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大学用书  新编中国哲学史  2
大学用书  新编中国哲学史  2

大学用书 新编中国哲学史 2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劳思光著
  • 出 版 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1986
  • ISBN:
  • 页数:354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易经警世录下一篇:河洛精蕴
《大学用书 新编中国哲学史 2》目录

第一章 汉代哲学 3

(A)汉代哲学之外缘观察 3

(B)汉代哲学之内在解析 7

(C)汉儒之没落 9

(一)心性论问题之分裂 10

(二)阴阳五行说与汉儒之关系 11

(D)道家思想之肢解 17

(一)「超越我」之形躯化——道教 18

(二)文化否定论之孤立化——放诞之风 19

(三)「守柔」与「无为」之技术化——黄老之术 20

(E)董仲舒与「天人相应」之观念 22

(F)礼记之思想 29

(一)礼记一书之特色 30

(二)「大学」与「学记」 33

(a)「学」之意义之演变 33

(b)「学记」之要旨 35

(c)「大学」之理论 38

(三)中庸之时代及其理论 45

(a)中庸之时代 46

(b)中庸之思想 50

(1)「道」与「中和」 51

(2)「尽性」与「诚」 54

(3)「人」之地位 59

(四)「乐记」之理论 61

(G)易传之思想 71

(一)易传与卦爻辞违异 72

(二)易传乃杂辑而成 81

(三)易传中之特殊论点 85

(a)宇宙秩序与人生规律 86

(b)德性之「本体论解释」 89

(c)占卜之意义 92

(d)「贞凶」 96

(四)易传理论之评论 100

(H)淮南子、扬雄与王充 105

(一)淮南子 105

(二)扬雄之思想 114

(a)法言 114

(b)太玄 122

(三)王充之思想 124

(a)态度与方法 126

(b)辩「天人关系」 127

(c)「命」与「性」 131

(I)结语 138

第二章 魏晋玄学 141

(A)玄学之根源及分派 141

(一)玄学与儒道之关系 142

(二)才性派之特色 144

(三)名理派之特色 147

(B)「才性」之说 149

(C)「名理」之说 158

(一)何晏 158

(二)王弼 160

(三)向秀与郭象 168

(a)「自然」与「天然」 169

(b)「无待」与「独化」 170

(c)「无待」与「逍遥」 171

(d)「无为」 172

(e)「变化」与相反相成 174

第三章 中国佛教哲学 177

(A)总说 177

(B)印度佛教教义述要 179

(一)原始教义 180

(a)三法印 181

(b)四谛 183

(c)十二因缘 190

(二)大乘教义 193

(a)中观之学 194

(1)「空」及「假名」 194

(2)「因缘」与「无自性」 196

(3)「八不中道」 199

(4)涅槃 200

(b)唯识之学 200

(1)「妙有」之意义 202

(2)「三自性」 203

(3)「百法」 205

(4)「八识」 207

(5)「阿赖耶」之染净问题 210

(6)「种子」与「种性」 214

(c)真常之教 216

(1)「一乘」观念 217

(2)「佛性」观念 219

(3)「法身」 227

(4)佛境界与「法界」 228

(C)佛教在中国之流传及讲论 232

(一)初期之概况 233

(二)北中国之佛教 236

(a)道安与六家七宗 237

(b)鸠摩罗什及其弟子 246

(c)北方四宗 251

(三)南中国之佛教 255

(a)东晋玄风与慧远之佛教运动 255

(b)竺道生与涅槃宗 259

(1)佛性卽真我 262

(2)法身无色 263

(3)顿悟义与一阐提有佛性义 264

(c)真谛与摄论宗 269

(d)大乘起信论 275

(1)大乘起信论之真伪问题 276

(2)大乘起信论之理论 277

附记:本时期之重要佛教史著作 287

(D)中国佛教之三宗 289

(一)天台宗 292

(a)天台宗简史 292

(b)天台宗之判教理论 296

(c)天台宗之教义 299

(1)一念三千 299

(2)一心三观 302

(3)六卽 304

(二)华严宗 306

(a)华严宗简史 306

(b)华严宗之判教理论 310

(c)华严宗之教义 314

(1)法界观 314

(2)「十玄」之义 317

(3)六相圆融 319

(三)禅宗 322

(a)禅宗简史 324

(b)慧能之教义 328

(1)见性成佛 329

(2)定慧不二 330

(3)无念,无相,无住 332

(4)不依经论 332

附记:关于禅宗之重要著作 334

(E)返归印度之佛教思想运动 335

(一)「唯识三十论」要旨 336

(二)玄奘及法相宗 339

(a)简史 339

(b)判教 340

(c)理论特色 340

(1)「阿赖耶识」问题 341

(2)「末那识」问题 342

(3)「悟入」」问题 343

后记 347

书目略录 35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