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说陕北民歌
说陕北民歌

说陕北民歌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垄耘编
  • 出 版 社: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3952753
  • 页数:21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陕北民歌研究专著。作者就陕北民歌以及陕北文化的地域范畴、文化特点、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等做了深入研究。并对陕北民歌原生态发生的结论溯推、日常生活审美化、原型范式以及陕北民歌的叙事性、故事化等艺术特征做了深入阐释。进而阐述了陕北民歌的农耕文化内核、陕北民歌的结构框架、陕北民歌的时空维度、陕北民歌的美感驱动力、陕北民歌的情感化符号表征、性与民俗等相关文化意义进行了逐一研究。
《说陕北民歌》目录

一、陕北民歌原生态发生的结论溯推 1

羊肚子手巾水上飘,年轻人唱曲子解心焦——“劳动创造说”的生命长青与界域模糊 2

山曲好比没梁子斗,甚会儿想唱甚会儿有——“比兴”手法的共用让我们想起与《诗经》一起发生的机理判断 4

锣鼓鞭炮响连天,唱个秧歌来拜年——与陕北秧歌一起发生的事实判断 5

过罢新年十五天,腰鼓打在你门前——腰鼓击打的民歌也是陕北民歌 7

说你邋遢实邋遢,你的那个奶头送饭罐大——沈括听到的“市井鄙俚之语”就是陕北民歌 9

花花世界一十三个省,没见过舅舅挎外甥——“元代发生说”不足为据 10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陕北民歌的主题模式 13

对面山上一道弯,知心话儿没拉完——日常状态的审美介入方式 14

油瓶瓶来酱罐罐,辣子钵钵捣蒜蒜——宏大叙事的缺席与淡化 15

六月的日头腊月的风,尘世上最苦不过受苦人——“苦“与“乐”的情爱母题循环及离合张弛 17

土疙瘩林里刨光景,汗水流到脚后跟——无法规避的生活化缠绕环境 18

天上白云配黑云,唱个酒曲送人情——大众化接收系统的渐次生成及永恒化 20

三、原型范式:陕北民歌的人物形象活结 22

你看上我来我看上你,咱俩个拜成干哥妹——“哥哥妹妹”是陕北民歌的神话原型 23

你不给我卖老婆,下来的光景怎么过——弱势群体的底层声音呼唤 26

大大妈妈耳朵软,倒灶鬼媒人两头扇——相怨但不相恨的人物价值标准 28

刘志丹来是清官,他带上队伍上横山——革命民歌中人物形象的伟大与颂扬风起 30

四、叙事性:陕北民歌的语境表征方式 32

人家扫雪穿得暖,光棍无衣受风寒——男性视角下艰难生活方式的叙述 32

公鹅展翅飞过河,母鹅后面叫哥哥——女性视角下外部世界渴望的叙述 35

青草牛粪点不着个火,至死也忘不了你和我——双重性别的叙事语境创设 36

对面价沟里拔黄蒿,我男人倒叫狼吃了——叙事审美化追求的极致方式 38

心急像个热锅上的蚂蚱蚱,因为看妹妹跑死了马——事件择取的个别性叙述吻合了创作规律 40

五、故事化:陕北民歌的灵感创作源头 42

腰里掏出一张“龙票”,怕的那文武官长尿下一道——民歌手自始至终追踪的故事影子 42

马家湾的坝来工程大,米川砭河里筑大坝——以“真人”为噱头的故事叙述扩展 45

民国二十三畔,起了些红军闹共产——以“真事”引发的创作灵感扩展 46

区长一听弄不成,提笔写下离婚证——情节成了陕北民歌美感生成的机制 48

听见哥哥脚步响,一舌头舔烂两块窗——细节的真实是民歌生命力强盛的主要元素 49

六、农历:陕北民歌的农耕文化内核 52

三月里来日子短,吆上牛儿把地翻——耕作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事循环印记 53

六月里来热难当,家家户户换衣裳——生物链:以生物作比兴的情感沟通 54

五月里来五端阳,六月里玉姐卖麝香——月份链:线性思维方式的模式变异 55

夏日子长夏日子长,连暑三伏热难当——季节链:生命节拍在农事活动里的充分张扬 56

一更价来月当顶,思想起奴的哥哥泪淋淋——气物链:气候物象的心理内化 58

七、简洁与重复:陕北民歌的结构框架 60

想你想你真想你,三天没吃半碗米——民歌主题结构的“二进位”模式 61

你妈妈打你你给哥哥说,为什么要把洋烟喝——“二人台”形式的对话扩展 63

黑字白旮旯,腿腿都朝下——作者知识结构限制下的简洁 65

正月里正月正,二月里来刮春风——口头相传形式与非纸面记录局囿下的重复 66

扭扭扭呀捏捏捏,扭扭捏捏上峁山——重复的不断加长也未能产生真正的长调 68

八、文化地理:陕北民歌的时空维度 71

你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黄河长城黄陵的大文化历史背景 72

马驹驹撒欢羊羔羔跳,哪哒也不如咱这山沟沟好——政治文化中心位移后的逐渐边地化环境 74

黄骟马来白银蹄,哥哥走了后草地——多民族杂居杂交的人种学前提 76

哥哥我在圪梁梁上妹妹你在沟,看着了哥哥妹妹你就摆一摆手——山坡沙梁产生的距离美感 78

走一回草地受一回罪,驴背上驮千斤不知底——游牧、农耕两大文化的对撞 80

九、语言的缠绕:陕北民歌的美感驱动力 82

大河畔上捞冰片,想起亲人看针线——陕北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第二种语言传达方式 83

冬天长夏苦不停,世上苦不过受苦人——陕北方言的深土老根与无可替代 85

瞭得见那村村瞭不见人,泪蛋蛋泡在沙蒿蒿林——叠音衬词是音乐需要更是情感的需要 88

想你想得吹不灭灯,灯花花落下多半斤——夸饰堆砌的浪漫风韵 92

毛驴子快来空磨响,我想我男人没有心肠——“比兴”思维的嬗变整合 94

十、音乐性:陕北民歌的情感化符号特征 97

走头头骡子三盏盏灯,戴上铃子哇哇的声——最初的音乐灵感来自于天籁之音的直接模拟与体验 98

信天游不断头,谁想咋游就咋游——信天所游与曲体结构简约洗练的契合 100

平地上下雨水不流,你把干妹子撂下上长路——延长音的广泛使用是地域辽阔邈远的客观使然 102

三十里明山二十里水,五十里路上看一回你——换头与换尾是情感的连绵和切换 104

百灵鸟雀儿满天飞,你才是哥哥的勾命鬼——大音程跳进旋法是情感大起大落的自然跌宕 107

奴妈妈生奴九菊花,你给我寻的个丑南瓜——上行级进与下行级进是悲剧喜剧风格的直接界分 109

解放区呀么呼嗨,大生产呀么呼嗨——衬腔与装饰音的无可省略性 111

十一、性:陕北民歌中无可回避的话题 113

羊羔上树吃柳梢,拿上个死命和你交——生命形式的昂扬与苦难人生升华的原动力 114

一对对母鸽朝南飞,泼上个性命和你睡——“搭伙计”的原始冲动与灵肉半离的情感啮合 116

捏了一把我心抖颤,亲了一个嘴嘴惊了一身汗——大胆直率与“雷池”界碑的分寸感 118

唱起山曲抖起音,要交朋友趁年轻——言语模糊与行动暗示的隐喻性 121

十二、民俗:陕北民歌共生共长的土壤 124

正月里来是新年,家家户户来拜年——惯性思维生成了民俗也诞育了民歌 125

正月里来正月正,咱们二人来订亲——人生重大内容在生命节程中的直接表征 127

从脚沾到脑门心,浑身上下全沾净——亦真亦幻的民间信仰与民俗崇拜表征 129

腊月里二十三,我送灶马爷烧枣山——不拘琐屑的记录是民俗细节的履历 131

一合龙口不再开,家添人口外添财——民歌在民俗仪式中的功能延伸 133

十三、作者:陕北民歌的可知与不可知因素 136

墙头上种瓜扎不下根,我在你家活不成个人——缘情而发是所有作者的共同出发地 137

唱上个曲儿上了马,有没有意思不管它——无标题音乐与无主题变奏是第一作者的胚胎 139

他一言来我一语,编上个山曲唱给你——个体酝酿与集体创作不存在版权纠纷 141

我唱山曲给妹妹,谁编的曲儿管球谁——有名有姓与无名无姓是历史湮没的必然 143

张一句来李一句,谁也不是省油的——完美化过程中集体力量的无法剥离 145

十四、陌生化:陕北民歌生命力强盛的个性生长缘由 147

大大妈妈坏了心,把女儿我送火坑——反封建礼教的主流价值观反动 148

看人家大脚真自然,为什么把它往小缠——女性主体张扬的儒教理念反动 151

女婿七岁奴十八,七岁十八配成双——特殊个案写实的共性反动 153

有人常唱乱刮风,碾轱辘打烂针线缝——语言惯性扭曲的正常秩序反动 155

十五、比较:陕北民歌生成的环边地濡染 158

东山上糜子西山上谷,黄土里笑来黄土里哭——黄土高原共生板块的亲缘关系永远无法隔断 158

路过那宁夏口,万不要交朋友——“花儿”与“信天游”的姊妹纠缠亲缘 162

一站放到西包头,扯开嗓子吼声信天游——“赶牲灵”将“信天游”与“爬山调”一起链在牲灵脊梁上 165

黄河岸上女孩多,不做生活就唱歌——一河之隔挡不住秦晋之好的高喉咙大嗓 168

十六、联袂:陕北民歌与陕北其他艺术形式的共生共长 172

走一里来哭一里,哭倒长城十万里——黄河长城是阻隔也是自我生成的完善化机制 173

太阳出来满山红,共产党救咱翻了身——与陕北道情的互文溶渗 174

弹起琵琶定起音,众位乡亲听我唱几声——与陕北说书的平移镶嵌 177

乡亲父老仔细听,转九曲来到咱们村——与陕北其他艺术形式的连理嫁接 180

十七、改编:陕北革命民歌的出发点 182

千里雷声万里闪,陕北又出刘志丹——陕北革命是催生陕北民歌新生的土壤 183

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中央红军的到来是陕北民歌自身觉醒的发端 185

高楼万丈平地起,盘龙卧虎高山顶——旧瓶装新酒是革新的最初嫁接 189

金匾绣的是毛泽东,领导的主意高——从自发到自觉是改编长效机制生成的必由化之路 192

男当红军女宣传,裤子挽在大腿弯——从武器的革命到革命的武器是陕北民歌全国化的嬗变过程 194

南来的大雁北去的风,信天游唱给毛主席听——改编是陕北民歌官方化途程中的不自觉方式 196

附录一:陕北民歌研究类书籍辑录 200

附录二:陕北民歌研究论文辑录 201

后记 2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