理对静校正误差的敏感性 331
6.6.1多道相干噪音和多次波的衰减 332
6.6.2倾角时差校正(DMO) 333
6.6.3叠加响应 335
6.6.4偏移 337
6.7静校正与多次波 338
6.8深部异常 339
参考文献 341
第7章 剩余静校正 347
7.1引言 347
7.1.1数据处理流程 350
7.1.2本章内容概述 350
7.2基本方法与公式 352
7.2.1基本方程 353
7.2.2互相关技术 355
7.3共地面点法 358
7.3.1叠前共地面点法 358
7.3.1.1时差估算 359
7.3.1.2累积时差曲线的形成 362
7.3.1.3估算剩余静校正量 366
7.3.2共地面点叠加法 367
7.3.2.1处理流程 370
7.3.2.2 剩余静校正量的计算 371
7.4共中心点方法 377
7.4.1旅行时方程 382
7.4.2旅行时方程的分解 385
7.4.2.1加权法 389
7.4.2.2广义线性反演法 390
7.4.2.3独立解和不耦合现象 391
7.4.2.4高斯—赛德尔迭代法 396
7.4.2.5零均值法 404
7.4.3观测反射时间或时移的估算 406
7.4.3.1数据预处理 408
7.4.3.2选择分析的数据 411
7.4.3.3互相关法 414
7.4.3.4模型道、引导道或参考道 415
7.4.3.5互相关叠加法 419
7.4.4叠加能量法 420
7.5共炮检距法 421
7.6蒙特—卡罗和全局优化法 423
7.6.1模拟退火法 424
7.6.1.1两步法 425
7.6.1.2一步法或热浴法 427
7.6.1.3数据例子 430
7.6.2遗传算法 431
7.7 3D勘探 435
7.7.1有缝(Seam)静校正或不耦合解 436
7.7.2海上勘探 442
7.7.3叠后方法 443
7.8长波长剩余静校正 445
7.8.1常规剩余静校正方法的扩展 448
7.8.2部分炮检距叠加的比较 451
7.8.3叠加速度分析和反演 457
7.8.3.1速度—深度的二重性 458
7.8.3.2叠加速度剖面的计算 458
7.8.3.3人工或交互反演 459
7.8.3.4自动反演 461
7.8.4叠前反射时间反演 466
7.9非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 468
7.9.1按时间、炮检距和炮点—检波点方位角分段静校正 469
7.9.2平滑(Trim)静校正 471
7.10横波勘探 472
7.11地表一致性相位校正 476
7.12折射波剩余静校正 479
7.13剩余静校正的质量控制 481
7.13.1剩余静校正量曲线分析 482
7.13.1.1炮点和接收点的相似性与差异 484
7.13.1.2中、长波长静校正量 485
7.13.1.3周波跳跃 486
7.13.2地震数据分析 487
7.13.2.1叠加响应和同相轴的连续性 489
7.13.2.2周波跳跃 491
7.13.2.3通过分析改变处理流程 497
7.13.2.4长波长剩余静校正的影响 499
7.13.3剖面闭合 501
7.13.4调整近地表模型 502
参考文献 506
第8章 资料解释中的静校正问题 516
8.1引言 516
8.1.1短波长和长波长静校正 518
8.1.2剩余地表异常的识别 518
8.2静校正曲线与层位时间的对比 519
8.2.1剩余近地表异常分析和更新近地表模型 522
8.2.2数据例子 525
8.3灵敏度分析 531
8.4闭合差 533
8.4.1数据采集因素 536
8.4.1.1仪器 536
8.4.1.2震源 536
8.4.1.3检波器 536
8.4.1.4定位 536
8.4.2静校正因素 537
8.4.2.1基准面静校正 537
8.4.2.2剩余静校正 537
8.4.3资料处理因素 538
8.4.3.1反褶积与相位 538
8.4.3.2弯线与三维处理 538
8.4.3.3叠加速度 538
8.4.3.4动校正拉伸 538
8.4.3.5偏移 538
8.4.3.6滤波 539
8.4.3.7显示 539
8.5使用标准层或参照层 539
参考文献 541
关键名词中英文对照 544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韩勇责任编辑;(中国)张继光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石油圣城》何建明著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新工业时代 世界级工业家张毓强和他的“新石头记”》秦朔 2019
- 《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丛书 ABB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教程》(中国)工控帮教研组 2019
- 《陶瓷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丛书 陶瓷工业节能减排与污染综合治理》罗民华著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