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清代古声纽学
清代古声纽学

清代古声纽学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葆嘉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32565979
  • 页数:41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在作者硕士论文《清代学者上古声纽研究概论》的基础上修订、增补而成。作为第一部追溯清代学者上古声纽学术渊源沿革的专著,作者在书中按照萌发初探期、立论创说期和系统集成期,逐一阐述了顾炎武、徐用锡、江永、戴震、钱大昕、段玉裁、钱坫、李元、夏燮、邹汉勋、章炳麟、黄侃诸家之说。
《清代古声纽学》目录
标签:

导论 3

上古声纽研究溯源沿流 3

上篇 萌发初探期 17

第一章 顾炎武与古无轻唇说 17

第一节 顾亭林知古无轻唇音 17

第二节 唇音轻重互通之例说 18

第三节 附论毛奇龄倡言声韵兼治 21

第二章 徐用锡的舌上古读舌头说 23

第一节 徐用锡其人其事 23

第二节 徐用锡的舌音创说 26

第三节 徐用锡创说探源 27

第四节 字母归并派的滥觞 32

第三章 江永的字母观与古声混转说 34

第一节 胶固不化的字母观 34

第二节 《音学辨微》古声例说 37

第三节 《古韵标准》古声例说 40

第四节 字母辨等与古音十九 44

第五节 江永的古声混转说 46

中篇 立论创说期 51

第四章 戴震的二十位与古声流转模式 51

第一节 《转语》与《声类表》 51

第二节 《转语》古声二十位说 55

第三节 戴震的古声流转模式 61

第四节 附论洪榜《四声韵和表》二十位 67

第五章 钱大昕的立论与雅音归并模式 71

第一节 古无轻唇音及其论证 72

第二节 知彻澄古读端透定说 84

第三节 古人舌音后代多变齿音说 90

第四节 古音晓匣影喻不甚区别说 93

第五节 钱大昕的双声观与正音观 95

第六节 雅音归并模式及其影响 100

第六章 钱坫《诗音表》的古声和谐说 102

第一节 钱坫与《诗音表》 102

第二节 《诗》双声二十一位说 103

第三节 出送收三声与本类通声和谐说 109

第四节 喉音通声和谐说与影喻同声说 113

第五节 来首声说与来归声说 115

第七章 段玉裁的双声注与谐声必同部说 118

第一节 《说文》双声注的方式 118

第二节 《说文》双声注的分类 122

第三节 段玉裁双声注的性质 128

第四节 谐声必同部说与古声研究 132

第五节 附论王念孙父子古声二十三位 135

第六节 附论任兆麟古声二十六位 139

第八章 李元的古声互通说 143

第一节 李元与《音切谱》 143

第二节 泥娘日三母互通说 148

第三节 端透定与知彻澄互通说 152

第四节 正齿与舌音、齿头互通说 155

第五节 帮滂並明与非敷奉微互通说 166

第六节 见溪群与影晓匣喻互通说 172

第七节 喻影、喻匣、喻邪互通说 176

第八节 李元古声学说的特色 180

第九章 夏燮的古声合用说 183

第一节 夏燮与《述均》 183

第二节 古声四大限与牙喉合用证 185

第三节 重唇、轻唇合用证 190

第四节 舌头、舌上、半舌合用证 194

第五节 正齿二分论 198

第六节 古声合用说及其方法论 210

下篇 系统集成期 217

第十章 邹汉勋古声二十纽系统说 217

第一节 邹汉勋与《五均论》 217

第二节 《三百篇》古声二十纽 224

第三节 古声十四论评说 233

第四节 邹汉勋古声研究的特点 239

第五节 附论陈澧的系联法与正齿二分 245

附记:新化邹氏舆地世家 251

第十一章 章炳麟古声二十一纽与古双声说 255

第一节 古声三类五音二十一纽说 255

第二节 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 259

第三节 古双声说即古声流转说 264

第十二章 黄侃古音十九纽与古音研究系统论 273

第一节 黄侃古声纽说的形成 274

第二节 古音十九纽及其来由 281

第三节 喻、为古音说的五变 291

第四节 黄侃的古音观及其方法论 300

第五节 附论曾运乾喻母古读考 313

第六节 附论钱玄同古音十四纽 323

余论 335

第十三章 清代古声纽研究的成就及其影响 335

第一节 清代上古声纽研究的总体评价 336

第二节 谐声原则与清儒古声研究结论 349

第三节 上古声纽研究在现当代的继续 351

第四节 古音十九纽的再发现 365

第十四章 汉语音韵研究的历史性沉思 376

第一节 华夏汉语的混成发生与推移演变 376

第二节 雅正音系之形成扩展及嬗变轨迹 382

第三节 汉人语音自然感知与音韵研究突进契机 386

第四节 中国古音学与历史比较语言学异同 394

第五节 古音研究模糊性与诸家结论或然性 398

参考文献 402

李葆嘉音韵学论著目录 409

后记 4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